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魏永兴 才新 +1 位作者 王光楠 李建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1期148-150,154,共4页
目的:比较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 目的:比较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L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观察组采用LC-D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上肢部分、下肢部分等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D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和肢体功能评分,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L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四肢 无菌性骨不连 肢体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林栋栋 孙延昊 赵见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9期46-49,共4页
目的探究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文登整骨烟台医院收治的80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 目的探究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文登整骨烟台医院收治的80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交锁髓内钉联合侧方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对比两组临床指标、骨代谢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Radius联合评分系统(Radius Union Scoring System,RU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内固定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骨代谢水平、治疗优良率、RU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结论在对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治疗时,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可显著改善骨代谢水平,减轻疼痛,有助于加快骨愈合,且对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长 无菌性骨不连 锁定钢板 自体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皮质剥离术在无菌性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庭波 许勇 +1 位作者 周方园 易成腊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病因,探讨骨皮质剥离术联合植骨与非植骨及辅助固定在无菌性骨不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2010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8例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7~64岁,平均36.8岁;骨不连分类:肥大性7... 目的分析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病因,探讨骨皮质剥离术联合植骨与非植骨及辅助固定在无菌性骨不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2010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8例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7~64岁,平均36.8岁;骨不连分类:肥大性7例,萎缩性1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骨皮质剥离术,5例内固定断裂更换内固定,13例增加辅助钢板增加稳定性,11例萎缩性骨不连进行自体骨移植。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未出现术后内固定物断裂,骨愈合的时间4~1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结论医源性因素是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重要原因,骨皮质剥离术是治疗无菌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剥离术 无菌性骨不连 自体移植 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联合七厘散治疗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效果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国德 杨远敏 曾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7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联合七厘散治疗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医医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联合七厘散治疗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医医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服用中药七厘散,实验组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对照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果实验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X线骨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治疗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较手术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采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切口长度要短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方式更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锁定加压钢板 四肢创伤折术后 无菌性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向杜磊 王鑫宇 +3 位作者 刘兵 马翔宇 刘欣伟 周大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7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5例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Masquelet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记录患者... 目的探讨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5例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Masquelet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Merle 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中15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0~24个月,平均(13±1.5)个月。末次随访HSS、Merle D′Aubigne和VAS评分分别为(85.3±2.4)分、(17.2±0.4)分和(1.9±0.7)分,较术前(57.9±5.6)分、(6.7±1.1)分和(5.1±0.8)分改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quelet膜诱导技术可作为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有效手段,能够促进骨不连的愈合,恢复肢体功能,降低隐匿性感染患者术后感染复发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折不愈合 无菌性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髓饮加减联合植骨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效果观察
6
作者 梁志超 喻永新 +5 位作者 陈允周 尚如国 刘凯 梁翔宇 唐富永 熊云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8期3119-3122,3132,共5页
目的观察增髓饮加减联合植骨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广州市正骨医院治疗的104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附加锁定加压钢... 目的观察增髓饮加减联合植骨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广州市正骨医院治疗的104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附加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增髓饮加减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局部症状积分(局部休息痛、局部压痛、局部肿胀、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尿钙(U-Ca2+)/肌酐(SCr)]、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8.1%(51/52),对照组为86.5%(45/5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75,P<0.05);治疗后,2组局部休息痛积分、局部压痛积分、局部肿胀积分、关节功能积分、U-Ca2+/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BGP和AL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症状或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髓饮加减能够调节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骨代谢指标,缩短股骨干术后骨不连愈合时间,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骨不连 增髓饮加减 扩髓钉内固定 代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接骨板动力化联合自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王清山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9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接骨板动力化联合自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股骨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自体骨...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接骨板动力化联合自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股骨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自体骨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动力化联合自体骨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成骨质量、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6、12个月,两组Lane-Sandhu X射线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骨小梁面积、周长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髋关节等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动力化联合自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无菌性骨不连患者可提高Lane-Sandhu X射线评分、成骨质量、关节活动度和治疗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自体骨移植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骨不连 锁定加压接板动力化 自体移植术 Lane-Sandhu X射线评分 质量 关节活动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增髓饮加减联合植骨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李晓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81-82,共2页
探讨对罹患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老年患者进行增髓饮加减联合植骨治疗的疗效。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8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病例,在我院治疗时间位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计算机随... 探讨对罹患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老年患者进行增髓饮加减联合植骨治疗的疗效。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8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病例,在我院治疗时间位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法从中抽取40例设为观察组,余下40例为对照组。前者使用植骨治疗,后者使用增髓饮加减联合植骨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所得数据展开对比分析。 结果:于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数据相较于对照组呈更高显示(P<0.05)。 结论:增髓饮加减联合植骨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髓饮加减 老年股 扩髓钉内固定术 无菌性骨不连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移植内固定结合正骨丸治疗胫骨无菌性骨不连
9
作者 陈王 范超领 +2 位作者 陈俊杰 余添赐 李铭雄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2期2395-2400,共6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移植内固定结合正骨丸治疗胫骨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体髂骨或腓骨植骨,髓内钉或钢板内固定,术后给予正骨丸口服,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 目的:观察自体骨移植内固定结合正骨丸治疗胫骨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体髂骨或腓骨植骨,髓内钉或钢板内固定,术后给予正骨丸口服,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52个月,中位数18月,骨折愈合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6个月,中位数3个月,愈合率100%。术后伤口均顺利愈合,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术后按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7.5%。结论:自体髂骨或腓骨植骨,髓内钉或钢板内固定,术后结合正骨丸口服治疗胫骨无菌性骨不连,骨折均可顺利愈合,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骨不连 自体移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的最新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伟 陈华 唐佩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9-525,共7页
目的对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并进行总结。结果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髓内钉动力化应慎重选择,其临床预后不确定。更换... 目的对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并进行总结。结果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髓内钉动力化应慎重选择,其临床预后不确定。更换髓内钉适合于股骨干峡部的肥大型骨不连。更换外侧钢板适用于合并明显畸形的骨不连患者。但当合并明显内侧缺损时,应采用波形钢板或双钢板。附加钢板提高了髓内钉治疗骨不连的成功率,但对畸形或骨缺损明显的患者应慎重选择。Ilizarov牵张成骨技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骨不连,尤其是合并复杂畸形或大段骨缺损者。膜诱导技术也是治疗骨不连伴大段骨缺损的重要手段。阻挡钉技术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证据支持。生物学刺激物多用于萎缩型骨不连,单独使用的临床效果仍存在争议。结论由于缺乏不同手术方式之间的对照研究,临床实践应根据患者情况和骨不连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骨不连 手术治疗 髓内钉 钢板 生物学刺激
原文传递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建涛 尹鹏 +7 位作者 张浩 张立海 梁雨田 周坚锋 李辰 曹延祥 张昊 唐佩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30-1234,共5页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 plate,LCP)治疗肱骨干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23例肱骨干无菌性骨不连患者,采用LCP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男15例,女8例;年龄28-60岁,平均42.5岁。左侧11例,右侧12...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 plate,LCP)治疗肱骨干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23例肱骨干无菌性骨不连患者,采用LCP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男15例,女8例;年龄28-60岁,平均42.5岁。左侧11例,右侧1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摔伤8例。骨折后行内固定20例,外固定3例。骨不连根据Weber-Cech分型标准:萎缩型6例,增生型17例。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肩、肘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出现桡神经不全麻痹2例,浅表性感染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0个月,平均22.22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6.95周。11例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12例遗留不同程度肩关节外展、上举及后伸功能受限。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为50-98分,平均81.87分;优14例,良6例,可3例。Mayo肘关节评分为70-96分,平均87.78分;优14例,良7例,可2例。结论 LCP治疗肱骨干无菌性骨不连安全、有效,术中联合自体骨植骨有利于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骨不连 锁定加压钢板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舟骨环形征的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宫旭 路来金 王克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 明确稳定舟骨近极的韧带及断裂后桡腕关节面应力的改变 ,阐明舟骨环形征的临床意义。 方法 实验分为两部分 ,分别通过 5侧上肢标本的解剖学观察 ,确定稳定舟骨近极的韧带 ;通过桡侧、尺侧屈腕肌腱及桡侧、尺侧伸腕肌腱 ,垂直加... 目的 明确稳定舟骨近极的韧带及断裂后桡腕关节面应力的改变 ,阐明舟骨环形征的临床意义。 方法 实验分为两部分 ,分别通过 5侧上肢标本的解剖学观察 ,确定稳定舟骨近极的韧带 ;通过桡侧、尺侧屈腕肌腱及桡侧、尺侧伸腕肌腱 ,垂直加载 12 kg负荷 5分钟 ,应用压敏薄膜及 FPD- 30 5 E、FPD- 30 6 E系统 ,分别测量腕关节中立、掌屈、背伸、尺偏及桡偏时 ,正常及韧带断裂后舟骨窝、月骨窝应力的变化。 结果 解剖学观察发现 ,稳定舟骨近极的韧带为 :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及舟月骨间韧带 ,其中长桡月韧带和舟月骨间韧带起到限制舟骨近极向背侧移位的作用。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在稳定舟骨近极的韧带断裂后 ,背伸位时 ,舟骨窝桡侧亚区应力 ( 0 .90± 0 .4 3)与正常 ( 0 .85±0 .15 )无差异 ,但掌侧 ( 0 .5 9± 0 .2 0 )、尺侧 ( 0 .5 2± 0 .0 5 )及背侧亚区 ( 0 .5 8± 0 .2 3)应力较正常 (相对应力为 0 .77± 0 .13、0 .75± 0 .0 8、0 .6 8± 0 .0 9)减小 ;中立、掌屈、桡偏及尺偏位时 ,舟骨窝内各亚区应力与正常相比增大或无差异 ;而月骨窝在中立位时 ,各亚区的应力增大 ;掌屈、背伸、桡偏及尺偏位时 ,各亚区的应力减小或无差异。 结论 在月骨无菌性坏死 B期 ,舟骨窝承受的负荷增加 ,在治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断裂 无菌坏死 正常 生物力学 肌腱 晚期 标本 发现 垂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腕豆骨移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11例初步观察报告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晓东 王兆林 +1 位作者 高天勤 盛莉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9-480,共2页
关键词 无菌坏死 豌豆 腕关节 观察报告 移植治疗 尺侧腕屈肌 带蒂 血管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潘志军 赵云珍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150-1152,共3页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是腕部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好发于15-40岁的男性体力劳动者的优势手腕,1843年由Peste所发现,1910年Kienbock详细报道了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故被称为Kienbock病。现将其诊治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一...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是腕部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好发于15-40岁的男性体力劳动者的优势手腕,1843年由Peste所发现,1910年Kienbock详细报道了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故被称为Kienbock病。现将其诊治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月无菌坏死 诊治 Kienbock病 病因不明 体力劳动者 腕部疼痛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治疗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永清 颜翼 +1 位作者 朱跃良 邬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评价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NT-STTAC)治疗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3例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入院后均使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行舟骨、大小多角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scaph... 目的评价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NT-STTAC)治疗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3例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入院后均使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行舟骨、大小多角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scapho—trapezio—trapezoeid arthrodesis,STT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后患手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X线检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腕关节疼痛程度;采用Krimmer腕关节评分表对腕关节总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握力为(32.49±6.21)Kg,恢复至健侧的80.8%: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健侧的53%以上:X线检查未见骨不连病例;无伤口感染病例。VAS评分腕关节疼痛值休息状态下:术前为(4.46±1.27)分、术后为(1.31±0.95)分;负重状态下:术前为(7.00±1.41)分、术后为(2.62±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immer腕关节评分值为79分。术后优良率为84.6%.结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进行舟大小融合术能保存大部分腕关节功能,是治疗慢性、静态性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半脱位 无菌坏死 舟大小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状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雪荣 周平 +1 位作者 孙文东 车斌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5期301-302,共2页
目的 介绍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法 对 18例Lichtman分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坏死月骨摘除 ,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结果 术后随访 1~ 5年 ,平均 32个... 目的 介绍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法 对 18例Lichtman分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坏死月骨摘除 ,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结果 术后随访 1~ 5年 ,平均 32个月 ,移位头状骨有可靠血运 ,16例腕痛消失 ,2例仍有轻度腕痛 ,优良率 10 0 %。结论 应用该法替代月骨支撑腕关节 ,符合腕关节功能解剖 ,是治疗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状移位 治疗 无菌坏死 腕关节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宫旭 路来金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5年第5期272-274,共3页
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腕关节疼痛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该文就月骨无菌性坏死的分期、治疗等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无菌坏死 治疗 无菌坏死 治疗进展 疼痛疾病 体力劳动者 腕关节 青壮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月骨骨壳带蒂豌豆骨植入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1期775-775,共1页
关键词 无菌坏死 带蒂豌豆 植入治疗 保留 效果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晓南 陈克俊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无菌坏死 治疗 Kienbock病 病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0例X线平片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吉家伟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无菌坏死 平片分析 骺坏死 X线 无菌坏死 骺软 常见疾病 发病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