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著名大学特色形成的历史经验与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翠荣 林芸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0,共3页
西方著名大学在办学特色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追溯西方著名大学办学特色发展的历史,从中总结规律,并站在方法论的角度反思究竟该如何创建特色,应是当今中国大学建设办学特色的重要逻辑起点。
关键词 西方著名大学 特色 经验 方法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对待传统——奥克肖特的传统观念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81,共6页
奥克肖特的传统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一观念的孕育受到时代背景和作者理论基础的双重影响,其阐述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流变过程。奥克肖特认为人类行为必然受到传统的影响,传统本身是一个多元的复杂体系,判断传统可... 奥克肖特的传统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一观念的孕育受到时代背景和作者理论基础的双重影响,其阐述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流变过程。奥克肖特认为人类行为必然受到传统的影响,传统本身是一个多元的复杂体系,判断传统可欲与否的依据在于传统本身所内在的融贯性。奥克肖特的思想为我们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的传统观念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克肖特 传统观念 创造性转换 方法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及其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糜海波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6,共4页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克服了西方传统哲学中对人的本质作抽象孤立理解的缺陷,充分显现了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立足于现实的人,以人的感性实践为逻辑起点,使人的一切社会关系成为人的本质之形式规定,并强调人的需要是驱使人...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克服了西方传统哲学中对人的本质作抽象孤立理解的缺陷,充分显现了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立足于现实的人,以人的感性实践为逻辑起点,使人的一切社会关系成为人的本质之形式规定,并强调人的需要是驱使人的本质变化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在历史性的维度上人是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统一,在理想性的维度上人是受动性和能动性的动态统一,在现实性的维度上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完整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统哲学 马克思 人的本质观 基本要点 方法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列宁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创新及其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顾玉兰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7,共7页
为了把中国共产党建成布尔什维克化的党,毛泽东在继承列宁建党学说的同时,又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和现实需要,对列宁的建党学说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创新。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理论和实际的统一、科学和价值的统一,是毛泽东继承和创新... 为了把中国共产党建成布尔什维克化的党,毛泽东在继承列宁建党学说的同时,又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和现实需要,对列宁的建党学说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创新。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理论和实际的统一、科学和价值的统一,是毛泽东继承和创新列宁建党学说留给我们的重要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列宁 建党学说 方法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论”对研究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论启示
5
作者 毛祖桓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1992年第1期45-51,共7页
一、从“三论”看教学过程的特点传统的教学论仅仅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认识过程,前苏联的教育家赞科夫进而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也有人采取折衷的态度,认为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又是发展过程。此外,还有人认为教学过程... 一、从“三论”看教学过程的特点传统的教学论仅仅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认识过程,前苏联的教育家赞科夫进而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也有人采取折衷的态度,认为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又是发展过程。此外,还有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多序列和多矛盾的复杂过程。以上几种论点固然都有一定的道理,对我们探讨教学过程的本质也有一定的启发。但是,迄今为止,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讨论在方法论上还存在较大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机器 “三论” 学校教学过程 方法论启示 认识过程 学习活动 教学评价 层次教学 教学阶段 反馈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中的姓“社”姓“资”方法论启示
6
作者 黄力之 《晋阳学刊》 CSSCI 2009年第2期74-77,共4页
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反应对长期困扰我们的姓"社"姓"资"问题具有难得的方法论启示,即不要离开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去讨论姓"社"姓"资"问题,离开这个关系,便不能回答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与... 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反应对长期困扰我们的姓"社"姓"资"问题具有难得的方法论启示,即不要离开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去讨论姓"社"姓"资"问题,离开这个关系,便不能回答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问题,也不能回答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恰恰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依存和联结",才使资本主义得到了局部的人性化的改善,才使资本主义在危机爆发时得以喘过气来。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可以因与资本主义的"相互依存和联结"现象,而坚信市场经济选择的正确性,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方法论启示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传统行政文化的弊端及改革措施——兼论对中国特色行政文化构建的方法论启示
7
作者 禚明亮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6-69,共4页
印度传统行政文化的弊端及改革措施可以为中国特色行政文化的构建提供方法论启示。为应对传统行政文化中无回应力、形式主义、脱离群众、腐败严重和地方主义等诸多弊端,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制定公民宪章、建立社会审计制度... 印度传统行政文化的弊端及改革措施可以为中国特色行政文化的构建提供方法论启示。为应对传统行政文化中无回应力、形式主义、脱离群众、腐败严重和地方主义等诸多弊端,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制定公民宪章、建立社会审计制度、推广电子政务等。中国特色行政文化的构建要依据中国国情、政情,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宏大国际视野的原则,不断丰富中国特色行政文化的理论来源和制度根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行政文化 方法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原创性贡献和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15
8
作者 党锐锋 李斌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3期30-37,共8页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与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着眼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塑造人类共同发展新格局、探索人类社会发展新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与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着眼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塑造人类共同发展新格局、探索人类社会发展新道路、追求人类文明发展目标、人类前途命运提出的独具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不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光辉,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独特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精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造性回答了“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人类之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价值观、发展观。为新时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原创性贡献,蕴涵着丰富且科学的方法论,必将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引领人类未来发展方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方法论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人类共同价值 原创性贡献 方法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代表”概念体系的创新特征与方法论启示
9
作者 王新建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13,共5页
"三个代表"概念体系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专题式的理论表现形式,自觉的逻辑构架,高度的理论抽象与强烈的实践取向有机结合等创新特征,对于我们创建和发展中国自己的概念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作用。
关键词 “三个代表”概念体系 创新特征 方法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的“大变革”时代观及其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耿仁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2,共4页
在革命浪潮高涨的20世纪初,列宁作出世界正处于“大变革”时代的论断。他指出,“大变革”时代是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具有激烈动荡、变化迅疾的主要特征,以及从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演进的基本性质。列宁的“大变革”时代观对理解... 在革命浪潮高涨的20世纪初,列宁作出世界正处于“大变革”时代的论断。他指出,“大变革”时代是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具有激烈动荡、变化迅疾的主要特征,以及从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演进的基本性质。列宁的“大变革”时代观对理解和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有裨益,在把握时代的主要任务、坚持普遍联系的系统观念,以及根据时代变化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大变革”时代 方法论启示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珍珠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君伟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共15页
赛珍珠一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她采取了在虚构作品里“导出”中国文化、通过非虚构作品阐释中国文化和组织人员到美国民间宣讲中国文化等多种方式,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从而改变了美国乃至于西方对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知,使... 赛珍珠一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她采取了在虚构作品里“导出”中国文化、通过非虚构作品阐释中国文化和组织人员到美国民间宣讲中国文化等多种方式,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从而改变了美国乃至于西方对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知,使他们明白中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的种种特征自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也包含其独特的价值.赛珍珠的这些做法及其成效,对于当下中国文化更有效地走向世界,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值得我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中国文化“走出去” 方法论上的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基本逻辑与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文龙 张倩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3期12-18,共7页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科学回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科学回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与深刻把握;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追求的时代遵循。从理论、实践和价值三重逻辑系统梳理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价值逻辑 方法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的方法论启示
13
作者 刘剑虹 《消费导刊》 2009年第19期232-232,共1页
列宁第一个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其探索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的方法论思想。苏联模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具体形式,其产生有特定的主客观原因,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的历史... 列宁第一个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其探索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的方法论思想。苏联模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具体形式,其产生有特定的主客观原因,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必要性。只是后来逐渐僵化和凝固化了,造成了很多弊端。我们可以从苏联模式及其根源中获取经验教训,更好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斯大林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方法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方法论启示
14
作者 延涛 《社科纵横》 1993年第1期15-18,共4页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讲:“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63页。)正当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和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时,重温我们亲身经历的十多年实...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讲:“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63页。)正当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和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时,重温我们亲身经历的十多年实践,不难发现,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走过了一个由不甚理解到理解,由有新感觉到深刻感觉的认识过程。这说明我们的认识已由感性阶段上升到了理性阶段,实现了第一个飞跃,从理论上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能不能也搞市场经济这一最基本问题。这种理论上的成熟是我们党、我们民族成熟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启示 《毛泽东选集》 认识过程 理性阶段 当代中国改革 理论需求 《新华文摘》 后发效应 “和平演变” 思想理论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现实主义及其对中国问题的方法论启示
15
作者 浩特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3-95,共3页
法律现实主义对法律理论、法律实践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本世纪初,又兴起了与传统的、老一代的法律现实主义不同的、但又与前者一脉相承的法学思潮,这便是新法律现实主义。法律现实主义的兴起是与抨击法律形... 法律现实主义对法律理论、法律实践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本世纪初,又兴起了与传统的、老一代的法律现实主义不同的、但又与前者一脉相承的法学思潮,这便是新法律现实主义。法律现实主义的兴起是与抨击法律形式主义相伴随的,“法的不确定性”由此成为法律现实主义者的基本立场。怀疑-批判、经验-实证、“行动中的法”或“活法”的研究方法是法律现实主义的方法论,法律现实主义——尤其是新法律现实主义——在中国问题上的意义非同小可,尤其在方法论方面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的法律神话 法律现实主义 方法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启示
16
作者 张焕明 《闽江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5-8,共4页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日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其意义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日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其意义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但是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应是封闭的僵死的,而应当是开放的发展的,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时曾经指出:“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因此,我们在学习宣传运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时,除了要准确地理解把握其含义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飞跃 现代化建设 方法论启示 解放思想 十四大报告 个人迷信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生活 教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思想及其所蕴涵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君英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5,共2页
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基本观念所蕴涵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启示有以下四点:第一,发生学的启示——教育的形态和结构;第二,批判与继承——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第三,存在就是过程——教育过程中认识与知识的关系;第四,关系思维——教育理论与实践... 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基本观念所蕴涵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启示有以下四点:第一,发生学的启示——教育的形态和结构;第二,批判与继承——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第三,存在就是过程——教育过程中认识与知识的关系;第四,关系思维——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双向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思想 教育研究方法论启示
原文传递
经典选本的方法论启示——钱仲联《宋诗三百首》探析
18
作者 曾维刚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4-152,共9页
选本在古代文学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蕴涵着选家的文学观念及其对文学史序列的建构",而且"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典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比理论著作更为直接",兼具学术价值和普及价值~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古... 选本在古代文学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蕴涵着选家的文学观念及其对文学史序列的建构",而且"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典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比理论著作更为直接",兼具学术价值和普及价值~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普及工作做得还很不够。尽管各类选本层出不穷,精品却甚少。因此,刘跃进呼吁学者走出学术象牙塔,重视学术研究与普及提高的结合,认为"阐释经典,其本身也成为一种经典"~②,精辟地指出了好选本的经典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三百首》 钱仲联 宋诗选 方法论启示
原文传递
鲁迅论陶渊明及其方法论启示
19
作者 顾农 《上海鲁迅研究》 2019年第3期270-285,共16页
鲁迅对于中国文学史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自然在他高度关注的范围之内。鲁迅购读过多种版本的陶集,又曾几次发表讲演和文章,对陶渊明及其作品集中地发表了若干精辟深入的见解,此外还有一些零... 鲁迅对于中国文学史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自然在他高度关注的范围之内。鲁迅购读过多种版本的陶集,又曾几次发表讲演和文章,对陶渊明及其作品集中地发表了若干精辟深入的见解,此外还有一些零星论述,也同样发人深省。鲁迅研究陶渊明的许多结论十分精彩,亟应加以阐述发挥。不仅如此,他有些意见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最宜举一反三,延伸运用到其他方面去。一陶渊明的集子今有好几种宋版存世,此后的版本尤为丰富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方法论启示
原文传递
浅谈实践的观点对钢琴元认知教学的方法论启示
20
作者 陈思佳 《明日风尚》 2019年第9期147-148,166,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人们对文化修养的提高有了更迫切的需求。社会上学习钢琴的热潮久盛不衰,参加各类比赛、考级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也印证了钢琴教育的普及化。要让学生不仅仅会弹琴,还要学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人们对文化修养的提高有了更迫切的需求。社会上学习钢琴的热潮久盛不衰,参加各类比赛、考级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也印证了钢琴教育的普及化。要让学生不仅仅会弹琴,还要学会主动学习、思考学习,这是钢琴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应该重视的。要掌握这些就需要教师很好地理解元认知,并将其有效地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也会获得很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教学 元认知 实践 方法论启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