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客家文化看南方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 |
吴永章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2
|
撒拉族文化对突厥及萨满文化的传承 |
马成俊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0
|
|
3
|
古越族文化初探 |
张潮
|
《江汉考古》
|
1984 |
12
|
|
4
|
客家文化与畲族文化的关系 |
谢重光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
1996 |
8
|
|
5
|
魏晋南北朝士族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 |
王永平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6
|
发挥本族文化在外语教学文化导入中的参照作用 |
刘晓民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3
|
|
7
|
漫谈浙江古越族文化特征中的“水”以及古越族文化与华夏、百越的融合 |
龚佩华
|
《广西民族研究》
|
1986 |
1
|
|
8
|
家族文化对日中家族企业的影响 |
李青
严红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2007 |
1
|
|
9
|
英语教学中本族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缺失与应对措施 |
霍翠柳
|
《滨州学院学报》
|
2010 |
2
|
|
10
|
跨文化外语教学中本族文化失语探析 |
伍凤
|
《海外英语》
|
2013 |
1
|
|
11
|
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汉字 |
孟世凯
|
《中华文化论坛》
|
1997 |
1
|
|
12
|
宋代文人的庶族文化特征与陶渊明的接受 |
王慧刚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3
|
东南越族文化特质与铜鼓 |
陈国强
|
《东南文化》
|
1986 |
0 |
|
14
|
本族文化交际能力:大学外语教学中多元文化的缺失 |
林萌
姜怡
姜欣
|
《黑龙江史志》
|
2008 |
0 |
|
15
|
浅议“被族文化”视野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机制 |
赵振有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6
|
本族文化在跨文化教学中如何导入及其重要性 |
刘艳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7
|
从设计的维度看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 |
单日
|
《神州》
|
2013 |
0 |
|
18
|
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
吴祖平
|
《理论与当代》
|
1999 |
0 |
|
19
|
论旅游对民俗的影响——以泸沽湖摩梭族文化为例 |
吕达
唐卫东
|
《知识经济》
|
2009 |
5
|
|
20
|
汉畲文化的接触——以客家文化与畲族文化为例 |
曾少聪
|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