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侧方旋转治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许旭春 章仲恒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70-574,共5页
目的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探讨持续侧方旋转治疗(CLRT)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主要检索Medlin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两个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其中干预组予以CLRT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治疗。从每项研究中... 目的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探讨持续侧方旋转治疗(CLRT)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主要检索Medlin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两个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其中干预组予以CLRT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治疗。从每项研究中提取相关数据,包括研究人群、纳入与排除标准、VAP诊断标准、VAP发生率、ICU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及病死率作为二分类变量提取,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作为连续变量提取。用ReviewManager5.0系统分析VAP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其95%CI,临床异质性采用I2统计量检验。结果共有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CLRT治疗能显著降低VAP发生率(OR=0.50,95%CI0.32~0.78),且临床异质性检验无显著性。CLRT治疗不能减少患者ICU病死率,对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也无显著影响。结论目前的研究支持CLRT治疗能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但对于ICU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影响需更多的研究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侧方旋转治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AKRON电动腰背旋转治疗台
2
《医疗保健器具(保健器具版)》 2004年第8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英国AKRON电动腰背旋转治疗 特点 医疗设备 可调节式床脚 活赛式呼吸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挂牵引配合拍击旋转治疗腰腿痛
3
作者 李运友 《按摩与导引》 2001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腰腿痛 倒佳牵引治疗 拍击旋转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源图像距离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孙小喆 盛康 +2 位作者 王昊 梁克明 任贵兵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射野剂量测定中射野剂量学(PD)验证系统射束中心轴上不同源图像距离(SID)影像面板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验证的影响,为剂量验证选择合适SID位置及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5月武警特色医学中... 目的:研究射野剂量测定中射野剂量学(PD)验证系统射束中心轴上不同源图像距离(SID)影像面板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验证的影响,为剂量验证选择合适SID位置及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5月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0例不同部位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VMAT,根据患者资料创建10个模拟剂量验证计划,共10个弧段,非晶硅影像面板在射束中心轴上分别距离等中心为0、-30、-40、-50和-60cm处校准并建立PD系统的验证计划,利用加速器机载非晶硅影像面板电子射野影像装置(a-Si EPID)进行剂量验证,分别对3%/3mm和3%/2mm标准下γ通过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3mm评价标准下,SID分别为100、130、140、150和160cm时则采集的剂量γ通过率分别为(98.93±0.81)%、(94.77±9.00)%、(92.18±11.34)%、(89.72±12.54)%和(87.05±13.06)%,均高于3%/2mm评价标准下的γ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3.44、3.59、4.16、6.47,P<0.05)。SID 100cm时采集剂量的平均γ通过率在3%/3mm和3%/2mm评价标准下,与γ通过率为1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3.62,P<0.05),而SID在其他位置得到的γ通过率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3mm和3%/2mm评价标准下,SID 100cm时采集的剂量γ通过率最高,130cm时采集的剂量γ通过率可满足临床验证基本要求,EPID剂量验证中优选在SID为100cm进行剂量采集,且剂量验证γ通过率更高,干扰影响小,验证结果可信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源图像距离 剂量验证 非晶硅影像面板 γ通过率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预后比较
5
作者 董莹 马惠丽 《吉林医学》 2025年第3期596-59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固定野调强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两种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预后。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1年4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多发脑转移瘤患者87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IMRT组45例与VMAT组42例... 目的:对比分析固定野调强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两种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预后。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1年4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多发脑转移瘤患者87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IMRT组45例与VMAT组42例,分别采取IMRT与VMAT定向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危及器官、治疗后总体生存情况及治疗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脑干受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VMAT组晶状体、眼球以及视神经受量均显著低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随访中位生存期为11.98个月,VMAT组随访中位生存期为12.0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设计时间长于IMRT组(P<0.05),而VMAT组机器跳数以及治疗时间均低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枢神经系统急慢性不良反应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MRT组中枢神经系统急慢性不良反应更为严重。结论:IMRT与VMAT两种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多发脑转移瘤对患者治疗疗效相似,但VMAT可有效降低患者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受量,降低了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减小了加速器的损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野调强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 定向放疗 多发脑转移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剂量计算模式对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影响
6
作者 刘卫东 张燕慧 +2 位作者 孙力军 叶书成 魏鹏 《医疗装备》 2024年第4期15-17,22,共4页
目的探讨中间剂量计算(IDC)模式对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18例食管癌患者,在Eclipse15.6治疗计划系统上重新设计VMAT计划,分为未应用IDC模式计划和应用IDC模式计划,比较... 目的探讨中间剂量计算(IDC)模式对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18例食管癌患者,在Eclipse15.6治疗计划系统上重新设计VMAT计划,分为未应用IDC模式计划和应用IDC模式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两种计划靶区的D_(98)、D_(2)、D_(mean)、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等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双肺的V_(5)、V_(10)、V_(20)、V_(30)和D_(mean)及脊髓D_(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应用IDC模式计划的心脏V_(30)、V_(40)、D_(mean)均低于未应用IDC模式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DC模式计划较未应用IDC模式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同时降低了OARs剂量,因此,应用IDC模式计划可以提高食管癌VMAT计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中间剂量计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体元蒙特卡罗算法计划统计不确定度对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影响
7
作者 叶为镪 李博 +5 位作者 张伟 韦珍珍 于超俊 张大伟 苏世达 覃文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18-22,45,共6页
目的:研究Monac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X射线体元蒙特卡罗(XVMC)算法中计划统计不确定度(SUpC)对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优化与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直肠癌患者放... 目的:研究Monac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X射线体元蒙特卡罗(XVMC)算法中计划统计不确定度(SUpC)对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优化与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资料,在Monac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采用XVMC算法,分别设置SUpC为0.25、0.50、0.75、1.00、1.25和1.50,设计6种VMAT计划(SUpC_(0.25)、SUpC_(0.50)、SUpC_(0.75)、SUpC_(1.00)、SUpC_(1.25)和SUpC_(1.50))进行优化和计算,比较6种不同VMAT计划中靶区最大剂量(D_(max))、平均剂量(D_(mean))、均匀性(HI)和适形度(CI)的差异,以及危及器官(OAR)的膀胱、小肠、股骨头和正常组织剂量差异,分析SUpC值对VMAT计划的控制点SUpC(SUpCP)、损失值loss、历史密度(HD)、优化计算时间(Time)、子野数(Segment)、机器跳数(MU)、出束时间(DT)等参数的影响。结果:随着SUpC增大,与SUpCP_(0.25)相比,其余5种计划靶区D_(max)、D_(mean)及HI分别增大,CI分别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2、13.83、24.94、15.79,P<0.05),OAR膀胱的D_(max)、D_(mean)和正常组织的D_(max)、50 Gy剂量体积百分比(V_(50))分别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54、0.87、45.52、7.05,P<0.05)。与SUpCP_(0.25)相比,其余5种计划优化计算时间Time随SUpC增大分别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9.69,P<0.05)。SUpC≤1时,靶区D_(max)相比于SUpC_(0.25)时剂量偏差≤3%;SUpC≥1时,优化计算时间<10 min。结论:随着SUpC值增大,高剂量区域的D_(max)增多,靶区剂量被高估,靶区HI和CI变差,加速优化计算效率。针对Monaco计划系统进行直肠癌VMAT计划设计时推荐使用SUpC值为1,可以在保证计划质量最好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直肠癌VMAT计划的优化效率,为直肠癌VMAT临床计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体元蒙特卡罗(XVMC)算法 不确定度 直肠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子宫内膜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计划剂量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钰 邓春娥 刘润红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29-33,4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深度残差网络(3D Res-Unet)模型深度学习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计划剂量精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2021年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中心治疗的15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VMAT放疗计划,将数据集按7...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深度残差网络(3D Res-Unet)模型深度学习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计划剂量精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2021年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中心治疗的15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VMAT放疗计划,将数据集按7∶1∶2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训练集108例,验证集15例和测试集31例,以临床批准的剂量作为“金标准”,对3D Res-UNet预测的放疗剂量与临床的放疗剂量进行比较。结果:深度学习与临床“金标准”之间的靶区适型度指数(CI)和平均剂量(D_(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5、-0.124,P<0.05)。危及器官(OAR)膀胱40%处方剂量所覆盖的靶区体积(V_(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0.510,P<0.05),直肠V5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121,P<0.05)。左股骨头V_(30)预测剂量小于临床剂量(t=0.415,P<0.05)。右股骨头V_(30)预测剂量小于临床剂量(t=-3.102,P<0.05)。骨盆D_(mean)预测剂量高于临床剂量(t=1.224,P<0.05)。小肠V_(40)预测剂量高于临床剂量(t=0.461,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剂量差异图显示,预测结果与临床结果差异很小,预测与临床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基本重合。结论:3D Res-UNet模型可有效预测子宫内膜癌术后VMAT计划三维空间剂量,可指导临床放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 三维剂量 深度学习 剂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对比研究
9
作者 王梦圆 李健 +2 位作者 罗晓 蓝威 周怀恒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2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ARC)技术在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4年1—5月医院收治的30例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分别设计7野IMRT(7-IMRT)与双弧ARC(2-ARC)技术的放射治疗计划。比较... 目的探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ARC)技术在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4年1—5月医院收治的30例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分别设计7野IMRT(7-IMRT)与双弧ARC(2-ARC)技术的放射治疗计划。比较2种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AR)受量及机器跳数等参数。结果2-ARC计划的靶区适形性(CI)和均匀性(HI)均优于7-IMRT计划(P<0.05);2-ARC计划中小肠D_(mean)及膀胱V_(30)、V_(40)与股骨头V_(30)剂量均低于7-IMRT计划,小肠V_(45)、V_(10)与骨盆V_(20)剂量高于7-IMRT计划(P<0.05);2-ARC计划的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少于7-IMRT计划(P<0.05)。结论在直肠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中,相比7-IMRT技术,2-ARC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OAR、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直肠癌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10
作者 刘旭红 夏耀雄 +2 位作者 陈晓 赵永军 王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34-640,共7页
目的研究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在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云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双侧早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5例... 目的研究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在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云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双侧早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5例,均为女性,年龄34~65岁,中位年龄52岁;病理分期均为T1N0M0。采用Accuray公司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和Elekta公司Monaco计划系统分别为同一例患者设计HT和VMAT计划,两种放射治疗双侧乳腺癌双靶区处方剂量均给予50 Gy/25次。对HT和VMAT计划在PTV和OAR剂量学参数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T和VMAT计划的PTV剂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HT的覆盖度(D95%)高于VMAT计划,HT的均匀性指数(HI)从VMAT计划的0.113降到了0.068(P<0.001),HT的D_(max)明显低于VMAT计划[(54.14±0.70)Gy vs(56.27±0.81)Gy。P<0.001],适形性指数(CI)两种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OAR方面,HT的脊髓D_(max)、全肺V5和心脏V5明显低于VMAT计划[(3.44±0.42)Gy vs(5.62±0.34)Gy,(39.65±4.40)%vs(52.73±2.50)%,(15.88±2.09)%vs(40.28±1.47)%。P<0.05],但HT全肺、心脏和肝脏的V20和V30及肝脏D_(mean)明显高于VMAT计划(P<0.05),全肺D_(mean)和心脏D_(mean)两种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比HT计划的治疗时间稍长[(886.67±38.09)s vs(843.67±21.61)s。P=0.013]。结论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HT的PTV剂量学参数优于VMAT计划,对脊髓的保护更好,并明显降低了肺、心脏的低剂量区体积,但HT在肺、心脏和肝脏的中、高剂量区受照体积明显高于VMAT计划。HT治疗效率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癌保乳术 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种旋转照射模式下宫颈癌患者行骨盆保护的剂量学研究
11
作者 仇好 张菲菲 +5 位作者 毕春 唐天红 李文静 石善成 王佳佳 施前进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3期22-28,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螺旋断层治疗(HT)两种技术在宫颈癌患者行盆腔骨保护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放射治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采集患者的CT定位图像信... 目的:对比分析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螺旋断层治疗(HT)两种技术在宫颈癌患者行盆腔骨保护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放射治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采集患者的CT定位图像信息后勾画靶区与危及器官(OAR),并将盆腔骨作为OAR单独勾画。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共面双弧VMAT和HT两种骨髓剂量限定的放射治疗计划,并对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参数、适形度、均匀性与OAR剂量体积、平均剂量、点最大剂量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MAT、HT两种计划均能满足靶区与OAR剂量要求。常规OAR上,HT计划在膀胱40Gy剂量体积百分比(V_(40Gy))、平均剂量(D_(mean))、直肠V_(40Gy)和小肠点最大剂量(Dmax)分别为(38.97±2.29)%、(38.06±0.45)Gy、(61.50±2.51)%和(50.82±0.36)Gy,均低于VMAT计划,与VMAT计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6、13.99、1.56、10.93,P<0.05)。骨盆VMAT计划的V_(10Gy)、V_(20Gy)、V_(30Gy)和D_(mean)分别为(70.76±2.51)%、(60.84±3.29)%、(52.40±2.56)%和(32.02±4.33)Gy,均显著低于H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8、-13.23、-7.73、-10.26,P<0.05)。结论:HT计划在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中靶区剂量分布最优,能够更好地保护靠近靶区的OAR。VMAT计划在保护骨盆低剂量区上有明显优势,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计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旋转照射模式 剂量学 骨髓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心凤 娄俊 +2 位作者 戴菱蔓 康恭礼 储小燕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0期1703-1705,共3页
目的评估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中开展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30例宫颈癌术后盆腔肿瘤床及淋巴引流区预防性放射治疗的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了VMAT治疗,15例患者接受了IMRT治疗。放疗... 目的评估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中开展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30例宫颈癌术后盆腔肿瘤床及淋巴引流区预防性放射治疗的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了VMAT治疗,15例患者接受了IMRT治疗。放疗采用每周5次,每日1次,每次1.8 Gy。盆腔预防性放疗处方剂量为45Gy。根据RTOG评定指标评价放射治疗反应。结果至末次随访时间,VMAT组4例复发,IMRT组5例复发。骨髓抑制反应VMAT组11例,IMRT组12例。全部患者中,均未出现3级及以上胃肠道早期反应及泌尿道早期反应。结论对宫颈癌术后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及固定野调强技术进行照射治疗,两者在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上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适形调强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彦秋 韩阿蒙 +5 位作者 李金旺 顾涛 付占昭 毛羽 张子健 杨振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7期771-775,共5页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临床因素和物理因素,探讨临床因素和物理因素与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6年10月1日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初次接受VMAT治疗的肺癌患者,共计40例。...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临床因素和物理因素,探讨临床因素和物理因素与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6年10月1日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初次接受VMAT治疗的肺癌患者,共计40例。比较发生RP和未发生R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物理参数,随访时间大于10个月,根据影像学检查及RTOG标准明确RP,探讨上述因素与大于或等于2级RP的关系。结果:发生2级及以上RP患者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手术、肿瘤位置、是否吸烟、是否化疗及放疗前有无阻塞性肺炎症等临床因素与RP的发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V_5、V_10、V_13、V_15、V_20、V_25、V_30、V_35、V_40、平均剂量(D_(mean))、处方剂量(D_p)和PTV体积大小等物理因素中,V_5、V_10、V_13、V_15与RP发生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23,0.012,0.004),其余物理因素与RP发生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因素和物理因素中只有V_5与RP发生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OR=29.571)。结论:肺癌患者进行VMAT放射治疗时,V_5与RP的发生显著相关。肺癌患者放射治疗选择ARC治疗方式时,应严格限制低剂量受照体积V_5、V_10、V_13、V_15,尤其是V_5,使RP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肺癌 放射性肺炎 临床因素 物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半导体阵列实施旋转调强治疗计划验证的剂量学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寿平 解传滨 +3 位作者 戴相昆 鞠忠建 巩汉顺 葛瑞刚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1477-1480,1494,共5页
目的: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质量保证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二维阵列实施螺旋断层调强计划的剂量学特性,并对其在日常旋转调强放疗质量保证中的地位进行评估及分析。方法:采用Sun Nuclear公司MapCHECKTM二维半导体探测器阵... 目的: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质量保证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二维阵列实施螺旋断层调强计划的剂量学特性,并对其在日常旋转调强放疗质量保证中的地位进行评估及分析。方法:采用Sun Nuclear公司MapCHECKTM二维半导体探测器阵列及其相配套MapPHAN等效固体水模体对10例螺旋断层计划实施其剂量学验证。笔者将MapCHECKTM置于MapPHAN模体中,冠状及矢状位摆放分别测量获取模体中阵列的冠状和矢状面剂量分布。束流照射后将二维阵列剂量测量平面分布与计划系统模体计划中计算平面结果实现比较,定量评估其绝对剂量验证情况。探讨其不同位置摆放来实现其测量方法的可行性。结果:通过利用MapCHECKTM二维半导体阵列采用两种摆位方式对10例特定患者的螺旋断层放疗计划进行剂量学验证,软件定量分析所测量与计算绝对剂量分布的结果均显示出了较为理想的一致性。MapCHECKTM阵列测量剂量分布与螺旋断层治疗计划系统模体计划中计算剂量相比较,采用Gamma法(3 mm/3%、4 mm/4%)进行评估,γ≤1的冠状和矢状位探测器平均通过率分别为96.8%/99.38%、96.99%/99.49%。建立了3%/3 mm(通过率为90%)的Gamma分析推荐标准。结论:MapCHECKTM二维阵列可成功地实现螺旋断层调强计划的剂量学验证,提供了一套精确而快捷的旋转剂量学验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半导体阵列 旋转调强治疗 剂量学验证 Gamm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匀速优化旋转治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15
作者 马少刚 柏森 +4 位作者 张一云 吴大可 肖明勇 张德康 林大全 《齐鲁肿瘤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提出一种非匀速优化旋转治疗方法,从剂量学角度研究了其可行性。方法包括优化治疗剂量分布计算和实验两部分。在剂量计算中,设计了一个用于合理调节射束旋转速率的优化因子,并用半适形野取代单一野,以利于改善剂量分布。将优化... 目的提出一种非匀速优化旋转治疗方法,从剂量学角度研究了其可行性。方法包括优化治疗剂量分布计算和实验两部分。在剂量计算中,设计了一个用于合理调节射束旋转速率的优化因子,并用半适形野取代单一野,以利于改善剂量分布。将优化方法加进基本数学模型中,以大量实验数据为基础,设计完成了剂量计算法和相应C程序。结果引入优化方法后,剂量分布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心横截面上的适形问题;这一初步结论可为下一步研究———采用变频技术控制机架旋转速率,将该方法运用到直线加速器和60Co治疗机上提供了必要的剂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旋转治疗 剂量学 剂量分布 肾肿瘤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老年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殷海涛 任洪荣 +3 位作者 周冲 周云 温翠侠 胡翔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26-729,共4页
目的比较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HF-VMAT)与常规分割动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41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组,20例行HF-VMAT,DT60 Gy/10-12f,21例行IMRT,DT 60 Gy/30f,放疗后1个... 目的比较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HF-VMAT)与常规分割动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41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组,20例行HF-VMAT,DT60 Gy/10-12f,21例行IMRT,DT 60 Gy/30f,放疗后1个月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1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治疗,HF-VMAT组脊髓、食管、大血管的受量较IMRT组低(P<0.05)。HF-VMAT组部分缓解(PR)16例(80.00%),IMRT组PR 12例(5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P=0.22)。近期不良反应均为可控的1~2级肺、食管放射损伤,HF-VMAT组放射性肺损伤4例、IMRT组7例(χ2=0.37,P=0.54),HF-VMAT组放射性食管损伤6例、IMRT组14例(χ2=4.14,P=0.04)。结论 HF-VMAT对老年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危及器官受量较少,不良反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癌 大分割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行全骨髓照射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解传滨 徐寿平 +6 位作者 俞伟 曲宝林 鞠忠建 葛瑞刚 巩汉顺 徐伟 丛小虎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1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Rapid Arc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VMAT)行全骨髓照射(TMI)的可行性及其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8例已行全身扫描的患者,照射靶区包括除前臂和手以外的全身骨髓,采用Eclipse 10.0计划系统自动勾画模块进行靶区勾画并外放3 mm生... 目的:探讨Rapid Arc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VMAT)行全骨髓照射(TMI)的可行性及其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8例已行全身扫描的患者,照射靶区包括除前臂和手以外的全身骨髓,采用Eclipse 10.0计划系统自动勾画模块进行靶区勾画并外放3 mm生成PTV,处方剂量为12 Gy/10 F,采用单弧多中心衔接的方法设计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治疗计划的剂量验证采用Arc CHECK验证系统,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和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并评估治疗计划的总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通过分析各部位剂量验证的通过率评估其临床实施的安全性及准确性。结果:容积旋转调强全骨髓照射计划的靶区平均Dmean、Dmax分别为12.85 Gy和14.85 Gy,平均D1、D99分别为11.25 Gy和13.77 Gy,除脑、眼球、口腔及腮腺等头颈部器官外,其他器官Dmean均<6 Gy,平均机器跳数和计划实施时间为2608 MU、30 min,头颈、胸腹及盆腔3部分的计划验证通过率分别为(98.9±1.9)%、(98.4±1.8)%及(97.4±2.1)%。结论:Rapid Arc技术能较好地实现全骨髓照射且实现射野间的无缝衔接,具有较高的射线利用率,可以应用于全骨髓的临床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全骨髓照射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aco计划系统和Pinnacle计划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鄢佳文 高靖琰 +3 位作者 柏晗 刘旭红 潘香 朱思瑾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435-438,443,共5页
目的探讨Monaco计划系统和Pinnacle计划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中基于Arc CHECK模体进行剂量验证,并据此分析不同的参数下的剂量对比研究。方法选择40例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病理学分期为Ⅰa~Ⅱb期(UICC/AJCC2... 目的探讨Monaco计划系统和Pinnacle计划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中基于Arc CHECK模体进行剂量验证,并据此分析不同的参数下的剂量对比研究。方法选择40例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病理学分期为Ⅰa~Ⅱb期(UICC/AJCC2002分期)。依Monaco计划系统和Pinnacle计划系统各20例。设计计划用ArcCHECK模体进行验证。采用Gamma分析法在对比标准2%/3 mm、3%/3 mm、3%/5 mm条件下,比较两种计划系统验证通过率;采用DTA分析法,在对比标准3%/3 mm,比较两种计划系统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的通过率并进行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 Monaco计划系统的通过率高于Pinnacle计划系统;在Gamma分析法、标准2%/3 mm和3%/3 mm时,两种计划系统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比标准3%/5 mm时,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DTA距离符合度分析法下,两种计划系统的相对剂量和绝对剂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naco计划系统和Pinnacle计划系统均能验证完成鼻咽癌VMAT的计划,Monaco计划系统较Pinnacle有着更高的验证通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CHECK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鼻咽癌 剂量验证 Monaco计划系统 Pinnacle计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采用Monaco计划系统中Avoidance功能剂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旭红 陈晓 赵永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采用Monaco计划系统中Avoidance功能对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35~68岁,中位年龄52岁。将患者的数据传至Monaco计划系统,对每例病例勾...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采用Monaco计划系统中Avoidance功能对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35~68岁,中位年龄52岁。将患者的数据传至Monaco计划系统,对每例病例勾画防止射线穿过的结构作为Avoidance保护区域,每例病例按是否采用Avoidance功能进行2种计划设计。采用Avoidance功能为治疗组,未采用Avoidance功能为对照组,优化结果要求满足临床要求。分析比较两组计划物理学参数,即计划设计时间、机器出束剂量、治疗时间;分析比较两组剂量学参数,即靶区的D2%、平均剂量(D_(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和双肺的剂量体积比及肺平均剂量(MLD)。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计划设计时间增加了(30±7)min,机器出束剂量增加(652±34)MU,出束时间延长了(127±6)s;D_(mean)变大(P=0.019),D2%变大(P=0.013),HI变差(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肺的V5、V10和MLD骤降(P<0.05),患侧肺的V5及双肺的V5及MLD明显下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I变小(P=0.1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的V20、V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采用Avoidance功能能使肺低剂量区受照体积锐减,同时减少了肺的D_(mean),靶区的覆盖度和适形度不受影响,但均匀性变差(能满足临床剂量限制),计划设计时间、机器出束剂量和出束时间也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肺低剂量区 剂量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芳 苏晓明 +4 位作者 任晔 单改仙 戴卓捷 崔迪 王宗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82-3085,共4页
目的:观察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对脊柱转移瘤疼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评估患者放疗前后疼痛缓解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同时监测放射性损伤。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疼痛缓解率为8... 目的:观察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对脊柱转移瘤疼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评估患者放疗前后疼痛缓解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同时监测放射性损伤。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疼痛缓解率为87.5%,疼痛缓解伴随强阿片类止痛药使用量下降(P<0.05);平均起效时间为放疗后4.25 d。放疗前后疼痛NRS评分分别为(6.21±1.41)和(1.96±1.33)分(P<0.01)。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放疗后Frankle分级得到改善。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能有效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及脊髓神经功能,放射性损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脊柱转移瘤 疼痛 神经功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