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长新冠失眠的相关文献,总结研究热点,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Web of Science(SCI)和Pub 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长新冠失眠的相关文献,总结研究热点,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Web of Science(SCI)和Pub 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6月收录的长新冠失眠相关的中英文临床文献。对研究长新冠失眠患病率、病因病机、疗效指标、治疗手段作提取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36篇,其中符合标准的中文文献有23篇、英文文献有52篇,共75篇临床研究纳入分析,总体发文量自2020年呈上升趋势,但中文文献数量相对较少。长新冠失眠患病率国内外占比不同,国外研究占比相对较高,多在40%~80%之间。系统全面的横断面研究较少,且目前研究多采用主观量表,缺乏客观指标。治疗手段多样,但缺少综合手段和规范化流程。结论:长新冠失眠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长新冠失眠的研究较少,多为个案及小样本研究,建议开展系统的横断面调查,主客观疗效指标相结合,探索长新冠失眠最佳治疗方案。展开更多
目的旨在通过对信阳地区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描述这些患者12个月、24个月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胸部影像学检查的发展趋势,并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目的旨在通过对信阳地区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描述这些患者12个月、24个月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胸部影像学检查的发展趋势,并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本项研究为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针对2020年1~6月在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和信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COVID-19幸存患者,在患者出院后12个月末和24个月末进行了前瞻性随访调查。拒绝参与研究、患有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被排除在外,随访期间对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询问、常规、生化抽血化验、肺功能及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和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以及使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进行评估。结果2020年1月—2020年6月间,在20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169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轻型和普通型为126例(74.6%),重型和危重型为43例(25.4%)。其中男100例(59.2%),女69例(40.8%),年龄20~78(50±15)岁。研究发现超半数COVID-19患者康复期12个月有1种或多种后遗症状,其中乏力疲劳[90例(53.3%)]、失眠[43例(25.4%)]、焦虑[24例(14.2%)]、胸闷[29例(17.2%)]、脱发[35例(20.7%)]等症状最为普遍。出院2年后,仍有52例(30.8%)患者至少有1种临床症状。COVID-19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大部分患者肺功能及CT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但仍有少数患者在出院后12个月、24个月仍存在持续的肺功能和影像学异常。肺功能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损伤,一氧化碳弥散能力(diffusion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80%预计值有44例(26.0%),肺部HRCT主要表现为单肺/双肺慢性炎症[28例(41.2%)]、单肺/双肺多发结节[23例(33.8%)]、磨玻璃影[10例(14.7%)]等。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女性COVID-19患者出院后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且与急性期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COVID-19病情较重的高龄女性患者在康复期更容易出现DLCO损害症状,且随着时间延长,肺功能逐渐恢复。结论信阳地区大部分COVID-19患者在康复期健康状况恢复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遗留乏力疲劳、失眠、焦虑等临床症状,肺部病变吸收缓慢且部分患者伴有肺弥散功能受损。随着康复时间延长,上述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长新冠失眠的相关文献,总结研究热点,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Web of Science(SCI)和Pub 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6月收录的长新冠失眠相关的中英文临床文献。对研究长新冠失眠患病率、病因病机、疗效指标、治疗手段作提取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36篇,其中符合标准的中文文献有23篇、英文文献有52篇,共75篇临床研究纳入分析,总体发文量自2020年呈上升趋势,但中文文献数量相对较少。长新冠失眠患病率国内外占比不同,国外研究占比相对较高,多在40%~80%之间。系统全面的横断面研究较少,且目前研究多采用主观量表,缺乏客观指标。治疗手段多样,但缺少综合手段和规范化流程。结论:长新冠失眠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长新冠失眠的研究较少,多为个案及小样本研究,建议开展系统的横断面调查,主客观疗效指标相结合,探索长新冠失眠最佳治疗方案。
文摘目的旨在通过对信阳地区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描述这些患者12个月、24个月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胸部影像学检查的发展趋势,并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本项研究为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针对2020年1~6月在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和信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COVID-19幸存患者,在患者出院后12个月末和24个月末进行了前瞻性随访调查。拒绝参与研究、患有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被排除在外,随访期间对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询问、常规、生化抽血化验、肺功能及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和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以及使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进行评估。结果2020年1月—2020年6月间,在20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169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轻型和普通型为126例(74.6%),重型和危重型为43例(25.4%)。其中男100例(59.2%),女69例(40.8%),年龄20~78(50±15)岁。研究发现超半数COVID-19患者康复期12个月有1种或多种后遗症状,其中乏力疲劳[90例(53.3%)]、失眠[43例(25.4%)]、焦虑[24例(14.2%)]、胸闷[29例(17.2%)]、脱发[35例(20.7%)]等症状最为普遍。出院2年后,仍有52例(30.8%)患者至少有1种临床症状。COVID-19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大部分患者肺功能及CT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但仍有少数患者在出院后12个月、24个月仍存在持续的肺功能和影像学异常。肺功能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损伤,一氧化碳弥散能力(diffusion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80%预计值有44例(26.0%),肺部HRCT主要表现为单肺/双肺慢性炎症[28例(41.2%)]、单肺/双肺多发结节[23例(33.8%)]、磨玻璃影[10例(14.7%)]等。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女性COVID-19患者出院后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且与急性期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COVID-19病情较重的高龄女性患者在康复期更容易出现DLCO损害症状,且随着时间延长,肺功能逐渐恢复。结论信阳地区大部分COVID-19患者在康复期健康状况恢复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遗留乏力疲劳、失眠、焦虑等临床症状,肺部病变吸收缓慢且部分患者伴有肺弥散功能受损。随着康复时间延长,上述症状均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