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律语调疗法对卒中后Broca失语伴口颜面失用患者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于芳芳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IT)对卒中后Broca失语伴口颜面失用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2例Broca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例。研究组给予常规言语训练和旋律语调疗法,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言语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用西方失...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IT)对卒中后Broca失语伴口颜面失用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2例Broca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例。研究组给予常规言语训练和旋律语调疗法,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言语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和口颜面失用评估表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言语功能和口颜面失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在WAB子项中的听理解和复述及失语商(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口颜面失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律语调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卒中后Broca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口颜面失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BROCA失语 口颜面失用 旋律语调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治疗性沟通联合术后旋律语调疗法对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影响
2
作者 鲁静靓 顾佳萍 樊兵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3期4481-4484,共4页
目的:探索术前治疗性沟通联合术后旋律语调疗法对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影响。方法:以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154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样本,以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索术前治疗性沟通联合术后旋律语调疗法对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影响。方法:以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154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样本,以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n=77)与观察组(n=77),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接受术前治疗性沟通联合术后旋律语调疗法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术后情况、语言功能、听觉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出现疼痛、睡眠障碍、哭闹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为10.3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4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WAB得分为(326.62±37.9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253.25±39.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听觉能力为(218.35±13.6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183.15±13.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WHOQOL得分为(95.12±5.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7.41±5.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术前治疗性沟通联合术后旋律语调疗法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术后情况,还可促进患儿语言功能及听力能力的恢复,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沟通 旋律语调疗法 人工耳蜗植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律语调疗法及其对失语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孙丽君 周临舒 +1 位作者 阎芮平 蒋存梅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1-237,共7页
失语症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旋律语调疗法被认为是治疗失语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传统旋律语调疗法强调严格的程序和材料,改编版本则依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二者均能提高失语症者的自发言语产生、言语复述以及命名等能力。... 失语症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旋律语调疗法被认为是治疗失语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传统旋律语调疗法强调严格的程序和材料,改编版本则依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二者均能提高失语症者的自发言语产生、言语复述以及命名等能力。研究还表明,旋律语调疗法不仅能提高失语症者相关脑区的激活水平,而且也能通过影响失语症者的相关神经结构改善其言语功能。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确定该疗法的干预机制及其对汉语失语症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症 旋律语调疗法 神经机制 言语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旋律语调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非流畅性失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4
作者 钟红丽 王江波 +1 位作者 蔡琛 杜振峰 《中国康复》 2023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联合旋律语调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的124例脑卒中恢复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2组患者...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联合旋律语调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的124例脑卒中恢复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LF-rTMS治疗,观察组给予LF-rTMS联合旋律语调疗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失语商(AQ)及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语言功能及失语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诱发电位仪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评估脑组织高级思维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WAB中自发言语、复述、命名及听理解4项及CRRCAE中动作说明和画面说明2项、AQ、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ERP-P300的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均P<0.05),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ERP-P300的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LF-rTMS联合旋律语调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恢复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其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旋律语调疗法 脑卒中恢复期 非流畅性失语 语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律语调疗法对Broca失语的恢复和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舜 宋成宪 +2 位作者 薛森新 林君 刘小蓝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732-735,共4页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刺激对Broca失语症患者听理解、复述和出声读等恢复及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Broca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试验组用一些富有韵律的句子做发音训练,让患者使用夸张的韵律和重音来表达正常的...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刺激对Broca失语症患者听理解、复述和出声读等恢复及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Broca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试验组用一些富有韵律的句子做发音训练,让患者使用夸张的韵律和重音来表达正常的语言;对照组采用常规言语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语言评定和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的语言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听理解、复述和出声读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和阅读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抄写、描写和听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300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明显增高(P<0.001)。结论:旋律语调疗法对Broca失语症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P300可作为评价Broca失语恢复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律语调疗法 BROCA失语 P300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律语调疗法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慕雅婷 王宝兰 《中国康复》 2021年第4期245-248,共4页
失语症是因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而导致的获得性语言障碍,表现为理解和形成语言符号能力受损、对语言成分解码和编码能力受损,具体表现在听理解、口语表达、阅读、书写和复述方面的障碍[1]。失语症的治疗,根据康复... 失语症是因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而导致的获得性语言障碍,表现为理解和形成语言符号能力受损、对语言成分解码和编码能力受损,具体表现在听理解、口语表达、阅读、书写和复述方面的障碍[1]。失语症的治疗,根据康复目标不同大致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以改善语言功能为目标,如阻断去除法、Schuell刺激法[2]和脱抑制法等;第二类是以改善日常生活交流能力为目标,如功能性交际治疗、小组治疗以及交流板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症 旋律语调疗法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语训练辅以旋律语调疗法对非流利性失语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苏徽 吴鸣 +3 位作者 张阳 冯虹 邓钰 王慧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第10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观察旋律语调疗法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脑血管病变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共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言语康复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 目的观察旋律语调疗法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脑血管病变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共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言语康复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旋律语调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两周前后均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进行评估,以观察两组患者言语交流恢复差异。结果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WAB、AQ数值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在西方失语症检查法中复述、命名得分及AQ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DAE分级提高明显。结论言语训练辅以旋律语调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言语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训练 旋律语调疗法 非流利性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量化评估旋律语调疗法治疗Broca失语症后脑细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何海娟 王宝兰 +1 位作者 王云玲 贾文霄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9,共5页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提供语言功能相关的纤维结构信息,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elody intonation therapy,MIT)治疗Broca失语症脑纤维结构改变的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提供语言功能相关的纤维结构信息,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elody intonation therapy,MIT)治疗Broca失语症脑纤维结构改变的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卒中后Broca失语症3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取常规语言疗法,实验组18例,在常规语言疗法基础上再行旋律语调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行DTI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后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以及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的FA值。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对比显示,双侧Broca区、弓状纤维束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侧弓状纤维束区及左侧Broca区P<0.001,右侧Broca区P=0.008);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区FA值无统计学差异(右侧Broca区P=0.154,左侧Broca区P=0.228,右侧弓状纤维束区P=0.361,左侧弓状纤维束区P=0.13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右侧弓状纤维束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左侧弓状纤维束及双侧Broca区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Broca区P=0.138,左侧Broca区P=0.093,左侧弓状纤维束P=0.259)。结论旋律语调疗法对Broca失语患者的强化康复治疗后,右侧弓状纤维束区FA值增加,提示MIT的治疗机制与右侧弓状纤维的结构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弓状纤维束 旋律语调疗法 Broca失语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旋律语调疗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周业青 高修明 梁思捷 《中国康复》 2023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旋律语调疗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及日常交流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非流畅性失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高强度旋律语调疗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及日常交流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非流畅性失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言语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强度旋律语调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使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的前四项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命名评价语言功能,日常生活交流活动检查(CADL)评价日常交流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WAB评定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命名等各项评分及CADL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患者WAB评定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强度旋律语调疗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及日常交流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非流畅性失语 高强度旋律语调疗法 言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律语调疗法联合沙盘游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麦凤娇 高甜甜 +1 位作者 蔡卫明 赵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1年第6期458-460,共3页
目的分析旋律语调疗法联合沙盘游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康复治疗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0)采用常规听力语言训练方法进行康复,观察组(n=... 目的分析旋律语调疗法联合沙盘游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康复治疗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0)采用常规听力语言训练方法进行康复,观察组(n=40)采用旋律语调疗法联合沙盘游戏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听觉语言能力、生活质量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训练前两组各项听觉能力及语言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后观察组听觉及语言能力、生活质量及家长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律语调疗法联合沙盘游戏训练可提高人工耳蜗术后患儿听觉能力及语言能力,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且家长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律语调疗法 沙盘游戏 生活质量 人工耳蜗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律语调疗法在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洁 梁玲毓 +2 位作者 黄琼 余康轮 张嘉敏 《康复学报》 2015年第2期30-31,共2页
旋律语调疗法(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MIT)运用在语言康复中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MIT是音乐疗法之一[1],是一种使用语言的音乐成分(旋律和韵律)来提高语言表达的治疗手段,主要通过强化未受损右侧大脑半球的保留功能(歌唱... 旋律语调疗法(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MIT)运用在语言康复中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MIT是音乐疗法之一[1],是一种使用语言的音乐成分(旋律和韵律)来提高语言表达的治疗手段,主要通过强化未受损右侧大脑半球的保留功能(歌唱)和调动激发该半球语言能力活动区域,可以在左脑半球卒中后提高口语能力。MIT是一种通过有旋律的单词和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律语调疗法 音乐疗法 语言康复 失语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律语调疗法在非流畅性失语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洁 梁玲毓 +2 位作者 黎景波 余康轮 张嘉敏 《康复学报》 2017年第5期34-37,41,共5页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IT)对脑损伤后遗症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MIT阶段性地运用于23例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训练中,观察患者各项语言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前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价其疗效。结果:阶...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IT)对脑损伤后遗症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MIT阶段性地运用于23例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训练中,观察患者各项语言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前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价其疗效。结果:阶段性训练后全量表总分和信息量、流畅度、听理解、动作指令、复述、命名、反应性命名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非理解、列名、句子补完项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律语调疗法运用于语言训练中能提高后遗症期失语症患者口语表达流畅度,增加自发言语的产生,听理解、动作指令和命名能力也均有相应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流畅性失语 旋律语调疗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律语调疗法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阳 杨蕾 +2 位作者 王改秀 刘新颖 张珂嘉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观察旋律语调疗法(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MIT)对儿童人工耳蜗术后患者听觉言语能力康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听力语言康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旋律语调疗法(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MIT)对儿童人工耳蜗术后患者听觉言语能力康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听力语言康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IT,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对患者的听觉功能、语言能力及言语清晰度进行评估,分析对比评估结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被试听觉功能、言语清晰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语言能力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在听觉能力和言语清晰度方面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语言能力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IT结合常规听力语言康复对儿童人工耳蜗术后患者的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及言语清晰度均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律语调疗法 人工耳蜗 音乐疗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律语调疗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志剑 李敬亮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5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疗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48例。A组给予常规语言训练,...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疗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48例。A组给予常规语言训练,B组、C组、D组分别在A组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旋律语调疗法、旋律语调疗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检查(CADL)及功能磁共振检查(fMRI)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失语指数、日常交流能力和语言功能区激活情况。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的CRRCAE评分、失语指数和CADL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四组患者的CRRCAE评分、失语指数和CADL评分均升高(P<0.05),B、C、D组均高于A组(P<0.05),D组高于B、C组(P<0.05);治疗后C组的CRRCAE评分高于B组(P<0.05),B、C组的失语指数和C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B、C组的CRRCAE评分、失语指数和C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四组患者的枕叶、颞叶、感觉运动区(SMC)及基底节区激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D组患者枕叶、颞叶、SMC及基底节区的激活率均升高(P<0.05),B、C、D组均高于A组(P<0.05),D组高于B、C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采用旋律语调疗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语言功能、降低症状严重程度、增强日常交流能力,且患者大脑语言功能区被部分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律语调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急性脑梗死 失语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律语调疗法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青 杨婷 +2 位作者 章丽雅 张利 叶祥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8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IT)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言语训练(ST),观察组采用ST联合MIT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IT)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言语训练(ST),观察组采用ST联合MIT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情绪状态。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国康复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评分在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计算及书写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CRRCAE评分中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方面治疗前后的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在计算和书写方面治疗前后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情绪狀态较洛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律语调疗法可提高失语症患者的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能力,改善情绪状态,促进言语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言语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症 旋律语调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律语调疗法联合非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杜玉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8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疗法联合非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疗法联合非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旋律语调疗法,观察组患者给予旋律语调疗法联合非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训练,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oCA、CAD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律语调疗法联合非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并且提高其日常生活交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非流畅性失语症 旋律语调疗法 非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训练
原文传递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旋律语调疗法对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康硕 施旭 +2 位作者 李松岩 戴迪迪 房效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5年第4期640-647,共8页
目的: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旋律语调疗法对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22.12-2024.11收治的81例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27例.A组予以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低频重复经颅... 目的: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旋律语调疗法对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22.12-2024.11收治的81例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27例.A组予以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旋律语调疗法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对自发语、听理解、复述和命名进行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失语商(AQ值)、操作商(PQ值)、非言语认知量表(NLCA)评分、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分级.结果:C组治疗后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命名的评分均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后AQ值和PQ值均大于A组和B组,NLCA评分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后BDAE分级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有效率为74.07%,高于A组的48.15%和B组的51.85%(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旋律语调疗法可改善语言功能,相比常规疗法能更显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语言障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旋律语调疗法 语言功能
原文传递
Beckman口肌训练联合旋律语调疗法在小儿语言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杨新芳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6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Beckman口肌训练联合旋律语调疗法在小儿语言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疗的48例语言障碍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4例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24例予以B... 目的分析Beckman口肌训练联合旋律语调疗法在小儿语言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疗的48例语言障碍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4例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24例予以Beckman口肌训练联合旋律语调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语言能力、语音清晰度及口腔运动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5.83%,23/24)高于对照组(75.00%,18/24),P<0.05;观察组患儿Gesell发育量表中的语言行为DQ分数、语音清晰度量表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简易口部运动功能量表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eckman口肌训练联合旋律语调疗法在小儿语言障碍康复中的应用可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语言能力恢复,改善语音清晰度,增强患儿的口腔运动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语言障碍 Beckman口肌训练 旋律语调疗法 康复治疗 语言能力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旋律语调疗法对失语症患者图片命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倩 陆瑶 +2 位作者 徐倩 王萍 顾延庆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旋律语调疗法(MIT)对失语症患者图片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2019年6月,选取5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病程>3个月)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采用A-B期自身对照设计,前2周患者接受经典旋律语调疗法(MIT)(A期),...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旋律语调疗法(MIT)对失语症患者图片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2019年6月,选取5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病程>3个月)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采用A-B期自身对照设计,前2周患者接受经典旋律语调疗法(MIT)(A期),后2周接受经典旋律语调疗法(MIT)+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刺激(B期)。tDCS刺激部位为左侧Broca区,刺激强度为1.5mA,使用的刺激电极面积为50mm×70mm。MIT是言语治疗师引导失语症患者跟唱目标词,同时让患者有节奏地轻拍桌面打节拍,诱发患者的语言表达,每天每次30min,每周治疗5次,在B期进行MIT训练的同时进行tDCS治疗20min,分别在第0周、第2周末、第4周末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试(WAB)的命名部分和随机选取高频的名词、动词的黑白线条图进行评估并记录结果。结果:患者在A期治疗后进行评估,其命名情况并无明显改善;B期治疗后评估显示较A期有显著提高。该治疗显示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旋律语调疗法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图片命名的改善显著。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旋律语调疗法(MIT)可提高失语症患者图片命名的正确性与流畅性,潜在机制可能是两者结合能更好地激活言语表达相关的皮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症 经颅直流电刺激 旋律语调疗法 图片命名
原文传递
旋律语调治疗改善脑卒中后Broca失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孙长慧 杨铭 白玉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IT)对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进行改编的旋律语调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言语康复训练(包...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IT)对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进行改编的旋律语调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言语康复训练(包括口腔发音器官的训练、口语表达训练、文字表达训练、听理解训练等);均采用一对一的治疗方式,治疗时间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 d,2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评估,对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四项评估。最后通过统计学分析,考察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各项语言评分值及失语商(AQ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组自发言语评分[(13.15±2.82)]、听理解评分[(8.42±1.61)分]、命名评分[(5.484±1.69)分]和失语商(AQ值)评分[(66.87±11.7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10.55±3.61)、(7.92±2.19)、(4.32±1.89)分和(57.03±16.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有语调和节奏的训练词库的MIT训练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及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症 旋律语调疗法 言语治疗 语调和节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