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余意君 刘涛 +4 位作者 吴洪波 邹武松 吴婕 吴师伟 顾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238-2239,共2页
呼吸困难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呼吸困难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快速准确地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非常重要。本研究应用床边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鉴别呼吸困难的病因.结果及时、准确、可靠,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 呼吸困难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呼吸困难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快速准确地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非常重要。本研究应用床边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鉴别呼吸困难的病因.结果及时、准确、可靠,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呼吸困难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临床应用 鉴别诊断 患者 急危重症 病情变化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儿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梁金鑫 张琪 +4 位作者 任晓旭 郭琳瑛 曲东 刘霜 张瑾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5年4月本院急诊室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及观察组(接受USCO...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5年4月本院急诊室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及观察组(接受USCOM监测)(30例)。两组患儿均按照感染性休克指南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调整补液量及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结果两组间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液体复苏过程中并发症(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开始后1 h,观察组患儿的输液量、血气分析(PH、BE)及血乳酸与常规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开始6 h后,2组患儿的尿量、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PH)及血乳酸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在休克治疗开始前及开始后第1及第6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COM对感染性休克早期的病情判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准确地指导液体复苏、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心脏指数对重症手足口病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范江花 罗海燕 +4 位作者 杨龙贵 段蔚 贺杰 陶艳 祝益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12月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手足口病且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儿为手足口病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病例亚组、重症亚组和危重症亚组;...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12月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手足口病且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儿为手足口病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病例亚组、重症亚组和危重症亚组;依据预后分为生存亚组和死亡亚组。以同期住院的、性别分布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心功能正常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以ICON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行床旁监测,采集常规参数、泵功能、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和胸液水平的15项指标,比较对照组和手足口病组及其亚组间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各指标进行ROC曲线,并计算最佳界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研究期间纳入手足口病组患儿95例,男62例,年龄6月龄至8岁;一般病例亚组31例、重症亚组42例和危重症亚组22例。存活亚组81例,死亡亚组14例。对照组纳入48例,男30例,年龄4月至7岁。两组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对照组与一般病例亚组、重症亚组和危重症亚组比较,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心搏出量(SV)、心搏指数(SI)、系统血管阻力(SVR)、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博变异率(SVV)、射血前期时间(PEP)、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射血分数(EF)、收缩时间比(STR)和胸腔液体水平(T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手足口病死亡亚组STR、SVR、SVRI、PEP和TFC较存活亚组明显增高,CO、CI、SV、SI、SVV、LVET和EF较存活亚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SVV与死亡呈负相关,OR分别为0.568(95%CI 0.030~0.939)和0.637(95%CI 0.033~0.731),SVR、PEP、STR和TFC与死亡呈正相关,OR分别为2.003(95%CI 1.929~4.008)、2.040(95%CI 1.935~4.157)、1.011(95%CI 1.040~1.881)和1.979(95%CI 1.087~3.011)。4CI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2,CI取2.0 L·min^(-1)·m^(-2)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2%(95%CI 56.5~73.1)和80.2%(95%CI 70.7~88.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具有指导意义,SVR、PEP、STR和TFC指标与重症手足口病死亡呈正相关,CI指标预测死亡的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用于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建生 蔡琴 +3 位作者 郭瑄 马会军 李毓杰 宋庆刚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并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做对比分析,初步评价判定心功能分级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4月~2005年9月1日收治于老年心血管病科的冠心病、高血压病、扩张型心... 目的通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并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做对比分析,初步评价判定心功能分级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4月~2005年9月1日收治于老年心血管病科的冠心病、高血压病、扩张型心肌病等患者共120例,按NYHA分级分为Ⅰ、Ⅱ、Ⅲ、Ⅳ共4组,应用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得到16种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心输出量(CO)、心排血指数(CI)、左室每博作功指数(LVSWI)、左心作功指数(LCWI)4项参数值按NYHA分级Ⅰ~Ⅳ组有逐渐减低趋势(P<0.05);②每博输出量(SV)、每博输出指数(SI)、速率指数(VI)按NYHA分级Ⅰ、Ⅱ组间,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但Ⅰ、Ⅱ组与Ⅲ~Ⅳ组间有明显减低趋势(P<0.05);外周阻力(SVR)、外周阻力指数(SVRI)按NYHA分级Ⅰ、Ⅱ组间,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但Ⅰ、Ⅱ组与Ⅲ、Ⅳ组间有明显增高趋势(P<0.05);③胸部液体含量(TFC)、收缩时间比率(STR)按NYHA分级Ⅰ、Ⅱ、Ⅲ组间无显著差异,但Ⅳ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明显增高趋势(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级标准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左蕾 王在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93-495,共3页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阻抗法 临床应用 救治工作 监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童朝阳 顾国嵘 +2 位作者 顾俭勇 姜燕飞 黄培志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8-1129,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监测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因急性呼吸困难住院的病例按照临床诊断分组,运用胸阻抗法行无创血流动力监测,同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左心衰组EF值及CI、VI、LCWI、LCW值均明显低于非心源性呼...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监测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因急性呼吸困难住院的病例按照临床诊断分组,运用胸阻抗法行无创血流动力监测,同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左心衰组EF值及CI、VI、LCWI、LCW值均明显低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P<0.05),PEP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P<0.05)。右心衰组TFC值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及左心衰组(P< 0.05)。心超测EF值及无创心功能测CI值相关系数r=0.286,两者无相关性。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为急性呼吸困难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急性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新兵 杨清华 +4 位作者 潘朝锌 张清伟 张振千 吴海珊 沈宇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3-44,共2页
目的: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38例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加参麦注射液。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记录给药前及治疗6天后的... 目的: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38例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加参麦注射液。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记录给药前及治疗6天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选取其中7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时间比率(STR)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SBP、DBP、HR、CO、CI、SV、ST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CO、CI、SV、LVEF、STR改善较对照组疗效更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衰的治疗效果,CSM3000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临床使用方便,能连续检测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参麦注射液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胸阻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妇科阴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沈浩 徐志鹏 +1 位作者 米卫东 张宏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预测液体反应能力的准确性及阈值。方法选择妇科择期行阴式手术全麻患者20例。使用LiDCOrapid(CNAP)监测仪,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T2)、容量试验(T3)记录HR、SBP、DBP、MAP、PPV、SVV、CO... 目的探讨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预测液体反应能力的准确性及阈值。方法选择妇科择期行阴式手术全麻患者20例。使用LiDCOrapid(CNAP)监测仪,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T2)、容量试验(T3)记录HR、SBP、DBP、MAP、PPV、SVV、CO、SV、S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输液后△SVI≥10%为阳性组,△SVI<10%为阴性组,绘制相关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s,AUC),评价SVV和PPV预测液体反应的能力。结果容量反应实验,SVV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诊断阈值为11%(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6.9%);PPV的ROC曲线面积为0.79,阈值为12%(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53.8%)。结论妇科阴式手术应用Li DCOrapid(CNAP)监测仪,所测的PPV和SVV有较好的预测液体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预测容量反应 阴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老年人不典型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蔡智荣 周珊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5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老年人不典型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老年患者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胸腔液体量(TFC)。同...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老年人不典型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老年患者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胸腔液体量(TFC)。同时测定其血浆N端脑利钠肽(NT-BNP)浓度。结果以NT-BNP450ng/L为界值分为不典型心衰组和心衰组,两组比较,HR、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CI、SV、SI值心衰组较不典型心衰组均明显降低,TF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监测对评价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脑利钠肽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孟娟 彭立人 +4 位作者 周亦伦 李忠心 刘婧 王晶 周熙彬 《中国医药》 2007年第12期722-724,共3页
目的评价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实时连续性血流动力参数监测并指导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MHD患者血液透析过程,采用CHM T3002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进行实时连续监测,记录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变化并... 目的评价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实时连续性血流动力参数监测并指导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MHD患者血液透析过程,采用CHM T3002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进行实时连续监测,记录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比较,同时就各参数变化与脱水量(FR,体重标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整个透析过程中,所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变化:心率从开始时的(71.86±8.27)次/min升高到(86.68±10.74)次/min;每搏输出量(SV)和每分钟输出量(CO)明显减低,SV由(71.22±21.32)ml/B降低到(57.95±18.26)ml/B(P=0.006),CO由(8.56±1.57)L/min降低到(5.24±1.73)L/min(P<0.01);而总外周阻力明显升高,从(1703.78±754.30)DS/cm^5升高到(2436.77±793.69)DS/cm^5(P<0.01)。透析中平均脱水量为(2.63±0.66)L,240 min时脱水量(FR)为(38.19±7.98)ml/kg。将FR与所有参数的变化行相关分析,发现仅有胸腔液体容量的变化与FR有较好的相关性(r=0.535,P=0.001),而其他参数没有明显相关。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能动态、直观地揭示血液透析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减少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海燕 吴剑弟 +2 位作者 陈美玉 林玉莲 甘树广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859-1861,1865,共4页
目的探讨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CG)在难治性心衰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监测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以及左西孟旦注... 目的探讨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CG)在难治性心衰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监测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以及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其中常规组根据医师临床经验、患者临床特点以及相关指南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监测组则实施ICG,并按照相关监测指标水平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比较2组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此外,比较2组干预前后6 min步行试验结果。结果监测组干预后HR、TFC及SVR水平均低于常规组,而ACI水平高于常规组(均P<0.05)。监测组干预后LVEF水平高于常规组,而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2组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肌缺血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干预后6 min步行试验结果均高于干预前,且监测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ICG在难治性心衰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根据ICG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同时促进心功能的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衰 胸阻抗法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应用价值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ICU内科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亚玲 谷未强 +3 位作者 李宏娟 刘欣 张振宝 张淑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387-388,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ICU内科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意义和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至2017年11月我院ICU收治的内科重症患者80例,按照主要诊断分为心脏疾病重症组和非心脏疾病重症组,比较两组患者无创血流...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ICU内科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意义和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至2017年11月我院ICU收治的内科重症患者80例,按照主要诊断分为心脏疾病重症组和非心脏疾病重症组,比较两组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主要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p>0.05),而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加速度指数(ACI)、胸腔体液量(TRC)、血管外周阻力(SVR)、收缩时间比率(STR)和预射血期(PEP)等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内科心脏疾病重症与非心脏疾病重症患者的心输出量、前后负荷监测指标比较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可根据各指标的临床意义并以监测结果为目标导向指导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ICU 内科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彭四萍 张永根 贺文成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838-841,844,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ICU连续入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30例,对所有受试患者同时进行连续无创和有创血流动力学连续动态检查,有创方法作为对照,记录评价分析监测主要参数指标CI... 目的研究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ICU连续入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30例,对所有受试患者同时进行连续无创和有创血流动力学连续动态检查,有创方法作为对照,记录评价分析监测主要参数指标CI,采用应用回归分析无创血流与有创血流动力学CI值的关系、Bland-Altman分析两组CI偏倚的一致性。结果两者方法所测得CI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无创和有创血流动力学所测得的CI值具有高度一致性,回归方程式无创CI=1.034+0.599×有创CI(r=0.467)。Bland-Altman分析两次CI的偏倚及准确性一致性,两次CI偏倚呈正态分布,偏倚的均值是0.467,标准差是0.213,其上限为0.37,下限-0.464,各测量值绝大多数位于一致性界限内,两组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是安全方便可靠检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能有效指导液体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监护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陆中元 王波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9-599,共1页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脏体外循环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在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明 孙志欣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米力农 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呼吸危重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丽娟 李旭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2期4454-4458,共5页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血流动力学监测逐渐受到关注。准确判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实时、连续等优点,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机械...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血流动力学监测逐渐受到关注。准确判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实时、连续等优点,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机械通气、呼吸困难以及多发伤合并肺损伤液体复苏等呼吸危重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有创操作的局限性,是诊治呼吸危重疾病及评价其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危重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昕 薛俊仙 +2 位作者 李晓利 苏轮 王亚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4期390-391,共2页
目的利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观察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比索洛尔,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美国BioZ.Com... 目的利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观察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比索洛尔,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7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指数(SI)、速度指数(VI)、加速指数(ACI)、预射血期(PEP)、收缩时间比率(STR)做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经2周比索洛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R减慢,CO、CI、SV、SI明显提高(P<0.05),PEP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比索洛尔可改善心力衰竭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人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比索洛尔 心力衰竭 快速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肺心病患者机械通气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波 陆中原 孙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66-566,共1页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 通气 机械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疗指导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彬 胡婧 朱虹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14期2193-2195,共3页
目的研究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在慢性心衰诊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将2016~2017年我院收治的241例慢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35%且NYHA分级在Ⅱ~Ⅳ级)患者,随机分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组121例和对照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事... 目的研究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在慢性心衰诊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将2016~2017年我院收治的241例慢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35%且NYHA分级在Ⅱ~Ⅳ级)患者,随机分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组121例和对照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及出院前的心功能情况。结果无创监测组住院期间急性心衰发作、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更少,出院时pro 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显著远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慢性心衰治疗有助于减少急性心衰发作,降低住院天数,提高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慢性心衰 指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全肺灌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蓝岚 欧阳葆怡 +2 位作者 岑燕遗 陈少娟 黄少莹 《广州医药》 2012年第4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患者行大容量全肺灌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14例行全肺灌洗术的PAP患者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Bioz.com)监测,观察HR、MAP、CVP以及CO、SV、TFC、ACI、SVRI变化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每次灌洗液... 目的观察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患者行大容量全肺灌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14例行全肺灌洗术的PAP患者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Bioz.com)监测,观察HR、MAP、CVP以及CO、SV、TFC、ACI、SVRI变化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每次灌洗液注入肺时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CVP、TFC升高,HR、MAP、SV(P<0.05),灌洗液吸出后改善。随着灌洗次数增加,血流动力学抑制更明显。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Bioz.com)在肺灌洗患者中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每次灌洗液灌入前后均出现周期性波动,为肺灌洗患者的监测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灌洗 血流动力学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