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作家的古典文学批评与中国新文艺传统
1
作者 赵梓陶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21,共8页
经过百年艰辛探索,中国新文学已然形成新的传统。关于这一传统的发生动因,学界曾从外来影响等方面做过深入的讨论,而对新文学作家的古典文学批评较少寓目。实际上,不管“人学传统”“写实传统”,还是“自然传统”,新文艺之结胎都离不开... 经过百年艰辛探索,中国新文学已然形成新的传统。关于这一传统的发生动因,学界曾从外来影响等方面做过深入的讨论,而对新文学作家的古典文学批评较少寓目。实际上,不管“人学传统”“写实传统”,还是“自然传统”,新文艺之结胎都离不开对古典文学的否思性评判。五四诸子借助外来资源,运用新的思维眼光审视固有文学遗产,不仅“发现”了传统,而且“发明”了传统;正是这些新发明因子与作家新创造元素的相互涵摄,一种新文艺雏形才得以形成。由于时代因素、知识视野的局限,五四人批判遗产的策略方法不免有所偏颇,有的观点经不起推敲检验,然其以批判为继承、以继承促发展的努力,对现代文艺传统的形成还是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作家 古典文学批评 新文艺传统 人学传统 写实传统 自然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创造中国新文学的民族形式?——回顾1940年代的民族形式论争
2
作者 龚刚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7年第4期24-35,共12页
民族形式论争作为“抗战”以来文艺民族化思潮的主体,既是五四时期新旧中西之争的拓展,也是三十年代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深化,不仅关乎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也关乎对五四新文艺传统的正确评价。“抗战”爆发后,文学需要承担起动员大众... 民族形式论争作为“抗战”以来文艺民族化思潮的主体,既是五四时期新旧中西之争的拓展,也是三十年代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深化,不仅关乎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也关乎对五四新文艺传统的正确评价。“抗战”爆发后,文学需要承担起动员大众、鼓舞大众的职责,因此,民族形式问题就成了深受关注的重大文艺问题。对于民族形式的强调,既是为了强化民族意识,也是基于战争期间广泛动员大众的需要。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是在论辩双方都对创造民族形式的必要性予以肯定的前提下,围绕着向林冰的“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民间形式”这一观点展开。本文反思了胡风所谓民族形式论争是“理论的悲剧”的观点,探讨了外来形式的移植与旧形式的利用这两个关乎中国新文艺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了民族形式论争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并以莫言为例,论及民族化小说的当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形式论争 外砾法则 新旧斗争法则 五四新文艺传统 胡风 莫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新趋向 被引量:1
3
作者 钱理群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80-87,共8页
抗战时期的新文学在继承“五四”新文艺传统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三个历史性的新趋向:从中心城市走向边远地区和底层民间;雅、俗两大文学潮流由相互对立转向相互交融与互动;解放区从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中诞生了“新小说(文学)”。中国现代文... 抗战时期的新文学在继承“五四”新文艺传统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三个历史性的新趋向:从中心城市走向边远地区和底层民间;雅、俗两大文学潮流由相互对立转向相互交融与互动;解放区从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中诞生了“新小说(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也由此在抗战的推动之下获得了新的发展,把“五四”新文艺推进到了新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现代文学 新趋向 新文艺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Response Strate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4
作者 ZHANG Le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7年第1期52-54,共3页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contains a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distinctive forms of performance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orld of multi-cultttral communion, the development o...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contains a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distinctive forms of performance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orld of multi-cultttral communi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needs to be inherited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inject more innovation, highlight its unique artistic aesthetic value and deep national culture contain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cal dance form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are expound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ical cultural inheritance, classical dance culture cultivation and dance culture innovation, the feasibility measures an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path and methods to developing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which gives excellent national dance art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Cultural connotation Formal style Development dilemma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