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稳定弹动力学弹道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成 王中原 常思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4-912,共9页
不同弹箭的飞行弹道特性对指导外弹道设计、构建一些弹道判据等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弹箭飞行动力学方程组及合理简化,对旋转稳定弹飞行弹道上的质心加速度变化、旋转角加速度变化等动力学弹道环境特性状况,以及旋转圈数同飞行距离的关... 不同弹箭的飞行弹道特性对指导外弹道设计、构建一些弹道判据等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弹箭飞行动力学方程组及合理简化,对旋转稳定弹飞行弹道上的质心加速度变化、旋转角加速度变化等动力学弹道环境特性状况,以及旋转圈数同飞行距离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它们沿飞行弹道上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关关系表达式和判据.对两种型号的旋转稳定弹进行外弹道仿真计算,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这些空气弹道特性的研究结果,将对今后开展一些新型弹箭方案研究、弹药信息化利用、控制飞行与安全性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特性 旋转稳定 飞行动力学 旋转角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2
作者 孙婧怡 高奉 +4 位作者 钱驿 赵盈绮 贺忱 果森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4-822,共9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旋转稳定性对主观结局、运动表现、心理状态及重返运动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对2015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行ACLR术的患者进行集中随访,根据最后一...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旋转稳定性对主观结局、运动表现、心理状态及重返运动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对2015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行ACLR术的患者进行集中随访,根据最后一次随访中术侧膝关节轴移试验(PST)结果进行分组。最终纳入66例参与随访并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其中32例表现为PST阴性,组成稳定组;34例表现为PST阳性,组成不稳定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主观功能评分以及重返运动表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运动表现方面,单脚跳(P=0.028)、三连跳(P=0.024)和交叉跳(P=0.044)肢体对称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稳定组的前交叉韧带伤后重返运动心理评分[(70.44±22.82)分]显著高于不稳定组[(53.44±21.74)分](P=0.003)。稳定组健侧与患侧的KT-2000测试差值[(0.53±1.02)mm]显著小于不稳定组[(2.06±2.31)mm](P=0.001)。而Lysholm、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估表、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Tegner和Marx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稳定组重返运动率为43.8%,其中达到安全重返标准的患者占14.3%,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6.3%;而不稳定组重返运动率为35.3%,其中达到安全重返标准的患者占8.3%,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2.9%。两组60°/s等速肌力、患侧伸屈肌最大肌力比值、Y平衡测试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CLR术后膝关节旋转不稳定会造成较差的单脚跳、三连跳及交叉跳的运动表现,更低的心理准备和更多的膝关节前后向松弛。在ACLR中短期随访中,无论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如何,重返运动率仍然较低,大部分人未达到安全重返运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稳定 前交叉韧带重建 运动表现 重返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稳定弹的自转角加速度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常思江 王中原 +1 位作者 陈琦 李东阳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2,共4页
为了研究旋转稳定弹的自转角加速度特性,利用外弹道学中描述旋转稳定弹自转动力学的简化微分方程,结合质点弹道方程,推导出自转角加速度一阶导数及二阶导数表达式。通过理论分析及对几种典型旋转稳定弹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弹道降弧段上,... 为了研究旋转稳定弹的自转角加速度特性,利用外弹道学中描述旋转稳定弹自转动力学的简化微分方程,结合质点弹道方程,推导出自转角加速度一阶导数及二阶导数表达式。通过理论分析及对几种典型旋转稳定弹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弹道降弧段上,当旋转稳定弹的结构参数、气动参数及飞行状态参数满足一定关系时,存在自转角加速度一阶导数为零的条件,此时自转角加速度在弹道降弧段上出现极值点;对于绝大多数情形,当弹丸的射角较小时(如小于20°),自转角加速度在降弧段上不存在极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转角加速度 旋转稳定 外弹道特性 弹道降弧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口径旋转稳定弹丸的弹道相似原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良明 王中原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20,共7页
以旋转稳定弹丸为对象,推导了不同口径弹丸的弹道相似原理,得到了两弹在飞行时间、飞行速度、飞行距离、旋转速度和章动特性等弹道参数上的相似条件和相似关系。通过弹道仿真计算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弹道相似原理及相似关系的精度。
关键词 旋转稳定弹丸 外弹道 弹道相似原理 弹丸 口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组件结构参数对旋转稳定弹道修正弹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钰 于纪言 +1 位作者 王晓鸣 冯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10-1918,共9页
为提供修正组件优化与多种弹丸平台适配组件设计的参考与依据,结合弹-翼组合体气动特性理论简化模型与工程算法、复攻角理论及赫尔维兹稳定性原理,推导了与组件结构参数相关的弹道修正弹稳定性判据,并依此研究了修正组件结构参数(组件... 为提供修正组件优化与多种弹丸平台适配组件设计的参考与依据,结合弹-翼组合体气动特性理论简化模型与工程算法、复攻角理论及赫尔维兹稳定性原理,推导了与组件结构参数相关的弹道修正弹稳定性判据,并依此研究了修正组件结构参数(组件质量、质心位置、鸭翼翼展、舵偏角)对双旋式旋转稳定弹道修正弹飞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稳定性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组件外形(除鸭翼外)下,通过弹体配重或组件结构优化使组合体质心适当前移对弹丸飞行稳定性有利;为增大鸭翼修正力的同时减少对稳定性影响,增大舵偏角的方案相较于增大翼展更优。通过弹道仿真与飞行试验定性地验证了适当地前移质心可增强弹丸的飞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稳定弹道修正弹 多平台适配性 修正组件参数设计与优化 稳定性分析 外形与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铎安 熊永发 +3 位作者 郭朝堂 陈兆兴 党兴 陈世涛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6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对比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了80例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给予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可旋转稳定型假体治疗,通过观察2组术后... 目的对比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了80例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给予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可旋转稳定型假体治疗,通过观察2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伸屈度、术前术后KPS评分及随访期间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90.2%,对照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84.6%,2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膝关节屈伸度方面,2组伸直度均为0°;屈曲度方面,观察组屈曲度较大(P<0.05)。术前2组KP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2组患者KPS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KPS分值更高(P<0.05)。随访期间,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方面,共发生2例并发症。结论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对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可旋转稳定型假体屈伸范围较大,安装后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易出现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稳定型假体 单纯铰链型假体 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 屈伸范围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轴长度和IOL在囊袋内的对齐方式对Toric IOL旋转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婷婷 张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474-477,共4页
目的:使用特定软件(Adobe Photoshop)评估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旋转稳定性,确定眼轴长度和IOL在囊袋内的对齐方式对ToricIOL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眼植入AcrySof Toric IOL。使用光学相干或浸润式A型超声生物... 目的:使用特定软件(Adobe Photoshop)评估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旋转稳定性,确定眼轴长度和IOL在囊袋内的对齐方式对ToricIOL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眼植入AcrySof Toric IOL。使用光学相干或浸润式A型超声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axial length,AL)。手动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测定角膜散光。IOL的对齐方式包括垂直、水平和倾斜。使用特定软件测定IOL的旋转程度并获得平均绝对差。观察术后6mo眼轴长度和IOL在囊袋内的对齐方式对旋转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该研究评估了168例168眼。AL为19.33~29.04(平均24.12±1.62)mm。平均IOL旋转在术后1wk为0.4°,1wk~1mo为1.1°,1~3mo为0.3°,3~6mo为0.2°。最大旋转发生在1wk~1mo。术后6moAL和晶状体的旋转有很强的相关性(r=0.92,P<0.01),而三种对齐方式(垂直、水平、斜向)对旋转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P=0.102)。结论:眼轴越长ToricIOL的旋转程度越大。IOL在囊袋内的对齐方式对旋转程度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IC 旋转稳定 眼轴长度 对齐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器旋转稳定技术在TLIF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云峰 乔明甫 +1 位作者 邓云虎 李贝贝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5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融合器旋转稳定技术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3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所有患者采用TLIF术治疗,Cage融合器置入后... 目的探讨融合器旋转稳定技术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3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所有患者采用TLIF术治疗,Cage融合器置入后,采用融合器旋转稳定技术,术后随访(22.17±4.01)个月。记录手术相关指标,观察围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1.05±18.66)min,出血量(246.05±35.68)mL,住院天数(7.12±1.89)d;术中1例患者发生硬膜囊损伤,术后1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腰背部疼痛。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和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末次随访时均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P<0.05);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末次随访时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P<0.05);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优良率为97.14%,35例均骨性融合,其中Ⅰ级融合26例,Ⅱ级9例。结论融合器旋转稳定技术用于TLIF术治疗腰椎滑脱症,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升并维持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高,早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旋转稳定技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腰椎滑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侧定位点及移植物直径变化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洋 尹天 +5 位作者 毕方杉 侯云杰 牛凯 陈文学 赵兴玮 王鑫欣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8期94-96,共3页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侧定位点及移植物直径变化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对其进行CT检查,分别进行如下2种实验...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侧定位点及移植物直径变化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对其进行CT检查,分别进行如下2种实验.实验1中,确保移植物直径一致,对不同隧道定位点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实验2中,确保股骨侧定位点一致,根据实验不同的控制隧道直径进行分组,每组30例,在控制隧道直径为7 mm的情况下,根据不同距离分为a组(n=18)与A组(n=12);在控制隧道直径为8 mm的情况下,根据不同距离分为b组(n=13)与B组(n=17).在实验2中,将控制隧道直径为7 mm作为c组(n=30),将控制隧道直径为8 mm作为d组(n=30),对不同的隧道直径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两组实验下观察股骨滑车沟距离(TT-TG值)的变化,并对患者的TT-TG值进行观察,分析两组实验中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1中,在控制隧道直径为7 mm的情况下,a组的TT-TG值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隧道直径为8 mm的情况下,b组的TT-TG值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定位点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成正相关(P<0.05).实验2中,在定位点范围恒定情况下,c组与d组的TT-T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移植物直径变化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无相关性(r=0.3617,P=0.0716).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移植物直径变化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无相关性,但股骨侧定位点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成正相关,因此需要加强对股骨侧定位点的重视,使其定点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股骨侧定位点 移植物直径变化 膝关节旋转稳定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旋转稳定性的眼内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利安 李刚 +5 位作者 邱伟庆 蒋慧莉 李妍 折喜龙 楚潇 王从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2期18-20,共3页
目的量化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TICL)植入术后眼内的相应解剖结构指标的变化,观察ICL/TICL与眼内结构即前房、虹膜、睫状沟、晶状体之间位置的关系,以期发现影响ICL/TICL在眼内长期稳定性的眼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CL/TIC... 目的量化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TICL)植入术后眼内的相应解剖结构指标的变化,观察ICL/TICL与眼内结构即前房、虹膜、睫状沟、晶状体之间位置的关系,以期发现影响ICL/TICL在眼内长期稳定性的眼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CL/TICL植入术的28例(41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年,利用散瞳裂隙灯显微镜观察ICL/TICL的旋转程度(ICL与0°轴位的偏差;TICL与预定轴位的偏差),将患者分为A组(ICL/TICL旋转角度<10°组,16例,24只眼)和B组(ICL/TICL旋转角度≥10°组,12例,17只眼)。分析两组的各项生物测量指标。结果B组的角膜水平直径(白到白距离)、水平睫状沟距离、垂直睫状沟距离、ICL/TICL长度均大于A组(P<0.05)。ICL长度与术前的角膜水平直径(白到白距离)、水平睫状沟距离、垂直睫状沟距离有相关性(P<0.05)。结论较大的角膜水平直径、水平睫状沟距离、垂直睫状沟距离可能是长期ICL旋转稳定性差的影响因素,提示对于具有上述特征的患眼,选择ICL型号时可能需考虑适当增加其长度,提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 眼内结构 旋转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稳定弹弹道计算的快速四自由度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阳泉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57-62,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旋转稳定弹弹道计算的快速四自由度模型(4DOF)。文中考虑了所有可能对α_e作贡献的因素。计算表明,这种新模型与我国从SRC引进软件LOBS中的模型相比,在同等精度下,计算速度提高40%,而且模型推导简单。文中给出的模...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旋转稳定弹弹道计算的快速四自由度模型(4DOF)。文中考虑了所有可能对α_e作贡献的因素。计算表明,这种新模型与我国从SRC引进软件LOBS中的模型相比,在同等精度下,计算速度提高40%,而且模型推导简单。文中给出的模型容易取代LOBS中的相应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 旋转稳定 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旋转稳定弹弹道计算的刚体六自由度和五自由度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阳泉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63-73,共11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旋转稳定弹弹道计算刚体六自由度模型(R6D)及刚体五自由度模型(R5D)。它们与LOBS连接共享其优点。文中给出了相同条件下R6D,R5D及四自由度模型(4D)的比较结果,表明R5D是R6D与4D间的一个好的折衷模型,并简要论述了R5D...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旋转稳定弹弹道计算刚体六自由度模型(R6D)及刚体五自由度模型(R5D)。它们与LOBS连接共享其优点。文中给出了相同条件下R6D,R5D及四自由度模型(4D)的比较结果,表明R5D是R6D与4D间的一个好的折衷模型,并简要论述了R5D的实现方法的数学本质上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弹道 弹道 自由度 旋转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丁强 尤微 谭纪锋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肿瘤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手术治疗的胫骨近端恶性肿瘤患者83例,根据置入假体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置入单... 目的探讨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肿瘤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手术治疗的胫骨近端恶性肿瘤患者83例,根据置入假体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置入单纯铰链型假体,观察组置入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5.23%)高于对照组(80.48%)(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肿瘤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 胫骨近端恶性肿瘤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稳定弹丸高原弹道变化机理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平 贾波 +1 位作者 赵志明 邓立杰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2,29,共7页
为了解旋转稳定弹丸高原弹道的变化机理和运动规律,根据刚体弹道理论,建立了旋转稳定弹丸质心和弹丸姿态运动微分方程。在分析高原环境对旋转稳定弹丸弹道特性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平原、高原试验测试数据的对比验证,分析了旋转稳定弹丸高... 为了解旋转稳定弹丸高原弹道的变化机理和运动规律,根据刚体弹道理论,建立了旋转稳定弹丸质心和弹丸姿态运动微分方程。在分析高原环境对旋转稳定弹丸弹道特性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平原、高原试验测试数据的对比验证,分析了旋转稳定弹丸高原射击密集度、飞行阻力系数的变化及高原环境对弹丸质心运动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旋转稳定弹丸高原运动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旋转稳定弹丸高原质心运动较平原有较大差异,而其高原姿态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平原相似。研究成果为掌握旋转稳定弹丸高原飞行规律,提高武器装备高原射击精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稳定弹丸 高原 运动规律 弹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微型扰流片旋转稳定弹气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钱龙 刘丹 常思江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69,共9页
为了分析并定量描述微型扰流片在旋转稳定弹上的应用效果,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带微型扰流片的旋转稳定弹在不同马赫数下的流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扰流片和弹体表面压力分布,讨论了扰流片尺寸变化对扰流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扰流片轴向... 为了分析并定量描述微型扰流片在旋转稳定弹上的应用效果,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带微型扰流片的旋转稳定弹在不同马赫数下的流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扰流片和弹体表面压力分布,讨论了扰流片尺寸变化对扰流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扰流片轴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及静力矩系数随外形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扰流片作为气动执行机构能产生较大的操纵力,其附加法向力方向与弹体攻角方向相同;增加扰流片面积能有效提高弹丸的升阻比;法向力系数、静力矩系数与扰流片高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线性关系在超声速下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扰流片 旋转稳定 计算流体力学 气动执行机构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微型扰流片旋转稳定弹外弹道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杰 刘丹 常思江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3,共7页
为发展修正能力更强的有控旋转稳定弹,研究了一类带有微型扰流片控制机构的旋转稳定弹。分析了该类有控弹的控制原理,针对其动力学建模问题,考虑气动非对称,建立了带扰流片旋转稳定弹的控制力和控制力矩数学模型。根据六自由度弹道模型... 为发展修正能力更强的有控旋转稳定弹,研究了一类带有微型扰流片控制机构的旋转稳定弹。分析了该类有控弹的控制原理,针对其动力学建模问题,考虑气动非对称,建立了带扰流片旋转稳定弹的控制力和控制力矩数学模型。根据六自由度弹道模型,仿真分析了扰流片外露高度和弹丸射角、初速及启控时间对速度、弹丸稳定性和修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扰流片外露高度越高,修正能力越强,但速度降越明显,攻角振荡幅度和稳态值越大,稳定性越差;速度从亚音速向超音速变化时,修正能力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稳定 微型扰流片 控制 弹道仿真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稳定弹扰流片气动外形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钱龙 常思江 倪旖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75-2585,共11页
为提升旋转稳定弹的射击精度,将微型扰流片应用于旋转稳定弹,可以为弹丸提供侧向升力、改变弹体姿态,继而达到改变飞行轨迹的目的。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扰流片轴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静力矩系数,分析扰流片气动系数随外形参数和马赫... 为提升旋转稳定弹的射击精度,将微型扰流片应用于旋转稳定弹,可以为弹丸提供侧向升力、改变弹体姿态,继而达到改变飞行轨迹的目的。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扰流片轴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静力矩系数,分析扰流片气动系数随外形参数和马赫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外形参数和马赫数对平衡攻角的影响;以扰流片主要外形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弹道修正量和终点存速为目标,考虑攻角、修正能力、扰流片尺寸等约束,建立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获得全局最优解。结果表明:采用扰流片对弹丸进行姿态调整、弹道修正的方法可行有效;在亚跨声速段扰流片外形参数存在升阻比最优解,在超声速下升阻比随马赫数增加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稳定 扰流片 气动特性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扰流片旋转稳定弹动态稳定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杰 常思江 魏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13-1623,共11页
为发展一种新型弹道修正弹,以带扰流片旋转稳定弹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态稳定性分析。推导带扰流片旋转稳定弹的动力学模型并简化得到其非齐次角运动方程,求得攻角在阶跃激励下的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解析解。根据非线性角运动方程分析旋... 为发展一种新型弹道修正弹,以带扰流片旋转稳定弹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态稳定性分析。推导带扰流片旋转稳定弹的动力学模型并简化得到其非齐次角运动方程,求得攻角在阶跃激励下的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解析解。根据非线性角运动方程分析旋转弹结构参数、飞行参数和气动参数对系统分岔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带扰流片旋转稳定弹的修正能力。结果表明:求得的攻角解析解具有较高的精度;气动参数对动力学系统平衡点的稳定域影响较大;扰流片的控制效率很高。研究结果为带扰流片旋转稳定弹的结构参数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稳定 扰流片 弹道修正 非线性分岔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及旋转稳定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化文 罗灵 +1 位作者 高薇 胡莲娜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善以及晶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选择2012-04至2014-02在我院眼科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白内障患者20例(28眼),均为规则性角膜散光且散光>1.00 ... 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善以及晶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选择2012-04至2014-02在我院眼科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白内障患者20例(28眼),均为规则性角膜散光且散光>1.00 DC,并完成3~8个月的随访。观察术眼术前眼轴、术前和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前预留球镜度和术后残余球镜度、术前角膜散光和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及人工晶状体偏转轴位。结果术后3~8个月,20眼(71%)裸眼视力≥0.6。7眼(21%)裸眼视力≥0.8。25眼(89%)最佳矫正视力≥0.8。术后3~8个月残余球镜度和IOL Master预留球镜度的误差范围在(-0.90^+0.85)DS,平均球镜度偏差为(0.46±0.23)DS。术后球镜度的误差与术前眼轴长度之间关系:Y=11.908x-231.65,R2=0.817,P<0.05。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84±0.55)DC,术后3~8个月残余散光为(0.18±0.11)DC,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晶状体轴位与预定轴位相比偏移了0°~12°,平均轴位发生偏转为(3.96±3.46)°。结论 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残余球镜度和IOL Master预留球镜度存在一定的误差;术后球镜度误差与术前眼轴长度呈正相关,随眼轴的增加而增大;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规则性角膜散光误差小,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 球镜度误差 角膜散光 旋转稳定 白内障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稳定弹道修正弹扰流片气动参数辨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鹏 常思江 魏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3-208,272,共7页
针对采用扰流片控制的旋转稳定弹道修正弹,为寻求合理、高效的控制方案设计,必须尽可能准确地获取扰流片气动参数,故有必要开展该类修正弹的扰流片气动参数辨识研究.在设计及扰流片附加力和力矩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准... 针对采用扰流片控制的旋转稳定弹道修正弹,为寻求合理、高效的控制方案设计,必须尽可能准确地获取扰流片气动参数,故有必要开展该类修正弹的扰流片气动参数辨识研究.在设计及扰流片附加力和力矩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准则建立目标函数,以扰流片的轴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静力矩系数为待辨识参数,以带自适应变异算子的差分进化算法为全局优化工具,构建了扰流片参数辨识的总体方案及流程.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辨识方案可有效辨识扰流片的气动参数;测量数据噪声对参数辨识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稳定 弹道修正弹 扰流片 参数辨识 差分进化 自适应变异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