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E-MRI定量数据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
1
作者 杜丹 刘兴家 +1 位作者 刘银凤 李京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行新辅助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2例,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2个周期)采用DCE-MRI检查,记录容量转移常数(K...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行新辅助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2例,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2个周期)采用DCE-MRI检查,记录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容积分数(Ve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根据疗效情况分为缓解组(n=54)和无效组(n=48),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乳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DCEMRI定量数据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化疗后患者Ktrans、Kep、Ve水平均低于化疗前,ADC高于化疗前(P<0.05)。缓解组和无效组在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化疗前Ktrans、Kep、Ve、ADC比较上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化疗前Ktrans、Kep、Ve水平升高,ADC水平降低及有淋巴结转移(OR=2.622、2.542、2.237、0.433、2.396,P均<0.05)。ROC曲线分析,化疗前Ktrans、Kep、Ve、ADC及其并联检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AUC分别为0.868、0.797、0.760、0.764和0.956。结论乳腺癌患者在行新辅助化疗后可降低Ktrans、Kep、Ve水平,提高ADC值,临床可通过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崔艳丽 许淑蕾 廖君 《中国医刊》 202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NACT)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术前接受NACT的111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肿瘤是否复发将研究对象分为复发组(... 目的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NACT)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术前接受NACT的111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肿瘤是否复发将研究对象分为复发组(发生局部区域复发或远处转移,28例)和未复发组(未发生局部区域复发或远处转移,8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病理特征、治疗相关指标、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接受NACT的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的NSCLC家族史比例、临床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比例、合并脉管癌栓比例以及术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癌胚抗原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放化疗比例、NACT周期均低于或短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个数、NACT周期、术后放化疗是接受NACT的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NSE、SCCA是接受NACT的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未接受放化疗、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少、NACT周期较短以及术后NSE、SCCA水平较高的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效果
3
作者 韩晓梦 刘顺利 +5 位作者 林吉征 娄和南 宋洪政 王博 宋瑶琳 赵晓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观察静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NACT)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NACT的325例LAGC患者,以247例为训练集、78例为验证集。根据术后病理所示肿瘤退缩分级(TRG)评价NACT疗效。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观察静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NACT)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NACT的325例LAGC患者,以247例为训练集、78例为验证集。根据术后病理所示肿瘤退缩分级(TRG)评价NACT疗效。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筛选临床指标,构建预测NACT治疗LAGC效果的临床模型。分别于NACT前、后增强静脉期CT中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计算Delta影像组学特征(即NACT前、后影像组学特征差值与前者的比值)并筛选最佳者构建影像组学标签;筛选最优标签,以之联合临床模型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模型预测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各模型临床价值。结果训练集67例疗效显著、180例疗效不显著;验证集18例疗效显著、60例疗效不显著。LAGC Borrmann分型为NACT疗效的预测因素(P=0.031),以之构建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577和0.520。基于NACT前、后及Delta影像组学特征分别筛选出19、14及17个最佳特征,以之建立的NACT前(Pre-Rad)、后(Post-Rad)及Delta(Delta-Rad)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672、0.796及0.789,在验证集分别为0.558、0.805及0.666,其中Post-Rad最佳;以之联合临床模型构建的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24和0.818,均高于临床模型(P均<0.001)而与Post-R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阈值为0.4~0.7时,联合模型临床净获益高于临床模型及Post-Rad。结论静脉期CT影像组学可有效预测NACT治疗LAGC效果;联合临床特征可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新辅助化疗 治疗转归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分支网络的乳腺PET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
4
作者 韩鹏 黄韫栀 +2 位作者 任彩月 程竞仪 徐军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299,共7页
准确的肿瘤亚区分割是乳腺癌异质性表征的关键,而这种表征是了解乳腺癌化疗反应的关键。传统的阈值分割在功能性肿瘤亚区的区分上存在不足,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分割(GR)方法,该方法基于异质性影像组学特征,包括纹理信息、强度信息、形... 准确的肿瘤亚区分割是乳腺癌异质性表征的关键,而这种表征是了解乳腺癌化疗反应的关键。传统的阈值分割在功能性肿瘤亚区的区分上存在不足,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分割(GR)方法,该方法基于异质性影像组学特征,包括纹理信息、强度信息、形状信息,通过高斯混合聚类实现功能性亚区的精准分割。基于GR分割,设计双分支双任务分类模型(DDCN),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利用得到的亚区来更好地提取肿瘤内部异质性的特征,并结合文本信息来评估疗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放射组学分割模型在不同功能亚区的识别上表现出色,在剪影系数和方差比指数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DDCN模型融合了不同亚区的特征,消融实验结果表明,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准确率等指标上DDCN都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总体而言,GR在肿瘤亚区分割上比传统的阈值分割效果更优,而DDCN模型在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异质性 聚类分割 深度学习 新辅助化疗 医学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12及IFN-γ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研究
5
作者 刘祖格 于伟康 +3 位作者 曹伟红 毛艳 王琳 孔滨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839-1849,共11页
目的:利用生信分析探讨细胞因子IL-12及IFN-γ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在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63882,比较IL-12相对应基因IL12B及IFN-γ相对应基因I... 目的:利用生信分析探讨细胞因子IL-12及IFN-γ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在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63882,比较IL-12相对应基因IL12B及IFN-γ相对应基因IFNG在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和残留病灶(RD)患者中的表达。收集于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5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卡方检验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评估血清IL-12、IFN-γ的预测价值,并且确定最佳截断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ssGSEA免疫浸润分析IL12B和IFNG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采用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探讨相关基因潜在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结果:在GEO数据库GSE163882数据集中IL12B和IFNG在pCR患者中呈现高表达。于我院收治的临床患者中pCR患者化疗前血清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非pCR组(P γ表达状态显著相关(P γ水平是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免疫浸润分析显示,活化CD4 T细胞、活化CD8 T细胞、活化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在pCR患者中高度浸润。结论:血清IL-12和IFN-γ表达状态与新辅助化疗效果具有相关性,化疗前血清IFN-γ高表达是pCR的独立预测因子。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ytokines IL-12 and IFN-γ on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by means of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and to study their value in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GSE163882 was downloaded from the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 and the expressions of IL-12 corresponding gene IL12B and IFNG corresponding gene IFN-γ were compared in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atients and residual lesion patient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receive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were collected.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serum IL-12 and IFN-γ was evaluated by ROC curve. 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L12B and IFNG and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was analyzed by ssGSEA immunoinfiltration. GO and KEGG functional enrichment analysi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of related genes. Results: IL12B and IFNG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pCR patients in the GSE163882 dataset. The serum levels of IL-12 and IFN-γ in pCR patients before chemotherap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PCR group (P γ expression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P γ level before chemotherapy w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mmunoinfiltr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ctivated CD4 T cells, activated CD8 T cells, activated B cells, and natural killer cells were highly infiltrated in pCR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IL-12 and IFN-γ is correlated with the 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the high expression of serum IFN-γ before chemotherapy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IL12 IFNΓ 新辅助化疗(NAC)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分析
6
作者 夏坤健 王琳 +2 位作者 唐娜 郭伟 李梦琴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NC)后行保乳手术(BCS)的可行性。方法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32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接受NC后BCS(NC组),70例仅接受传统的标准BCS(对照组)。计算NC组患...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NC)后行保乳手术(BCS)的可行性。方法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32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接受NC后BCS(NC组),70例仅接受传统的标准BCS(对照组)。计算NC组患者的缓解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进行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方法分析NC后BCS对TNBC患者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NC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96.8%(60/62)。NC组患者的年龄、肿瘤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状态、Ki67指数、NC后的肿瘤最大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C组脉管内癌栓侵犯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BCS后,NC组的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62例)、93.5%(58例)、69.4%(43例),平均无病生存期为55.5个月;对照组的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70例)、95.7%(67例)、72.9%(51例),平均无病生存期为55.6个月。两组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NC后BCS不是TNBC患者无病生存的危险因素(HR=1.133,95%CI 0.600~2.139,P=0.701)。结论TNBC患者接受NC后临床缓解率较高,NC后行BCS的治疗策略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保乳手术 无病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后微创手术在中间型减瘤术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沈利 吴林静 +2 位作者 张晓芳 邓洁(综述) 王平(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CS)或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中间型减瘤术。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成为晚期上皮性卵巢... 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CS)或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中间型减瘤术。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成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一种路径,尤其是微创中间型减瘤术(MI-IDS)。经微创实施中间型减瘤术与经开腹相比较,不仅在围手术期间安全性、满意减瘤率有优势,在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比较相似,而且缩短了术后辅助化疗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间。但是,限于MI-IDS的局限性,超根治术理念及个性化医疗的发展,需严格掌握该手术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 新辅助化疗 微创 中间型减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qEASL在术前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8
作者 朱永琪 王琛 朱蓉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评价3D定量强化体积评估标准(3D-qEASL)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4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化疗4个疗程后进行MRI检查,测量其NAC前后病灶强化体积3D-qEASL值,按手术病理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 目的:评价3D定量强化体积评估标准(3D-qEASL)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4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化疗4个疗程后进行MRI检查,测量其NAC前后病灶强化体积3D-qEASL值,按手术病理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及非组织学显著反应(N-MHR)组,比较2组患者NAC前后肿瘤3D-qEASL值变化率,使用Youden指数获得预测MHR的3D-qEASL变化率临界值,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在化疗4个疗程后,2组强化体积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3D-qEASL值减小68.31%为预测NAC疗效最佳临界点,获得预测MHR的AUC值为0.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3%、81.8%。结论:乳腺癌NAC前后3D-qEASL值的变化率可能作为术前监测NAC后是否获得MHR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3D定量强化体积评估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王福霞 张茜 +4 位作者 赵威 牛元 张婷婷 崔海欧 王琰娟 《宁夏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子分型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及人表皮生长2因子受体(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4组,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化...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子分型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及人表皮生长2因子受体(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4组,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化疗治疗4个周期,化疗前后均接受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分析SWE参数Emax、Emean、SR化疗前后的变化,预测新辅助化疗的效果。结果8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型4组SWE参数Emax、Emean、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个周期后,反应组SWE各参数均明显低于化疗前(t=-42.672,P<0.05)。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时,化疗前后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各参数指标均有不同变化,能为新辅助治疗的方案制定和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癌 分子分型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表达状态在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相关研究
10
作者 于伟康 刘祖格 吴琍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690-1696,共7页
目的:调查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不同的HER-2表达水平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于2017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确诊乳腺癌并接受新辅助化疗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共... 目的:调查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不同的HER-2表达水平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于2017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确诊乳腺癌并接受新辅助化疗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共164例。将HER-2阴性乳腺癌分为HER-2(0)和HER-2 low两组,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存在的联系。结果:164例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总pCR (病理完全缓解)率达到17.1%。HER-2 low乳腺癌患者的pCR率为11.5%,低于HER-2(0)乳腺癌患者的3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同时还发现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状态以及ki-67水平均可能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HER-2 expression levels on the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HER-2 negative breast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64 patients with HER-2 negative breast cancer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breast cancer and receive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the Breast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24 were collected. Her-2 negative breast cancer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HER-2(0) and HER-2 low,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HER-2 negative breast canc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164 patients with HER-2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e total pCR rate reached 17.1%. The pCR rate in patients with HER-2 low breast cancer was 11.5%, lower than 33.3% in patients with HER-2(0) breast canc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01).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status of estrogen receptor (E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and ki-67 level may be related to the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P < 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istological grade (OR 3.807, 95%CI 1.347~10.758, P = 0.012) and HER-2 expression status (OR 0.380, 95%CI 0.146~0.998, P = 0.047) could independently predict pCR. This conclusion can be used fo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HER-2 negative breast cancer.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 of HER-2 expression statu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HER-2 negative breast cancer, and HER-2 expression status and histological grade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pCR, which can jointly guid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袁甲 高晓鹏 +4 位作者 冯智杰 郭欣 季刚 卫江鹏 宋炎阳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75-79,共5页
随着胃癌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及微创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胃中上部癌的治疗。新辅助化疗作为重要的综合治疗策略与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结合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总结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临床... 随着胃癌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及微创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胃中上部癌的治疗。新辅助化疗作为重要的综合治疗策略与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结合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总结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其在提高手术可行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方面的优势,并展望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新辅助化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线CT预测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反应的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
12
作者 吴岢珊 李柯颖 +1 位作者 皈燕 陈天武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基线CT预测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反应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收集15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后的CT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按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17)与验证集(n=39)。单因素分析训练集治疗前相关指标... 目的:构建基于基线CT预测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反应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收集15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后的CT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按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17)与验证集(n=39)。单因素分析训练集治疗前相关指标与胃癌新辅助化疗反应性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测胃癌新辅助化疗反应性的独立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在验证集中通过Kappa检验予以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训练集患者治疗前c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原发肿瘤体积(GTV)在有反应和无反应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分期、cN分期、GTV是影响治疗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治疗反应性的AUC为0.724。Kappa检验显示,基于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验证集中预测效能表现良好(Kappa=0.623)。结论:基于治疗前cT分期、淋巴结转移、GTV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反应性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新辅助化疗 治疗反应性 预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ADC值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作用
13
作者 缴春悦 邹语嫣 +3 位作者 杨聪 刘绪纶 付芳琴 田荣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例行NAC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乳腺癌患者均经过穿刺活检检测,证...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例行NAC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乳腺癌患者均经过穿刺活检检测,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并在进行了4~8周期NAC后进行手术切除,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根据Miller&Payne (MP)病理分级系统及临床影像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病理完全反应(pCR)组和病理非完全反应(non-pCR)组;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TNBC)型。所有患者在进行NAC前、化疗过程中及术前均需进行磁共振检查,并测量肿瘤最大径,勾画出病灶感兴趣区(ROI)并记录ADC值,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TIC的形态、早期强化率(E)及最大强化率(PE)。分别在p CR组和non-p CR组对比NAC前、后的肿瘤最大径、ADC值、TIC曲线、E及PE的变化情况。结果 NAC 2个周期及4个周期后ADC值的变化率、肿瘤最大径的变化率、E的变化率及PE的变化率对NAC疗效的评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在评估乳腺癌NAC疗效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的改变会早于病灶大小的改变,对乳腺癌NAC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磁共振在评价各种类型乳腺癌NAC疗效中luminal A型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ADC值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125变化及GNRI对老年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患者IDS预后的评估
14
作者 布拉比牙牧·米吉提 沈谷群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变化及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对老年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NACT)患者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3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老年晚期卵巢癌NACT患...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变化及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对老年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NACT)患者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3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老年晚期卵巢癌NAC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成预后良好组(n=34)和预后不良组(n=40),比较两组CA125水平变化、GNRI,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CA125变化、GNRI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CA125水平更高(P<0.05),GNRI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125是影响老年晚期卵巢癌NACT患者I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68,P<0.05),GNRI是保护性因素(OR=0.597,P<0.05);ROC曲线显示,CA125、GNRI联合测定的曲线下面积较单独CA125、GNRI测定高(P<0.05)。结论:CA125水平、GNRI对老年晚期卵巢癌NACT患者IDS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卵巢癌 糖类抗原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新辅助化疗 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致心脏毒性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刘志龙 付莹 +1 位作者 孟庆来 付秀秀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675-1680,共6页
目的:研究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方案(吉西他滨 + 顺铂)后左室收缩功能早期受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期间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1例(A组实验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 目的:研究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方案(吉西他滨 + 顺铂)后左室收缩功能早期受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期间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1例(A组实验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62.65 ± 10.80岁,采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 (顺铂 + 吉西他滨)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 RC)化疗的治疗方案,以28天为一个周期,全部患者在用药前基线水平(T0)、第1周期(T1)、第2周期(T2)、第3周期(T3)结束后48 h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查,获取IVSD、LVPWD、LVEDD、LVESD、LVEDV、LVESV、LVEF、LVFS、E、A、E/A、e'、E/e'、LVGLS。另选取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B组对照组),并进行一次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查,获取与实验组同样数据。比较组间及组内数据的差异性。结果:与T0相比,T1、T2、T3时实验组患者IVSD、LVPWD、LVEDD、LVESD、LVEDV、LVESV均无显著差异(P > 0.05);与T0相比,T1、T2、T3时实验组患者LVEF、LV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相比,实验组患者LVGLS于T2、T3时出现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E、e'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膀胱癌新辅助化疗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时,GLS可准确提供左室整体纵向应变的收缩功能参数变化,从而协助临床医生评价化疗后患者心脏早期受损情况。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wo-dimensional spot tracking imaging in the early impaire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gemcitabine + cisplatin)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How: Thirty-one patients (group A experimental group) diagnosed with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23 to December 2024, including 23 males and 8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62.65 ± 10.80 years old, were selected fo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 (cisplatin + gemcitabine) combined with radical cystectomy (RC) chemotherapy, with a 28-day cycle. All patients underwent routine echocardiography and two-dimensional spot tracking imaging within 48 hours after the end of baseline (T0), cycle 1 (T1), cycle 2 (T2), and cycle 3 (T3) before medication. Obtain IVSD, LVPWD, LVEDD, LVESD, LVEDV, LVESV, LVEF, LVFS, E, A, E/A, e', E/e', and LVGLS. In addition, 34 patients with non-invasive bladder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B control group), and routine echocardiography and two-dimensional spot tracking imaging were performed to obtain the same data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 data differences between and within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0,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VSD, LVPWD, LVEDD, LVESD, LVEDV and LVESV at T1, T2 and T3 (P > 0.05). Compared with T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VEF and LVFS at T1, T2 and T3 (P > 0.05). Compared with T0, LVGL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 at T2 and T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but E' and e'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administration. Conclusion: When the results of routine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ladder cancer are in the normal range, GLS can accurately provide the change of systolic function parameters of the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of the left ventricle, so as to assist clinicians in evaluating the early cardiac damage after chem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超声心动图 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舍瑞林治疗在绝经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对AR、IGF-1R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黄欢欢 杨蕊 王渝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治疗在绝经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对AR、IGF-1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01月-2023年01月收治的82例使用新辅助化疗的绝经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1例使用常规新辅...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治疗在绝经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对AR、IGF-1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01月-2023年01月收治的82例使用新辅助化疗的绝经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1例使用常规新辅助化疗方式,观察组患者41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戈舍瑞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实体瘤疗效反应评估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细胞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受体表达情况[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胰岛素养生长受体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R)阳性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A-125、CEA水平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125、CEA水平均下降,观察组患者CA-125、CEA水平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E2、FSH水平无差别(P>0.05),治疗后对照组E2、FS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2、FSH水平较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E2、FSH水平更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R阳性率及IGF-1R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受体表达均有好转,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R阳性率、IGF-1R阳性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绝经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中使用戈舍瑞林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性激素水平,提升患者AR、IGF-1R阳性表达,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戈舍瑞林 激素受体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NI构建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列线图
17
作者 姜欢 吴燕 《贵州医药》 2025年第1期75-79,F0003,共6页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后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基于预后营养因子(PNI)构建肺癌患者NACT后手术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行NACT后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建模组(n=175)...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后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基于预后营养因子(PNI)构建肺癌患者NACT后手术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行NACT后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建模组(n=175)与验证组(n=75)。采用单因素分析检验建模组患者NACT后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以验证组数据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两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淋巴结清扫站数<5、TIL阴性患者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NI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SII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清扫站数<5、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IL阴性、SII高水平是肺癌患者NACT后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PNI高水平是肺癌患者NACT后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1,P<0.05);Bootstrap对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验证组C-index值分别为0.913、0.928,两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8、0.887,两组的校正曲线均与理想曲线拟合反应良好。结论PNI水平与肺癌患者NACT后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关系密切,基于PNI构建列线图能够有效预测肺癌患者NACT后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新辅助化疗 根治术 预后营养因子 预后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患者应用生脉饮促进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闫文龙 王婷云 +2 位作者 严荟堉 罗佩琪 丁超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评价生脉饮口服液对促进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的改善作用,探讨生脉饮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患者50... 目的:评价生脉饮口服液对促进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的改善作用,探讨生脉饮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患者5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生脉饮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接受术后常规治疗,生脉饮组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生脉饮口服液。采用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or Chinese cancer patients,QLQ)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的生活质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以及安全性指标,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及心电图。结果:生脉饮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QLQ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脉饮口服液可提高新辅助化疗后卵巢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饮 卵巢癌 新辅助化疗 加速康复外科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和表柔比星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19
作者 殷晨燕 唐杰 《药学研究》 2025年第1期85-88,99,共5页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及表柔比星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接受完整新辅助化疗并行手术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吡柔比星组(n=91...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及表柔比星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接受完整新辅助化疗并行手术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吡柔比星组(n=91)及表柔比星组(n=95)。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Ki-67变化、Miller-Payne分级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吡柔比星组的总体ORR高于表柔比星组(89.0%VS 77.9%,P=0.042),且在Ⅰ~Ⅱ期肿瘤亚组(91.4%VS 78.5%,P=0.048)、>2 cm肿瘤亚组(92.5%VS 78.5%,P=0.012)及有淋巴结转移亚组(90.0%VS 76.3%,P=0.028)中,吡柔比星组的ORR均高于表柔比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吡柔比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27.5%VS 12.6%,P=0.011)高于表柔比星组,而胃肠道反应(16.5%VS 29.5%,P=0.036)及脱发(19.8%VS 32.6%,P=0.047)均低于表柔比星。结论吡柔比星相较于表柔比星可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客观缓解率,并可减少胃肠道及脱发不良事件的发生,但骨髓抑制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吡柔比星 表柔比星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全切术联合不同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曹呈尧 金家灿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1期142-146,共5页
目的 探讨乳房全切术联合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和疗效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到本院就诊治疗的7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接受意愿,分为两组... 目的 探讨乳房全切术联合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和疗效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到本院就诊治疗的7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接受意愿,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蒽环类序贯紫杉类(AC-THP组)化疗方案治疗,另一组采用紫杉类+铂类(TCbHP组)化疗方案治疗,各3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乳房全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肿瘤标志物水平、生存质量及疗效,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后,TCbHP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及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均低于AC-THP组(P<0.05)。治疗后,TCbHP组生理状态、情感状况、社会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总分水平均高于AC-THP组(P<0.05)。TCbHP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C-THP组(P<0.05)。Logistic分析结果得出,临床分期较高、激素受体状态为阴性、Ki-67表达率≥30%及治疗方案为AC-THP均为影响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 相较于AC-THP,采用TCbHP治疗乳腺癌疗效确切,更利于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提高生存质量,并且发现临床分期较高、激素受体状态为阴性、Ki-67表达率≥30%及治疗方案为AC-THP均将对治疗疗效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