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延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宋永发 宋玉普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6-589,共4页
通过 2 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 ,研究了影响其延性的主要因素 :非预应力筋配筋率、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和荷载作用方式 .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受拉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 ,梁的延性逐渐减小 ;随着受压区... 通过 2 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 ,研究了影响其延性的主要因素 :非预应力筋配筋率、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和荷载作用方式 .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受拉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 ,梁的延性逐渐减小 ;随着受压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 ,梁的延性逐渐增大 .荷载作用方式对梁的延性有一定影响 ,跨高比对延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 延性试验 预应力筋配筋率 跨高比 荷载作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荷载作用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变形及延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宋永发 宋玉普 许劲松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50,共7页
通过 1 5根单调荷载和 1 1根低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试验 ,研究了影响无粘结梁变形及延性的主要因素 :预应力筋配筋率、非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将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对无粘结梁跨中最... 通过 1 5根单调荷载和 1 1根低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试验 ,研究了影响无粘结梁变形及延性的主要因素 :预应力筋配筋率、非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将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对无粘结梁跨中最大挠度的影响 ,用无粘结配筋指标和综合配筋指标之比 η和换算配筋率 αpρ这两个参数来反映 ,并且采用与国内有关规范相一致的直接双直线法 ,在单调荷载作用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变形计算基础上 ,建立了任意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变形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受拉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 ,梁的延性逐渐减小 ;随着受压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 ,梁的延性逐渐增大 ;荷载作用方式对梁的延性有一定影响 ;跨高比对延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位移延性比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刚度 挠度 延性 重复荷载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荷载作用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正常使用阶段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宋永发 王清湘 宋玉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3,55,共6页
通过2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研究了影响裂缝宽度及裂缝闭合和变形的主要因素,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转化为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状态,求解非预应力筋的应力,然后采用现有规范裂缝宽... 通过2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研究了影响裂缝宽度及裂缝闭合和变形的主要因素,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转化为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状态,求解非预应力筋的应力,然后采用现有规范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来求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并建立了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应用名义拉应力建立了闭合弯矩计算公式。将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对无粘结梁跨中最大挠度的影响,用无粘结配筋指标和综合配筋指标之比η和换算配筋率αpρ这两个参数来反映,并且采用与国内有关规范相一致的直接双直线法,建立了任意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变形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预应力 重复荷载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变形计算 被引量:6
4
作者 宋永发 宋玉普 王清湘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52-557,共6页
通过2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试验,研究了影响无粘结梁变形的主要因素:预应力筋配筋率、非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将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对无粘结梁跨中最大挠度的影响,用无粘结配筋指标和综合配筋指标... 通过2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试验,研究了影响无粘结梁变形的主要因素:预应力筋配筋率、非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将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对无粘结梁跨中最大挠度的影响,用无粘结配筋指标和综合配筋指标之比η和换算配筋率αpρ这两个参数来反映,并且采用与国内有关规范相一致的直接双直线法,在单调荷载作用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变形计算基础上,建立了任意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变形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14
5
作者 宋永发 王清湘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4-229,共6页
通过15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探讨了配筋特征参数β0和跨高比l/h对预应力增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给出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正截面承载力 预应力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延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胡立黎 郑宏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479-483,共5页
利用建立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延性进行预报,并且利用网络模型分析影响此种梁的延性因素,得到各种位移延性比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力筋配筋指标、非预应力筋配筋指标、跨高比和截面高度的增大,梁的... 利用建立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延性进行预报,并且利用网络模型分析影响此种梁的延性因素,得到各种位移延性比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力筋配筋指标、非预应力筋配筋指标、跨高比和截面高度的增大,梁的位移延性比呈逐渐减小趋势.据此提出了计算梁位移延性比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高强混凝土 预应力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闭合弯矩计算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永发 王清湘 宋玉普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8-350,共3页
通过 1 1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 ,研究了影响裂缝闭合的主要因素 :预应力筋配筋率、非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 .用无粘结配筋指标βpe 和换算配筋率αpρ这两个参数来反映对裂缝闭合弯矩的影响 ,应用名义拉应力... 通过 1 1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 ,研究了影响裂缝闭合的主要因素 :预应力筋配筋率、非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 .用无粘结配筋指标βpe 和换算配筋率αpρ这两个参数来反映对裂缝闭合弯矩的影响 ,应用名义拉应力建立了闭合弯矩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裂缝闭合 弯矩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延性预测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哲 胡立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尝试利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延性进行预报。选用23个试件为学习样本,3个试件为测试样本。模型得到了很好的预测结果。模型中使用了最优保存策略和实数编码。同时,为了防止“早熟”现象的发生,提出了一... 尝试利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延性进行预报。选用23个试件为学习样本,3个试件为测试样本。模型得到了很好的预测结果。模型中使用了最优保存策略和实数编码。同时,为了防止“早熟”现象的发生,提出了一种新的改变适应度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高强混凝土 预应力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计算
9
作者 宋永发 宋玉普 王清湘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25,共4页
通过2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研究了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转化为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状态,求解非预应力筋的应力,然后采用现有规范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来求无... 通过2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研究了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转化为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状态,求解非预应力筋的应力,然后采用现有规范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来求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 高强混凝土 裂缝宽度 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闭合弯矩计算
10
作者 冉康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通过 11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 ,研究了影响裂缝闭合的主要因素 ;预应力筋配筋率、非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 ,用无粘结配筋指标 βpe 和换算配筋率αpp 这两个参数来反映对裂缝闭合弯矩的影响 ,应用名义拉应力... 通过 11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 ,研究了影响裂缝闭合的主要因素 ;预应力筋配筋率、非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 ,用无粘结配筋指标 βpe 和换算配筋率αpp 这两个参数来反映对裂缝闭合弯矩的影响 ,应用名义拉应力建立了闭合弯矩计算公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 弯矩 无粘结 裂缝闭合 名义拉应力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及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永发 王清湘 +1 位作者 赵国藩 宋玉普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64,共4页
通过 1 5根单调荷载和 1 1根低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探讨了综合配筋指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建立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综合配筋指标、混凝土相... 通过 1 5根单调荷载和 1 1根低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探讨了综合配筋指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建立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综合配筋指标、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 ,对受压区混凝土应力等效模式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两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正截面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预应力 承载力 无粘结 极限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置高强钢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刚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少伟 李昕桐 +1 位作者 王荣霞 武龙飞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91,共4页
HRB500级非预应力筋的加入能提高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但对其变形性能的影响研究甚少,有可能结构的承载力满足要求,变形却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本文制作了9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研究非预应力筋强度等... HRB500级非预应力筋的加入能提高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但对其变形性能的影响研究甚少,有可能结构的承载力满足要求,变形却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本文制作了9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研究非预应力筋强度等级、配筋率及预应力钢绞线布筋形式对刚度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梁开裂后刚度随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而提高;非预应力筋强度等级和无粘结钢绞线布筋形式对刚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B级钢筋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 混凝土 刚度 布筋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
13
作者 于云龙 贺九洲 +3 位作者 杨勇 杨宏 喻晶 薛亦聪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9,共10页
为简化现场施工工序,创新将预应力技术与装配式技术集成应用于型钢混凝土结构中,提出部分预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PPSRC)梁。通过5个梁试件的受弯性能试验及5个梁试件的受剪性能试验,研究了预应力施加顺序、预应力度、预应力筋高度及预... 为简化现场施工工序,创新将预应力技术与装配式技术集成应用于型钢混凝土结构中,提出部分预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PPSRC)梁。通过5个梁试件的受弯性能试验及5个梁试件的受剪性能试验,研究了预应力施加顺序、预应力度、预应力筋高度及预制混凝土种类对PPPSRC梁的破坏形态和截面应力发展的影响,并结合试验结果对各试件的裂缝发展规律、承载及变形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施加于梁预制部分或施加于整个梁对PPPSRC梁受力性能影响较小,不同预应力施加顺序的试件开裂荷载与峰值荷载差值均在5%以内;预应力度和预制部分混凝土种类对PPPSRC梁的抗裂性能影响显著,其中PPPSRC梁的开裂荷载相较于普通型钢混凝土梁最高可提高166%,而预制部分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相比预制部分采用普通混凝土的试件开裂荷载可提高33%。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PPPSRC梁的受弯、受剪承载力以及开裂荷载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预制装配 预应力 型钢混凝土 受弯性能 受剪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粘结预应力框架梁-钢次梁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14
作者 杨毅超 刘炜炜 +1 位作者 李文迪 潘钻峰 《建材发展导向》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目前,缓粘结预应力框架梁-钢次梁结构体系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工程中几乎没有应用,并且尚未制定相关规范或设计手册。若想充分发挥缓粘结预应力框架梁-钢次梁结构的性能优势,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必须对其施工工艺进行全面总结,... 目前,缓粘结预应力框架梁-钢次梁结构体系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工程中几乎没有应用,并且尚未制定相关规范或设计手册。若想充分发挥缓粘结预应力框架梁-钢次梁结构的性能优势,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必须对其施工工艺进行全面总结,归纳施工要点,把握施工质量,形成一套完善成熟的施工体系。该文通过调研,从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叠合板、混凝土主梁-钢次梁及各部分之间连接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施工工艺研究,指出了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预应力技术 混凝土-钢次 叠合板 组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部分粘结CFRP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鹏 郑文静 +2 位作者 唐小林 韦树英 许成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9-31,44,共4页
为了改善碳纤维筋(CFRP)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及延性性能,针对CFRP筋特殊的材料性能,在国内首次引入了“部分预应力部分粘结”的新概念。对CFRP筋与环氧树脂钢筋混合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说明梁的预应力度及预应力... 为了改善碳纤维筋(CFRP)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及延性性能,针对CFRP筋特殊的材料性能,在国内首次引入了“部分预应力部分粘结”的新概念。对CFRP筋与环氧树脂钢筋混合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说明梁的预应力度及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部分长度会对CPFR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及延性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预应力部分粘结 碳纤维筋 混凝土 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裂缝宽度计算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杜进生 刘西拉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0-73,共4页
首先建立了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截面中性轴高度三次方程 ,从而可以得到相应截面的开裂截面惯性矩及有粘结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力 ,而后利用中国公路桥梁规范关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方法及普通钢筋混凝... 首先建立了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截面中性轴高度三次方程 ,从而可以得到相应截面的开裂截面惯性矩及有粘结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力 ,而后利用中国公路桥梁规范关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方法及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验算方法来计算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裂缝宽度。通过与取自 4个不同参考文献的 58个实测挠度、3个不同参考文献的 93个实测裂缝宽度值与计算挠度、计算裂缝宽度值的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 部分预应力 混凝土 挠度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等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建玲 宋玉普 曲秀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7,共6页
自行研制配制出满足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缓凝砂浆.根据12根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以及等幅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得到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增量、梁的裂缝宽度和挠度随重复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长的规律,及部分预... 自行研制配制出满足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缓凝砂浆.根据12根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以及等幅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得到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增量、梁的裂缝宽度和挠度随重复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长的规律,及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破坏始于非预应力钢筋的疲劳断裂的结论.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与同条件下通过灌浆浇筑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相比,疲劳寿命较高.建议了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公式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验算的计算公式,对试验梁进行了结构静力计算和疲劳验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缓凝砂浆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迭合梁变形计算方法的研究和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尔玉 刘福胜 王冰伟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0-17,共8页
本文给出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迭合梁变形的试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普通混凝土迭合梁的已有成果,提出了二套变形计算公式.经与试验结果验证知,这些公式计算精度较高,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 预应力混凝土 迭合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红媛 房贞政 林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96,共6页
本文通过两榀按不同预应力度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的"强柱弱梁"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其包括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无粘结筋应力变化、位移延性、... 本文通过两榀按不同预应力度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的"强柱弱梁"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其包括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无粘结筋应力变化、位移延性、耗能能力等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 部分预应力 框架 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T梁裂缝宽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周先雁 冯新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1,共6页
为了研究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和使用性能,采用2种不同的方式制作了缓粘结预应力筋,即采用增强纤维塑料布缠绕的方式和PVC塑料管灌浆的方式,并对3根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T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到了试验梁在荷载... 为了研究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和使用性能,采用2种不同的方式制作了缓粘结预应力筋,即采用增强纤维塑料布缠绕的方式和PVC塑料管灌浆的方式,并对3根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T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到了试验梁在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发展和分布规律,以及荷载与最大裂缝宽度之间的关系。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裂缝宽度的影响因素、试验梁的特性和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建立了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T 试验研究 粘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