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早发性细菌感染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晶 殷剑松 +2 位作者 吕君 薛梅 万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早发性细菌感染中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210例有早发性细菌感染高危因素而无特异临床表现的新生儿,根据出生后24 h内C反应蛋白(CRP)浓度不同分为感染组(CRP≥5 mg/L,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早发性细菌感染中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210例有早发性细菌感染高危因素而无特异临床表现的新生儿,根据出生后24 h内C反应蛋白(CRP)浓度不同分为感染组(CRP≥5 mg/L, 109例)及亚临床感染组(CRP<5 mg/L,101例);另随机选择同期本院出生的无宫内细菌感染高危因素的109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hs-CRP、CRP、PCT水平,分析hs-CRP、PCT与CRP的相关性,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hs-CRP、PCT对新生儿早发性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与亚临床感染组的顺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感染组PCT、hs-CRP、CRP均高于对照组和亚临床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亚临床感染组PCT、hs-CRP、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感染组PCT、hs-CRP、CRP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感染组PCT、hs-CRP较治疗前降低, CRP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感染组与亚临床感染组的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染组hs-CRP和CRP高于亚临床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及hs-CRP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19、0.602, P<0.05)。ROC曲线显示, hs-CRP的曲线下面积大于PCT,最佳临界值小于PCT。结论在新生儿早发性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 hs-CRP和PCT能辅助新生儿早发性细菌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的评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早发性细菌感染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P以及PCT检测应用于胎膜早破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6
2
作者 吴翼君 余静 管利荣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7期640-642,645,共4页
目的探讨检测胎膜早破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含量水平在胎膜早破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分娩单胎足月的新生儿163例,其中胎膜早破组113例,设为观察组,并将观... 目的探讨检测胎膜早破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含量水平在胎膜早破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分娩单胎足月的新生儿163例,其中胎膜早破组113例,设为观察组,并将观察组内有感染征象的新生儿进一步分为未感染组40例,局部感染组45例及全身感染组28例,非胎膜早破组(对照组)50例,出生后24h内以及出生后3、7天采静脉血2mL,检测血清CRP和PCT含量水平。结果全身感染组脐血PCT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未感染组以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48、7.376、7.377,P均〈0.01),全身感染组脐血CRP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未感染组以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79;7.016;4.612,P均〈0.01),全身感染组出生后3天的血PCT、CRP水平均高于第1天,出生7天后PCT以及CRP水平下降,均低于第1天以及第3天水平,局部感染组第1、3天PCT水平稍高,但是相比于出生后7-10天血PCT水平无明显差异,CRP变化同对照组。结论脐血PCT含量的检测能较可靠的预测新生儿严重早发性感染,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抗生素的使用,并用于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但对局部感染诊断意义不大,CRP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但单独测定尚不能确定或排除新生儿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新生儿 胎膜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膜早破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对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海红 刘艳 刘素琴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第10期53-54,共2页
目的探究胎膜早破新生儿血清中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单胎分娩的胎膜早破足月新生儿共136例,根据有无细菌感染征象分为感染组(N=67)与对照组(N=69),比较两组新生儿... 目的探究胎膜早破新生儿血清中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单胎分娩的胎膜早破足月新生儿共136例,根据有无细菌感染征象分为感染组(N=67)与对照组(N=69),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d、3d血清CRP、PCT含量,及感染组新生儿CRP与PCT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新生儿出生后1d,感染组新生儿血清CRP及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后3d,感染组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CRP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新生儿出生后1d、3d PCT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CRP,P〈0.05。结论 CRP与PCT在胎膜早破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但PCT敏感性与特异性高于CRP,可指导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 CRP PCT 新生儿细菌感染 诊断
原文传递
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娅莎 白娜 +3 位作者 邓文喻 卢春敏 钟峰 穆小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6期2569-2573,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常见类型及病原谱分布,为临床预防和经验性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对2016至2019年期间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出生72 h内的新生儿送检细菌培养的标本与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母亲围生期病原学检查结果...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常见类型及病原谱分布,为临床预防和经验性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对2016至2019年期间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出生72 h内的新生儿送检细菌培养的标本与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母亲围生期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结果共纳入351例新生儿,分离出的373株病原菌,分别来自血培养(202株,54.2%)、痰液(63株、16.9%)、胃内容物(58株、15.5%)、中段尿(27株、7.2%)、眼分泌物(11株、2.9%)、气管导管(10株、2.7%)和腹水(2株、0.6%)。共分离出41种病原菌,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97株、26.0%),其次是无乳链球菌(76株、20.4%)、表皮葡萄球菌(39株、10.5%)、溶血葡萄球菌(23株、6.2%)、肺炎克雷伯菌(22株、5.9%)。有43名母亲发生过围生期感染,且病原菌与其新生儿一致,包括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单核李斯特菌、解没食子酸菌链球菌、热带念珠菌及粪肠球菌,分离自宫颈、胎膜、血培养和羊水。结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念珠菌等是引起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们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肺炎、泌尿道感染、结膜炎等疾病,建议孕产妇在围生期及临产前送检宫颈分泌物病原学检查,妊娠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应及时排除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孕产妇的病原学结果将对新生儿经验性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发型细菌感染 围生期感染 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膜早破产妇胎盘病理炎性改变与阴道微生物感染及新生儿细菌感染相关性
5
作者 陈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2期1687-1691,共5页
目的 探析胎膜早破(PROM)产妇胎盘病理炎性改变与阴道微生物感染及新生儿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120例PROM病例资料,根据其胎盘病理结果分为炎性改变组(n=49)和健康组(n=71)... 目的 探析胎膜早破(PROM)产妇胎盘病理炎性改变与阴道微生物感染及新生儿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120例PROM病例资料,根据其胎盘病理结果分为炎性改变组(n=49)和健康组(n=71),取产妇阴道分泌物用于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细菌性阴道病(BV)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检测,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检测,比较各组阴道微生物感染情况及妊娠结局,对新生儿进行中性粒细胞CD64(nCD64)、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细菌感染指标的动态监测,分析PROM产妇胎盘病理炎性改变与阴道微生物感染及新生儿细菌感染的关联性。结果 炎性改变组GBS、BC、CM、UU、CT感染率均高于健康组(P<0.05);炎性改变组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均高于健康组(P<0.05);炎性改变组新生儿细菌感染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组(16.3%与2.8%,P<0.05);PROM产妇胎盘病理炎性改变与GBS、BV、CM、UU、CT感染、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低出生体肿瘤儿、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细菌感染呈正相关(P均<0.05);炎性改变组新生儿中性粒细胞CD64(nCD64)、CRP、PCT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M产妇产妇胎盘病理炎性改变与阴道微生物感染及新生儿细菌感染呈正相关,临床应及时干预,以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 胎盘感染 微生物 新生儿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早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月娇 莫若 +3 位作者 孙清琳 张蕾 黄振宇 晁爽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早发感染(early-onset neonatal infection,EONI)的危险因素,为及时发现早发潜在感染、对新生儿进行有效的围产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新生...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早发感染(early-onset neonatal infection,EONI)的危险因素,为及时发现早发潜在感染、对新生儿进行有效的围产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新生儿,根据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导致新生儿发生EON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87例足月新生儿,非感染196例,感染91例,感染发生率为31.7%。感染组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剖宫产率、CRP和WBC均高于非感染组[39(39,40)周比39(38,40)周,(3423±385)g比(3330±365)g,53.8%比39.3%,14.52(8.68,20.37)mg/L比1.93(0.87,3.32)mg/L,24.37(19.76,31.01)×10^(9)/L比22.32(19.65,25.6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母亲产时发热率、分娩前炎症指标增高发生率、胎盘病理提示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及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20.9%比3.6%,19.8%比6.1%,28.6%比13.8%,40.7%比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的胎膜早破发生率和产前抗菌药物使用率更低(29.7%比44.9%,47.3%比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产时发热(OR=8.856,95%CI:2.926~26.808,P<0.001)、母亲血炎症指标增高(OR=2.768,95%CI:1.000~7.664,P=0.050)、产前不使用抗菌药物(OR=0.146,95%CI:0.076~0.277,P<0.001)、母亲有妊娠期合并症(OR=2.034,95%CI:1.103~3.752,P=0.023)以及胎龄越大(OR=1.599,95%CI:1.181~2.165,P=0.002)的足月新生儿发生EONI的可能性越大。结论足月新生儿发生EONI与母亲产时发热、血炎症指标增高、产前不使用抗菌药物、有妊娠期合并症、胎龄大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对存在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应积极进行感染相关指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感染 足月儿 细菌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PCT、单核细胞表面髓系细胞触发受体、脂多糖受体联合胃液细菌培养在诊断早产儿早发性感染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琦梁 王斌 +1 位作者 陈欣欣 欧阳学军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探讨脐血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表面髓系细胞触发受体(MONO-TREM1)、脂多糖受体(MONO-CD14)联合胃液细菌培养诊断早产儿早发性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早发性感染早产儿35例为观察组,同期未感染早产儿70例为对... 目的探讨脐血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表面髓系细胞触发受体(MONO-TREM1)、脂多糖受体(MONO-CD14)联合胃液细菌培养诊断早产儿早发性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早发性感染早产儿35例为观察组,同期未感染早产儿70例为对照组。分析胃液培养结果、脐血PCT、MONO-TREM1、MONO-CD14与早产儿早发性感染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结果脐血PCT、MONO-TREM1、MONO-CD14、胃液细菌培养联合诊断早产儿早发性感染的特异度(91.43%)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误诊率(8.57%)低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脐血PCT、MONO-TREM1、MONO-CD14水平变化与早产儿早发性感染密切相关,其与胃液细菌培养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 脂多糖受体 胃液细菌培养 产儿发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出生2d内新生儿细菌感染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有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出生2 d内新生儿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能降低PCT生理性升高所造成的干扰,以便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186例高危新生儿,按照感染结局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动态检测出生不同时段的PCT,并分别与白细胞(WBC...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出生2 d内新生儿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能降低PCT生理性升高所造成的干扰,以便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186例高危新生儿,按照感染结局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动态检测出生不同时段的PCT,并分别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比较其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入选的186例新生儿中,细菌感染组23例,其中血培养阳性3例,非感染组163例。3例血培养阳性PCT均>2.0 ng/ml。出生6~24 h细菌感染组PCT 0.5~2.0 ng/ml阈值阳性率为100.0%、PCT>2.0 ng/ml阈值阳性率为91.3%,均高于WBC、CRP阳性率56.5%、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78、11.19,7.22、5.85,P<0.05)。出生6~24 h PCT 0.5~2.0 ng/ml阈值、PCT>2.0 ng/ml阈值敏感度均高于WBC、CRP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2.0 ng/ml阈值特异度高于PCT 0.5~2.0 ng/ml阈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在诊断新生儿早发细菌感染时优于WBC、CRP,对于出生2 d内的新生儿,当以>2.0 ng/ml的阈值来判断细菌感染时,有助于降低其生理性升高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 新生儿 白细胞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膜早破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9
作者 龚享锋 周慧梅 曾今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04-2506,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胎膜早破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含量水平在胎膜早破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单胎足月的新生儿293例,胎膜早破组143例,非胎膜早破组150例,出生... 目的:探讨检测胎膜早破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含量水平在胎膜早破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单胎足月的新生儿293例,胎膜早破组143例,非胎膜早破组150例,出生后24h内采静脉血2mL,检测血清CRP和PA含量水平,以CRP〉5mg/L者为阳性。以PA〈80mg/L为阳性,分别计算两组cRP阳性率、PA阳性率;分别计算胎膜早破时间:〈12h小组、12—24h小组、〉24h小组的CRP和PA阳性率。结果:胎膜早破组与非胎膜早破组新生儿血清CRP含量水平、血清CRP阳性率、PA阳性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胎膜早破时间〈12h组、12—24h组、〉24h组新生儿血清CRP的阳性率及PA阳性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膜早破组新生儿血清CRP含量水平升高,血清PA含量水平下降,且与胎膜早破时间有关。检测CRP和PA有利于胎膜早破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新生儿 胎膜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新生儿护理中心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状况
10
作者 Isaacs D. Fraser S. +2 位作者 Hogg G. Li H.Y. 李开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2期16-16,共1页
目的:针对澳大利亚新生儿护理中心的病例,研究其青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与青霉素耐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全身性感染 脓毒症 脑脊液细菌培养 平均出生体重 发性 平均胎龄 感染死亡率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生期细菌性感染的诊治策略 被引量:13
11
作者 胡蓉 李笑天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3-655,共3页
围生期细菌性感染可在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的任何阶段发生。可导致胎死宫内、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脑膜炎、肺炎、败血症及神经系统的后遗症,以及产妇产褥感染。因此,防治围生期细菌性感染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患病... 围生期细菌性感染可在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的任何阶段发生。可导致胎死宫内、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脑膜炎、肺炎、败血症及神经系统的后遗症,以及产妇产褥感染。因此,防治围生期细菌性感染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患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围生期 诊治 胎儿生长受限 新生儿脑膜炎 胎死宫内 胎膜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12
作者 申鲁生 刘俊英 +1 位作者 连文霞 王雪玲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4期280-282,共3页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得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病死率较高。现将我院1991.2~1993.6间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经细菌培养阳性者62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41例,女,21例,0~3天10例(16.13%),4~7天10例(16.13%),8~28天42例(67...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得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病死率较高。现将我院1991.2~1993.6间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经细菌培养阳性者62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41例,女,21例,0~3天10例(16.13%),4~7天10例(16.13%),8~28天42例(67.74%)。其中早产儿1例,体重【2500克3例,羊水混浊6例,胎膜早破3例,窒息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分析 胎膜 血培养 综合治疗 尿布皮炎 宫内感染 羊水混浊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性败血症抗生素应用现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新 余加林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55-58,共4页
抗生素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NICUs)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为防止其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死亡,在怀疑败血症并取得合适的血培养标本后,应立即经验性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NICUs)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为防止其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死亡,在怀疑败血症并取得合适的血培养标本后,应立即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尤其是早发性败血症(Earlyonset septicemia,EOS)。但很多非感染的患儿也接受了抗生素的治疗,引起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广谱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的使用会导致二重感染,增加患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风险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滥用 发性 培养标本 神经系统后遗症 血培养结果 血药浓度 新生儿感染 预防性使用 青霉素类 血培养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信朝 吴军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5期597-600,共4页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新生儿,在接受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撤机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炎症。按发病时间分为早发性VAP及晚发性VAP。国内对新生儿VAP的研究集中在流行病学、病原学检测、高危因素及预防,而对发病机...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新生儿,在接受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撤机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炎症。按发病时间分为早发性VAP及晚发性VAP。国内对新生儿VAP的研究集中在流行病学、病原学检测、高危因素及预防,而对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研究较少,使新生儿科医师对其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有必要作一综述,为加强新生儿VAP的预防及管理,降低新生儿VAP发病率及病死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炎症 发性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 新生儿科医师 撤机 肺部感染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sTREM-1、SuPAR、pro-ADM检测诊断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细菌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牟娜 李凤 +2 位作者 安超 安莉莉 邹潇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821-2824,共4页
目的探究脐带血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reno medullin,Pro-ADM)、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on myeloid cells,sTREM)、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 目的探究脐带血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reno medullin,Pro-ADM)、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on myeloid cells,sTREM)、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水平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日照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未足月胎膜早破感染新生儿60例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64例作为非感染组。采集新生儿咽、耳拭子或全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ELISA法对脐带血sTREM-1、SuPAR、pro-ADM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感染组新生儿所有临床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6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1株占65.08%;感染组新生儿脐带血sTREM-1、SuPAR、pro-ADM水平分别为(63.52±25.52)pg/ml、(18.25±5.62)pg/ml、(53.72±14.29)pg/ml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46、12.173、9.235,P均<0.001);脐带血sTREM-1、SuPAR、pro-ADM水平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细菌感染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7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脐带血sTREM-1、SuPAR、pro-ADM水平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胎膜 新生儿 细菌感染
原文传递
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南延荣 李红梅 苏叶青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年第3期463-465,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选择2011至2012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就诊,孕龄>35周的妊娠晚期妇女,将BV检测阳性的孕妇138例为BV组,将20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BV组的... 目的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选择2011至2012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就诊,孕龄>35周的妊娠晚期妇女,将BV检测阳性的孕妇138例为BV组,将20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BV组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宫内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为10.730~35.628,均P<0.05);BV组围生儿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低出生体重儿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为21.607~33.511,均P<0.05)。结论妊娠期BV可明显增加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故对妊娠期进行常规BV筛查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细菌性阴道病 胎膜 胎儿窘迫 新生儿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新生儿感染与母高危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坚 王华庄 刘晓英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224-224,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感染 高危因素 胎膜 新生儿 妇幼保健 宫内感染 细菌感染 急性感染 苏州市 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阴道唾液酸酶与胎膜早破和早产的关系
18
作者 李凤艳 郭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11期78-79,共2页
胎膜早破和早产是导致新生儿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的研究认为孕期感染与早产密切相关。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妇产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15%~45%,患BV孕妇胎膜早破及早产的机会是健康者的2倍。诊... 胎膜早破和早产是导致新生儿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的研究认为孕期感染与早产密切相关。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妇产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15%~45%,患BV孕妇胎膜早破及早产的机会是健康者的2倍。诊断BV的标准中,pH值和胺试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阴道出血、滴虫性阴道炎,阴道液性状的观察又不能排除主观因素影响。阴道分泌物中唾液酸酶活性的测定是目前诊断BV一个敏感指标,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 阴道唾液酸酶 细菌性阴道病 滴虫性阴道炎 唾液酸酶活性 新生儿疾病 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病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卢丹 孙燕 朱网娣 《临床医药实践》 2003年第12期900-902,共3页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对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产前检查的孕 2 8周以上孕妇 2 60例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筛查 ,排除滴虫、淋菌、霉菌感染者以及子宫、宫颈异常。所有病例均获孕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对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产前检查的孕 2 8周以上孕妇 2 60例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筛查 ,排除滴虫、淋菌、霉菌感染者以及子宫、宫颈异常。所有病例均获孕期随访。分析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与妊娠及分娩并发症以及围产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2 60例孕妇中 ,检出合并细菌性阴道病 3 7例 ,检出率 14 .2 3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孕妇 ,其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 13 .51%、16.2 2 %、10 .81%、5.41% ,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阴道病合并者 (P<0 .0 5)。结论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增加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的机会 ,加强产前细菌性阴道病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细菌性阴道病 妊娠结局 胎膜 产褥感染 新生儿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中期细菌性阴道病两种治疗方法对不良围生结局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齐育英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848-849,共2页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对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产前检查的孕14~28 周以上孕妇320例进行BV筛查,排除滴虫、淋菌、真菌感染者以及子宫、宫颈异常.所有病例均获围生期随访....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对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产前检查的孕14~28 周以上孕妇320例进行BV筛查,排除滴虫、淋菌、真菌感染者以及子宫、宫颈异常.所有病例均获围生期随访.分析妊娠合并BV与妊娠及分娩并发症以及围产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320例孕妇中,检出合并BV 104 例,应用定君生(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用甲硝唑组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不良妊娠结局明显降低.结论 定君生联合甲硝唑治疗妊娠合并BV降低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加强孕期BV筛查诊断与适当治疗和复诊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中期 细菌性阴道病 两种治疗方法 不良围生结局 不良妊娠结局 胎膜 妊娠合并 乳酸菌阴道胶囊 细菌性阴道炎 围产期并发症 甲硝唑治疗 定君生 新生儿感染 分娩并发症 孕妇 筛查诊断 产褥感染 产前检查 围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