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地震活动参数分析龙门山-岷山断裂带的现今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性 被引量:97
1
作者 易桂喜 闻学泽 +2 位作者 王思维 龙锋 范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5,共9页
根据最近28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利用b值空间分布及断裂带分段的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方法,结合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了沿川北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不同断裂段的现今活动习性,并初步判别出了潜在的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 根据最近28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利用b值空间分布及断裂带分段的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方法,结合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了沿川北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不同断裂段的现今活动习性,并初步判别出了潜在的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存在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其中,绵竹-茂县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频繁中-小震活动状态,被认为是龙门山断裂带上未来最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江油-平武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稀疏中-小震活动状态,未来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而岷山断裂带中的岷江断裂段和虎牙断裂段,以及叠溪隐伏逆断层地区均具有相对偏低的应力水平,可能与其不久前分别发生过大地震和强震有关,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复发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参数 断裂活动习性 强震危险性 龙门山-岷山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精定位背景地震活动与震源机制解研究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现今活动习性 被引量:25
2
作者 朱艾斓 徐锡伟 +2 位作者 王鹏 任烨 孙冬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8-226,共9页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板内一条规模最大的强构造变形带与地震活动断裂带,其断裂结构与历史地震活动性具明显的分段活动性。文中通过沿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历史地震活动性、精定位背景地震活动性与震源机制解分析,讨论了断裂带的深部几何...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板内一条规模最大的强构造变形带与地震活动断裂带,其断裂结构与历史地震活动性具明显的分段活动性。文中通过沿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历史地震活动性、精定位背景地震活动性与震源机制解分析,讨论了断裂带的深部几何结构与现今活动习性。现今地震活动在中段主要沿1668年郯城M_S8_(1/2)地震破裂带线性分布,线性条带在泗洪—诸城间延伸约340km长,为1668年地震长期缓慢衰减的余震序列活动。大震地表破裂遗迹与精定位地震分布都揭示出郯庐断裂带中段的两条全新世活动断裂昌邑—大店断裂与安丘—莒县断裂以右阶斜列的形式共同参与了1668年郯城MS8地震破裂。精定位震源剖面刻画出两条断裂结构面呈高角度相背而倾,其中昌邑—大店断裂倾向SE,安丘—莒县断裂倾向NW,两条断裂在深部没有合并汇聚。余震活动所代表的1668年地震震源破裂带是郯庐断裂带中现今尚未闭锁的安全段落,对应于高b值段。而未发生破裂的安丘以北段,小震活动不活跃,b值低,现今可能已成为应力积累的闭锁段。震源机制解揭示的断裂应力状态在中段以NE向主压应力为主,表现为右旋走滑活动性质,且存在少量正断分量,南段转为以NEE至近EW向为主,存在少量的逆冲分量。在中段与南段的转折处宿迁—嘉山段,主压应力方向垂直断裂带走向呈NWW向,反映出局部以挤压为主的应力特征,其中泗洪—嘉山段也是历史地震未破裂段,现今小震活动不活跃,因此该段可能更易于应力积累。精定位小震活动在郯庐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相交汇处聚集,反映出北西向断裂的新活动性,以及郯庐断裂带现今的逆冲作用。在断裂带南端,精定位背景地震活动沿与其相交汇的襄樊—广济断裂带东段呈北西向线性分布,表明了该段的现今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背景地震活动 地震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 断裂现今活动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地震活动参数分析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活动习性及强震、中强震危险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恩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36-241,260,共7页
根据近38年的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结合历史地震及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中... 根据近38年的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结合历史地震及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存在着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落,其中,郯城—泗洪段断层面的现今活动习性处于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强震的段落;九江段于2005年发生了5.7级地震,积累多年的能量已经释放,闭锁状态已被打开,现处于震后震源断层面应力调整阶段,出现了低b值、高应力的状态,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再复发中强以上地震;潍坊—莒县段、定远段、合肥—庐江段、宿松段的现今活动则处于低应力水平状态,较短时期内复发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城-庐江断裂 地震活动参数 断裂活动习性 强震 中强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现今活动习性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德兴 张恩立 陈锡晶 《华北地震科学》 2008年第4期7-12,共6页
根据最近38年的地震资料,应用b值空间分布及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各次级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存在着4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 根据最近38年的地震资料,应用b值空间分布及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各次级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存在着4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次级段落,其中,渤海中南段断层面现今活动习性处于中等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以小地震滑动为特征,应属于有一定应变积累的潜在强震危险段落;沈阳—昌图段断层面现今活动习性处于偏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以稀疏小地震滑动为特征,有长期的应变积累,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中强震的段落;营口—海城段于1975年发生了7.3级强震后余震活跃,现处于震后震源断层面应力调整阶段,出现低-b值,高应力状态,以频繁中小地震滑动为特征,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再复发强震;辽东湾段落,其现今活动习性均具有偏低应力水平,以稀疏小震滑动为特征,未来不太久的时期内复发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城—庐江断裂 地震活动参数 断裂活动习性 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地区历史及现代地震活动与断裂活动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安国 刘东旺 郑海刚 《华北地震科学》 2009年第4期16-21,共6页
安徽地区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沿着大别造山带的陆-陆碰撞变形带,构造背景复杂多样,断裂十分发育。郯庐断裂带长期控制着两侧的构造格局,大别山东缘的霍山地区多条断裂在晚第四纪有新活动。史料记载表明安徽地区历史地震以中强震为主... 安徽地区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沿着大别造山带的陆-陆碰撞变形带,构造背景复杂多样,断裂十分发育。郯庐断裂带长期控制着两侧的构造格局,大别山东缘的霍山地区多条断裂在晚第四纪有新活动。史料记载表明安徽地区历史地震以中强震为主,最高震级为M614级。根据区域地震地质、历史地震近年最新研究成果,对第四纪特别是晚第四纪以来的断裂活动习性做出归纳和分类,并分析历史地震、1970年后有仪器记载以来中等强度地震和小地震密集与断裂活动的相关性,为中长期地震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习性分类 现代地震活动 历史地震 晚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地震活动参数分析安徽省新生代构造变形带现今活动习性与地震危险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恩立 陈德兴 +3 位作者 李昊 夏成明 张波 陈锡晶 《华南地震》 2009年第2期54-61,共8页
应用多个地震活动参数来判定断裂带分段落活动习性的方法,分析安徽省新生代构造变形带不同分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及地震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新生代构造变形带中存在着9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落,其中,霍邱—凤台、铜陵—... 应用多个地震活动参数来判定断裂带分段落活动习性的方法,分析安徽省新生代构造变形带不同分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及地震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新生代构造变形带中存在着9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落,其中,霍邱—凤台、铜陵—宁国、明光—肥东3个段落现今活动习性处于较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应属于有一定应变积累的潜在中强震危险段落;其它6个段落,现今活动习性处于中等或偏低应力背景下,以频繁或稀疏小震滑动为特征,未来复发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构造变形带 地震活动参数 断裂活动习性 地震危险段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研究Ⅱ.晚更新世以来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园田 王志鹏 +2 位作者 叶建辉 刘峰 许仪西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25-431,共7页
本文根据断裂的活动习性,断陷盆地、平原、海湾的形成机理,地壳形变场,震源机制解,现今强震等烈度线长轴方向和 GPS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福建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本区除了受到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向NW... 本文根据断裂的活动习性,断陷盆地、平原、海湾的形成机理,地壳形变场,震源机制解,现今强震等烈度线长轴方向和 GPS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福建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本区除了受到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向NW方向的挤压作用外,还受到来自印度板块向 N向 E的挤压。在这两种挤压作用中,后者大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习性 震源机制解 GPS 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