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艺传统”与新中国美术经典:艺术生产中的文艺干部
1
作者 张文聪 于昊旻 《中国美术》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文艺干部作为重要的生产端口,应该被给予学术上的关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建立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文艺干部,促使我国的艺术生产实现了由实践模式向生产体制的转变。以往关于新中国美术生产体制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对个体艺术家、艺术作品... 文艺干部作为重要的生产端口,应该被给予学术上的关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建立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文艺干部,促使我国的艺术生产实现了由实践模式向生产体制的转变。以往关于新中国美术生产体制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对个体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风格的阐释,忽视了经典文本的生成问题,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培养的文艺干部视角切入新中国美术经典的研究更是鲜有出现。本文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培养的文艺干部为研究对象,在艺术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围绕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与文艺干部、新中国美术生产体系、新中国美术经典的关系展开多维讨论,试图精准呈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所培养的文艺干部参与新中国美术生产的状况,并就文艺干部如何形塑美术经典做出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文艺干部 延安 美术生产机制 新中国美术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记忆的赓续:周令钊镌刻国家形象印记——评《新中国美术家·周令钊》
2
作者 李欣蔚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6期I0025-I0025,共1页
周令钊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形象系列美术与设计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其代表作品不囿于一类范畴,在不同的创作媒介上都能挥洒自如。在绘画、年连宣、平面设计、大型舞台表演等作品呈现上,皆彰显着卓尔不凡的艺术表现力。切入周... 周令钊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形象系列美术与设计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其代表作品不囿于一类范畴,在不同的创作媒介上都能挥洒自如。在绘画、年连宣、平面设计、大型舞台表演等作品呈现上,皆彰显着卓尔不凡的艺术表现力。切入周令钊先生为艺术造型的设计构思和表现视角,作品实质所折射出来的是从多维角度诠释新社会是如何建构“新中国叙事”以及“民族形象”的。在国家形象设计构建中,阐释了历史、政治与社会的象征意义与图像、符号之间叙事的关系,而最终形成了代表着具有人民性、大众性与民族性的国家形象符号,已然成为时代经典。钟涵评撰周令钊开创出一种平面装饰图像语言体系,可称之为中国现代的“周家样”。无论对于现代中国美术史还是设计史的研究,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符号 图像语言 周令钊 红色记忆 艺术造型 新中国美术 中国叙事 中国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式美术教育对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沙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3,共5页
中国美术教育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主要向苏联学习和借鉴。通过"派出去""请进来"进行师资的培养,并用行政化手段强化了苏联的现实主义理念,广泛地借鉴了苏联美术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使中国美术教育得以初具大的方向和轮... 中国美术教育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主要向苏联学习和借鉴。通过"派出去""请进来"进行师资的培养,并用行政化手段强化了苏联的现实主义理念,广泛地借鉴了苏联美术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使中国美术教育得以初具大的方向和轮廓。这一过程,既对当时的中国美术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行政化的推广,也给中国美术教育带来单一化等负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美术 苏联美术 美术教育 美术创作 艺术作品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型:新中国美术(1949-1976)中的农民形象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佳帅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5-67,共3页
以形象话语实践与意识形态机制互证为视角,通过对1949-1976年新中国美术创作当中出现的农民形象进行类型归纳,分析新中国美术对农民形象塑造所呈现出的话语表述形式,以及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与农民形象之间的想象与表达的互动关系,进而... 以形象话语实践与意识形态机制互证为视角,通过对1949-1976年新中国美术创作当中出现的农民形象进行类型归纳,分析新中国美术对农民形象塑造所呈现出的话语表述形式,以及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与农民形象之间的想象与表达的互动关系,进而把握农民形象这一全新的视觉符号在特定历史语境当中的综合文化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形象 新中国美术 类型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山意境 精神在兹——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的革命圣地题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新伟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1期79-80,共2页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国家政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浴血奋战的历史不容忘却。因此,新中国所造就的时代影响下,图绘中国革命历史的绘画也应运而生,新中国美术史中表现重要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其中重...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国家政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浴血奋战的历史不容忘却。因此,新中国所造就的时代影响下,图绘中国革命历史的绘画也应运而生,新中国美术史中表现重要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其中重要的一类便是表现革命圣地题材的美术创作。革命圣地作为一种重要题材出现在美术作品的表现题材范围内,其表现内容一方面与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活动地、重要节点相关,另一方面也与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领袖人物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 革命圣地 题材范围 新中国美术 领袖人物 美术作品 美术创作 中国革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现实主义之于新中国美术的必然性
6
作者 李时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81,172,共4页
从写实主义到现实主义,标示着中国新美术建设的在语言形式维度和审美精神维度,全面超越古典形态的整体进程。现实主义始终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审美创作上与时代精神相联系。尤其到了新中国,现实主义始终与新中国美术主体精神相符合,这也... 从写实主义到现实主义,标示着中国新美术建设的在语言形式维度和审美精神维度,全面超越古典形态的整体进程。现实主义始终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审美创作上与时代精神相联系。尤其到了新中国,现实主义始终与新中国美术主体精神相符合,这也是新中国美术史的必然选择。现实主义是包容和开放的体系,有辉煌的历史,当下仍有强劲的生命力,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会提供给艺术创作以新的源泉,为艺术家提供新的灵感。现实主义是不会消亡的,应将其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主义 现实主义 新中国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为政治服务”与新中国美术
7
作者 汪洋 《艺术探索》 2010年第1期27-29,36,共4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为政治服务"命题特指包括美术在内的文艺应服务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建国以后,"文艺为政治服务"不仅跃升为国家的文艺基本方针,也被明确地阐述为为执政党的具体政策和任...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为政治服务"命题特指包括美术在内的文艺应服务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建国以后,"文艺为政治服务"不仅跃升为国家的文艺基本方针,也被明确地阐述为为执政党的具体政策和任务服务。新中国美术就是在国家权力和政党意识形态的整合之下作为一种"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具被使用的。1960年代中期以后,文艺又被要求完全服从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执政理念,美术又相应地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 政策任务 阶级斗争为纲 新中国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美术(1949—1976)作品中“家”原型解读
8
作者 田蓉辉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9-121,共3页
建国初期,家族文化面临崩溃的命运。但是新中国美术(1949—1976)作品表现出对集体主义大"家"与"父亲"的崇拜,对父权制话语的认可,阶级仇恨的描写走不出家族复仇的局限,可见"家"作为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 建国初期,家族文化面临崩溃的命运。但是新中国美术(1949—1976)作品表现出对集体主义大"家"与"父亲"的崇拜,对父权制话语的认可,阶级仇恨的描写走不出家族复仇的局限,可见"家"作为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并没有随着"家庭"的被迫解体而销声匿迹。"家"原型在新中国美术(1949—1976)创作中彰显了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美术(1949—1976) 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中国美术史写作中的史料运用和建设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沈伟棠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57-162,共6页
新中国美术史写作是近年来学界的热门话题。史料问题在中国古代美术史写作中已经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重视,但在新中国美术史写作中却几乎没有得到重视。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发掘"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系列史料... 新中国美术史写作是近年来学界的热门话题。史料问题在中国古代美术史写作中已经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重视,但在新中国美术史写作中却几乎没有得到重视。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发掘"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系列史料之间的文本差异和差异,为我们展示了史料在新中国美术史研究和写作的学术价值。新中国美术史料收集整理的范围、特点和困难是进行史料建设须重点明确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美术 写作 史料运用 史料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与描述:关于新中国美术的10个片断
10
作者 邬烈炎 《艺术学研究(辑刊)》 2009年第1期15-35,共21页
描述与论析新中国美术60年发展历程的专著、图录、论文、文献等已有很多,它们大多从宏观视野进行概括归纳,或从文化社会学层面进行总结整理,从背景、发生、作品分类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然而,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美术有着它自己的内部规... 描述与论析新中国美术60年发展历程的专著、图录、论文、文献等已有很多,它们大多从宏观视野进行概括归纳,或从文化社会学层面进行总结整理,从背景、发生、作品分类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然而,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美术有着它自己的内部规律与表达方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甚至是前30年中的绘画与雕塑发展中,仍有许多在其本体框架内的生存方式与演绎轨迹。本文选择了新中国美术60年的10个片断进行描述与分析,试图从作品、画种、画家、教育、事件等不同侧面进行透视,寻找美术除了受到意识形态限定与各种政治因素影响之外的有意义的方面,以此丰富对新中国美术60年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 描述 新中国美术 本体 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胡一川对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贡献
11
作者 李盈天 《美术大观》 2017年第5期142-143,共2页
胡一川先生是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对新中国美术教育的贡献,概括说来就是"组建两个‘美专’,附带一个‘音专’"。本文主要谈胡一川在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这两所美术院校的创建过程中所做的具体工作,对两所... 胡一川先生是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对新中国美术教育的贡献,概括说来就是"组建两个‘美专’,附带一个‘音专’"。本文主要谈胡一川在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这两所美术院校的创建过程中所做的具体工作,对两所院校的发展所做的决策,在教学工作上的主张和方法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具体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一川 新中国美术教育 美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与制度:新中国美术的发展生态(1949-1989)
12
作者 李朝霞 梁海霞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4-87,共4页
美术是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有形的制度”和“无形的制度”。从构建体制的实体看,美术机构的建立与完善,美术出版、美术教育的国有化,都是其外在形式的建设。另一方面,美术的传播、美术会议、美术审查、美术批评等美术思想的... 美术是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有形的制度”和“无形的制度”。从构建体制的实体看,美术机构的建立与完善,美术出版、美术教育的国有化,都是其外在形式的建设。另一方面,美术的传播、美术会议、美术审查、美术批评等美术思想的规约,构成了美术体制的内在理路。外在形式与内在理路共同构成了美术制度。在美术的发展过程中,美术制度和美术家之间需要不断地适应与调整,这之中凸显了制度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制度 新中国美术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园楼书话(九) 新中国美术进程中的出版队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新 《美术之友》 2004年第5期44-55,共12页
关键词 新中国美术 美术创作 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 李伯安 于化鲤 华三川 王叔晖 刘锡永 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中国美术史上石油工人形象题材创作热潮
14
作者 张寞轩 《神州》 2013年第24期231-231,共1页
在新中国美术史初期,在对国家形象进行建构时,工农兵形象是极为重要的题材创作组成内容。在当代“文艺服务于工农兵”这一文艺思想的驱动下,随着国家建设题材不断兴起,工人美术形象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初期主要工人美术形象是钢铁工... 在新中国美术史初期,在对国家形象进行建构时,工农兵形象是极为重要的题材创作组成内容。在当代“文艺服务于工农兵”这一文艺思想的驱动下,随着国家建设题材不断兴起,工人美术形象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初期主要工人美术形象是钢铁工人和煤矿工人。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及石油产业的不断发展,石油工人在政治地位上得到了很大提高,而石油工人这一形象也成为了工人美术形象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引发了以石油工人形象为基本题材的创作热潮。本文通过实例对这一创造热潮进行分析,同时也对其中存在的工人美术作品失真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美术 石油工人形象 题材 创作热潮失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新中国美术的发展特征
15
作者 宋成艺 《戏剧之家》 2018年第4期99-100,共2页
新中国美术,是对新中国内涵认识、理解、表达的视觉工具,也是联系新中国形象和艺术创作之间的重要桥梁。新中国美术的主要特征,是艺术创作在政治力量主导的维度下展开,受占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和学术话语的强烈影响。本文从新中国美术的... 新中国美术,是对新中国内涵认识、理解、表达的视觉工具,也是联系新中国形象和艺术创作之间的重要桥梁。新中国美术的主要特征,是艺术创作在政治力量主导的维度下展开,受占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和学术话语的强烈影响。本文从新中国美术的基础和功能、新中国美术的改造与争论、新中国美术的引进和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概括,浅要分析了新中国美术总体的发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美术 组成基础 功能 发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画派所倡导的“新国画”与新中国美术的“新国画运动”的异同
16
作者 李捷灵 《美术教育研究》 2017年第3期27-27,共1页
在辛亥革命前后,由"二高一陈"所创立的岭南画派倡导的"新国画"思想与新中国的"新国画运动"都不约而同地提出借鉴国外的方法经验改造中国画,两者对当时的中国画坛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而"新国画&qu... 在辛亥革命前后,由"二高一陈"所创立的岭南画派倡导的"新国画"思想与新中国的"新国画运动"都不约而同地提出借鉴国外的方法经验改造中国画,两者对当时的中国画坛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而"新国画"与"新国画运动"是否有联系,它们有哪些异同点,正是该文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画派 国画 新中国美术 国画运动 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的窗口——读《新中国美术文献博物馆》
17
作者 苏高宇 《中国书画》 2003年第10期106-106,共1页
当世界有序地步入科技化、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之后,人类社会的分工亦随之更加明细。那么,具体从意识形态领域来分析这种发展现象,我们就不难看出:如何站在更高的角度将曾经在特殊的时空中所呈现出的多种文化形态重新进行一番整体的梳... 当世界有序地步入科技化、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之后,人类社会的分工亦随之更加明细。那么,具体从意识形态领域来分析这种发展现象,我们就不难看出:如何站在更高的角度将曾经在特殊的时空中所呈现出的多种文化形态重新进行一番整体的梳理,以期在历史与现实的转换过程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是一件意义深远之事。而新近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8卷本《新中国美术文献博物馆》(刘树勇编著,以下简称《文献》),就已经在这一方面领先了风气,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开创之功当不止于'美术'这一门一艺而已(如果说我们新中国的文学、哲学,以及其它门类的专门研究人员都能有类似的思索和举措,则善莫大焉)。《文献》的时间跨度之大,涉猎范围之广,均属首创。本文拟就以下问题作一简单的评述,以窥一斑。《文献》采用的体例系编年体,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迄于1999年整50年内,其间纵然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甚至破坏曾经导致了中国美术的健康发展,但是一束完整的'美术线索'在《文献》中仍清晰可见。现即以'文革'作为一个界标对这种状况予以阐明。前17年(1949~1966年),中国画方面:以《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标题均系编者所加,以下同)、《王朝闻撰文谈全国国画展览会》、《国画创作问题的商讨》、《蔡若虹谈国画创作的发展问题》、《张仃谈国画创作中继承优良传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美术 国画创作 蔡若虹 王朝闻 李可染 张仃 潘天寿 意识形态领域 《文献》 人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出版与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座谈会召开
18
作者 成佩 《美术之友》 2002年第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美术出版 新中国美术 出版总社 出版单位 出版事业 副社长 杨力舟 靳尚谊 人民美术出版社 邵大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荣宝斋馆藏新中国美术作品看中国画的变革
19
作者 王祥北 《中国书画》 2022年第7期81-95,共15页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荣宝斋美术馆特从馆藏作品中选取数千件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的中国画作品做了一个纪念展。
关键词 新中国美术 中国画作品 馆藏作品 荣宝斋 美术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美展是新中国美术发展的载体和驱动力——访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
20
作者 张钟心 《中国美术》 2020年第1期14-19,共6页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为国家级的综合性大展,是美术界出作品、出人才的重要平台。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会在初评阶段,从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漆画、水彩·粉画、壁画、艺术设计、综合材料绘画、陶艺作品中评选出...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为国家级的综合性大展,是美术界出作品、出人才的重要平台。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会在初评阶段,从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漆画、水彩·粉画、壁画、艺术设计、综合材料绘画、陶艺作品中评选出获奖提名作品、进京作品、入选作品4485件,于2019年9月分别在山东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当代美术馆、四川美术馆、厦门市美术馆等地陆续分展,同时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行了港澳台·海外华人邀请作品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家协会 美术作品展览 分党组书记 当代美术 新中国美术 入选作品 四川美术学院 陶艺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