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的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1
作者 周好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34-0137,共4页
对比分析讨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于检出率结果的影响及其他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分析对象为经确诊6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心律失常患者,参与诊断讨论中。先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实施连续24h... 对比分析讨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于检出率结果的影响及其他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分析对象为经确诊6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心律失常患者,参与诊断讨论中。先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实施连续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两种心电图对病症的检出率数据、单纯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等多项指标为考量检查价值的指标。结果 动态心电图的检查优势更明显,其检出率高,其余多项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心律失常疾病的临床检查中,建议首选动态心电图,提高疾病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25
2
作者 许丹丹 焦敬美 +1 位作者 张晓晨 解璐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38-139,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心血管科室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以及12导联动态心电... 目的对比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心血管科室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以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常规心电图检查完成后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12导动态心电记录仪对病人进行24h心电变化连续监测。将所有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记录在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阳性率为66.67%,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3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种心电图中,房性心律失常(二、三联律及成对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12导联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早发及二、三联律)、房性心律失常(早发期)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的诊断中检出率更高,临床使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3
作者 常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40-42,共3页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份住院的80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病人为本次研究的受试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份住院的80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病人为本次研究的受试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在观察组中,有33例患者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检出率为82.5%,而在对照组中,有21例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检出率为52.5%。在这两种情况下,观察组的心肌缺血检出率比对照组要高,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在观察组中,有31例患者被发现了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检出率为77.5%,在对照组中,有19例被发现了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检出率为47.5%。在观察组中,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很高,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高国亮 严国平 +1 位作者 史亮亮 郭雪芬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Holter)与常规心电图(RECG)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240例SMI患者,经RECG检查后Holter连续监测24 h。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SMI检出率、SMI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中的心率、S...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Holter)与常规心电图(RECG)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240例SMI患者,经RECG检查后Holter连续监测24 h。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SMI检出率、SMI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中的心率、ST段下移距离、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Holter和RECG对SMI的检出率分别为70.83%(170/240)和40.00%(96/24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26,P<0.05)。Holter检查的心率和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RECG检查,ST段下移距离明显低于RECG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284,t=7.532,t=16.738;P<0.05)。Holter对早发期室性心律失常、早发期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REC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47,χ^(2)=6.795;P<0.05)。结论:Holter能有效提高SMI伴发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能获得更加全面的心电参数,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 心律失常 12导联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常规心电图(REC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5
作者 王丽 马媛媛 +1 位作者 宋珍 马丽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0期95-97,105,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甘肃省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患者均接受动态心...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甘肃省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准确性93.75%、敏感性96.05%,均高于常规心电图78.75%、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室性心律失常早发期和二、三联律,以及房性心律失常二、三联律中的符合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4.762、6.000,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比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和诊断效能更高,可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心电图 动态 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杨石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104-107,共4页
围绕伴有心律失常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开展规范化的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评定其具体的诊断效能。方法 对SMI患者进行选取(选取的具体时间:2022年01月-2023年01月,选取的地点:本院功能科,选取的具体例数:30例),先开展常规心... 围绕伴有心律失常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开展规范化的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评定其具体的诊断效能。方法 对SMI患者进行选取(选取的具体时间:2022年01月-2023年01月,选取的地点:本院功能科,选取的具体例数:30例),先开展常规心电图(RECG)检查,然后实施Holter(持续监测24h);对比两种方法的SMI检出率,另比较心电图表现当中(SMI发作时)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ST段下移距离、心率及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 Holter的SMI检出率[70.00%(21/30)]较RECG[43.33%(13/30)]高(P<0.05)。与RECG检查相比,经Holter检查所得出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率更高(P<0.05),而ST段下移距离与之相比,显著偏低(P<0.05)。Holter对早发期室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都较RECG高(P<0.05)。结论 针对伴发心律失常的SMI患者,通过实施Holter诊断,与RECG相比,检出率更高,且所得心电参数更为准确与全面,故诊断价值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
7
作者 王奖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57-060,共4页
对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方面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之间收治的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情况进行了解,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诊断... 对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方面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之间收治的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情况进行了解,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诊断方法。对两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出率、诊断满意度等指标方面表现更佳,(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过程中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促进临床诊断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冠状动脉心脏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心方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对心肌缺血的血液流变学指标、CXCL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卫清 杜婷婷 蔡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046-1048,1053,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心方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缺血的血液流变学指标、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7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益气养心方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缺血的血液流变学指标、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7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心方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血清CXCL9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XCL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有极少数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症状。结论益气养心方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较佳,可调低血清CXCL9水平,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心律失常改善,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心方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血液流变学 CXC趋化因子配体9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伴发心律失常检测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5
9
作者 黄立萍 王楠 +4 位作者 董颖雪 洪丽 张树龙 林治湖 杨延宗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及相伴发的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DCG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评价SMI发作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SMI时ST-T改变幅度、持续...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及相伴发的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DCG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评价SMI发作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SMI时ST-T改变幅度、持续时间与相关心律失常的关系;受累导联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66例患者中48例出现SMI,共计218阵SMI发作;上午6:00至12:00SMI的发作频率最高有110阵(50.5%);SMI发作快频率依赖者32例(66.7%),慢频率依赖者5例(10.4%);SMI发作伴发心律失常33例,检出率79.6%;随年龄增长SMI发生率增高,年龄65-75岁患者中发生118阵,(4.3±2.9)次,人,年龄75-85岁患者中SMI发作97阵,(5.2±2.9)次/人。结论SMI是老年冠心病常见的表现形式,动态心电图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及其伴发的心律失常,利于评估猝死风险,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洪林 卢喜烈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67-268,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分类。方法对123例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老年患者的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其中78例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并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而激动传...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分类。方法对123例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老年患者的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其中78例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并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而激动传导异常较少;心律失常最常见为室性早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次数>10次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老年患者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其中室性早搏最常见,多次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加重心肌损伤可能是导致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早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
11
作者 金林林 邹菲菲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6期31-33,共3页
目的探究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问题的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经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后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时间段为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 目的探究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问题的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经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后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时间段为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观察组的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心肌缺血检出率更高(P<0.05);观察组的临床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动态心电图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检测出所存在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问题,进而提高临床诊断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冠状动脉心脏病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早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伴发心律失常检测中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君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8期174-175,178,共3页
目的探索研究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 目的探索研究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共33例患者检出心肌缺血,检出率82.5%,对照组中共21例检出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检出率52.5%,观察组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P=0.004<0.05)。观察组患者中共31例患者检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检出率77.5%,对照组患者中共19例检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检出率47.5%,观察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16 4<0.05)。结论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检查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作为常用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及意义
13
作者 孙广辉 宁玉琴 +5 位作者 隋凤 朱晓英 于洪杰 侯建民 苏子杰 韦荷英 《天津医药》 CAS 1994年第9期527-529,共3页
报告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40例血压正常者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随访观察两年。结果高血压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0.91%,其中成对室早25.76%,短阵室速13.64%;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43.94%,与血压正常组比较有... 报告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40例血压正常者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随访观察两年。结果高血压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0.91%,其中成对室早25.76%,短阵室速13.64%;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43.94%,与血压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尤以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更明显。室性心律失常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间关系密切。左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14
作者 周璐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55-0058,共4页
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 将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组,常规组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动态组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动态组的... 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 将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组,常规组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动态组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动态组的心肌缺血、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为:82.67%、36.00%、10.67%,高于常规组28.00%、1.33%、0.00%,经统计学计算得出两组心肌缺血检验值为(χ2=45.343,P<0.001),房性心动过速检验值为(χ2=42.283,P<0.001),室性心动过速检验值为(χ2=42.283,P<0.001);动态组I房室传导阻滞、II房室传导阻滞、III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高于常规组(P<0.001)。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检查中,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敏感性、特异性更高,能为临床及早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研究
15
作者 李小珠 李敬东 +2 位作者 罗蔚桓 阮蓉 袁淑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7年第1期14-16,63,共4页
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研究,设有SMI者为观察组,共216例,无SMI者为对照组,共136例。结果表明:SMI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无SMI组:SMI组白天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夜间,... 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研究,设有SMI者为观察组,共216例,无SMI者为对照组,共136例。结果表明:SMI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无SMI组:SMI组白天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夜间,与SMI发生呈一致;60岁以上SMI组男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最高;总SMI时间越长,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频率越高。提示:及时掌握SMI并发心律失常情况及其规律,对于预防冠心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的检查结果分析
16
作者 韩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43-46,共4页
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伴发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方法 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60例SMI伴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常规心电图检查(设为对照组)后再以动态心电图持续检测24h(设为试验组)。对两组疾病(SMI与心律失... 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伴发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方法 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60例SMI伴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常规心电图检查(设为对照组)后再以动态心电图持续检测24h(设为试验组)。对两组疾病(SMI与心律失常)检出率、检测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检出SMI的机率更高(P<0.05),有显著差异性;试验组室性心律失常早发期、二三联律及房性心律失常早发期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性;两组检测指标对比(P<0.05),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SMI并心律失常患者中检出率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检查结果 无症状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5
17
作者 李连海 褚怀德 +3 位作者 刘建伟 陆元吉 李雅杰 苏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5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人86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 目的探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人86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各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观察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分布情况。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最高时间均为06:00~12:00,其次为12:00~18:00。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成对期前收缩、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相比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人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诊断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特点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吕聪敏 张振香 汤建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2-815,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Ⅰ组)62例,单纯高血压病老年患者(Ⅱ组)76例,正常老年对照者(Ⅲ组)60例,对比3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Ⅰ组)62例,单纯高血压病老年患者(Ⅱ组)76例,正常老年对照者(Ⅲ组)60例,对比3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分析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发生部位,比较3组的窦性心率震荡指标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3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房性早搏发生部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9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发生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O、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11、6.038,P均<0.05),Ⅰ组TO、TS绝对值均大于Ⅱ组和Ⅲ组。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丽 常润英 +2 位作者 李小鹰 王新明 李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08-310,共3页
目的 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90例老年 (≥ 6 0岁 )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质量指数 (LVMI) ,分为左室肥厚 (A组 )和非左室肥厚 (B组 )。经2 4h动态心电图测定 ... 目的 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90例老年 (≥ 6 0岁 )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质量指数 (LVMI) ,分为左室肥厚 (A组 )和非左室肥厚 (B组 )。经2 4h动态心电图测定 2 4h室性早搏总数 (VPCs)、Lown’s分级、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及 2 4h发作次数。结果 A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 ,室性早搏 :75 %比 5 4% ,Lown’s 3~ 4级 :2 6 %比 4%。A组发作性ST段压低的发生率高 ,缺血持续时间长 (5 0 %比 15 % ,P <0 .0 5 )。所有缺血发作均为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昼夜节律变化基本相同。结论 无冠心病临床证据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LVH 高血压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鹏 朱运龙 +3 位作者 王跃民 李明哲 毕辉 裴建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实验大鼠按随机原则分组,监测大鼠心率(HR)、动脉压(ABP)、左心室内压(LVP)及收缩(+dp/dtmax)和舒... 目的:研究选择性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实验大鼠按随机原则分组,监测大鼠心率(HR)、动脉压(ABP)、左心室内压(LVP)及收缩(+dp/dtmax)和舒张功能(-dp/dt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作用机制。结果:U50488H可显著降低大鼠HR、ABP、LVP及±dp/dtmax。在心肌缺血前预先给予U50488H,可明显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室性心律失常评分,该作用可被选择性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阻断。提前给予Gi/o蛋白抑制剂pertussis toxin、NO合成酶抑制剂L-NAME、KATP通道阻断剂glibenclamide和PKC的选择性抑制剂chelerythrine,结果发现U50488H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减弱(P<0.01);而提前给予TK的抑制剂genistein,对U50488H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U50488H可通过激动心脏к阿片受体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激活к阿片受体前,分别预先阻断Gi/o蛋白P、KC以及KATP通道,可以使к阿片受体介导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减弱或消失,提示к阿片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涉及Gi/o蛋白P、KC和KATP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50488H Κ阿片受体 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律失常 抑制G蛋白 蛋白激酶C ATP敏感钾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