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群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42
1
作者 张兴洲 郭冶 +2 位作者 曾振 付秋林 蒲建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8,共11页
东北地区的中—新生代盆地之下并非都是变质结晶基底,松辽和二连等盆地大部分叠加在未变质的晚古生代残余沉积盆地之上。嫩江—开鲁断裂和嘉荫—牡丹江断裂是两条深达岩石圈尺度的断裂构造,将东北地区分为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和佳木斯... 东北地区的中—新生代盆地之下并非都是变质结晶基底,松辽和二连等盆地大部分叠加在未变质的晚古生代残余沉积盆地之上。嫩江—开鲁断裂和嘉荫—牡丹江断裂是两条深达岩石圈尺度的断裂构造,将东北地区分为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和佳木斯三大基底构造单元和与之相对应的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中—新生代盆地群。3个盆地群不但基底和深部岩石圈结构明显不同,而且盆地结构及充填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东北地区与中生代盆地演化相关的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中—晚侏罗世(167~147 Ma),早白垩世早期(136~126 Ma)和早白垩世晚期(122~109 Ma)。侏罗纪火山岩主要发育在大兴安岭及其以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全区均有分布,且具有由西向东时代渐新变新的演化趋势。从深部构造和区域动力学背景角度,东北地区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构造演化分别属于两大动力学体系。前者的形成演化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对东北地区西部产生的南北向挤压作用及后继的伸展作用有关,北北东向展布的中—晚侏罗世火山岩大面积叠加在近东西向展布的漠河前陆盆地和突泉等含煤盆地之上;后者的形成演化明显与西北太平洋构造域大洋板块对东北亚大陆边缘的作用有关。根据同位素年龄和生物地层学证据重新厘定的中—新生代盆地地层对比结果显示,即使是同时代形成的早白垩世盆地由于与大陆边缘的距离不同,其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和后期构造改造特点也不尽相同。西部以海拉尔盆地为代表的早白垩世盆地主要发育以火山岩为主的断陷沉积,之后长期处于隆升环境;中部以松辽盆地为代表的白垩纪盆地不但发育早白垩世早期的断陷沉积,而且之上基本连续叠加了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坳陷沉积;东部盆地群由三江、勃利、鸡西和虎林等众多中、小型盆地构成,它们在早白垩世早期曾是一个统一的近海大陆边缘盆地(大三江盆地),以发育海陆交互相沉积为特点。由于该区紧邻西北太平洋大陆边缘,受大陆边缘构造转换的影响,统一的大三江盆地在早白垩世末期被强烈的逆冲构造和左行走滑构造所破坏和改造。该区目前分散孤立存在的多个中、小型早白垩世盆地均为早白垩世末期构造改造后的残余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中—新生代盆地 火山岩 深部构造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岩源区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研究——砂岩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志明 刘家军 +3 位作者 胡瑞忠 刘玉平 李朝阳 何明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7-552,共6页
沉积盆地中砂岩的地球化学成分主要受物源区控制。因此 ,通过分析砂岩的化学成分可以揭示盆地沉积岩的源区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对兰坪盆地中新生界砂岩的常量成分、稀土和微量元素进行的分析 ,揭示盆地沉积岩的源区构造背景属被动大陆... 沉积盆地中砂岩的地球化学成分主要受物源区控制。因此 ,通过分析砂岩的化学成分可以揭示盆地沉积岩的源区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对兰坪盆地中新生界砂岩的常量成分、稀土和微量元素进行的分析 ,揭示盆地沉积岩的源区构造背景属被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 ,结合岩相古地理资料认为在中生代以前 ,盆地东侧可能主要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而西侧则可能以大陆岛弧环境为主 ,这与区域地质资料相吻合。沉积物源岩的原始物质应来自上地壳 ,以长英质岩石为主 ,并有少量安山质岩石和古老沉积物的混入 ,故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属典型的大陆型盆地。从而为正确认识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和盆山转换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地球化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物源属性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 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发育特征 被引量:45
3
作者 胡望水 吕炳全 +4 位作者 官大勇 张文军 冷军 毛治国 袁晓满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8,共8页
郯庐断裂带作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条巨型走滑构造带,对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从NNW向NW到NWW的变化,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方式逐步从中生代左行走滑—左行斜向滑动过渡到早第三... 郯庐断裂带作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条巨型走滑构造带,对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从NNW向NW到NWW的变化,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方式逐步从中生代左行走滑—左行斜向滑动过渡到早第三纪以左行斜向—倾向滑动,晚第三纪—第四纪转为倾滑—右行斜向滑动—右行走滑。走滑活动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周期演变过程。随着郯庐断裂活动方式的演变,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逐渐向北迁移,其中南段周缘盆地主要为中生代盆地,中段周缘盆地主要为中、新生代叠加盆地,中北段周缘盆地主要为早第三纪盆地。每个盆地都经历了拉分(伸展)裂陷到挤压反转的演化过程。此外,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剪切应力场作用下,不同区段因其走向变化导致局部应力场变化,在增压弯曲部位发生会聚、挤压、隆升;而释压拉张部位发生离散、伸展、沉降,从而盆地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走滑运动 中、新生代盆地 郯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深层构造及其对中新生代盆地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8
4
作者 任建业 于建国 张俊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7-137,共21页
以3D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解释为基础,通过对济阳坳陷深层进行构造-地层分析和构造解析,系统阐明了中、新生代各期构造运动在研究区的地质表现,确定出收缩构造系统、伸展构造系统和走滑构造系统等多期构造样式;提出印支期逆冲断层系由... 以3D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解释为基础,通过对济阳坳陷深层进行构造-地层分析和构造解析,系统阐明了中、新生代各期构造运动在研究区的地质表现,确定出收缩构造系统、伸展构造系统和走滑构造系统等多期构造样式;提出印支期逆冲断层系由多条显著向NE或NNE向凸出的弧形展布断裂系组成;识别出代表燕山主期构造运动的不整合界面(Tgm),确定了J3—K1时期断陷盆地的分布格局;认为印支期逆冲断裂系统是控制本区晚中生代和新生代早期盆地发育的重要的控制性先存基底构造。在区域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盆地复杂的叠合结构和山脉-盆地的转换过程及机制。从盆地研究的角度,揭示了华北东部中、新生代陆内动力学过程,对于研究区油气勘探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负反转构造 构造体制转折 新生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盆地转型期断裂特征及其对盆地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5
5
作者 郑德顺 吴智平 +1 位作者 李伟 周瑶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6-394,共9页
本文在定量计算断层活动速率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分析,研究了济阳坳陷中、新生代盆地转型时期(孔店期—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期)的断裂组合特征及断层活动对盆地的控制作用,并对转型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孔店期,济阳坳陷继承了中生... 本文在定量计算断层活动速率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分析,研究了济阳坳陷中、新生代盆地转型时期(孔店期—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期)的断裂组合特征及断层活动对盆地的控制作用,并对转型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孔店期,济阳坳陷继承了中生代后期的断裂发育特点,盆地格局受NW向断层活动控制,NE(ENE)向断层尚未对盆地发育产生重要影响;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期,NW向断层控制作用减弱,NE(ENE)向断层活动逐渐增强,并开始控制盆地的演化,新生代NE(ENE)向盆地构造格局开始定型;中生代末—新生代初期郯庐断裂活动由左旋走滑到右旋走滑的转变,是济阳坳陷中、新生代盆地转型最直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盆地 济阳坳陷 控制作用 断裂特征 转型期 断层活动速率 沙河街组 定量计算 盆地分析 组合特征 转型时期 研究结果 发育特点 盆地格局 盆地发育 构造格局 左旋走滑 断裂活动 沉积期 中生代 演化 郯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造山带与安徽沿江中新生代盆地的盆山耦合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跃东 江来利 +3 位作者 储东如 吴维平 吴海权 汪德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86-292,共7页
安徽沿江中新生代盆地位于大别山造山带南缘,为先挤压、后伸展形成的叠合盆地,是探讨扬子板块陆内深俯冲—大别山造山带隆起与中、下扬子盆地沉降的耦合关系的理想场所。在早中生代,大别山为华南和华北大陆碰撞造山带,华南地壳向深处俯... 安徽沿江中新生代盆地位于大别山造山带南缘,为先挤压、后伸展形成的叠合盆地,是探讨扬子板块陆内深俯冲—大别山造山带隆起与中、下扬子盆地沉降的耦合关系的理想场所。在早中生代,大别山为华南和华北大陆碰撞造山带,华南地壳向深处俯冲并承受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高压变质岩不断向上折返,沿江坳陷具有前陆盆地性质,盆地充填有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磨拉石层序;在晚中生代,在中国东部整体的拉张背景下,大别山变质带完全折返上隆,处于变质核杂岩隆升状态,而沿江坳陷具有裂陷盆地性质,充填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两个红色碎屑构造层序,起因于地壳拆沉而产生的均衡隆升和伸展断陷的构造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造山带 安徽 沿江中新生代盆地 耦合关系 充填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佳木斯隆起与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群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志宏 周飞 +4 位作者 吴相梅 孙晓猛 赵呈祥 梅梅 黄超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5-1344,共10页
在对东北地区佳木斯隆起与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群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综合解释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确定了研究区的盆山耦合关系:在早白垩世发生NW—SE向伸展作用,形成广泛发育呈NE向展布的伸展盆山耦合系统;在晚白垩世受到... 在对东北地区佳木斯隆起与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群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综合解释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确定了研究区的盆山耦合关系:在早白垩世发生NW—SE向伸展作用,形成广泛发育呈NE向展布的伸展盆山耦合系统;在晚白垩世受到NWW—SEE向挤压作用,形成NE—NNE向的逆冲推覆构造与挤压坳陷型盆地并存的盆山耦合系统;在渐新世—中新世受到近NS向挤压作用,不仅使白垩纪形成的NE—NNE向构造和盆地受到叠加改造,而且形成了与NS向挤压作用相伴产生的挤压坳陷型盆地,构成了广泛发育的近EW向展布的隆起和挤压坳陷盆地并存的盆山耦合系统。佳木斯隆起在中新生代的隆起作用主要是晚白垩世、渐新世—中新世2次逆冲作用叠加的结果。研究区自白垩纪以来始终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背景。上述3个阶段的盆山耦合机制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新生代盆地 盆山耦合 佳木斯隆起 变形时间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洋陆过渡带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姜素华 张雯 +6 位作者 李三忠 汪刚 曹伟 索艳慧 陆蕾蕾 姜衍 赵斐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9-857,共19页
西北太平洋洋陆过渡带发育众多新生代盆地,盆地的起源、发生、发展受控于大陆边缘不同时期的构造过程。本文基于板块运动对盆地形成发展和演化的控制作用,分析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洋、陆板块的相互作用,重新厘定了该区地壳的反演厚度和... 西北太平洋洋陆过渡带发育众多新生代盆地,盆地的起源、发生、发展受控于大陆边缘不同时期的构造过程。本文基于板块运动对盆地形成发展和演化的控制作用,分析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洋、陆板块的相互作用,重新厘定了该区地壳的反演厚度和地热场特征,进一步证实洋陆过渡带盆地的地壳厚度从陆缘区到深海洋盆区具有递变减薄的规律,而地热值向洋盆区具有逐渐升高的特征,并发现盆地伸展强度与热流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演化对洋陆过渡带沉积盆地的沉降及充填具有控制作用,沉降沉积中心由陆向海迁移导致烃源岩及油气具分带性,并受控于盆地的古地温及地温梯度。盆地类型和沉积充填厚度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规律:陆内(陆缘)走滑?拉分盆地(渤海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等)油、气共生;陆缘走滑?伸展盆地(琼东南盆地等)和伸展?走滑盆地(莺歌海等盆地)以成气为主。日本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围绕着日本岛弧分布,弧后盆地和弧前盆地均具有油气分布。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在高压低地温场的稳定带区域,无机CO2气藏的分布与深大断裂和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洋陆过渡带 新生代盆地 构造演化 油气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床铀矿物类型及赋存状态 被引量:30
9
作者 刘杰 聂逢君 +2 位作者 侯树仁 陈路路 王俊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07-112,119,共7页
中新生代盆地由于其特定的沉积特征,产出大量的砂岩型铀矿床,赋矿载体多为中细砂岩。为了查明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类型以及赋存状态,通过电子探针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对铀矿物类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显示铀矿物类型主要有铀石... 中新生代盆地由于其特定的沉积特征,产出大量的砂岩型铀矿床,赋矿载体多为中细砂岩。为了查明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类型以及赋存状态,通过电子探针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对铀矿物类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显示铀矿物类型主要有铀石、水硅铀矿、沥青铀矿、钛铀矿、菱钙铀矿和铀钍矿,以及铀的碳酸盐,主要与石英、长石、黄铁矿等共生,以及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吸附形式赋存于砂岩中,铀矿物的沉淀、富集与砂岩地层中pH值和Eh值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盆地 砂岩型铀矿 铀矿物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板块东缘新生代盆地成因:右行剪切拉分作用 被引量:44
10
作者 许浚远 张凌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7-191,共5页
欧亚板块东缘新生代盆地具有惊人相似的几何学特征,盆地边界均为Y 断裂及R,R’断裂,平面形态呈准菱形( 或Z形),均为右行剪切拉分盆地。此拉分始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成形于欧亚板块向北退却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右行剪切... 欧亚板块东缘新生代盆地具有惊人相似的几何学特征,盆地边界均为Y 断裂及R,R’断裂,平面形态呈准菱形( 或Z形),均为右行剪切拉分盆地。此拉分始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成形于欧亚板块向北退却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右行剪切作用。太平洋西北边缘独特的裂谷型“弧后盆地”现象,恰是特有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的。据沉降及变形特征,其构造演化可划分为3 个一级阶段:右行走滑拉分裂谷阶段( 始新世中期—中新世早期) 、挤压隆起阶段( 中新世中期) 和后裂谷沉降阶段(中新世中晚期—第四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板块 右行剪切 新生代盆地 拉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非常规油气资源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单玄龙 解晓婷 +1 位作者 任宇 陈贵标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7-83,共7页
通过对吉林东部中、新生代区域构造、盆地地质、沉积背景的综合研究,详细阐述了吉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非常规油气的类型、分布及其地质特征,认为研究区非常规油气的主要类型为油页岩和煤层气,具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油页岩主要分... 通过对吉林东部中、新生代区域构造、盆地地质、沉积背景的综合研究,详细阐述了吉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非常规油气的类型、分布及其地质特征,认为研究区非常规油气的主要类型为油页岩和煤层气,具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油页岩主要分布在辉桦盆地、罗子沟盆地、松江盆地、延吉盆地和敦化盆地等盆地中,主要层位为下白垩统大拉子组和古近系桦甸组,主要沉积环境为半深湖--深湖环境。煤层气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层位为早、中侏罗世地层和古近纪梅河组、珲春组,集中在珲春盆地、敦化盆地、双阳盆地等煤层较厚、埋藏较浅的盆地中。伊通盆地具有页岩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东部 中、新生代盆地 非常规油气资源 地质特征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与周缘新生代盆地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建星 王永和 +2 位作者 校佩曦 孙南一 张汉文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9-23,共5页
通过野外填图工作,在阿尔金断裂附近填绘出一系列的新生代地层,对这些地层目前的展布与阿尔金活动断裂的关系分析认为,始新世以来阿尔金断裂对沉积盆地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作用,表现为明显的左行走滑,并兼具向北西方向掀斜的逆冲活动。乌... 通过野外填图工作,在阿尔金断裂附近填绘出一系列的新生代地层,对这些地层目前的展布与阿尔金活动断裂的关系分析认为,始新世以来阿尔金断裂对沉积盆地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作用,表现为明显的左行走滑,并兼具向北西方向掀斜的逆冲活动。乌尊硝尔盆地(索尔库里盆地西部)中的主体沉积是第四系。盆地的东南边界是阿尔金南缘主断裂;盆地西南缘,第四系沉积受东西向北倾正断层控制;盆地北缘为近东西向北倾右行逆冲脆性断裂。盆地的西部边缘超覆在基岩之上,不受断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盆地 阿尔金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新生代盆地与砂岩型铀矿成矿 被引量:17
13
作者 孙泽轩 陈洪德 +1 位作者 吴英 姚毅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4-500,共7页
滇西新生代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现已探明8个中、小型砂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本文在收集研究前人施工钻孔资料1200个,施工钻孔25个的基础上,编制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剖面图66张,研究了滇西新生代盆地与... 滇西新生代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现已探明8个中、小型砂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本文在收集研究前人施工钻孔资料1200个,施工钻孔25个的基础上,编制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剖面图66张,研究了滇西新生代盆地与砂岩型铀矿成矿。认为滇西地区存在2种类型的新生代盆地,其盆地沉积演化、火山活动、地貌景观等不同,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亦存在差异,成矿的专属性体现在于盆地的差异性。砂岩型铀矿成矿最有利的是北部腾冲地区找矿目的层上覆地层发育了区域性隔水层、存在火山活动、深切割低山—丘陵—河谷阶地地貌的新生代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盆地 砂岩型铀矿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新生代盆地沉积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宝光 陈友良 +2 位作者 姚毅峰 陈志国 杜小林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5,共5页
滇西 (怒江以西 )地区分布着数十个新生代盆地 ,多为小型山间盆地。盆地基底为花岗岩和中高级变质岩 ,铀源条件良好。各盆地面积不大 ,沉积厚度不等。沉积物组成为山区河流冲洪积相、湖沼相的灰色含煤建造 ,岩石物质成分与基底岩石具明... 滇西 (怒江以西 )地区分布着数十个新生代盆地 ,多为小型山间盆地。盆地基底为花岗岩和中高级变质岩 ,铀源条件良好。各盆地面积不大 ,沉积厚度不等。沉积物组成为山区河流冲洪积相、湖沼相的灰色含煤建造 ,岩石物质成分与基底岩石具明显继承性。地层结构具砂、泥互层特点 ,砂岩岩性松散 ,渗透性好 ,赋存承压水 ,具有形成后生水成铀矿床的有利条件和一定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盆地 沉积特征 砂岩型铀矿床 成矿条件 云南 渗透性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北部中新生代盆地群构造与深部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曹成润 董晓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松辽盆地及其东西两侧的中、新生代盆地群的形成与演化表现为两大盆地构造旋回,包括两次成盆期和两次反转期。由于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的岩石圈厚度、软流圈的起伏、莫霍面的埋深以及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等的差异,导致了3个盆地群的时空演... 松辽盆地及其东西两侧的中、新生代盆地群的形成与演化表现为两大盆地构造旋回,包括两次成盆期和两次反转期。由于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的岩石圈厚度、软流圈的起伏、莫霍面的埋深以及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等的差异,导致了3个盆地群的时空演化及其盆地结构特征的规律性变化。研究表明,浅层次盆地类型、断陷样式、反转构造组合以及盆地构造演化规律等明显地受深部岩石圈结构的控制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盆地 岩石圈结构 有效弹性厚度 构造层序 构造反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被引量:28
16
作者 张兴洲 马志红 《地质与资源》 CAS 2010年第3期191-196,共6页
黑龙江省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基底由佳木斯地块和完达山地体复合而成.佳木斯地块以加里东期变质岩及花岗岩为主,东缘发育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大陆边缘沉积.完达山地体在中-晚侏罗世就位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并在早白垩世早期逆冲到佳木斯地块... 黑龙江省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基底由佳木斯地块和完达山地体复合而成.佳木斯地块以加里东期变质岩及花岗岩为主,东缘发育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大陆边缘沉积.完达山地体在中-晚侏罗世就位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并在早白垩世早期逆冲到佳木斯地块之上,形成具有前陆盆地性质的大三江盆地.大三江盆地在早白垩世晚期遭受逆冲、走滑构造改造.敦密断裂以北的诸多盆地均属大三江盆地改造后的残余盆地.这些残余盆地和完达山地体之下可能存在隐伏的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大陆边缘沉积.三江盆地东部是古近纪断陷的主要发育区,可能存在一与佳依地堑平行的深断陷.隐伏的大陆边缘沉积和断陷是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盆地 大三江盆地 黑龙江省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新生代盆地深部地质流体及铀成矿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双幸 宫晓峰 张铁岭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6期321-328,共8页
随着在哈萨克斯坦楚·萨雷苏盆地坎茹甘、莫英库姆、托尔特库杜克等砂岩型铀矿中发现了成矿溶液(热流体)来自深源的地质证据后,伴随着中新生代盆地后期次造山作用的活化改造,深源热流体在砂岩型铀矿成矿中的重要性越发显现出来。文... 随着在哈萨克斯坦楚·萨雷苏盆地坎茹甘、莫英库姆、托尔特库杜克等砂岩型铀矿中发现了成矿溶液(热流体)来自深源的地质证据后,伴随着中新生代盆地后期次造山作用的活化改造,深源热流体在砂岩型铀矿成矿中的重要性越发显现出来。文章简述了中新生代盆地地质流体的来源与性质,归纳了盆地流体的3种类型和运移方式,总结了盆地深源热流体铀成矿的主要特征,并就我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可能存在的深部地质流体及铀成矿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在勘查工作中开拓视野、创新思路、实现找矿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盆地 深源热流体 铀成矿作用 找矿新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地震综合物探方法在油气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以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巴林左盆地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飞 赵维俊 +2 位作者 贾立国 赵震宇 郑春颖 《地质与资源》 CAS 2014年第1期87-91,共5页
通过在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巴林左盆地开展的非地震综合物探剖面测量工作,利用综合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成果,基本圈定了巴林左盆地范围、盆地基底起伏和埋藏深度,了解了不同电性层的厚度变化情况,推断了断裂构造.研究成果表明,... 通过在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巴林左盆地开展的非地震综合物探剖面测量工作,利用综合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成果,基本圈定了巴林左盆地范围、盆地基底起伏和埋藏深度,了解了不同电性层的厚度变化情况,推断了断裂构造.研究成果表明,应用非地震综合物探方法在火山岩覆盖区调查潜在沉积盆地分布、构造格架是可行的.高精度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综合物探方法组合在油气地质调查中效果明显、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震综合物探方法 油气地质调查 松辽外围 新生代盆地 巴林左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新生代盆地煤铀协同勘查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效忠 林中湘 +4 位作者 吴兆剑 蒋喆 殷栋法 王行军 季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5-954,共10页
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供应安全不容乐观,加大国内铀资源勘探投入势在必行。目前我国铀资源产量主要来自于北方砂岩型铀矿床,将来可能占比越来越高将由其提供。砂岩型铀矿产出与含煤地层关系密切,煤田勘查发现的放射性信息是砂岩型铀... 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供应安全不容乐观,加大国内铀资源勘探投入势在必行。目前我国铀资源产量主要来自于北方砂岩型铀矿床,将来可能占比越来越高将由其提供。砂岩型铀矿产出与含煤地层关系密切,煤田勘查发现的放射性信息是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要线索,鄂尔多斯盆地皂火壕和纳林沟大型砂岩型铀矿床的发现与之关系密切,大营超大型砂岩型铀矿床的发现更是煤铀协同勘查的典型范例。受此启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了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工程,发现了一系列大型砂岩型铀矿产地和多个经钻探验证的远景区,“铀煤兼探”成效显著。中国地质调查局主要职责为公益性地质调查,由其主导发现的矿产地和远景区勘查精度较低,要使其达到提交储量的级别,就需要企业接盘。我国现行铀矿政策和部门利益冲突限制了社会资本的进入,严重影响了铀矿找矿的进程,为此笔者等建议:(1)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放开铀矿权,允许非核企业进入铀矿勘查领域,激活市场潜力,重点推进、做深前期“煤铀兼探”获得的成果,加快我国铀资源勘查进程;(2)持续不断地推进“煤铀、油铀”等协同勘查工作,提高多能源综合勘查研究水平,节省勘查资金,制定我国协同勘查的基本原则和勘查规范,使能源型盆地勘查工作有序高效并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煤铀协同勘查 对策建议 铀矿权 中—新生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西里新生代盆地含盐层系的识别及其沉积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大兴 伊海生 +1 位作者 张贻 夏国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71-472,共2页
1理想的蒸发岩旋回沉积盆地中陆源碎屑-化学岩类沉积往往具有多旋回性的(刘群,1987)(图1)。早在1970年,Matthews等(1974)以现代大洋水为例,对蒸发岩沉积旋回模式和成钾进行了详细的研究(Matthews et al.,1974)。2010年,曹养同等人通过... 1理想的蒸发岩旋回沉积盆地中陆源碎屑-化学岩类沉积往往具有多旋回性的(刘群,1987)(图1)。早在1970年,Matthews等(1974)以现代大洋水为例,对蒸发岩沉积旋回模式和成钾进行了详细的研究(Matthews et al.,1974)。2010年,曹养同等人通过对欧洲莱茵地堑盆地、新疆库车盆地、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江汉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旋回 沉积作用 新生代盆地 矿石 蒸发岩 盐层 青海 可可西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