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现代性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庚香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从世界现代化历史来看,西方率先开启了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石的现代化探索,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发生深刻变革,形塑了以资本逻辑、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特征。但与此同时,西方现代性悖论导致了...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从世界现代化历史来看,西方率先开启了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石的现代化探索,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发生深刻变革,形塑了以资本逻辑、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特征。但与此同时,西方现代性悖论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冲突、个体与共同体以及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的张力等问题。在反思资本主义带来的现代性悖论的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将价值理性同工具理性、历史理性、理论理性、实践理性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创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在实践中具体地解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面临的价值难题,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性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唯一途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有新的现代性理论框架作为支撑,这样才能确保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既能稳固中华文明根基,又不偏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方向。深入探索新现代性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全面而多维度地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促进世界现代化进程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 现代性 新现代性 人类文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现代性逻辑及其超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唐爱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1,F0002,共8页
现代性是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需要深入到现代性逻辑层面。西方现代化的内核是资本,遵循资本现代性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则以“新现代性”为根本遵循,体现了社会主义逻辑、现代化逻辑、民族复兴逻辑的有机统一。正是... 现代性是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需要深入到现代性逻辑层面。西方现代化的内核是资本,遵循资本现代性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则以“新现代性”为根本遵循,体现了社会主义逻辑、现代化逻辑、民族复兴逻辑的有机统一。正是基于新现代性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突破和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并且创造出不同于现代资本文明的新文明类型。这种新文明类型的现实呈现就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它具有社会主义本色和中华文明底蕴,并且以“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为根本的价值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 新现代性逻辑 资本现代性逻辑 人类文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超越西方现代性危机中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现代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宝 苏志钦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现代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是评价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是否与时俱进的重要依据,综合表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整体。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当前学界热议的重... 现代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是评价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是否与时俱进的重要依据,综合表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整体。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当前学界热议的重要话题,而西方现代化亦不再是标志着社会模式未来发展的“唯一神话”。对比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中国特色,探究西方现代化凸显的现代性危机问题、西方现代性危机背后的叙事逻辑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在超越西方现代性危机中建构新的现代性等问题。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新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展示中国在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如何对西方现代性危机叙事逻辑系统进行反思,建构自身的新现代性,为人类现代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性危机 中国式现代 新现代性 共同富裕 协调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中国叙事逻辑
4
作者 朱广隆 杨淑敏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5-23,共9页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在继承西方传统现代性思想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批判了资本现代性的文明悖反,体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视域、现代性批判的双重逻辑,以及构建未来社会新现代性的致思理路,同时,内蕴着方法论镜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在继承西方传统现代性思想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批判了资本现代性的文明悖反,体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视域、现代性批判的双重逻辑,以及构建未来社会新现代性的致思理路,同时,内蕴着方法论镜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统筹规划美好生活、把握自然发展规律,向真正共同体迈进这五个方面的时代叙事。激活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当代活力、系统构建社会主义新现代性的实践进路,要以人本逻辑驾驭资本逻辑、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自主创新驳斥思维定式、以共同价值超越普世价值,全面把握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现代性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 中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资本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现代性逻辑
5
作者 僧婉妍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23,共12页
资本现代性逻辑构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实质,而资本作为生产主体则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实践以一种“扬弃”的方式超越了资本现代性逻辑,打破了彻底否定资本与无批判肯定资本之间的抽象二元论,构建了驾... 资本现代性逻辑构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实质,而资本作为生产主体则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实践以一种“扬弃”的方式超越了资本现代性逻辑,打破了彻底否定资本与无批判肯定资本之间的抽象二元论,构建了驾驭资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即一方面坚持利用、引导资本,充分激活“资本的文明面”,另一方面又以国家权力为主导、以生产关系为中介规制资本,有效克服“资本积累悖论”。超越资本现代性的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现代性逻辑,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建立了共同富裕的社会和谐模式,构建了“资本-国家(权力)-劳动(人民)”三元主体相协调的驱动模式,形成了“全面协调现代化战略”,开启了胸怀天下、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之路,开创了保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之间合理张力的“发展-独立”型现代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现代性 西方式现代 中国式现代 新现代性逻辑 驾驭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现代性审视
6
作者 卢温蒂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期32-34,共3页
现代性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审视西方现代性的矛盾、消解现代性危机,找寻一条从批判的现代性、反思的现代性走向新现代性的现代化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效... 现代性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审视西方现代性的矛盾、消解现代性危机,找寻一条从批判的现代性、反思的现代性走向新现代性的现代化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效应,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维度上阐发了区别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成功解答了西方现代性在自身逻辑中无法解答的现实问题,为全球现代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新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新现代性”:数字革命下中国式劳动教育新道路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利平 吴晓英 郑勤红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15,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支撑”。“新现代性”视角的“新现代性劳动教育”,相较于传统劳动教育和现行劳动教育在育人理念、目标、载体和模式上体现出了新时代的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支撑”。“新现代性”视角的“新现代性劳动教育”,相较于传统劳动教育和现行劳动教育在育人理念、目标、载体和模式上体现出了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新现代性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劳动教育的中国式新发展提供了新形态和新路径,其未来发展图景是在理论层面以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导向,在文化层面推进新现代性劳动教育的伦理建构和嵌入治理,在社会层面以劳动教育共同体探索多元融合的数字劳动教育支持系统,在学校层面以创新型智慧人才培养为驱动激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实施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现代性 新现代性劳动教育 数字革命 中国式劳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现代性初探——关于中国道路的解释框架 被引量:16
8
作者 唐爱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34,2,共12页
加强中国道路的学理阐释和话语构建具有极其重大意义。中国道路属于独特的现代性类型,以往诸多的"现代性话语"都无法对其有效阐释。新现代性理论是关于中国道路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有效解释框架,从总体性、时间、空间、制度... 加强中国道路的学理阐释和话语构建具有极其重大意义。中国道路属于独特的现代性类型,以往诸多的"现代性话语"都无法对其有效阐释。新现代性理论是关于中国道路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有效解释框架,从总体性、时间、空间、制度、经验和规范等六个维度可以阐释新现代性的核心概念内涵;从目标、过程、动力、模式、特征、制度和标准等七个方面可以把握新现代性的基本要素;从社会主义逻辑、现代化逻辑、民族复兴逻辑等三大逻辑可以透视新现代性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现代性 现代性话语 中国道路 解释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现代性论纲——探索社会发展理论研究范式的一种中国话语 被引量:6
9
作者 高飞乐 高远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0,共18页
近20年来,国内学术界在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反思过程中,由于理论资源、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的不同,形成了"现代性"、"反现代性"、"后现代性"三种研究范式。理论反思表明,三种研究范式在分析中国现代性问题... 近20年来,国内学术界在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反思过程中,由于理论资源、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的不同,形成了"现代性"、"反现代性"、"后现代性"三种研究范式。理论反思表明,三种研究范式在分析中国现代性问题时表现出诸多的偏颇与不足,因此有必要超越现代性、反现代性、后现代性的理论视阈,探索一种能够合理阐释和有效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范式。"新现代性"研究范式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出的。新现代性研究范式的逻辑架构包括理论资源、核心概念、基本原则、实证分析四个层面。其中,第一层面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作为批判性吸收的思想资源;第二层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现代性"(简称"新现代性")为核心概念;第三层面,由"主体多元性"、"本质多重性"、"发展多线性"、"叙事多样性"、"动态平衡性"构成五个基本原则;第四层面,运用新现代性研究范式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性 现代性 新现代性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新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发展观变革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8
10
作者 任平 陆树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认为:(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提出,必然带来发展观上的重大变革,即从单纯追求GDP的片面发展观转向科学发展观即"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2)从本质上看,发展观变革的核心和关键是如何重新解读"现代性&qu... 本文认为:(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提出,必然带来发展观上的重大变革,即从单纯追求GDP的片面发展观转向科学发展观即"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2)从本质上看,发展观变革的核心和关键是如何重新解读"现代性"问题。单纯追求GDP指标的发展观本质上是对经典现代性的误读,这一误读具有深刻的历史和认识论根源。(3)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现代性的重新追问,是在新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它必然要求我们在理解现代性的思维方式上发生相应变革,超越经典现代性、后现代和第二次(反思)现代性的视域,走向一种独特的新现代性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现代性 新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现代性与资本逻辑:中国道路的传统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典顺 张丽霞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77,共6页
从现代性哲学诞生之时,人们就在质疑其合法性的存在。后现代性哲学的产生令这种质疑更为强烈。为此,我们将后现代性哲学产生之前的现代性哲学称之为传统现代性哲学。资本逻辑是与传统现代性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哲学表达,中国道... 从现代性哲学诞生之时,人们就在质疑其合法性的存在。后现代性哲学的产生令这种质疑更为强烈。为此,我们将后现代性哲学产生之前的现代性哲学称之为传统现代性哲学。资本逻辑是与传统现代性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哲学表达,中国道路与许多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道路一样,就是要对资本逻辑予以瓦解。当然,瓦解不是消除,尤其是在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还没有到来,即全球化依然是资本逻辑化的当下时代,与中国道路相适应的哲学逻辑——中国新现代性,只能瓦解传统现代性。当下时代的资本依然处于资本逻辑能够创新的阶段,当今时代还不能消灭或取缔资本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传统现代性 资本逻辑 中国新现代性 资本逻辑瓦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与中国逻辑——对五四运动以来百年历史的现代性审思 被引量:37
12
作者 任平 郭一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257,共13页
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上,以唯物史观深望伟大的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历史及期间开创的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具有重大意义。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即中国新现代性道路,包括中国新现代性的革命道路和发展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 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上,以唯物史观深望伟大的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历史及期间开创的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具有重大意义。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即中国新现代性道路,包括中国新现代性的革命道路和发展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之"新"在于以中国方案深刻解答了"马克思之问"和"列宁之问",它不是套用西方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经典现代性道路的模板,不是苏联社会主义的经典现代性道路的翻版,更不是鸦片战争以来现代性的中国道路的再版,而是形成了鲜明的新现代性方案,在新世界历史场域中创造着人类新文明道路,其内蕴的中国逻辑书写着中国化的唯物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新现代性 中国道路 中国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新现代性的中国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任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1,共17页
贯穿新中国70年历史的一条红线,就是新现代性发展道路的出场逻辑。在新现代性革命道路成功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目标之后,作为这一道路的伟大继续,新现代性的发展道路递进实现了人民重托的“富起来”和“强起来”的目标,因而是... 贯穿新中国70年历史的一条红线,就是新现代性发展道路的出场逻辑。在新现代性革命道路成功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目标之后,作为这一道路的伟大继续,新现代性的发展道路递进实现了人民重托的“富起来”和“强起来”的目标,因而是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的完成。新现代性发展道路既要超越资本经典现代性发展逻辑,也要超越苏联经典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发展道路,需要把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而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道路。这一道路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领域奋力实践、全面开拓的综合结果,是在世界复杂现代性语境中对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道路之问的中国解答,更是引领新全球化时代人类新文明发展的中国方案。对新现代性发展道路深层意蕴的哲学表达,呼唤着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70周年 新现代性 出场逻辑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性: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现代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胜云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12,共12页
现代性往往被西方学者看作以文艺复兴为始端、起源于欧洲的西方历史叙事,但从现代性批判相关著述看,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条从批判的现代性、反思的现代性走向新现代性的思想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效应,以实存形... 现代性往往被西方学者看作以文艺复兴为始端、起源于欧洲的西方历史叙事,但从现代性批判相关著述看,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条从批判的现代性、反思的现代性走向新现代性的思想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效应,以实存形式宣告了在地域上异于欧洲的现代性存在,中国式现代性不仅体现为文学艺术、政治思想与宗教意识的复调式兴起,还体现为中国学者对中国大地上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自觉,更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理性反思基础上提出的崭新现代性筹划。中国式现代性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在三个重要维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积极的理性担保:辩证守护启蒙价值观,把人的解放作为根本价值目标;坚守资本奴役逻辑批判的主体向度,把正确引导资本发展作为重要手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同性筹划,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作为前提引领建构现实共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 中国式现代性 新现代性 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承与当代中国文化的“新现代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秀荣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9-115,共7页
近代中国文化传承的目标是通过文化运动实现以科学与民主为主题的文化现代化启蒙,改造中国国民的封建性,寻求思想解放。文化传承的现代性要求当代中国文化走出现代的"物"与"极权"的奴役以及传统现代化的不可持续,... 近代中国文化传承的目标是通过文化运动实现以科学与民主为主题的文化现代化启蒙,改造中国国民的封建性,寻求思想解放。文化传承的现代性要求当代中国文化走出现代的"物"与"极权"的奴役以及传统现代化的不可持续,指向人的解放。当代中国文化传承的现代性寻求超越旧的传统现代性,达至"新现代性"。当代中国文化的"新现代性"表现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基于斗争而和谐的精神。当代中国文化传承的"新现代性"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性、批判与和谐精神,其指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当代中国文化 现代性 新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教育权的新现代性解读——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视角 被引量:4
16
作者 殷继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3-48,共6页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垄断主要是行政垄断,教育垄断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目标存在冲突。为此,有必要提升社会教育权的法律地位。社会教育权是指除家庭和国家之外各个社会主体依法所享有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权利,教育公平化、教育社会...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垄断主要是行政垄断,教育垄断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目标存在冲突。为此,有必要提升社会教育权的法律地位。社会教育权是指除家庭和国家之外各个社会主体依法所享有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权利,教育公平化、教育社会化以及教育市场化是其价值取向。社会教育权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国家权力主导下的补充性发展、社会权利主导下的系统性发展以及价值多元导向下的制衡性发展三种模式。我国应采纳多中心制衡的发展模式并强化市场化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教育权 教育服务均等化 教育垄断 新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阐释原则视域中的中国新现代性之辨——兼论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理论的合理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典顺 卞伟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5,共6页
中国道路应该坚持现代性哲学的"发展"的社会逻辑,还是选择后现代性哲学的"进步"的社会逻辑,抑或确立实践性哲学的"建设"的社会逻辑,是哲学家们必须澄清的重大理论问题。现代性论者认为,中国新现代性不应... 中国道路应该坚持现代性哲学的"发展"的社会逻辑,还是选择后现代性哲学的"进步"的社会逻辑,抑或确立实践性哲学的"建设"的社会逻辑,是哲学家们必须澄清的重大理论问题。现代性论者认为,中国新现代性不应该脱离现代文明的大道,应该秉承以"同一性"为原则、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理性自由"实现的"社会发展逻辑";后现代性论者认为,中国新现代性应该汲取现代化发展损害个性发展的教训,树立以"解构性"为原则、以实现个体生存方式自由为理想的"社会进步逻辑";马克思哲学论者认为,中国新现代性应该以当下中国的发展水平为背景,坚持以"实践性"为原则、以人们物质文化需要满足为主旨的"社会建设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新现代性 哲学阐释原则 马克思的社会建设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现代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逻辑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丽霞 曹典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7-62,共6页
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逻辑的理解离不开现代性理论,中国新现代性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逻辑的根据。现代性理论产生以来的当下现代性理论,已经演变为现代性理论(亦称传统现代性理论)、后现代性理论和后现代性之后理论三大理论形态交互共存的... 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逻辑的理解离不开现代性理论,中国新现代性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逻辑的根据。现代性理论产生以来的当下现代性理论,已经演变为现代性理论(亦称传统现代性理论)、后现代性理论和后现代性之后理论三大理论形态交互共存的现代性理论存在状态。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逻辑不仅融合了现代性的统一性原则,也融合了后现代性的差异性原则,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后现代性之后理论,即体现出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的本质特征。从社会建设逻辑的视角理解,中国新现代性中的现代性的本质统一性就是科技社会逻辑,中国新现代性中的后现代性的本质差异性就是不同于工业社会逻辑的生态社会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逻辑 中国新现代性 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 科技社会逻辑 生态社会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文学与中国“新现代性”叙事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文夫 汪毓楠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3-136,共4页
在新时期文学的诸多现代性中,人们唯独忽略掉了人的本质层面的"新现代性"。197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型中的"改革文学",是中国"新现代性"的第一声号角。改革初期,人们把现代化简单地理解为"... 在新时期文学的诸多现代性中,人们唯独忽略掉了人的本质层面的"新现代性"。197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型中的"改革文学",是中国"新现代性"的第一声号角。改革初期,人们把现代化简单地理解为"速度和数字",其背后深藏着时间焦虑,在过于关注时间的同时,忽略了空间维度的思考,以至于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利益、权力的空间冲突逐渐凸显。《乔厂长上任记》作为"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和经典文本,在一开始就暗示了"新现代性"的发生和现代化建设即将要走的全部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现代性 改革文学 时间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新现代性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天勇 李咏梅 《红河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现代化阶段的不可逾越、经典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缺陷决定了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须建构“新”现代性。在“主体—客体”和“主体—主体”理性观的基础上重构理性是建构新现代性的根本。立足于中国现代化的双重语境是建构“新”现代性的现... 现代化阶段的不可逾越、经典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缺陷决定了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须建构“新”现代性。在“主体—客体”和“主体—主体”理性观的基础上重构理性是建构新现代性的根本。立足于中国现代化的双重语境是建构“新”现代性的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现代性 新现代性 现代性 语境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