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寨沟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分析 被引量:191
1
作者 章锦河 张捷 +2 位作者 梁玥琳 李娜 刘泽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5-744,共10页
建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保护区取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键。文章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九寨沟为例,构建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效率的自然保护区居民生态补偿标准的测度模型。结果表明:①2... 建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保护区取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键。文章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九寨沟为例,构建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效率的自然保护区居民生态补偿标准的测度模型。结果表明:①2002 年九寨沟游客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61hm2,其年度转化值为8.881 7hm2,是当地居民人均生态足迹0.961 6hm2 的9.27倍;②叠加游客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九寨沟总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005 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202 6hm2,生态盈余为0.197 3hm2;③旅游生态足迹效率为8 643 元/hm2,是当地居民生态足迹效率2 613 元/hm2 的3.31 倍;④以居民退耕还林还草的直接收益损失作为生态补偿最低标准,户均应补偿2 159 元,人均应补偿472 元,以退耕还林还草的游憩功能价值作为生态补偿上限,户均应补偿7 142 元,人均应补偿1 561 元,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生态足迹效率之差来确定合理的补偿水平,户均应补偿4 983 元,人均应补偿1 088 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生态补偿 利益主体 生态足迹效率 九寨沟 漳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度量——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42
2
作者 蒋依依 王仰麟 +2 位作者 彭建 杨磊 张源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4-1142,共9页
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由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和购物五个子系统组成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将旅游生态足迹和当地居民生态足迹结合以综合评价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系统将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划分为5种状态。将该方法应用于... 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由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和购物五个子系统组成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将旅游生态足迹和当地居民生态足迹结合以综合评价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系统将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划分为5种状态。将该方法应用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结果表明:①旅游生态足迹和当地居民生态足迹均小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两者所构成的区域总生态足迹也处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说明旅游区社会经济发展处在可持续发展状态;②在旅游生态足迹各子系统所表征的旅游活动中,交通和购物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③旅游活动和当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区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生态足迹初探——以嵩山景区2005年“五一”黄金周为例 被引量:24
3
作者 鲁丰先 秦耀辰 +1 位作者 徐两省 孟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35,共5页
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运用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和旅游购物等4个方面计算了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嵩山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并与郑州市的生态足迹对比。结果表明:... 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运用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和旅游购物等4个方面计算了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嵩山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并与郑州市的生态足迹对比。结果表明:黄金周期间,嵩山景区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0.02264gha,是郑州市周人均生态足迹0.00436gha的5.19倍,旅游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高需求、高消耗的生活方式。指出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特点,影响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子,减少旅游生态足迹的途径和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地理模型 嵩山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市旅游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约翰 张平宇 张忠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4-159,共6页
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经济学测度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新方法。从高原旅游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高原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构建为6个活动组别计算模型。运用模型对拉萨市旅游业生态足迹进行测评,并对高原城市旅游业... 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经济学测度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新方法。从高原旅游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高原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构建为6个活动组别计算模型。运用模型对拉萨市旅游业生态足迹进行测评,并对高原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2007年拉萨市旅游者人均生态足迹为0.051 34 hm2,其中交通、餐饮组分别占85%和12.5%,随着与客源地空间距离增加,生态足迹趋向于交通组别;②高原旅游生态足迹空间分割中拉萨市内为0.051 343 hm2,区域外为0.012 28 hm2,旅游活动对高原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③拉萨市旅游收入足迹为0.716 548 hm2/万元,占万元GDP生态足迹的24%,旅游业发展潜力大;④高原城市旅游业中低生态效率的餐饮和交通组别比重过高,而游、娱等高生态效率部门发展滞后;⑤拉萨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仅占城市生态承载力的13%,旅游业仍处在稳步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拉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 被引量:154
5
作者 杨桂华 李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75-1480,共6页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用面积来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理念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对旅游活动的生态需求与环境影响关系的理解,可以用面积来对旅游可持续...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用面积来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理念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对旅游活动的生态需求与环境影响关系的理解,可以用面积来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测度。论述旅游生态足迹基本概念,并以线路旅游产品为例,在阐述生态足迹的计算步骤和方法的基础之上,主要探讨旅游生态足迹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6个方面的测度功能旅游产业、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企业生态、旅游者及大众旅游,对旅游生态足迹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定量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 被引量:53
6
作者 王保利 李永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777-4784,共8页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游览等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以西安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游览等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以西安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4年西安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西安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194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198hm2,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0.0996hm2,反映出西安市的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才能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可持续发展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行为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以西安市入境游客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君轶 马耀峰 杨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基于GIS技术,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入境游客行为,完善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分析了旅游生态足迹的基本构成,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计量模型。以西安市2002年入境游客为例,对入境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作了初...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基于GIS技术,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入境游客行为,完善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分析了旅游生态足迹的基本构成,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计量模型。以西安市2002年入境游客为例,对入境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西安市入境游客人均生态足迹为0.015 69 hm2,约占该市现有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态足迹的1.17%。可以看出,在旅游热点城市旅游生态足迹对区域生态足迹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是区域生态赤字扩大的因素之一。进一步分析表明,旅游生态足迹结构组成中,餐饮的旅游生态足迹居绝对主导地位,约占54.09%。西安市旅游生态足迹效率很高,该市应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以提高旅游收入。最后指出了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消费 旅游生态足迹 入境游客 游客行为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旅游生态足迹动态 被引量:23
8
作者 曹辉 陈秋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686-4695,共10页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分析了城市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内涵、测算依据和计算方法。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子模型,并对1996年、2001年和2006年福建省福州市的旅...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分析了城市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内涵、测算依据和计算方法。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子模型,并对1996年、2001年和2006年福建省福州市的旅游生态足迹分别进行了测评,计算出1996年、2001年和2006年福州市的人均均衡旅游生态足迹分别为0.053550、0.039537hm2和0.042167hm2。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与游客量并不一定呈正相关关系;(2)影响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总体变化的关键因子主要有旅游流的数量与方式、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和结构、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和旅游目的地(景区)的利用与经营发展水平等因素;(3)旅游饭店的能源生态消费实际上比建筑生态消费大,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对高星级饭店需求的增加,这种规律有弱化的趋势;(4)旅游交通生态足迹一直是各年旅游生态占用中最大的部分,并且有逐步增大的趋势,倡导交通工具的合理选择与安排,是减少旅游生态占用,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5)2006年福州市旅游者人均均衡旅游生态足迹是当地人均生态足迹的10.59倍,超过当地生态承载力的26.41倍,城市旅游活动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需求和消耗较高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旅游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意义探讨 被引量:40
9
作者 杨桂华 李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4-58,共5页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的生态消耗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态经济学新方法,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旅游生态足迹既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一种认知理念。在深入研究旅游生态足迹特征、类型的基...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的生态消耗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态经济学新方法,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旅游生态足迹既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一种认知理念。在深入研究旅游生态足迹特征、类型的基础上,以“四体旅游系统模式”为基本思路,探讨旅游生态足迹的四大功能意义,即:对旅游主体——旅游者的环境教育功能,对旅游客体——旅游目的地生态消耗的衡量功能,对旅游媒体——旅游业的生态效益的评价功能以及对旅游载体——旅游环境影响的测度功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旅游生态足迹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生态消耗 旅游环境影响 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那拉提镇旅游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俊 杜靖川 夏爽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0-153,共4页
近年来,那拉提镇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当地社会经济的主要来源,并且规模巨大的旅游活动也吸引着各地旅游者的关注,但同时也会对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和负面影响。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测算出2012年那拉... 近年来,那拉提镇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当地社会经济的主要来源,并且规模巨大的旅游活动也吸引着各地旅游者的关注,但同时也会对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和负面影响。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测算出2012年那拉提镇旅游生态足迹为64 118.11 hm2,是旅游生态承载力的13.56倍,旅游生态赤字为59 390.79 hm2,说明旅游活动正在过度消耗那拉提镇资源环境,当地旅游业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那拉提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生态足迹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曹辉 陈秋华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0-314,共5页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城市森林公园的游客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方面,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计算出2006年公园的人均均衡旅游生态足迹0.010896hm2,其中旅游餐饮的...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城市森林公园的游客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方面,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计算出2006年公园的人均均衡旅游生态足迹0.010896hm2,其中旅游餐饮的生态占用比重最大,达45%;林地的土地类型占用最多,为44.72%,旅游生态效率为240美元/hm2,反映出城市森林公园的旅游是一种生态占用较低,旅游生态足迹效率也较低的旅游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森林公园 旅游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对山东省泰安市旅游地评价及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超 冯永军 +2 位作者 魏敏 雷彤 徐鸿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0年第4期72-81,共10页
根据泰安市的实际旅游情况,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结合遥感数据,将模型进行改进,以克服生态足迹静态性的缺点。采用时间序列的方法,计算出泰安市2001—2007年的旅游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得到生态可持续性结果(生态赤字/生态盈余),即... 根据泰安市的实际旅游情况,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结合遥感数据,将模型进行改进,以克服生态足迹静态性的缺点。采用时间序列的方法,计算出泰安市2001—2007年的旅游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得到生态可持续性结果(生态赤字/生态盈余),即泰安市的旅游地从2006年就开始出现生态赤字。根据旅游地生态赤字/生态盈余的拟合方程,预测未来5年泰安市旅游地依然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并且可持续性在逐年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生态可持续性 旅游地评价 泰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市旅游生态足迹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邓晓军 崔天顺 +1 位作者 李艺 翟禄新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6,共7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从旅游者的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游览等6个方面。以桂林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0—2009年桂林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表明:2000—2009年桂林市人均旅游...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从旅游者的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游览等6个方面。以桂林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0—2009年桂林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表明:2000—2009年桂林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是一个下降的过程,旅游交通、餐饮和购物是其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比较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承载力,发现旅游业的生态需求大于供给,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桂林市的旅游生态足迹效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反映了旅游业处于发达水平。为了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倡导节能出行方式,发展低碳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可持续发展 动态分析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趋势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辛田 高玉泉 刘加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1-758,共8页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生产性土地面积来定量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方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用旅游生态足迹定量反映出来.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以湖南娄底市...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生产性土地面积来定量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方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用旅游生态足迹定量反映出来.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以湖南娄底市为实证对象,对2005-2012年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2年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承载力都逐年增加,但二者增幅差异大,2010年是旅游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的拐点,当前娄底市旅游发展以生态环境的退化为代价,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状态.从旅游消费结构看,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的7项分足迹中,以交通和餐饮生态足迹相对较大,而住宿、游览、娱乐、购物和废弃物排放产生的生态足迹相对较小.实现娄底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发展低碳旅游,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控制旅游生态足迹的需求;保护旅游生态环境,提高旅游生态承载力;加强旅游生态安全控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湖南娄底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县级尺度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以章丘市为例 被引量:17
15
作者 窦蕾 李平 姜财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47-52,共6页
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进展,计算分析了章丘市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05年章丘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12230 hm2,其年度转化值为4.46 hm2,是章丘市人均生态足迹的2.39倍,可见旅游活动是一种高需求、高消耗的... 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进展,计算分析了章丘市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05年章丘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12230 hm2,其年度转化值为4.46 hm2,是章丘市人均生态足迹的2.39倍,可见旅游活动是一种高需求、高消耗的活动方式。引进旅游收入足迹的概念,2005年旅游收入足迹为0.51 hm2/万元,充分说明了旅游活动的经济高效性。今后应将该模型与其它传统指标相结合,全面反应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足迹 章丘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旅游生态足迹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鄢慧丽 王强 +1 位作者 熊浩 余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3-240,共8页
将空间分析的GIS技术与定量分析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相结合,利用武汉市2009、2012、2016年3个时间节点的相关数据,分别从武汉市及其辖区两个层次,分析武汉市旅游生态足迹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武汉市旅游生态足迹呈快速增长态势,且旅... 将空间分析的GIS技术与定量分析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相结合,利用武汉市2009、2012、2016年3个时间节点的相关数据,分别从武汉市及其辖区两个层次,分析武汉市旅游生态足迹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武汉市旅游生态足迹呈快速增长态势,且旅游交通生态足迹平均占比一直保持最大。由于武汉市游客增速与旅游生态足迹增幅相似,致使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呈相对平稳增长态势。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旅游生态足迹差异较大,历年来武汉市化石能源地足迹占比最大,其次是草地和耕地,三者之和的平均占比超过90%。3个时间节点武汉市各辖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旅游生态赤字,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位于主城区的武昌区、江汉区和江岸区,但远城区的旅游生态赤字逐渐加剧,空间分布重心逐渐由主城区向远城区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时空特征 旅游生态承载力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3+5”城市群中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辛田 盛正发 王业良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0,共5页
以"3+5"城市群中的娄底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娄底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768.988 1×10-5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55.315 6%,其次是餐饮... 以"3+5"城市群中的娄底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娄底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768.988 1×10-5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55.315 6%,其次是餐饮为39.762 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 520.517 0×10-5hm2,人均旅游生态盈余为751.528 9×10-5hm2,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但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有逐年增大趋势,应协调好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城市群 娄底市 旅游生态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亦民 徐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110,共4页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2000年~2012年张家界统计年鉴数据及旅游产业调查数据,对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张家界旅游生态总足迹呈上升趋势,在未考虑贸易因素的可转移的生态足迹前提下,张家界旅游发展尚处于不可持...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2000年~2012年张家界统计年鉴数据及旅游产业调查数据,对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张家界旅游生态总足迹呈上升趋势,在未考虑贸易因素的可转移的生态足迹前提下,张家界旅游发展尚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赤字整体呈上升趋势。最后从生态足迹模型,旅游发展原则,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完善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张家界 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珊珊 刘玲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9期142-145,共4页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大尺度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中...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大尺度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中的运用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其2000年-2004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山东省近五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旅游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平均存在0.133 3 hm2/人的旅游生态赤字,旅游生态压力平均值为4.898 3,并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其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旅游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洪波 池进 +1 位作者 孟繁斌 李燕燕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6-66,共11页
对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生态足迹研究的三个趋势。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以旅游餐饮、交通、住宿、购物、娱乐以及观光游览为基本要素构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选取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 对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生态足迹研究的三个趋势。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以旅游餐饮、交通、住宿、购物、娱乐以及观光游览为基本要素构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选取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区域,对武夷山2000-2004年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数据上看,在研究区域尺度上,武夷山的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总的生态赤字为46636.0906hm2;(2)影响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子是旅游交通,尤其是航空旅行方式以及餐饮;其次是游客人次,旅游逗留天数及消费模式等。(3)2000-2004年间旅游生态赤字不断增大,5年间年均旅游生态足迹是旅游生态承载力的1.7倍,武夷山如果维持现有游客需求的满足,将有约43%的资源供给来自区域以外,而目的地仅能提供57%左右的资源供给(忽略全球尺度的分割比例)。(4)武夷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年接待游客上限约为158万人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可持续发展 计算模型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