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新美学看国产动画《长安三万里》
1
作者 马毓 《魅力湖南》 2024年第6期0040-0042,共3页
在当代多元文化共生的发展趋势下,国产动画产业蓬勃发展,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表达。《长安三万里》作为一部各方面都较为成熟的动画作品,其创作背景植根于唐代文化的沃土,将盛唐时期的各种传统人文、景观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通... 在当代多元文化共生的发展趋势下,国产动画产业蓬勃发展,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表达。《长安三万里》作为一部各方面都较为成熟的动画作品,其创作背景植根于唐代文化的沃土,将盛唐时期的各种传统人文、景观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通过新美学的传达赢得了大批观众的喜爱,也为中国动画人带来了如何让古典文化更好地与当下时代相结合的学术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美学 《长安三万里》 动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华语电影:新媒介语境下的新美学与新思维——2011(第二届)世界华语电影论坛学术研讨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旭光 张博 卢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在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世界华语电影作为一种跨区域、跨资本、跨文化的独特文化景观日益在全球电影文化生态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展世界华语电影美学与文化、市场与产业研究,促进世界华语电影的学术建构和产业化发展,探讨世界华... 在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世界华语电影作为一种跨区域、跨资本、跨文化的独特文化景观日益在全球电影文化生态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展世界华语电影美学与文化、市场与产业研究,促进世界华语电影的学术建构和产业化发展,探讨世界华语电影与新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电影 世界 学术研讨 媒介语境 新美学 综述 论坛 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美学:21世纪的新美学形态 被引量:43
3
作者 仪平策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生活美学是以人类的“此在”生活为动力、为源泉、为内容的美学 ,是将“美本身”还原为“生活本身”的美学 ,是彻底落实终极关怀使命的美学 ,是真正的人类学美学。生活美学是 2 1世纪人类美学的重要形态和发展趋向。
关键词 生活美学 21世纪新美学 美学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电影:影响力、创意力与新美学建构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旭光 范志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近年中国电影继续高速发展,《中国电影蓝皮书(2018)》~①应运而生。在电影年度发展态势和类型格局的背景下,通过对若干重要影片的分析,可以发现电影发展美学趋向与文化症候:新主流文化继续强力建构,昭显文化优势;现实、历史题材的长足... 近年中国电影继续高速发展,《中国电影蓝皮书(2018)》~①应运而生。在电影年度发展态势和类型格局的背景下,通过对若干重要影片的分析,可以发现电影发展美学趋向与文化症候:新主流文化继续强力建构,昭显文化优势;现实、历史题材的长足发展和曲线突破;时代加速度中的小众艺术电影魅力独具;多元类型格局与多元文化流向;中国电影新力量的崛起,"电影工业美学"建构的理论自觉,等。产业"新升级"、导演"新力量"、电影新美学与文化"新格局"等,构筑起2017中国电影的年度新象,并呈现了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清晰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周电影 蓝皮书 力量 新美学 电影工业关学 类型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 被引量:8
5
作者 丁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3,共7页
白先勇在青春版《牡丹亭》与新版《玉簪记》的创作实践中提出了"昆曲新美学"的概念,其目标是"让昆曲的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接轨",核心是"古典为体,现代为用"。"昆曲新美学"主导下的几部作品,体... 白先勇在青春版《牡丹亭》与新版《玉簪记》的创作实践中提出了"昆曲新美学"的概念,其目标是"让昆曲的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接轨",核心是"古典为体,现代为用"。"昆曲新美学"主导下的几部作品,体现了很高的制作水准,获得官方与学界盛赞的同时,也引发了戏迷的质疑。本文从白先勇"昆曲新美学"的理论内涵与创作实践着手,结合多方观点分析后认为,"昆曲新美学"是一种创作观念,而不是新的昆曲美学,如果要提到美学的高度来认识它,可以视为一种舞台美学,不仅适用于昆曲,也适用于其他戏曲剧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昆曲新美学 青春版《牡丹亭》 版《玉簪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感性认知”到“新美学”:美学何以复兴? 被引量:5
6
作者 卢春红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3,共11页
对于“新美学”的建构,德国当代美学将其称为对鲍姆嘉通关于美学作为“感性认知”这一最初构想的再次复兴,其深层意旨在于,突破美学在近代之后的发展中伴生的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复杂纠葛,在对美学本色的回归中彰显学科发展的新方向... 对于“新美学”的建构,德国当代美学将其称为对鲍姆嘉通关于美学作为“感性认知”这一最初构想的再次复兴,其深层意旨在于,突破美学在近代之后的发展中伴生的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复杂纠葛,在对美学本色的回归中彰显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梳理作为学科门类的“艺术哲学”与“美的艺术”之间的纠缠可看出,“艺术哲学”被用来取代“美学”,源于理性思维对感性逻辑的排斥,而后者恰恰在“美的艺术”中得以呈现;审视作为逻辑方式的“感性认知”与现象学之间的交错可明了,美学能够成为第一哲学,显示的只是二者作为感性思维的共同前提,却不意味二者拥有全然一致的致思方向。伴随这一剥离与区分,“新现象学”展示出通向“新美学”的可能路径:通过区分不同于“躯体”的“身体”存在的空间性维度,新现象学阐明了空间维度所蕴含的知觉之外的情感因素,而新美学正是在身体情感空间的现实化中开启美学复兴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艺术 艺术哲学 感性认知 新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仪和新美学
7
作者 钱竞 《艺术学研究(辑刊)》 2012年第1期651-659,共9页
美学在中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而在这个学科的建立中又出现了多种学派。蔡仪同志虽有《新艺术论》、《论现实主义》、《中国新文学史讲话》及他主编的《文学概论》等著述,但他却把更多的精力、目光集中在美学新体系的建立上,即把美学建... 美学在中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而在这个学科的建立中又出现了多种学派。蔡仪同志虽有《新艺术论》、《论现实主义》、《中国新文学史讲话》及他主编的《文学概论》等著述,但他却把更多的精力、目光集中在美学新体系的建立上,即把美学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40年代后期,他的《新美学》问世,由于其体系新,立即引起了思想战线上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蔡仪 《文学概论》 新美学 新美学 艺术论》 现实主义 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电视剧的喜剧探索:新形态与新美学——“新世纪中国电视喜剧暨尚敬导演电视剧喜剧美学探索”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雨谏 李诗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1-143,共3页
2014年5月26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办的“新世纪中国电视喜剧的发展暨尚敬导演电视剧喜剧美学探索”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召开。本次研讨会围绕著名喜剧导演尚敬的电视剧新作《小宝和老财》及其个... 2014年5月26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办的“新世纪中国电视喜剧的发展暨尚敬导演电视剧喜剧美学探索”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召开。本次研讨会围绕著名喜剧导演尚敬的电视剧新作《小宝和老财》及其个人的影视创作生涯与喜剧美学风格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视剧 喜剧美学 研讨会综述 导演 新美学 形态 北京大学 学术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兰芳现象”与20世纪中国戏曲新美学 被引量:3
9
作者 施旭升 徐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48,共8页
梅兰芳,作为20世纪中国戏曲的“世纪现象”,其意义不仅在于代表了一个戏曲时代,而且代表着一种美学风范、一种艺术精神。从而,如何在20世纪中国艺术美学发展史上来定位梅兰芳,也就成为全面理解与准确评价梅兰芳的艺术体系及其历史地位... 梅兰芳,作为20世纪中国戏曲的“世纪现象”,其意义不仅在于代表了一个戏曲时代,而且代表着一种美学风范、一种艺术精神。从而,如何在20世纪中国艺术美学发展史上来定位梅兰芳,也就成为全面理解与准确评价梅兰芳的艺术体系及其历史地位的关键。“梅兰芳现象”之于20世纪的中国戏曲,一方面固然体现出西方美学视域下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古典特质,另一方面则是属于20世纪融合了西方戏剧美学的一种戏曲新美学的建构。换言之,梅兰芳正是以其“新古典”的品格而体现出他对于戏曲“新美学”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20世纪 中国戏曲 新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电影新力量与新美学刍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旭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一、中国电影新力量与新美学暨“电影工业美学”近期,笔者连续性地关注新导演与电影工业美学问题。在2017年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中国电影论坛上,笔者曾以《中国导演新力量与电影工业美学原则的崛起》山一文阐述了对建构新时代中国“电影工... 一、中国电影新力量与新美学暨“电影工业美学”近期,笔者连续性地关注新导演与电影工业美学问题。在2017年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中国电影论坛上,笔者曾以《中国导演新力量与电影工业美学原则的崛起》山一文阐述了对建构新时代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理论进行了初步思考,这一主张随即得到了饶曙光、张卫、赵卫防、范志忠、刘汉文等诸多学者的呼应和支持叫如张卫先生在与赵卫防先生及笔者的《以质量为本促产业升级》间三人对谈中就指出,《战狼2》票房大卖之后,“电影界提高电影创作质量的呼声一直很高——如若想要整体提高中国电影的质量,除了每一个创作者都心怀诚意进行创作且不粗制滥造外,还应该从电影工业升级话语转变的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民族电影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电影 新美学 力量 中国电影 电影工业 质量为本 创作质量 美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趣何以成为审美范畴——兼析倪迢雁的新美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亮 高丽燕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32,共10页
倪迢雁是近廿年新起的新美学代表人物之一,对“有趣”作为一个审美范畴作出了系统论证。新美学新在哪里?它如何处理自身与传统的哲学美学的关系?它何以能在“理论”之后让美学重获生机?倪迢雁对“有趣”范畴的创设和喻说,为我们提供了... 倪迢雁是近廿年新起的新美学代表人物之一,对“有趣”作为一个审美范畴作出了系统论证。新美学新在哪里?它如何处理自身与传统的哲学美学的关系?它何以能在“理论”之后让美学重获生机?倪迢雁对“有趣”范畴的创设和喻说,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个范例。有趣首先悬搁审美判断,使之变成一个延展的叙事,说服受众参与,展开和接受,最终完成该审美判断。这给了康德的审美判断的普遍有效性一个操作的途径,也阻止了以定义为标的的形而上学范畴建构原则,对其他范畴的叙事化改造有示范作用。但倪迢雁在两种理论立场间的徘徊,也为她制造了特有的困境,涉及新美学本身的合法性,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美学 有趣 审美范畴 倪迢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视听作品的新美学、新趋势与新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旭光 张明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8,共6页
近年来网络视听作品有着新发展、新成就:在美学层面追求想象力美学、青年美学、新主流美学的多元融合与“折中”“平衡”;在传播层面依托多元媒介支撑,常常采用议程营销、话题营销与短视频营销的传播方式;在产业层面,注重网台合作,探索... 近年来网络视听作品有着新发展、新成就:在美学层面追求想象力美学、青年美学、新主流美学的多元融合与“折中”“平衡”;在传播层面依托多元媒介支撑,常常采用议程营销、话题营销与短视频营销的传播方式;在产业层面,注重网台合作,探索类型化、系列化等生产模式;在内容上,基于网络受众主体青年的消费诉求,讲述平民故事,刻画职业英雄、平民英雄,关注时代记忆,以一种平民视角,传递时政观念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在文化上,力图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与青年文化,在满足青少年受众文化需要的同时,传承并弘扬、重构鲜活而富于生命力的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网络视听作品 新美学 趋势 电影工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面像的新美学:达·芬奇绘画作品《救世主》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军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00-118,共19页
尽管尚存在争议,但今天大多数专家均认可《救世主》一画为达·芬奇真迹的地位。随之,它于2017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了四亿五千万美元的天价,成为有史以来单价最高的艺术作品。作为作者关于达·芬奇和文艺复兴艺术的系列... 尽管尚存在争议,但今天大多数专家均认可《救世主》一画为达·芬奇真迹的地位。随之,它于2017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了四亿五千万美元的天价,成为有史以来单价最高的艺术作品。作为作者关于达·芬奇和文艺复兴艺术的系列研究之四,本文希望透过事件表面的商业操作和新闻效应的泡沫,看到有关达·芬奇艺术的历史真实。即,为什么绝大多数专家都认可这幅画的魅力?这种魅力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是什么构成了这幅画独特的意蕴、主题和形式创新,即它新的美学诉求?本文将以自己的方式对以上问题一一作出回答。在具体展开中,本文还期望能够为该画的真伪鉴定,提供基于图像和文本双重证据的新的论证;并在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为理解以达·芬奇为杰出代表的文艺复兴艺术,提供新的阐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世主》 宇宙化形象 “真容像” 新美学 “普遍的人” “全能的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当代昆曲发展基本走向探讨——兼谈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路海洋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20,共3页
昆曲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经典,也是“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自元末明初昆山腔产生以后.这一艺术形式便逐渐赢得了以文人士大夫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的喜好,并很快走向了辉煌。但是艺术史的规律是盛极而衰,从清代嘉庆年... 昆曲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经典,也是“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自元末明初昆山腔产生以后.这一艺术形式便逐渐赢得了以文人士大夫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的喜好,并很快走向了辉煌。但是艺术史的规律是盛极而衰,从清代嘉庆年间开始,昆曲便渐趋衰弱,特别是晚清民国以降,它一直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新美学 白先勇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代 现代 传统 中国古典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构架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楠 《电子制作》 2015年第5Z期118-,共1页
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并逐渐被很多领域所应用。数字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传统艺术基础之上并在数字科技的支持之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当今信息时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产物。数字媒体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特征... 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并逐渐被很多领域所应用。数字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传统艺术基础之上并在数字科技的支持之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当今信息时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产物。数字媒体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特征。在本文中,将就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构架进行一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新美学特征 构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戏与电影的融合:新趋势、新形态、新美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旭光 《现代视听》 2019年第10期86-86,共1页
关于游戏,在思想史、艺术理论史上,有许多学者都有过深入的思考。艺术理论中,著名的艺术起源“游戏说”与艺术起源“摹仿说”“巫术说”“劳动说”等相并列。康德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艺术本身就是愉快的,是一种“... 关于游戏,在思想史、艺术理论史上,有许多学者都有过深入的思考。艺术理论中,著名的艺术起源“游戏说”与艺术起源“摹仿说”“巫术说”“劳动说”等相并列。康德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艺术本身就是愉快的,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席勒在此基础上提出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游戏冲动”,是将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功利的“自由的游戏”中去,“同时让欲念和尊敬在一起游戏”;“游戏冲动”能够调和“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与生俱来的冲突。席勒甚至认为,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人才是完整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冲动 艺术起源 感性冲动 新美学 完整的人 形态 席勒 摹仿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语电影:新媒介背景下的新美学与新思维——2011世界华语电影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张博 卢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133,共3页
2011年11月18日至19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举办,本刊参与协办的“2011(第二届)世界华语电影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开幕式由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11月18日至19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举办,本刊参与协办的“2011(第二届)世界华语电影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开幕式由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主持,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电影 研讨会综述 论坛 世界 新美学 媒介 学术 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美书简》——朱光潜建构马克思主义新美学的尝试 被引量:1
18
作者 宛小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年第9期30-31,共2页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是作者晚年皈依马克思,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来建构自己的新美学体系的一次尝试,因此从朱光潜个人美学思想发展来看也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谈美书简》回答了青年主要关心的三个问题:美学这门学科是什么...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是作者晚年皈依马克思,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来建构自己的新美学体系的一次尝试,因此从朱光潜个人美学思想发展来看也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谈美书简》回答了青年主要关心的三个问题:美学这门学科是什么?怎样学习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谈美书简》 新美学 朱光潜 辩证唯物论 美学体系 思想发展 皈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蔡仪、洪毅然关于《新美学》的“碰撞”
19
作者 苏宁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20,191,共6页
蔡仪抗战时期不乏"新"美学的观点,但同时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罅隙和矛盾,故引起当时对美学感兴趣的朱光潜、洪毅然等人的关注,引出多方面的分歧。洪毅然是这场"碰撞"的关键人物。蔡仪与洪毅然作为中国新美学的思想先驱... 蔡仪抗战时期不乏"新"美学的观点,但同时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罅隙和矛盾,故引起当时对美学感兴趣的朱光潜、洪毅然等人的关注,引出多方面的分歧。洪毅然是这场"碰撞"的关键人物。蔡仪与洪毅然作为中国新美学的思想先驱,早在抗战时期就开始用中国话语体系谈论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尽管洪毅然与蔡仪关于美学问题的碰撞由于战争原因没有继续下去,但是,"主客体"、"美本身"、"典型论"等概念并没有消失,而是被中国美学与文艺理论作为核心范畴一直使用下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蔡仪、洪毅然 新美学 碰撞
原文传递
开放空间中数字影像艺术的新美学叙事
20
作者 彭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23,共3页
本文以新美学为着眼点,尝试运用新美学概念中关于物理与虚拟、技术美的运用以及误差审美的相关思考,从碰撞的可视化、在场的即时感以及泛化的新影像这三个方面,探讨"虚拟"的数字媒体影像艺术如何有效介入"物理"的... 本文以新美学为着眼点,尝试运用新美学概念中关于物理与虚拟、技术美的运用以及误差审美的相关思考,从碰撞的可视化、在场的即时感以及泛化的新影像这三个方面,探讨"虚拟"的数字媒体影像艺术如何有效介入"物理"的开放空间,以及彼此相互融合后所产生的新美学叙事问题。走出美术馆"白立方",走进开放空间的影像艺术究竟有何不同,又形成了怎样的新美学叙事,都是关于当代艺术成果消解、融入公共生活的积极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空间 数字媒体影像艺术 新美学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