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向阳 黄玉维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06-0009,共4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临床表现出呼吸窘迫及难以纠正低氧血症,为新生儿呼吸衰竭与死亡常见病因。目前抢救目标为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潜在并发症,呼吸支持疗法成为常见干预措施之一。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临床表现出呼吸窘迫及难以纠正低氧血症,为新生儿呼吸衰竭与死亡常见病因。目前抢救目标为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潜在并发症,呼吸支持疗法成为常见干预措施之一。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作为一类新兴无创通气模式,能有效缓解肺泡充气不均匀所引起肺顺应性降低及阻力增大,重新开放部分萎缩肺泡,利于机体二氧化碳排放及氧合改善。但实际应用于新生儿之中有增加颅内出血风险性,有关NHFOV应用仍需开展大样本资料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支持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徐仕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N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PS治疗,观察组采用NHFOV联...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N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PS治疗,观察组采用NHFOV联合PS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FiO2)、氧合指数(O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O2)水平高于对照组,MAP、p(CO2)、FiO2、O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肺炎、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HFOV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指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并发症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华峰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404-406,410,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102例,其中采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51例(观察组),采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102例,其中采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51例(观察组),采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呼吸窘迫改善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窘迫改善率为94.12%,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aCO_(2)低于对照组,而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PaCO_(2)均低于治疗前,而PaO_(2)均较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NRDS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儿呼吸窘迫情况及血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尔苏分别联合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对NRDS患儿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缑志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0期1607-1608,共2页
目的探讨固尔苏分别联合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固尔苏与常频通气联合治疗,观... 目的探讨固尔苏分别联合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固尔苏与常频通气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固尔苏与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吸入氧浓度百分比(FiO_(2))、氧合指数(OI)、PH值。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PaO_(2)、SaO_(2)、P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 CO_(2)、FiO_(2)、O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可显著改善NRDS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固尔苏 常频通气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黄文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29-132,共4页
研究无创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11-2022.11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n=80)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研究组采用H... 研究无创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11-2022.11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n=80)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研究组采用HFOV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1%高于对照组71.26%(P<0.05)。结论 给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HFOV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血氧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 治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实施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徐琼 《中国妇幼保健》 2025年第3期460-464,共5页
目的观察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实施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2年1—12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127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实施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2年1—12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1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64例,采用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气管内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和对比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肺功能、气道炎症、康复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PaO_(2)、PaCO_(2)、FiO_(2)水平分别为(75.52±5.90)mmHg、(55.23±2.48)mm Hg、(0.46±0.05),联合组PaO_(2)、PaCO_(2)、FiO_(2)水平分别为(82.22±9.13)mm Hg、(42.13±2.06)mm Hg、(0.33±0.12),联合组PaO_(2)、PaCO_(2)、FiO_(2)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潮气量(9.27±1.55)ml/kg、每分钟肺通气量(0.82±0.13)L·kg^(-1)·min^(-1)、呼吸频率(42.53±6.23)次/min、吸呼比(0.84±0.18)、PEF(39.14±3.92)、达峰时间比(37.57±2.62)%均高于对照组潮气量(6.18±2.62)ml/kg、每分钟肺通气量(0.51±0.24)L·kg^(-1)·min^(-1)、呼吸频率(40.01±3.27)次/min、吸呼比(0.43±0.56)、PEF(34.22±3.77)、达峰时间比(32.04±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JNK、NF-κ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JNK(4.28±0.32)pg/ml、NF-κB(10.03±1.86)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5.67±0.69)pg/ml、(12.42±1.1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吸氧时间(5.13±1.32)d、插管时间(4.47±1.22)d、机械通气时间(4.85±1.36)d、住院时间(24.57±5.25)d均短于对照组(8.04±0.16)d、(5.87±2.06)d、(7.18±1.34)d、(30.22±5.0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71%,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8%,低于对照组的15.8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实施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气管内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儿缺氧症状和肺功能、加快康复同时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 猪肺磷脂注射液
原文传递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铁锋 董玉斌 王颖源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7期753-756,共4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经无创高频震荡通气(nHFV)联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12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所有...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经无创高频震荡通气(nHFV)联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12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所有观察组患儿应用nHFV联合PS治疗,对照组的新生儿呼吸窘迫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PS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血气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吸入氧浓度FiO_(2)、氧合指数OI)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0例患儿血气指标提示PO_(2)高于对照组,PO_(2)、FiO_(2)、OI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NRDS患儿通过nHFV联合PS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NRDS治疗效果,可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及患儿缺氧症状,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及离氧时间,节约住院花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 经鼻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动脉血气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综合护理方案在NICU治疗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任丽 李怀营 +1 位作者 张小利 宗钰桦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综合护理方案在NICU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NICU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肺炎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护理干预方式)与研究组(采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护理干预方式),每...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综合护理方案在NICU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NICU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肺炎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护理干预方式)与研究组(采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护理干预方式),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儿心率指标变化,记录恢复情况。结果呼吸机使用24 h后,两组患儿心率均较使用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儿心率下降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气促改善、湿啰音消失、鼻阻消失、机械通气以及住院等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整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96.67%)较对照组(73.33%)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高频震荡通气综合护理方案应用于NICU治疗新生儿肺炎,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心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肺炎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 护理干预 NICU 满意度
原文传递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倍氯米松、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支气管发育不良的效果
9
作者 施雪颖 《临床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67-69,共3页
目的 分析支气管发育不良(BPD)早产儿应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NHFOV)联合倍氯米松、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BPD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 目的 分析支气管发育不良(BPD)早产儿应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NHFOV)联合倍氯米松、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BPD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NHFOV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倍氯米松、PS治疗。对比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炎性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内皮素-1(ET-1)、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胱抑素C(CysC)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PaO_(2)、OI及PaCO_(2)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OI、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33、ET-1、KL-6及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CysC、S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98%,3/43)低于对照组(27.91%,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11<0.05)。结论 BPD早产儿应用NHFOV联合倍氯米松、PS治疗,有利于改善血气指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支气管发育不良 倍氯米松 早产儿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郭梅 王奇伟 +1 位作者 刘鼎立 王磊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9期1514-1517,155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能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是否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次数。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目的探讨采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能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是否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次数。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7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无创高频(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HFV)组36例和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CPAP)组38例,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72 h的动脉血中含氧量、并发症发生率、使用呼吸机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给予相应的呼吸支持后12、24、48、72 h,NHFV组血氧分压(PO_(2))、肺泡动脉氧分压(A/APO_(2))、血氧饱和度(SaO_(2))均高于NCPAP组,PaCO_(2)[(48.44±0.33)mm Hg(1 mm Hg=0.133 kPa)、(44.41±0.24)mm Hg、(40.49±0.29)mm Hg、(35.54±0.25)mm Hg)]均低于NCPAP组(均P<0.05)。2组患儿均治愈出院,相关并发症如漏气、持续性肺部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变、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FV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创高频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相比,可以显著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CO_(2)滞留,提高氧合指数,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正压通气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
原文传递
不同无创通气方式初始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甜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2771-2773,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实施不同无创通气方式在初始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RDS患儿共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创高频震荡通气(nHFOV)组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每...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实施不同无创通气方式在初始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RDS患儿共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创高频震荡通气(nHFOV)组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44例,对比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总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nHFOV组与nCPAP组相比初始治疗失败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治疗后与nCPAP组治疗后相比PaCO_(2)较低、PaO_(2)较高、P/F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与nCPAP组相比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FOV与nCPAP相比治疗RDS可获得更高的初始治疗成功率,促进调节患儿的血气指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综合预后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初始治疗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忽视而常见的新生儿脑损伤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敬 张丽 高月乔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761-1765,共5页
临床医师对窒息缺氧和早产等所致新生儿脑损伤熟知,但对剖宫产、红细胞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脉导管未闭、无创高频震荡通气等与脑损伤的相关性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对此作一介绍,以有助于更加合理地管理患儿,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 剖宫产 红细胞增多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动脉导管未闭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 新生儿脑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