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9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康复研究
1
作者 喻柯瑶 汤玲玲 +4 位作者 王博寒 孙宪泓 张晓娜 张慧 史潇璐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可复制、高度模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恢复期患者的小鼠模型。方法 将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后第1、3、7、10天组,共5组(n=6),感染组小鼠予SARS-CoV-2病毒棘突(S...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可复制、高度模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恢复期患者的小鼠模型。方法 将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后第1、3、7、10天组,共5组(n=6),感染组小鼠予SARS-CoV-2病毒棘突(Spike,S)蛋白原液气管滴注进行感染,分别于感染后第1、3、7、10天取材,依次标记为D1S组、D3S组、D7S组、D10S组;对照组(N组)进行假手术,第10天取材。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S蛋白与肺组织ACE2受体结合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的肺组织病理,RT-qPCR测定小鼠肺组织中IL-4、IL-6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Th17/Treg、Th1/Th2细胞比值、DC细胞中cDC、pDC、CD80^(+)、CD86^(+)细胞比例。结果 荧光双染色结果提示S蛋白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可在气道上皮细胞中位置重合;HE染色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D1S组小鼠肺部组织结构紊乱,上皮细胞变性、塌陷,肺泡损伤,伴间质水肿和炎性浸润,而D3S、D7S及D10S组小鼠则呈现逐渐恢复的状态,D10S组小鼠肺组织相较于对照组还存在一些轻微的病理损伤;与N组比较,IL-4 mRNA含量在D1S组小鼠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D10S组小鼠肺组织中明显升高(P<0.01),而IL-6 mRNA含量在D1S组小鼠显著升高(P<0.01),且在D3S组及D10S组有所降低(P<0.01),但D10S组小鼠IL-6 mRNA水平相较于N组仍有升高(P <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N组比较,D10S组小鼠Th17/Treg显著增加(P<0.01)、Th1/Th2比值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N组,D10S组小鼠中cDC、CD80^(+)、CD86^(+)细胞比例均有所减少(P<0.05),而D10S组小鼠pDC细胞比例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D10S组小鼠肺部病理、炎症因子、免疫细胞相关指标变化符合NCP恢复期的临床特征,S蛋白滴鼻可模拟NCP小鼠模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NCP恢复期患者仍存在机体损伤及免疫功能紊乱等问题,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机体损伤的长久性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恢复期 免疫紊乱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伞状评价
2
作者 李波 徐柳 +5 位作者 谢雨晴 王艺颖 董帅 廉洁 李国栋 曹卉娟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2期155-161,I0001-I0003,共10页
目的总结评价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综述证据,对中成药作为干预手段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相关证据的质量做出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 目的总结评价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综述证据,对中成药作为干预手段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相关证据的质量做出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从建库至2023年6月15日的中成药治疗COVID-19的系统综述,并提取相关信息。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二次Meta分析,利用AMSTAR-II评估文章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分级方法对证据确定性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以气泡图的形式呈现。结果最终纳入了13项系统评价,共计17053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采用西药标准治疗相比,中成药联合西药标准治疗在多个结局指标体现出优势,主要包括全因死亡率[RR=0.26,95%CI=(0.09~0.81),P=0.02,I^(2)=0%]、核酸转阴率[RR=1.12,95%CI=(1.01~1.23),P=0.03,I^(2)=44%]、转重症率[RR=0.49,95%CI=(0.37~0.64),P<0.00001,I^(2)=0%]、肺部影像学改善、临床症状消失率(包括发热、咳嗽、疲劳、气短)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特别是疲劳)。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喉痛、腹泻方面2组没有明显区别。气泡图结果显示,极低等级的证据表明,热炎宁合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参黄颗粒、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连花清咳颗粒分别在提高核酸转阴率、降低转重症率、提高肺部影像学恢复率方面,可能有微弱到中等程度的效果。结论综合分析表明,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成药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COVID-19表现出更好的疗效。由于目前所收集到的证据质量相对较低,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伞状评价 GRADE评价 Meta分析 证据映射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31例临床疗效与结局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邹晓蕾 杨旭 +1 位作者 赵艳 范春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91-95,共5页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优化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肺部感染诊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XDRAB重症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抗菌治疗方案、临床疗效、30 d死亡情...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优化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肺部感染诊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XDRAB重症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抗菌治疗方案、临床疗效、30 d死亡情况等信息。结果共纳入患者31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多黏菌素组(15例)、非多黏菌素组(12例)和未治疗组(4例),多黏菌素组治疗方案以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或注射用硫酸黏菌素为主,同时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非多黏菌素组治疗方案包括注射用替加环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舒巴坦钠、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及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任一药物或联合用药;疗程均不短于2 d。未治疗组治疗方案为不包括以上两组任一药物的其他药物。多黏菌素组有效率为26.67%,30 d死亡率为73.33%;非多黏菌素组分别为16.67%,83.33%;未治疗组分别为0,100.00%。临床药师参与多黏菌素组中6例患者的救治,其中2例(33.33%)有效。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XDRAB重症肺炎临床治愈率低,死亡率高,需要更准确地把握抗菌治疗时机和更规范地开展药物治疗,且临床药师参与治疗可能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肺炎 临床疗效 临床结局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并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的临床诊疗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威云 赵建英 +2 位作者 高志国 宋龙霞 雷秋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后并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AEP)的临床特征、诊疗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于2023年6月15日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并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后并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AEP)的临床特征、诊疗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于2023年6月15日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并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对患者随访截至2023年12月15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合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加以总结。结果本例患者为77岁的男性。起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气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在外院住院给予抗炎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效果欠佳,于2023年6月15日以“肺炎”收治我院呼吸科进行治疗。胸部CT示右肺下叶肺炎、双侧胸腔积液,经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效果欠佳,肺泡灌洗液(BALF)中找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2%,考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在抗感染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随访至2023年12月15日,患者病情未复发。结论COVID-19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引发AEP,AEP可作为COVID-19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尤其是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肺炎 糖皮质激素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与新型冠状病毒共感染及其对机体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李佳艳 袁丽萍 +7 位作者 罗庆凯 雷晔飞 李园 张峰华 彭丽秀 欧阳育琪 唐时幸 陈虹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1397,共7页
目的明确肺炎衣原体(Cpn)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共感染的特征及其对SARS-CoV-2诱导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郴州市某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按COVID-19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 目的明确肺炎衣原体(Cpn)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共感染的特征及其对SARS-CoV-2诱导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郴州市某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按COVID-19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重型作为重症组,轻型和中型作为轻症组,再依据患者年龄(≥18岁为成年,<18岁为未成年)分为成年重症组、成年轻症组、未成年重症组、未成年轻症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重症组、轻症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进行1∶1匹配。收集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咽拭子及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Cpn IgG/IgM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8等12项常见细胞因子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重型和危重型(重症)患者61例,轻型和中型(轻症)患者41例;年龄≥18岁的患者71例,年龄<18岁未成年患者31例。成年重症组患者39例,成年轻型组患者32例,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30对;未成年重症组患者22例,未成年轻型组患者9例,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8对。COVID-19患者中Cpn IgG、IgM阳性率分别为36.27%(37例)、8.82%(9例),其中1例Cpn IgG和IgM同为阳性。成人重症组合并Cpn Ig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干扰素(IFN)-α水平高于IgG阴性患者(P=0.037),两组患者BALF、血清标本中其他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轻症组合并Cpn Ig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IL-8和IL-17水平均高于Cpn IgG阴性患者(均P<0.05)。未成年轻症组合并Cpn IgM阳性患者BALF及血清标本中IL-8水平均高于Cpn IgM阴性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n IgG阳性和IgM阳性都不是导致COVID-19发展成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Cpn感染不是导致COVID-19患者发展成重症的危险因素,Cpn感染对SARS-CoV-2导致的炎症因子分泌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衣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炎症因子 CPN covid-19 SARS-Co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前后期飞行人员肺部CT检查结果分析
6
作者 沈会贺 徐迎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992-2996,共5页
目的: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已经结束,通过对比2020年1月至12月疫情前期和2023年1月至10月疫情后期飞行人员胸部CT检查结果,观察疫情对飞行人员胸部CT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20年1月至12月和2023年1月至10... 目的: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已经结束,通过对比2020年1月至12月疫情前期和2023年1月至10月疫情后期飞行人员胸部CT检查结果,观察疫情对飞行人员胸部CT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20年1月至12月和2023年1月至10月在联勤保障部队大连康复疗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共927例男性飞行人员进行的肺部CT检查结果。其中将116例男性飞行人员在2020年1月至12月进行的肺部CT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810例男性飞行人员在2023年1月至10月进行的肺部CT检查结果设为研究组。根据医学影像学标准,将纳入分析的肺部CT检查结果分为未见明显异常、陈旧性病变、实质结节、玻璃样结节、肺大疱、肺气肿、炎性病变及其他8类,并统计分析了不同时期各种异常情况,并按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59岁四个年龄组比较了两个时期不同年龄组飞行人员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论:在两组中,引起异常肺部CT检查结果排名前两位的都是实质结节和陈旧性变化;而在对照组中第三位异常是肺大疱,在研究组中则是肺气肿;与对照组相比,实质结节、陈旧性病变和肺大疱的检出率在研究组中的检出率有所下降;不同年龄组之间异常检查结果的检出率存在统计上的差异(P < 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飞行人员 肺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郝月明 杨变转 +1 位作者 程美龄 陈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cute fibrinous and organizing pneumonia,AFOP)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症患者治疗期间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新型冠状病... 目的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cute fibrinous and organizing pneumonia,AFOP)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症患者治疗期间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使病情变得复杂,疗程延长,如不及时发现、诊断和调整治疗,将影响判断和预后。结论 AFOP是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罕见病理学类型,可继发于感染,激素抗感染治疗有效。早期识别和干预AFOP,可减轻后遗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王彦江 王海琳 +3 位作者 袁珊 袁心柱 谢席胜 冯胜刚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41-247,共7页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病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管理MHD患者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80例MH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MHD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病率。筛选出...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病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管理MHD患者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80例MH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MHD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病率。筛选出其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根据预后情况的不同,将MHD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分为痊愈组和死亡组,调查相关因素。结果共筛查出MHD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65例,患病率为94.64%。死亡患者15例,病死率为5.66%。无症状感染者为30例(11.32%)。与痊愈组(n=250)患者相比,死亡组(n=15)患者发生乏力、纳差、咳嗽、咽喉肿痛、呼吸困难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死亡组患者相比,痊愈组患者发生肌肉酸痛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热、嗅觉失敏、味觉失敏、头昏头痛、腹泻等症状的百分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原发疾病中的慢性肾炎,高血压,多囊肾,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1剂次、2剂次、3剂次,透析龄,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血压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痊愈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在原发疾病中的糖尿病比例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生病毒性肺炎的比例更高,透析间期更加缺少运动,年龄更大,血钙水平更低,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更高以及存在更多的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ingle-poolKt/V,spKt/V)不达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疾病中的糖尿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生的病毒性肺炎、透析间期缺乏运动、高龄、低血钙、高水平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IL-6)以及spKt/V不达标是引起MHD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鼓励MHD患者透析间期加强运动,有利于增强MHD患者的体质。另外,通过改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有助于改善MHD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预后 影响因素 疫苗接种 透析间期运动 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络脉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嗅觉异常
9
作者 王莹威 马辉军 孙赫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从发生到现在为止已3年有余,疫情期间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随着时间推移,感染过的人数增多,发现感染后嗅觉异常患者越来越多,西医对其治疗以刺激神经或使其自愈为主,但效果因人而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从发生到现在为止已3年有余,疫情期间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随着时间推移,感染过的人数增多,发现感染后嗅觉异常患者越来越多,西医对其治疗以刺激神经或使其自愈为主,但效果因人而异且治疗周期长,而嗅觉异常会使患者生活体验感降低、心理状态改变,如焦虑、抑郁等,还会诱发其他系统疾病,所以对于嗅觉异常的情况不容小觑,中医对其认识、治疗有独特之处,故文章从COVID-19致嗅觉异常的现代研究、中医认识及药物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嗅觉异常的原因及从络脉入手如何拓展治疗思路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 嗅觉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支原体肺炎与单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0
作者 孙菲 郑璇 +2 位作者 向云 宓兵 曾庆师 《医师在线》 2024年第5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支原体肺炎与单纯COVID-19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COVID-19合并支原体肺炎患者(A组)及58例单纯COVID-19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CT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支原体肺炎与单纯COVID-19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COVID-19合并支原体肺炎患者(A组)及58例单纯COVID-19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组的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胸部CT征象差异。结果(1)实验室检查:A组的降钙素原升高率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胸部CT:A组病灶分布在内中外带、沿支气管走行的例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小结节灶发生率、树雾征发生率、细支气管壁增厚占比均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磨玻璃影的例数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网格征、细支气管扩张、小血管增粗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影像表现,可提高对COVID-19合并支原体肺炎与单纯COVID-19的鉴别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支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支原体肺炎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靖榕 肖宝 +2 位作者 李霖 胡江英 刘斌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研究影响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诊断标准,选取775例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及发热门诊就诊并确诊为COVID-19的老年患者(≥60岁... 目的研究影响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诊断标准,选取775例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及发热门诊就诊并确诊为COVID-19的老年患者(≥60岁)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生物学标志物,并将治疗后患者分为生存组与院内死亡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查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775例COVID-19患者经治疗后,生存组712例(91.9%),院内死亡组63例(8.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90岁[OR=5.065,95%CI(1.427,17.974)]、2型糖尿病[OR=3.757,95%CI(1.649,8.55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5.625(95%CI(2.357,13.421)]、单核细胞比率[OR=0.908(95%CI(0.857,0.963)]、血浆纤维蛋白原[OR=1.376(95%CI(1.053,1.800)]、乳酸脱氢酶[OR=1.005(95%CI(1.001,1.008)]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年龄+单核细胞比率+血浆纤维蛋白原+乳酸脱氢酶对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83(95%CI:0.827,0.940,P<0.001),其临界值≥0.710时提示院内死亡风险,特异性为0.851,敏感度为0.857。结论老年人COVID-19后院内死亡率较高,并与年龄、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单核细胞比率、血浆纤维蛋白原、乳酸脱氢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 院内死亡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特点及疫苗接种效果:一项单中心队列研究
12
作者 潘苇 李云 +4 位作者 罗俊佳 李春 叶华 李雪 贾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了解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COVID-19疫苗接种及新型冠状(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明确诊断为SSc的患者,通过住院病历检索和电话随访的形式,收... 目的:了解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COVID-19疫苗接种及新型冠状(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明确诊断为SSc的患者,通过住院病历检索和电话随访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COVID-19疫苗接种及新冠病毒感染情况。结果:236例SSc患者中有99例接受了电话随访及问卷调查,其中局限型SSc 41例、弥漫型SSc 28例、重叠综合征30例;患者接受了糖皮质激素(57.58%)、免疫抑制剂(56.57%)、生物制剂(7.07%)和小分子靶向药(6.06%)治疗。共49例患者接种过COVID-19疫苗,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共81例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接种三针及以上疫苗患者的感染率(19/29,65.5%)较未接种患者(45/50,90.0%)明显降低(P=0.007)。14例患者因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治疗,26例患者感染后SSc症状有所加重,包括雷诺现象(Raynaud phenomenon)、皮肤病变、指端溃疡、肺动脉高压和肺间质病变等。与健康同居者相比较,SSc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后发热(36.71%)、乏力(35.44%)等症状更严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皮下钙质沉积(OR=7.713,95%CI:1.142~45.051)和抗着丝点抗体阳性(OR=9.210,95%CI:1.211~70.028)是SSc患者因新冠病毒感染入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SSc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对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有效且安全;SSc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后原发病加重,且感染症状也较无基础病人群加重。预防和早期合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对SSc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covid-19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部床旁超声特征及其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13
作者 刘颜州 岳文胜 +1 位作者 杨航 张曦月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期149-152,158,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肺部床旁超声特征,探讨肺部床旁超声半定量评分(LU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急性期COVID-19患者30例,采用BLUE-PLUS方案对患者行肺部顺序扫查,行床旁超... 目的分析急性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肺部床旁超声特征,探讨肺部床旁超声半定量评分(LU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急性期COVID-19患者30例,采用BLUE-PLUS方案对患者行肺部顺序扫查,行床旁超声半定量评分;并收集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阴离子间隙、PH值、标准碳酸氢根、氧分压、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临床分型、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急性期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LUS,分析LU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US用于普通型与(危)重型分型的效能。结果30例急性期COVID-19患者中,双侧均至少有一个肺点受累者29例(96.7%),单侧至少有一个肺点受累者1例(3.3%),15例患者出现至少一个肺点的肺实变大小>1 cm。行左、右肺相同肺点得分比较,左、右肺总得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不同临床分型患者各肺点得分之间比较:普通型与危重型患者的左肺总得分、右肺总得分及全肺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肺总得分诊断普通型与(危)重型分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左肺总得分、右肺总得分、全肺总得分与LYM%、LYM#、阴离子间隙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型、住院时间呈正相关,与标准碳酸氢根呈负相关(P<0.05);左肺总得分、全肺总得分与PH值、氧分压呈负相关,与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P<0.05),右肺总得分与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期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床旁超声特征具有差异性,LUS与PH值、二氧化碳分压、标准碳酸氢根、氧分压、临床分型、住院时间存在相关性,危重型患者LUS得分较高;肺部床旁超声有望用于急性期COVID-19患者的临床分型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超声 评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covid-19 B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后儿童流感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芸 李淑娟 汪宇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后儿童流感的流行特征,为流感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近年儿童流感感染情况,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后儿童流感的流行特征,为流感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近年儿童流感感染情况,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上报6881例儿童流感病例,甲型流感共6308例,占91.67%,乙型流感573例,占8.33%,不同年份、不同抗原型流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为1.22∶1.00,性别对于流感感染无影响(P>0.05);流感发病随年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以学龄期(>6~14岁)儿童为主,不同年龄段感染流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年第一、四季度为流感高发季节,新冠前后不同季节发生流感病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地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后儿童流感病例明显下降,疫情防控政策也有效的控制了流感流行;每年第一、四季度为流感高发季节,应注重流感季节流感防控及筛查;学龄期(>6~14岁)儿童发病率高,关注此类人群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甲型流感 乙型流感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 疫情防控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下综合医院儿科防控方式探索 被引量:9
15
作者 邢燕 张娟 +3 位作者 韩彤妍 李在玲 李蕊 童笑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0-413,共4页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我国武汉暴发后,短期内发病人数急剧增长。从目前数据看[1-3],COVID-19发病人群以成人为主,但该病对人群普遍易感,且具有聚集性发病特点,儿童容易被家庭确诊患者所传染...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我国武汉暴发后,短期内发病人数急剧增长。从目前数据看[1-3],COVID-19发病人群以成人为主,但该病对人群普遍易感,且具有聚集性发病特点,儿童容易被家庭确诊患者所传染。截止目前,从新生儿期到青春期的儿童各个年龄阶段均有感染病例报道[4-9],到2020年2月29日,18岁及以下人群占总确诊COVID-19病例人群的2.4%[10]。从目前临床报道看,儿童病例临床表现多为轻症,肺部CT表现不像成人典型[11],早期表现类似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进展至肺炎时表现容易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病原引起的儿童肺炎相混淆[12],而且COVID-19的发病季节正好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高峰季节相重叠,给儿童COVID-19的早期识别带来一定的困难。综合医院儿科冬春季接诊患儿的病种以呼吸道感染居多,如何针对COVID-19疫情做出迅速调整,既保证普通就诊患儿和儿科医务人员的安全诊疗又能尽快识别COVID-19疑似患儿,对于综合医院儿科是一个挑战。因此,本研究结合国家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防控COVID-19疫情的措施探索了在COVID疫情期间综合医院儿科的防控模式,以期为其他综合医院儿科在COVID-19期间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综合医院 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恒 曹雯 +1 位作者 张肖敏 陈鸿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7-80,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后综合征是发生于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的一系列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系统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后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医治疗缺乏综合、高效的药物,措...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后综合征是发生于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的一系列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系统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后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医治疗缺乏综合、高效的药物,措施相对局限。中医药治疗疫后诸证历史悠久,理论完备,方式多样。现代医家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在运用中医药防疫治疫方面作了进一步实践与探索,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治、针灸、中医功法、中医药膳等,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调节免疫、降低炎症指标、增强体质、调畅情志等。现阶段中医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后综合征研究多为临床研究,观察指标以症状为主,缺少高级别循证研究,对于作用机制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综合征 covid-19 恢复期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16
17
作者 李晓凤 杜武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16,共4页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尤其是三年化疫理论,对当前正在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进行病因病机分析及分期诊疗指导。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五运六气 三年化疫 病因病机 诊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报告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伟焘 袁天慧 +13 位作者 詹少锋 夏欣田 何靖 李培武 温敏勇 孙跃玲 刘小河 余锋 宁怡乐 黄诗淳 刘燕燕 刘南 冼绍祥 杨忠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463-468,共6页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7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大剂量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常规治...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7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大剂量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有效性指标[体温复常时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好转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和安全性指标(实验室指标、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发生率)。【结果】(1)试验组的平均体温复常时间为(1.68±1.07)d[中位数为2.00(1.00,2.00)d],较对照组的(2.76±1.58)d[中位数为3.00(2.00,4.00)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试验组的CT影像好转率为52.38%(11/21),对照组为44.44%(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0.75±2.54)d,较对照组的(14.21±4.28)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患者病亡,试验组的病亡率为5.88%(2/34),对照组为5.56%(2/3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抗病毒类药物分别为40.63%(13/32)、94.12%(32/34),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分别为37.50%(12/32)、67.65%(23/34);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抗病毒类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患者的其他药物(如氨溴索、阿斯美等)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痰热清注射液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缩短体温复常时间,减少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减少由这些药物可能带来的肝肾损伤;并且未发现与痰热清注射液相关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体温复常时间 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思维导图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隔离病区管理模式建立与实施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谢彩英 韦彩云 +3 位作者 龚贝贝 杜丽群 罗敏玲 蒙福清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导图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隔离病区管理模式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围绕“COVID-19病区管理”,从分区收治工作安排、隔离病区准备工作、隔离病区医疗护理人员组建及管理、人员培训、防护应急物品管理、... 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导图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隔离病区管理模式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围绕“COVID-19病区管理”,从分区收治工作安排、隔离病区准备工作、隔离病区医疗护理人员组建及管理、人员培训、防护应急物品管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患者管理七大方面切入,绘画设计条理清晰的工作方向思维导图,并运用于COVID-19隔离病区的管理。结果共收治COVID-19确诊及疑似患者127例(其中确诊54例),36例治愈出院,无院内患者、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病例发生。结论将思维导图方法及理念运用于COVID-19隔离病区的管理,可以提高医院对COVID-19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快速响应速度以及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隔离病区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防护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新策略培训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模拟人心肺复苏效率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翟文亮 王艳玲 +2 位作者 王一书 孙雪莲 王晶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4期50-53,共4页
目的观察三级防护下医护人员经心肺复苏新策略培训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CP)模拟人心肺复苏(CPR)的效率。方法选择北京市某医院病区内的47例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经CPR标准化培训合格后,比较预设情景为NCP场景(医护人员均穿着三级防... 目的观察三级防护下医护人员经心肺复苏新策略培训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CP)模拟人心肺复苏(CPR)的效率。方法选择北京市某医院病区内的47例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经CPR标准化培训合格后,比较预设情景为NCP场景(医护人员均穿着三级防护装备)和普通场景下医护人员对模拟人施行CPR的效率;根据造成差异的原因和临床实际情况调整CPR策略,对47例医护人员进行CPR新策略培训,比较预设情景为NCP场景下新策略培训前后医护人员对模拟人施行CPR的效率。结果与普通场景比较,NCP场景技能考核得分、有效按压百分率、有效通气百分率低,抢救流程总时间、早期识别占用时间、判断脉搏及呼吸占时、首次除颤时间、按压中断时间、高级气道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占时长(P均<0.05)。与新策略培训前比较,NCP场景下新策略培训后技能考核得分、有效按压百分率、有效通气百分率高,抢救流程总时间、早期识别占用时间、判断脉搏及呼吸占时、按压中断时间、高级气道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占时短(P均<0.05)。结论与普通情景相比,NCP情景下医护人员对模拟人施行CPR的效率下降明显,表现为各环节所用的时间延长,有效按压或通气百分比下降;通过对CPR策略的适当的修改,在NCP情景下医护人员对模拟人施行CPR效率明显得到提高,各环节使用时间缩短,有效按压或通气百分比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医学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