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鲁艺传统”与新中国美术经典:艺术生产中的文艺干部 |
张文聪
于昊旻
|
《中国美术》
|
2025 |
0 |
|
2
|
红色记忆的赓续:周令钊镌刻国家形象印记——评《新中国美术家·周令钊》 |
李欣蔚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
2024 |
0 |
|
3
|
苏式美术教育对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 |
朱沙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4
|
类型:新中国美术(1949-1976)中的农民形象 |
刘佳帅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5 |
1
|
|
5
|
河山意境 精神在兹——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的革命圣地题材 |
吴新伟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1 |
1
|
|
6
|
试论现实主义之于新中国美术的必然性 |
李时兵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7
|
“文艺为政治服务”与新中国美术 |
汪洋
|
《艺术探索》
|
2010 |
0 |
|
8
|
新中国美术(1949—1976)作品中“家”原型解读 |
田蓉辉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9
|
论新中国美术史写作中的史料运用和建设问题 |
沈伟棠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0
|
透视与描述:关于新中国美术的10个片断 |
邬烈炎
|
《艺术学研究(辑刊)》
|
2009 |
0 |
|
11
|
试论胡一川对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贡献 |
李盈天
|
《美术大观》
|
2017 |
0 |
|
12
|
美术与制度:新中国美术的发展生态(1949-1989) |
李朝霞
梁海霞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3
|
望园楼书话(九) 新中国美术进程中的出版队伍 |
刘新
|
《美术之友》
|
2004 |
2
|
|
14
|
论新中国美术史上石油工人形象题材创作热潮 |
张寞轩
|
《神州》
|
2013 |
0 |
|
15
|
浅析新中国美术的发展特征 |
宋成艺
|
《戏剧之家》
|
2018 |
0 |
|
16
|
岭南画派所倡导的“新国画”与新中国美术的“新国画运动”的异同 |
李捷灵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7 |
0 |
|
17
|
美的窗口——读《新中国美术文献博物馆》 |
苏高宇
|
《中国书画》
|
2003 |
0 |
|
18
|
“美术出版与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座谈会召开 |
成佩
|
《美术之友》
|
2002 |
0 |
|
19
|
从荣宝斋馆藏新中国美术作品看中国画的变革 |
王祥北
|
《中国书画》
|
2022 |
0 |
|
20
|
全国美展是新中国美术发展的载体和驱动力——访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 |
张钟心
|
《中国美术》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