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温湿法碳化再生混凝土微粉活性评价及机理分析
1
作者
袁哲
李晓升
+4 位作者
戴筱流
毕研超
韩继勇
谢祥兵
刘晨晨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3期31-35,47,共6页
采用湿法碳化预处理再生混凝土微粉(RCFP),使RCFP转化为活性辅助胶凝材料,研究碳化温度对RCFP物化特性的影响,并定量测试高温碳化CO_(2)吸收率;采用碳化RCFP取代部分水泥,研究碳化RCFP对硅酸盐水泥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
采用湿法碳化预处理再生混凝土微粉(RCFP),使RCFP转化为活性辅助胶凝材料,研究碳化温度对RCFP物化特性的影响,并定量测试高温碳化CO_(2)吸收率;采用碳化RCFP取代部分水泥,研究碳化RCFP对硅酸盐水泥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湿法碳化后RCFP形成高聚合度硅胶,比表面积和累计孔隙体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小,60℃湿法碳化后RCFP的CO_(2)吸收率达到33.91%,约为未碳化再生混凝土微粉固碳量的4.4倍,与100℃的固碳量相近;随碳化RCFP掺量增加,硅酸盐水泥的流动度以及抗压强度降低;60℃湿法碳化后RCFP在20%掺量时7 d抗压强度与纯水泥体系相当,可作为最优碳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微粉
高温湿法碳化
碳化产物
力学性能
无定形硅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湿环境下硫化氢对固井水泥石的腐蚀机理
被引量:
10
2
作者
郭小阳
辜涛
+2 位作者
李早元
程小伟
郑友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3-98,共6页
正确认识硫化氢对固井水泥石腐蚀的基本规律.对于保障高含硫气藏的安全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根据硫化氢在井下的存在形式,在室内建立起气相腐蚀和液相腐蚀两种水湿环境,分别考察了硫化氢对固井水泥石外貌、腐蚀深度、微观形貌...
正确认识硫化氢对固井水泥石腐蚀的基本规律.对于保障高含硫气藏的安全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根据硫化氢在井下的存在形式,在室内建立起气相腐蚀和液相腐蚀两种水湿环境,分别考察了硫化氢对固井水泥石外貌、腐蚀深度、微观形貌、物相组成、抗压强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水泥石在气相腐蚀条件下的腐蚀程度要低于液相腐蚀水泥石的腐蚀程度,说明外部水湿环境对硫化氢与固井水泥石之间的腐蚀有较大影响;②在气相腐蚀水泥石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石膏层,能够有效阻止后续腐蚀介质侵入水泥石基体;③在液相腐蚀水泥石表面会形成多孔的无定形硅胶层,致使腐蚀介质进一步侵入水泥石内部。结论指出,不同的水湿环境造成水化产物分解形成的离子在水泥石表面存在状态不同,是造成气相腐蚀和液相腐蚀环境下水泥石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固井水泥石
腐蚀机理
水湿环境
气相环境
腐蚀能力
致密石膏层
无定形硅胶
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透明土实验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39
3
作者
隋旺华
高岳
LIU Jin-yuan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7-582,共6页
回顾和评述了透明土实验技术的起源、材料的制备、岩土工程性质、实验设备与技术、图像捕捉与处理方法以及透明土实验技术的应用。模型实验中,采用激光散斑技术对透明土体内部的变形和渗流过程进行观测,得到相应过程的数字图像,再利用...
回顾和评述了透明土实验技术的起源、材料的制备、岩土工程性质、实验设备与技术、图像捕捉与处理方法以及透明土实验技术的应用。模型实验中,采用激光散斑技术对透明土体内部的变形和渗流过程进行观测,得到相应过程的数字图像,再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土体内部变形和渗流变化。对透明土实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认为目前急需建立透明土试样制备、指标测试和实验技术标准,并健全基于透明土的模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土
无定
型硅粉
无定形硅胶
熔融石英
数字图像处理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载体结构对固态胺吸收CO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丽香
李振山
蔡宁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9-902,共4页
利用六种孔结构不同的商业无定形硅胶制备了不同四乙烯五胺(TEPA)担载量的固态胺吸收剂。吸收剂的微观结构通过BET和SEM测试;并在TGA反应器中,考察固态胺在30~80℃,CO2体积分数为1%~100%范围内的吸收性能。实验表明,固态胺吸收CO_2性...
利用六种孔结构不同的商业无定形硅胶制备了不同四乙烯五胺(TEPA)担载量的固态胺吸收剂。吸收剂的微观结构通过BET和SEM测试;并在TGA反应器中,考察固态胺在30~80℃,CO2体积分数为1%~100%范围内的吸收性能。实验表明,固态胺吸收CO_2性能与温度、CO_2浓度以及载体结构有密切的联系。固态胺适合在低温(30~60℃)低CO_2浓度下(约10%)进行CO_2分离。载体结构通过影响最优担载量,从而影响固态胺吸收性能,孔容和孔径分别在1.211 cm^3/g和13 nm附近的载体在担载量为45%时拥有最好的吸收能力(2.87 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分离
固态胺
无定形硅胶
载体结构
原文传递
题名
高温湿法碳化再生混凝土微粉活性评价及机理分析
1
作者
袁哲
李晓升
戴筱流
毕研超
韩继勇
谢祥兵
刘晨晨
机构
济南市交通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
上海先行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出处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3期31-35,47,共6页
基金
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项目(241111240400)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42300421257)
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2016-2-3,2020J-2-12)。
文摘
采用湿法碳化预处理再生混凝土微粉(RCFP),使RCFP转化为活性辅助胶凝材料,研究碳化温度对RCFP物化特性的影响,并定量测试高温碳化CO_(2)吸收率;采用碳化RCFP取代部分水泥,研究碳化RCFP对硅酸盐水泥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湿法碳化后RCFP形成高聚合度硅胶,比表面积和累计孔隙体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小,60℃湿法碳化后RCFP的CO_(2)吸收率达到33.91%,约为未碳化再生混凝土微粉固碳量的4.4倍,与100℃的固碳量相近;随碳化RCFP掺量增加,硅酸盐水泥的流动度以及抗压强度降低;60℃湿法碳化后RCFP在20%掺量时7 d抗压强度与纯水泥体系相当,可作为最优碳化温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微粉
高温湿法碳化
碳化产物
力学性能
无定形硅胶
Keywords
RCFP
high-temperature wet carbonization
carbonization produc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morphous silicone
分类号
TU528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湿环境下硫化氢对固井水泥石的腐蚀机理
被引量:
10
2
作者
郭小阳
辜涛
李早元
程小伟
郑友志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3-98,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1课题4专题研究内容"H_2S和CO_2气体对水泥石腐蚀机理及评价方法研究"(编号:2011ZX05021-004)
文摘
正确认识硫化氢对固井水泥石腐蚀的基本规律.对于保障高含硫气藏的安全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根据硫化氢在井下的存在形式,在室内建立起气相腐蚀和液相腐蚀两种水湿环境,分别考察了硫化氢对固井水泥石外貌、腐蚀深度、微观形貌、物相组成、抗压强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水泥石在气相腐蚀条件下的腐蚀程度要低于液相腐蚀水泥石的腐蚀程度,说明外部水湿环境对硫化氢与固井水泥石之间的腐蚀有较大影响;②在气相腐蚀水泥石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石膏层,能够有效阻止后续腐蚀介质侵入水泥石基体;③在液相腐蚀水泥石表面会形成多孔的无定形硅胶层,致使腐蚀介质进一步侵入水泥石内部。结论指出,不同的水湿环境造成水化产物分解形成的离子在水泥石表面存在状态不同,是造成气相腐蚀和液相腐蚀环境下水泥石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硫化氢
固井水泥石
腐蚀机理
水湿环境
气相环境
腐蚀能力
致密石膏层
无定形硅胶
层
Keywords
Hydrogen sulfide
Well cement
Corrosion mechanism
Water wet environment
Gaseous environment
Corrosion capac-ity
Dense gysum layer
Amorphous silica gel layer
分类号
TE25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透明土实验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39
3
作者
隋旺华
高岳
LIU Jin-yuan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7-58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2237)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SKLGDUEK090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0095110015)
文摘
回顾和评述了透明土实验技术的起源、材料的制备、岩土工程性质、实验设备与技术、图像捕捉与处理方法以及透明土实验技术的应用。模型实验中,采用激光散斑技术对透明土体内部的变形和渗流过程进行观测,得到相应过程的数字图像,再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土体内部变形和渗流变化。对透明土实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认为目前急需建立透明土试样制备、指标测试和实验技术标准,并健全基于透明土的模拟理论。
关键词
透明土
无定
型硅粉
无定形硅胶
熔融石英
数字图像处理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Keywords
transparent soil
amorphous silica powder
amorphous silica gel
fused silica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分类号
TU449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载体结构对固态胺吸收CO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丽香
李振山
蔡宁生
机构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二氧化碳资源利用与减排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9-90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061130535)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No.2011AA050601)
文摘
利用六种孔结构不同的商业无定形硅胶制备了不同四乙烯五胺(TEPA)担载量的固态胺吸收剂。吸收剂的微观结构通过BET和SEM测试;并在TGA反应器中,考察固态胺在30~80℃,CO2体积分数为1%~100%范围内的吸收性能。实验表明,固态胺吸收CO_2性能与温度、CO_2浓度以及载体结构有密切的联系。固态胺适合在低温(30~60℃)低CO_2浓度下(约10%)进行CO_2分离。载体结构通过影响最优担载量,从而影响固态胺吸收性能,孔容和孔径分别在1.211 cm^3/g和13 nm附近的载体在担载量为45%时拥有最好的吸收能力(2.87 mmol/g)。
关键词
CO_2分离
固态胺
无定形硅胶
载体结构
Keywords
CO_2 separation
solid amine
amorphous silica
support structure
分类号
TK12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温湿法碳化再生混凝土微粉活性评价及机理分析
袁哲
李晓升
戴筱流
毕研超
韩继勇
谢祥兵
刘晨晨
《新型建筑材料》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湿环境下硫化氢对固井水泥石的腐蚀机理
郭小阳
辜涛
李早元
程小伟
郑友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透明土实验技术现状与展望
隋旺华
高岳
LIU Jin-yuan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载体结构对固态胺吸收CO_2性能的影响
王丽香
李振山
蔡宁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