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6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全过程滞回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唐昌辉 倪佳 叶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68,共7页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了各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深入分析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特性,通过设置刚性短臂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作用等效为外荷载,综合运用'分级加变形&#...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了各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深入分析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特性,通过设置刚性短臂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作用等效为外荷载,综合运用'分级加变形'和'分级加荷载'的方法,提出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全过程滞回分析方法,编制了MATLAB计算程序.对比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程度良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低周反复荷载 非线性 滞回曲线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强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春生 徐岳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UPPC)梁桥抗弯强度计算的关键 ,是如何确定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引用有关文献提出的“等效塑性区长度与破坏截面中性轴高度的比值”的概念 ,并认为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与此比值有关。通过对 1 2 5片 U...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UPPC)梁桥抗弯强度计算的关键 ,是如何确定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引用有关文献提出的“等效塑性区长度与破坏截面中性轴高度的比值”的概念 ,并认为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与此比值有关。通过对 1 2 5片 UPPC梁试验数据的分析 ,发现等效塑性区长度与破坏截面中性轴高度的比值接近为常数 ,并取为 9.48。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公式和 UPPC梁正截面抗弯强度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UPPC 梁桥 抗弯强度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红媛 房贞政 林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0-65,共6页
本文通过两榀框架梁按不同预应力度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的“强柱弱梁”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探讨其包括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无粘结筋应力变化、位移延性、耗能能... 本文通过两榀框架梁按不同预应力度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的“强柱弱梁”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探讨其包括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无粘结筋应力变化、位移延性、耗能能力、恢复力特性等工作性能 ,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此类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 ,为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地震设防区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抗震性能 拟静力 裂缝 破坏形态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昌辉 叶林 赵铸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209,共8页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配筋率的13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根据得到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采用虚梁法编程计算...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配筋率的13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根据得到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采用虚梁法编程计算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的弯矩-挠度滞回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恢复力模型的建立为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低周反复荷载 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 弯矩-挠度滞回曲线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裂缝宽度计算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尔玉 娄运平 刘昕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16,共5页
本文给出了矩形截面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裂缝宽度的试验结果 .在此基础上 ,结合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的已有成果 ,提出了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经与试验结果验证知 ,这些公式计算精度较高 。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叠合梁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与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丽荣 吴岩 韩清雯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0年第4期8-9,共2页
通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与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比较,论述了在施工中使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桥梁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I形组合梁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1
7
作者 肖长礼 朱东辉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1,共4页
介绍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并结合无粘结部分预应力I形组合梁的设计、施工及试验,证明该结构性能良好、施工方便、经济合理,在桥梁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组合梁 设计与施工 结构特点 结构性能 经济合理 桥梁工程 施工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方法
8
作者 杜进生 刘西拉 《公路交通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38,43,共4页
为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必须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合理设计。论文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设计分析方法 ,首先采用预应力比率法来确定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有粘结非预应力筋的... 为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必须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合理设计。论文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设计分析方法 ,首先采用预应力比率法来确定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有粘结非预应力筋的用量 ,而后检查构件的实际预应力度是否满足结构的要求 ,并分析验算构件的实际抗弯强度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构件的应力、挠度、裂缝宽度。文中还给出一个设计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挠度 受弯构件 设计方法 截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灰关联分析
9
作者 郭智刚 叶见曙 +1 位作者 邹黎琼 陈兴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7年第2期32-37,共6页
针对目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试验数据少、较难应用传统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现状,将灰关联分析方法引入到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和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分析了各关联因素的相关性,得出各可能影响因素对无粘结部... 针对目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试验数据少、较难应用传统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现状,将灰关联分析方法引入到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和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分析了各关联因素的相关性,得出各可能影响因素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结果表明,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影响最大的是预应力钢丝面积、有效预应力、预制梁混凝土立方体强度等级,其次是叠合层混凝土立方体强度等级,影响最小的因素是叠合特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叠合梁 变形 灰色系统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裂缝宽度计算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杜进生 刘西拉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0-73,共4页
首先建立了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截面中性轴高度三次方程 ,从而可以得到相应截面的开裂截面惯性矩及有粘结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力 ,而后利用中国公路桥梁规范关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方法及普通钢筋混凝... 首先建立了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截面中性轴高度三次方程 ,从而可以得到相应截面的开裂截面惯性矩及有粘结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力 ,而后利用中国公路桥梁规范关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方法及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验算方法来计算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裂缝宽度。通过与取自 4个不同参考文献的 58个实测挠度、3个不同参考文献的 93个实测裂缝宽度值与计算挠度、计算裂缝宽度值的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 部分预应力 混凝土 挠度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置高强钢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刚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少伟 李昕桐 +1 位作者 王荣霞 武龙飞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91,共4页
HRB500级非预应力筋的加入能提高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但对其变形性能的影响研究甚少,有可能结构的承载力满足要求,变形却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本文制作了9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研究非预应力筋强度等... HRB500级非预应力筋的加入能提高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但对其变形性能的影响研究甚少,有可能结构的承载力满足要求,变形却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本文制作了9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研究非预应力筋强度等级、配筋率及预应力钢绞线布筋形式对刚度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梁开裂后刚度随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而提高;非预应力筋强度等级和无粘结钢绞线布筋形式对刚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B级钢筋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 混凝土 刚度 布筋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荷载作用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强度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灿晖 刘日圣 江炳章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46,61,共6页
依据 8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 ,分析了在重复荷载作用下斜向裂缝、箍筋应力的发展机理及试验梁的破坏现象 ,研究了抗剪强度随疲劳次数的衰减规律 ,提出了疲劳抗剪强度折减系数的计算公式 ;并对影响箍筋应力主要因素进行... 依据 8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 ,分析了在重复荷载作用下斜向裂缝、箍筋应力的发展机理及试验梁的破坏现象 ,研究了抗剪强度随疲劳次数的衰减规律 ,提出了疲劳抗剪强度折减系数的计算公式 ;并对影响箍筋应力主要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 部分预应力 混凝土 抗剪强度 重复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迭合梁变形计算方法的研究和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尔玉 刘福胜 王冰伟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0-17,共8页
本文给出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迭合梁变形的试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普通混凝土迭合梁的已有成果,提出了二套变形计算公式.经与试验结果验证知,这些公式计算精度较高,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 预应力混凝土 迭合梁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红媛 房贞政 林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96,共6页
本文通过两榀按不同预应力度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的"强柱弱梁"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其包括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无粘结筋应力变化、位移延性、... 本文通过两榀按不同预应力度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的"强柱弱梁"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其包括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无粘结筋应力变化、位移延性、耗能能力等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 部分预应力 扁梁框架 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强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杜进生 赖国麟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17,共5页
通过对109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分析,认为构件受弯破坏时,其“等效塑性区长度”与破坏截面中性轴高度的比值基本上接近于同一常数,在确定这一常数的值后,给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公式及正截面抗弯强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对109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分析,认为构件受弯破坏时,其“等效塑性区长度”与破坏截面中性轴高度的比值基本上接近于同一常数,在确定这一常数的值后,给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公式及正截面抗弯强度的计算方法。大量试验数据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 抗弯强度 混凝土 正截面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履祥 陶学康 +1 位作者 关建光 徐福泉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7,共7页
研究以碳纤维筋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和环氧涂层钢筋为非预应力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共进行了8根梁从混凝土开裂、裂缝开展直至梁受弯破坏的全过程试验。测定了梁的开裂弯矩,截面应变分布,变形的发展,裂缝出现、发展及分布情... 研究以碳纤维筋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和环氧涂层钢筋为非预应力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共进行了8根梁从混凝土开裂、裂缝开展直至梁受弯破坏的全过程试验。测定了梁的开裂弯矩,截面应变分布,变形的发展,裂缝出现、发展及分布情况。在实测碳纤维筋应力增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碳纤维筋极限应力的经验计算公式,给出了碳纤维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短期刚度及裂缝宽度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碳纤维筋 环氧涂层钢筋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极限应力 短期刚度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火灾)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袁广林 黄方意 吕志涛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对预加载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高温(火灾)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受热温度分别为250,450和650℃,加载试验分别在高温下和冷却后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将使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预应力发生改变。在升温的初始阶段,预应力筋... 对预加载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高温(火灾)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受热温度分别为250,450和650℃,加载试验分别在高温下和冷却后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将使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预应力发生改变。在升温的初始阶段,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有少量增长,当温度达到一定水平时,预应力才开始下降;高温使得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刚度下降,但冷却会使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随着温度的升高,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极限预应力和极限挠度增量的变小,高温后加载的试验梁的极限应力增量和极限挠度增量比高温下加载的试验梁要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呈下降趋势,但高温中梁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值均低于高温后的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无粘结 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损失 刚度 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进生 赵益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64,共5页
建立了基于增量变形的既适用于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亦适用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全过程数值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模拟构件达到其峰值承载能力后下降段的性能,并可考虑非预应力钢筋及混凝土由于结构进入承载能力下降段引... 建立了基于增量变形的既适用于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亦适用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全过程数值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模拟构件达到其峰值承载能力后下降段的性能,并可考虑非预应力钢筋及混凝土由于结构进入承载能力下降段引起的卸载而导致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加载方式、跨高比、综合配筋指标、部分预应力比率、混凝土抗压强度等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延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随综合配筋指标的增加而减小。利用本文方法可以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变化、有粘结或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强度等进行较合理而精确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混凝土 全过程分析 部分预应力 无粘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置HRB500级非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少伟 娄汝伟 +1 位作者 刘建民 张宝虎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79,共5页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其自身结构特点的限制,抗弯承载力较低.为改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开展了HRB500级钢筋在该结构形式中的应用研究.主要考虑了非预应力强度等级及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其自身结构特点的限制,抗弯承载力较低.为改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开展了HRB500级钢筋在该结构形式中的应用研究.主要考虑了非预应力强度等级及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RB500级钢筋的加入显著提高了该结构的受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 HRB500级钢筋 抗弯承载力 挠度 极限应力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单跨加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丰 陈晓宝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47,共2页
针对二跨连续梁的特点 ,对两跨对称抛物线布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进行了单跨集中加载试验 ,并与两跨对称集中加载的试验进行了对比 ,共计做了 4根连续梁的试验 ,研究了布筋方式和荷载形式对无粘结预应力梁受弯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无粘结 预应力混凝土 连续梁 单跨加载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