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间质性肺疾病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静 唐小葵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2期278-283,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性疾病。各种研究显示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后具有部分消退或持续存在的肺间质病变,目前对于新冠后间质性肺疾病的定义、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性疾病。各种研究显示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后具有部分消退或持续存在的肺间质病变,目前对于新冠后间质性肺疾病的定义、治疗及转归仍具有较多争议。本文将对新冠后间质性肺疾病的定义、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间质性肺疾病 肺纤维化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发病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
2
作者 陈静 瞿怀荣 +2 位作者 赵巍 冯永华 丁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5,共12页
目的:探讨2019—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趋势的变化规律性,为疫情后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我国2012—2023年4种肝炎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 目的:探讨2019—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趋势的变化规律性,为疫情后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我国2012—2023年4种肝炎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和季节性分解,对2019—2023年COVID-19疫情前后肝炎月发病数以及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季节因子和方差贡献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OVID-19疫情期间的2020—2022年,4种肝炎的平均月发病数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每种肝炎都出现2012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疫情后的2023年月发病数都出现上升趋势。时间序列的分解表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2012—2019年与2012—2023年的季节因子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64、0.947和0.977(P均<0.001)。2012—2019年、2012—2020年、2012—2021年、2012—2022年及2012—2023年4种肝炎的时间序列的方差呈上升趋势,长期趋势的方差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与方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0.981、0.890和0.938(P均<0.05),季节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与方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0.986、-0.954和-0.936(P均<0.05)。结论:时间序列分解有助于研究肝炎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性。甲肝和乙肝时间序列图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明显,丙肝、戊肝时间序列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疫情防控减少了4种肝炎的月发病数,对月发病数的长期趋势有较大影响,未改变发病低谷期和高峰期的周期性特征。面临疫情后肝炎发病数上升的挑战,要加强疫情后肝炎的监测工作,研究肝炎发病规律性,做好防控和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时间序列 长期趋势 季节因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对ICU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
3
作者 许珊珊 雷晓婷 +1 位作者 戴正香 方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呼吸道定植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2023年12月9日某三级中医医院3个综合ICU和呼吸科...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呼吸道定植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2023年12月9日某三级中医医院3个综合ICU和呼吸科ICU收治的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住ICU期间痰培养CRAB检出情况将患者分为呼吸道CRAB定植组和非CRAB定植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28天病死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患者呼吸道CRAB定植与28天病死率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88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27例发生呼吸道CRAB定植(CRAB定植组),61例未发生呼吸道CRAB定植(非CRAB定植组);37例(42.0%)患者入住ICU后28天内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RAB定植组患者28天病死率高于非CRAB定植组(66.7%VS 31.1%,P<0.00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CRAB定植组患者28天死亡风险为非CRAB定植组的2.91倍(HR=2.91,95%CI:1.52~5.58;P<0.05);经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超敏C反应蛋白、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乳酸、D-二聚体协变量调整后,CRAB定植组患者死亡风险仍然高于非CRAB定植组(HR=2.54,95%CI:1.15~5.58;P<0.05)。亚组分析表明,ICU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CRAB定植与28天病死率一定程度受性别、血清清蛋白、肌酐、D-二聚体水平影响(均交互P<0.05)。结论ICU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继发呼吸道CRAB定植后短期病死率明显升高,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定植及感染对保障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病死率 KM生存曲线 亚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卵圆孔未闭的青年脑梗死急诊桥接治疗二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张洪阳 刘宁 +3 位作者 徐建可 韩苗 刘雪梅 韩新生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两例合并有COVID-19和PFO的颅内大血管闭塞的青年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桥接治疗的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果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大血管闭塞的青年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 目的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两例合并有COVID-19和PFO的颅内大血管闭塞的青年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桥接治疗的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果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大血管闭塞的青年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是重要的病因。结论合并新冠肺炎的青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应尽早进行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血管再通治疗,改善病人预后,病情稳定后要进一步完善包括TCD发泡试验、经食道超声或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明确有无卵圆孔未闭因素导致的心源性卒中可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同时合并急性大血管闭塞的青年脑梗死病人中的病因、发病机制与卵圆孔未闭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病人的观察和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卵圆孔未闭 脑梗死 桥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限流程图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过程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萍 张湘燕 +3 位作者 周厚荣 刘漫霞 刘知音 易一乐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66-968,共3页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收治中,时限流程图的构建和实践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0—12月接诊的45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接诊流程,n=45),将2022年1—12月接诊的903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为干预组(时限流程图指导下接诊流...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收治中,时限流程图的构建和实践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0—12月接诊的45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接诊流程,n=45),将2022年1—12月接诊的903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为干预组(时限流程图指导下接诊流程,n=903)。对比两组患者各时间点接诊时间、接诊质量问题、患者满意度、工作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从病情评估到采血结束、外出检查、书写首次病程、实验室检查结果出具、到入院接受初步治疗耗费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漏诊、漏报及交叉感染质量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时限流程图后医护人员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限流程图可有效缩短新冠肺炎患者的接诊时间,提高收治效率,同时还可提升接诊质量,提升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满意率,保障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限流程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收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1例的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燕 宣守松 +2 位作者 刘曼曼 薛经纬 黄庆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64-66,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医体系中归属“疫病”范畴,有极强的传染性,极快的传播速度。文章通过对2022年上海市嘉定区1例奥密克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案例分析,抓住核心病机,遵从传统六经辨证,并重视其方证特点,一人一方,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医体系中归属“疫病”范畴,有极强的传染性,极快的传播速度。文章通过对2022年上海市嘉定区1例奥密克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案例分析,抓住核心病机,遵从传统六经辨证,并重视其方证特点,一人一方,辨证施治,精准施策,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7
作者 牛丹 张怡 董道然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9期720-727,共8页
目的筛选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7月1日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目的筛选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7月1日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为重型COVID-19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54例)和非AKI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型COVID-19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t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患者的年龄为74.50(63.00,81.50)岁,明显低于非AKI组75.00(70.00,83.00)岁;AKI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1.85%)和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比例(38.89%),均明显低于非AKI组(13.54%和58.33%)(均P<0.05)。AKI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20.50(15.00,25.00)]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8.00(6.00,10.00)]均明显高于非AKI组[16.00(13.00,18.25)和5.00(4.00,6.00)];AKI组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比例(61.11%)和接受有创通气治疗比例(57.41%)均显著高于非AKI组(40.62%和25.00%)(均P<0.05)。AKI组患者氧合指数[109.55(75.99,149.50)mmHg,1 mm Hg=0.133 kPa]和血红蛋白[(109.61±24.46)g/L]均显著低于非AKI组[134.50(105.36,156.57)mmHg和(121.24±21.77)g/L];AKI组的N端脑利钠肽[3148.28(446.42,13572.58)ng/L]、降钙素原[1480(560,8420)ng/L]、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39.80(34.42,45.32)s]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8.00(21.00,66.50)U/L]均显著高于非AKI组[502.41(171.50,1703.00)ng/L、0.37(110,1040)ng/L、36.95(32.70,42.20)s、34.00(20.50,53.00)U/L],并且其血尿素氮[13.86(8.68,18.70)mmol/L]、血肌酐[177.00(90.30,375.00)μmol/L]和胱抑素C[2.67(1.77,4.08)mg/L]均显著高于非AKI组[7.31(5.51,9.67)mmol/L、62.95(51.75,78.10)μmol/L、1.34(1.10,1.61)mg/L](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高、合并细菌感染和血肌酐高均是重型COVID-19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以上述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AK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687~0.9633),敏感度为77.36%,特异度为92.63%。结论血肌酐高、SOFA评分高、合并细菌感染是重型COVID-19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重型COVID-19发生AKI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107例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8
作者 徐玲玲 张婕 闻萍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0-92,共3页
目的总结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07例MHD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MHD组,95例非MHD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非MHD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实验室... 目的总结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07例MHD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MHD组,95例非MHD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非MHD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与非MHD组相比,MHD组患者发热及高热比例低,气促呼吸困难、纳差及腹泻比例高,头痛头晕及肌肉酸痛比例低(P均<0.05)。与非MHD组相比,MHD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少,血清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IL-6、IL-10及γ干扰素水平高,血清TNF-α、IL-4水平低(P均<0.05)。结论相比于非MHD者,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MHD患者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更易出现气促、纳差及腹泻等症状,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较重且机体炎症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D4+T淋巴细胞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少阳病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味觉减退验案1例
9
作者 王吉磊 司廷林 +4 位作者 刘世宾 宿晶 郑汝吏 段保全 张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70-72,共3页
报道从少阳病论治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并味觉减退患者1例。此病例根据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所提出的孔窍病多从少阳论治的观点,以和解少阳、化湿解毒为治法,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味觉功能;通过对该患者诊疗过程的回顾分析,证明从... 报道从少阳病论治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并味觉减退患者1例。此病例根据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所提出的孔窍病多从少阳论治的观点,以和解少阳、化湿解毒为治法,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味觉功能;通过对该患者诊疗过程的回顾分析,证明从少阳病论治COVID-19并味觉减退病例的可行性,为COVID-19及其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味觉减退 少阳证 胡希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诊疗概述
10
作者 诸晶 陈文鑫 +2 位作者 陈婉真 陈培玲 孙伟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2期155-158,共4页
检索并整理2022年9月13日(含)以前的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官方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药诊疗方案及文献,对COVID-19疫情暴发后中西医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COVID-19下一阶段的中西医诊疗提供借鉴,以期寻找终结COV... 检索并整理2022年9月13日(含)以前的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官方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药诊疗方案及文献,对COVID-19疫情暴发后中西医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COVID-19下一阶段的中西医诊疗提供借鉴,以期寻找终结COVID-19流行的可能。COVID-19毒株的传播越来越隐匿,患病人群重症感染率明显下降,西医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而中医药在防治COVID-19、控制轻症患者转重、重症患者的中西医协同治疗以及康复期治疗方面都能发挥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CT、CRP的影响
11
作者 王刚 孔亚飞 +3 位作者 项晓莉 施一波 施静囡 王云超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0期1482-1483,共2页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PCT、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COVID-19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病毒治疗方案、早期抗凝、糖...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PCT、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COVID-19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病毒治疗方案、早期抗凝、糖皮质激素抗炎及氧疗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静脉注射人用丙种球蛋白针,治疗5 d。动态检测两组治疗期间动血常规、PCT、CRP等感染指标变化情况,动态检测动脉血气、肺部影像评估感染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NLR、PCT、CRP数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NLR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能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NLR,有助于病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人免疫球蛋白 血常规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右美托咪定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杨淼 邹平洋 +1 位作者 郑坤 鄢见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相关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NKI、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右美托咪定的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等数据库,检索COVID-19相关靶点,取交集靶点作为共同靶点;采用Cytoscape3.9.1对共同...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相关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NKI、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右美托咪定的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等数据库,检索COVID-19相关靶点,取交集靶点作为共同靶点;采用Cytoscape3.9.1对共同靶点绘制药物一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11.5数据库绘制共同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导入Cytoscape3.9.1分析获得关键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结果:获得右美托咪定主相关靶点192个,与COVID-19相关靶点7080个,取疾病靶点和药物靶点交集,获得31个右美托咪定治疗COVID-19靶点,分析获得19个关键靶点,包括Janus激酶2(JAK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CC型修饰趋化因子配体2(CCL2)等。KEGG和GO富集分析表明右美托咪定治疗COVID-19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为癌症途径、TNF、IL-17等,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信号传导、基因表达的正向调节、对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正向调节等,主要涉及的细胞成分为细胞质、细胞液、浆膜等;主要涉及的分子功能包括相同的蛋白质结合、蛋白激酶活性、蛋白结合等。结论:右美托咪定治疗COVID-19主要通过与多靶点结合,作用于多条关键通路,发挥抑制细胞炎症因子、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右美托咪定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2型糖尿病炎性风暴特质的交互影响
13
作者 张秀华 吴亚纳 +4 位作者 张新瑜 卢婷 陈亚晴 郝露芳 刘丽锋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 通过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伴或不伴2型并糖尿病(T2DM)的炎症指标、凝血功能及疾病转归的差异,讨论COVID-19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性特质及其相互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于太原市人民医院住院治... 目的 通过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伴或不伴2型并糖尿病(T2DM)的炎症指标、凝血功能及疾病转归的差异,讨论COVID-19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性特质及其相互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于太原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COVID-19的轻型或普通型患者311例,其中T2DM组115例,选取同时段就诊的与之匹配的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196例。比较2组患者血细胞分析、炎症指标、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及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是否使用激素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T2DM组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D-二聚体显著升高(P<0.05);T2DM组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使用激素者更多。结论 糖尿病是COVID-19发生的高危因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控难度。糖尿病合并COVID-19更容易发生“炎性风暴”,对患者的预后有严重的影响,住院时间更长,死亡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炎性风暴特质 交互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寒湿阻肺证防疫药茶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夏欣田 郑文江 王士超 《大医生》 2024年第23期112-117,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寒湿阻肺证防疫药茶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PubChem数据库筛选寒湿阻肺证防疫药茶方的潜在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OB)≥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寒湿阻肺证防疫药茶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PubChem数据库筛选寒湿阻肺证防疫药茶方的潜在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利用Swiss数据库预测防疫药茶方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R包和ClusterProfiler数据包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10个药物活性成分“degree”值>30,分别为柳穿鱼黄素(pectolinarigenin)、芫花素(genkwanin)、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7,4'-dimethoxyflavanon)、香叶木素(diosmetin)、汉黄芩素(wogon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黄酮醇(pachypodol)、木犀草素(luteolin)、草质素(herbacetin)。可能成为潜在治疗靶点的蛋白包括激肽原1(KNG1)、表皮生长因子(EGF)R、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3)、髓过氧化物酶(MPO)。防疫药茶方可能通过多个生物学过程发挥治疗作用。结论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寒湿阻肺证防疫药茶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检索、筛选及富集分析,推测其治疗的活性成分可能为genkwanin、quercetin、diosmetin、kaempferol、wogonin、luteolin,潜在治疗靶点可能为KNG1、EGFR、CASP3、MPO,通过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血小板活化、磷脂酶D等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这可能是寒湿阻肺证防疫药茶方治疗COVID-19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防疫药茶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青 徐巍 +3 位作者 任鹏鹏 李磊 辛红 吕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7期53-56,共4页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是一门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综合性学科。课程思政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而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其思维方法和精神文化与课程思政的...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是一门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综合性学科。课程思政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而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其思维方法和精神文化与课程思政的宗旨有很多的契合点,有利于为学生思政课程注入新的内容。可以通过挖掘中医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真实案例,并将其作为中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载体,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为医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切实提升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药文化 中医学教学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方潇 李春华 +2 位作者 刘雪艳 吕圣秀 唐光孝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182-184,共3页
结核病是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中国是结核高负担国家,2020年感染率排在全球第二位[1]。COVID-19是一种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急性传染病,自2019年底以来,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每日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2]。两种疾病在... 结核病是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中国是结核高负担国家,2020年感染率排在全球第二位[1]。COVID-19是一种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急性传染病,自2019年底以来,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每日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2]。两种疾病在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影像表现等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3],给临床的诊疗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现报道4例COVID-19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诊疗情况及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密克戎低流行时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甲型流感的流行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艺霖 宜建英 +1 位作者 周春雷 穆红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分析奥密克戎(Omicron)低流行时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甲型流感(Inf A)的流行特点。方法:分析2023年1—4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发热门诊不同呼吸道病毒的每日检出率并进行相关检验;根据感染情况分为COVID-19组(n=190)和In... 目的:分析奥密克戎(Omicron)低流行时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甲型流感(Inf A)的流行特点。方法:分析2023年1—4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发热门诊不同呼吸道病毒的每日检出率并进行相关检验;根据感染情况分为COVID-19组(n=190)和Inf A组(n=376),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热门诊检出的呼吸道病毒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和甲型流感病毒(IAV)为主,SARS-CoV-2检出率整体呈下降趋势(Z=-5.004),总阳性率为8.64%(520/6019),IAV检出率整体呈上升趋势(Z=6.132),总阳性率为48.17%(3221/6687),在520例SARS-CoV-2阳性患者中有52例合并IAV感染,合并感染率为10.00%(52/520)。与Inf A组相比,COVID-19组年龄较大(Z=-4.00,P<0.05),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血常规指标中,与Inf A组相比,COVID-19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较高(Z=-3.68、t=-2.25、Z=-4.50、-2.38、-3.32、-3.97,均P<0.05),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浓度(HGB)和淋巴细胞计数(LC)较低(Z=-2.79、-3.13、-2.80,均P<0.05);在肝功能指标方面,COVID-19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均明显低于Inf A组(t=2.93、3.12,均P<0.05);与Inf A组相比,COVID-19组血糖(GLU)水平更高(t=-2.80,P<0.05);而两组的肾功能指标和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Omicron低流行时期Inf A出现高流行趋势,并存在合并感染的风险。两种疾病虽然症状相似但实验室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奥密克戎 甲型流感 流行趋势 实验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发肺纤维化的潜在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德鑫 张伟 阎小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5期83-86,共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发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相关文献筛选出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在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中检索...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发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相关文献筛选出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在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中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肺纤维化的疾病靶点,取三者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String在线网站分别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PPI)。最后,利用R x644.1.2软件进行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106个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和70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涉及细胞因子及其受体配体活性等方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白细胞介素-17(IL-17)、Toll样受体、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信号通路有密切关系。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发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发肺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纤维化 补阳还五汤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被引量:31
19
作者 赵建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0-313,共4页
为规范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诊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该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型及危重型诊疗方案(... 为规范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诊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该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型及危重型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前期医疗救治工作实践经验制订重症及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疗方案,内容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诊断标准、临床预警指标、诊疗流程及护理方案等,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柴胡防疫组方规律分析及核心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机制研究
20
作者 汪彬 李伟霞 +7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张辉 贾金浩 韩冰 纪秋如 陈小菲 唐进法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9期75-83,共9页
目的预测柴胡-黄芩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柴胡的治疫病方剂,采用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其配伍用药、治疗病症进行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 目的预测柴胡-黄芩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柴胡的治疫病方剂,采用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其配伍用药、治疗病症进行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通过数据库及文献检索并筛选柴胡-黄芩的化学成分和COVID-19的靶点,并通过Cytoscape 3.9.0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结果收集含柴胡防疫方剂442首,涉及中药334味,用药总频次4877次。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柴胡-黄芩活性成分共有靶标80个,治疗COVID-19的主要成分为山柰酚、黄芩素、小檗碱、汉黄芩素、刺槐素等,核心活性基因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2(IL-2)等。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得到3736个相关条目和230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EGFR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柴胡-黄芩药对防治COVID-19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对指导柴胡在中医临床的合理应用、治未病的开发及防疫中药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黄芩 《中医方剂大辞典》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组方规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