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临床应用的对比观察
1
作者 周骏 《贵州医药》 2025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 对比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心内科安装心内起搏器的65例患者资料,根据所植入的起搏器型号不同分为无导线起搏器(LPM组,n=30)与传统单腔起搏器(传统组,n=3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 目的 对比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心内科安装心内起搏器的65例患者资料,根据所植入的起搏器型号不同分为无导线起搏器(LPM组,n=30)与传统单腔起搏器(传统组,n=3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LPM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但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起搏阈值、R波感知及导线阻抗均在理想范围内,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PM组患者主诉不适及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相比传统单腔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不仅性能可靠,且操作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传统单腔起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变化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能 邢强 汤宝鹏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5年第2期97-101,共5页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升高会缩短起搏器寿命或使设备无法运行。文献表明,固定牢靠是获得良好阈值的前提条件,炎症和纤维化可能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升高的原因。心脏延迟钆增强核磁显像是定量和定性心肌瘢痕和纤维化的非侵入...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升高会缩短起搏器寿命或使设备无法运行。文献表明,固定牢靠是获得良好阈值的前提条件,炎症和纤维化可能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升高的原因。心脏延迟钆增强核磁显像是定量和定性心肌瘢痕和纤维化的非侵入性金标准,研究显示使用心脏延迟钆增强核磁显像可以改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心脏延迟钆增强核磁显像有望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过程相结合,指导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最佳部位,避免植于瘢痕及纤维化心肌区域,以期获得良好电学参数,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起搏阈值 心脏延迟钆增强核磁显像 炎症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6岁儿童经颈内静脉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手术护理
3
作者 刘旸 王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总结1例6岁儿童经颈内静脉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手术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术前准备;术中的主要问题及护理配合;术后管理。经过密切的护理配合,该例患儿成功完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未发生脑功能损害和器械栓塞等相关并发症,术后第10... 总结1例6岁儿童经颈内静脉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手术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术前准备;术中的主要问题及护理配合;术后管理。经过密切的护理配合,该例患儿成功完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未发生脑功能损害和器械栓塞等相关并发症,术后第10天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儿童 颈内静脉 手术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对心脏电学同步性的影响及安全性初步评价
4
作者 马继芳 周游 +6 位作者 赵永辉 杨海涛 臧小彪 胡娟 宋卫锋 王现青 付海霞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的可行性及其对心脏电学同步性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36例,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中位间隔组(n=16)和低位间隔组(n... 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的可行性及其对心脏电学同步性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36例,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中位间隔组(n=16)和低位间隔组(n=20),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电学同步性及手术安全性。结果:36例患者,男性21例(58.3%),平均年龄(68±13)岁,两组患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6例患者共进行了61次植入尝试,两组在尝试次数、手术时间、起搏器参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位间隔组平均手术时间略短,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84±37)min vs.(105±35)min,P=0.09]。在电学同步性方面,低位间隔组与中位间隔组起搏状态下体表QRS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0±21.1)ms vs.(174.0±14.8)ms,P=0.20]。所有患者在术中均未出现血管穿刺并发症、心脏穿孔及心包填塞等情况。术后平均随访(5.6±1.2)个月期间,未出现无导线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及再入院。结论: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对心脏电学同步性影响与中位间隔起搏相似,起搏部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阻滞 心肌穿孔 电学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
5
作者 史梦燕 申文婷 《医药前沿》 2025年第5期95-97,共3页
目的总结5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8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5例接受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评估、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观察等。结果5例患者在植入... 目的总结5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8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5例接受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评估、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观察等。结果5例患者在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后,术中测试阈值、感知良好,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最后康复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心动过缓 护理 心理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技术临床应用现状
6
作者 王燕 袁坤山 张海军 《医学综述》 2025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起搏器置入是慢性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最主要的方式,而最常见的经静脉心脏起搏器因导线及囊袋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无导线起搏器技术在临床应用且技术不断突破。... 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起搏器置入是慢性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最主要的方式,而最常见的经静脉心脏起搏器因导线及囊袋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无导线起搏器技术在临床应用且技术不断突破。无导线起搏器的适应证从单室起搏到房室同步起搏,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但现有临床试验数据与真实世界报道存在差距,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无导线起搏器 临床数据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摘除并重植1例报道
7
作者 袁华苑 杨宏波 +4 位作者 郭雨龙 付明鹏 乔宇 牛国栋 郭涛 《云南医药》 202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无导线起搏器是心脏起搏最新进展,国内应用尚处起步阶段。本文报道1例无导线起搏器故障成功摘除并重植入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83岁,因“胸闷、胸痛4年,头晕4月,晕厥2月”于2024年9月11日入院;患者4年前乘坐公交车时突感胸... 无导线起搏器是心脏起搏最新进展,国内应用尚处起步阶段。本文报道1例无导线起搏器故障成功摘除并重植入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83岁,因“胸闷、胸痛4年,头晕4月,晕厥2月”于2024年9月11日入院;患者4年前乘坐公交车时突感胸闷、胸痛,随即意识丧失,外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行冠脉造影术并于右冠状动脉植入支架1枚,术后因自行停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术后5天再发胸痛,行冠脉造影示右冠动脉原支架近段100%闭塞,于右冠动脉植入2枚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应用 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优化对房室同步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泽 史雨晨 +4 位作者 何松原 王韶屏 李世英 程姝娟 柳景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分析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房室同步率,探讨术后程控优化对房室同步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持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目的分析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房室同步率,探讨术后程控优化对房室同步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持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于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程控和优化,记录房室同步率、电学参数和超声心动图等。结果共入选68例植入Micra AV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平均年龄(68.2±9.7)岁,其中男47例(69.1%)。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Micra AV,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平均阈值、感知、阻抗参数稳定;术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平均房室同步率分别为(75.2%比83.8%比91.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cra AV作为心房机械感知,需要个性化来调整相关参数。术后随访程控和优化对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Micra AV后的房室同步起搏和舒适度体验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程控 优化 房室同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电图、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丽 王侠 +1 位作者 韩淑洁 罗盛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7期3100-3103,共4页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电图参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治疗的80例AMI合并心律失常病...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电图参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治疗的80例AMI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统计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情况、PCI术手术效果、心功能、心肌灌注分级、起搏器电学参数、心电图参数、再灌注损伤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介入治疗后全部病人均符合冠状动脉再通标准。80例均成功置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起搏成功率为100%。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阈值、阻抗、QT间期均小于治疗前(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感知、PR间期、QRS间期均大于治疗前(P<0.05);心肌组织灌注(TIMI)分级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TIMI分级Ⅱ级以上的比例82.50%。80例中16例发生再灌注损伤,但无因再灌注损伤发生死亡者。随访6个月18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可改善AMI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的心功能、心肌灌注分级、起搏器电学参数、心电图参数,冠状动脉再通率高、起搏成功率高,但可能发生再灌注损伤与不良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无导线起搏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图 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与经静脉置入单腔起搏器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范剑峰 方译 +4 位作者 刘建清 温灿 熊鹏辉 郑春华 彭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5-837,共3页
目的 分析Micra无导线起搏器(LP)与单腔经静脉起搏器(TVP)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因心动过缓于南昌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置入起搏器患者91例,置入Micra LP的患者23例作为LP组,以及同时期置入TVP的患... 目的 分析Micra无导线起搏器(LP)与单腔经静脉起搏器(TVP)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因心动过缓于南昌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置入起搏器患者91例,置入Micra LP的患者23例作为LP组,以及同时期置入TVP的患者68例作为TV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脏功能、术中和术后各项起搏参数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P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短于TVP组[(46.57±5.39)min vs(52.37±6.91)min,P<0.01;(8.75±3.01)min vs(9.45±2.10)min,P<0.01]。LP组EF值改善显著优于T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2组起搏器各项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VP组术后4例患者出现囊袋血肿,与L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ra LP置入手术操作微创,手术成功率高、时间较短,安全性高,起搏参数稳定,显著减少导线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心脏起搏 人工 并发症 Micra无导线起搏器 经静脉单腔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1例报告
11
作者 刘元庆 柴育亮 刘强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05-106,F0003,共3页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可降低并发症,尤其适应于起搏器植入风险高的患者。江西省人民医院2021年9月收治1例布-加综合征(BCS)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治疗,患者同时合并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伴食管静...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可降低并发症,尤其适应于起搏器植入风险高的患者。江西省人民医院2021年9月收治1例布-加综合征(BCS)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治疗,患者同时合并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低蛋白血症、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及2型糖尿病等。术后半年随访,患者血细胞升高,症状改善。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病态窦房综合征 球囊扩张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的常见功能及心电图表现
12
作者 何捷 张磊 郑新权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6期613-617,621,共6页
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有跟踪和非跟踪两种模式,在VDD为核心的起搏器工作模式下可平衡患者的生活需求和起搏器工作寿命。与传统双腔起搏器比较,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的心房感知方式、房室同步方式均有所差异,其采用了频率平滑等功能来适... 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有跟踪和非跟踪两种模式,在VDD为核心的起搏器工作模式下可平衡患者的生活需求和起搏器工作寿命。与传统双腔起搏器比较,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的心房感知方式、房室同步方式均有所差异,其采用了频率平滑等功能来适应其全新的感知方式,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新特点。跟踪与非跟踪模式之间通过模式转换功能相互转换,阈值管理功能也与既往的产品不同。本文主要分析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的常见功能及心电图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a AV 无导线起搏器 频率平滑 模式转换 阈值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应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明 者春阳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总结8例患者应用经验,分析无导线永久心脏起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4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8例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患者的疾病特征、治疗经过、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等信息,出院后1月随访患者。... 目的总结8例患者应用经验,分析无导线永久心脏起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4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8例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患者的疾病特征、治疗经过、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等信息,出院后1月随访患者。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81.25±10.3岁。均因缓慢性心律失常符合无导线永久心脏起搏治疗的适应证。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某公司Micra系列无导线起搏器,平均手术耗时50.00±14.19min,平均曝光时间5.00±1.42min,术中测试的起搏阈值平均0.66±0.29V@0.24 ms,感知到的平均右室波振幅14.78±12.31mV,平均起搏阻抗893.75±324.69Ω;除1例腹股沟区伤口愈合延迟外,无严重并发症(0%)。术后1月随访,8例患者的起搏阈值、感知功能、起搏阻抗均良好且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提高。结论无导线永久心脏起搏器为部分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简便、快捷、微创的起搏治疗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缓慢性心律失常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1例的护理
14
作者 林幼珍 覃小旭 +1 位作者 蒋从亮 李一桂 《微创医学》 2024年第5期564-567,共4页
目的总结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的个案护理。方法术前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注重人文关怀,分工明确做好护理配合,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起搏器工作情况及并发症的处理并做好出... 目的总结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的个案护理。方法术前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注重人文关怀,分工明确做好护理配合,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起搏器工作情况及并发症的处理并做好出院指导。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心律失常疾病知识调查问卷在术前与术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及家属术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均较术前明显减轻,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较术前明显提高,该患者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顺利出院。结论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配合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对患者进行优质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促进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可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无导线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美托洛尔对无导线起搏器急性期起搏阈值及心电信号振幅的影响
15
作者 荆凯笛 李程 +2 位作者 马骁 姜述斌 李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36-3039,共4页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无导线起搏器(Micra)急性期心室起搏阈值及心内电信号振幅的影响。方法选取植入无导线起搏器(Micra)患者1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57)两组。患...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无导线起搏器(Micra)急性期心室起搏阈值及心内电信号振幅的影响。方法选取植入无导线起搏器(Micra)患者1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57)两组。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基于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无导线起搏器(Micra)植入术后1~3 d内开始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照组:无导线起搏器(Micra)植入术后未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观察两组无导线起搏器(Micra)患者植入术后1周和术后1、3个月心室起搏阈值和心内电信号振幅的变化情况。结果植入无导线起搏器(Micra)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心室起搏阈值均较为稳定,同时间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心内电信号振幅方面,术后1周和术后1、3个月,心室R波振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无导线起搏器(Micra)急性期心室起搏阈值及心内电信号振幅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琥珀酸美托洛尔 起搏阈值 心内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圈套器辅助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1例
16
作者 吴悠 李海威 +2 位作者 孙卫平 杭霏 王泽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095-1096,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5岁,因“反复心悸、乏力2个月”入院。既往及近期诊疗经过如下,7年前因二尖瓣狭窄合并三尖瓣狭窄行二尖瓣人工生物瓣置换+经皮三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心房颤动病史40余年,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高血压病史多年,血压水平...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5岁,因“反复心悸、乏力2个月”入院。既往及近期诊疗经过如下,7年前因二尖瓣狭窄合并三尖瓣狭窄行二尖瓣人工生物瓣置换+经皮三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心房颤动病史40余年,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高血压病史多年,血压水平控制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圈套 三尖瓣置换术后 双房扩大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1例
17
作者 吴明海 刘学庆 +2 位作者 唐剑峰 张谊 朱红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3-325,共3页
1病例资料。患儿男,10岁,“反复晕厥3个月”于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就诊。近3个月来反复发生晕厥共5次,第一次为2021年9月28日,与同学玩耍中突发晕厥,伴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小便失禁等症状,持续十余秒后清醒。后多次发生晕厥... 1病例资料。患儿男,10岁,“反复晕厥3个月”于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就诊。近3个月来反复发生晕厥共5次,第一次为2021年9月28日,与同学玩耍中突发晕厥,伴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小便失禁等症状,持续十余秒后清醒。后多次发生晕厥,均为走路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阿斯综合征 无导线起搏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估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植入后的心肌应变及心室不同步性
18
作者 孜比热•甫拉提 禹子清 +2 位作者 刘雯 陈海燕 舒先红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705-711,共7页
目的探讨植入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患者的左、右室心肌应变及不同步性,并进一步分析植入位置对心肌应变及不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植入Micra AV的患者43例(Micra AV组)以及高... 目的探讨植入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患者的左、右室心肌应变及不同步性,并进一步分析植入位置对心肌应变及不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植入Micra AV的患者43例(Micra AV组)以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20例(传导阻滞组),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取2组患者的常规心超参数、心肌应变及不同步性指标,包括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free wall longitudinal strain,FWLS)、左室18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离散度(peak strain dispersion,PSD)、右室6节段PSD以及其他指标。根据Micra AV植入位置进一步分为中位组(右室间隔部)、高位组(右室流入道)及低位组(心尖部),比较3个亚组心肌应变及不同步性指标差异。结果Micra AV组左室GLS、右室GLS、右室FWLS均显著低于传导阻滞组(P<0.001),Micra AV组的右室不同步性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P<0.05)。不同植入部位心肌应变及不同步性比较显示,高位组左室GLS显著高于中位组和低位组,左室不同步性指标Yu指数显著低于中位组(P<0.05);低位组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显著低于高位组,右室6节段PSD显著高于中位组和高位组(P<0.05)。结论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相比,Micra AV无导线起搏患者的左室及右室心肌应变减低,且低位植入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a AV 无导线起搏器 心肌应变 心室不同步性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心脏起搏器转用无导线起搏器的可行性临床研究
19
作者 郭雨龙 刘晨 +4 位作者 郭金锐 刘可 乔宇 付明鹏 郭涛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当传统心脏起搏器引起并发症或需要重置、更换时,转用无导线起搏器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传统心脏起搏器改用无导线起搏器的8例患者,其中4例为传统起搏器囊袋感染,1例为电极导... 目的:探讨当传统心脏起搏器引起并发症或需要重置、更换时,转用无导线起搏器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传统心脏起搏器改用无导线起搏器的8例患者,其中4例为传统起搏器囊袋感染,1例为电极导线断裂,3例为电量耗竭,收集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并记录转用起搏器后新发并发症情况。结果: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5个月,转用无导线起搏器后1例出现慢性心包填塞。无新发感染,无导线起搏器(微)脱位及工作故障。结论:传统心脏起搏器转用无导线起搏器可行;对于心腔内遗留有传统电极导线的患者,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存在一定远期并发症的风险,需要慎重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无导线起搏器 起搏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进展
20
作者 戴慧苗 李栋栋 +3 位作者 高春城 刘浩 韩靖 郭万刚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264-270,共7页
无导线起搏器作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新星,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其中,Micra是目前国内唯一使用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其应用消除了与传统经静脉起搏导线和皮下囊袋相关并发症,减少了锁骨下静脉穿刺可能引发的血... 无导线起搏器作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新星,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其中,Micra是目前国内唯一使用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其应用消除了与传统经静脉起搏导线和皮下囊袋相关并发症,减少了锁骨下静脉穿刺可能引发的血胸、气胸等相关并发症,但其使用存在较高的心包积液/穿孔风险。对于高危及特殊人群,无导线起搏器同样展现出了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此外,与传统的经静脉起搏器相比,亦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现就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技术进展、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优势、与多种起搏方式的联合应用、挑战与展望等方面做一综述。As a rising star in the field of bradycardia treatment, leadless pacemaker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nd been tested in clinical trials. Among the leadless pacemakers, Micra is currently the only one used domestically. Its application eliminate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transvenous pacing leads and subcutaneous pockets, and reduced the risk of hemothorax, pneumothorax, and other related complications that may be caused by subclavian vein puncture. However, there is a higher risk of pericardial effusion/perfor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a. For high-risk and special patient populations, leadless pacemakers have also showed demonstrabl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Moreover,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ransvenous pacemaker, leadless pacemakers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This article combines relevant research reports in recent year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studies, advantages, combined applications with various pacing methods, challenges, and the future of leadless cardiac pacema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传统经静脉起搏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与多种起搏方式的联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