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双排桩最优排距确定及桩间土压力计算方法
- 1
-
-
作者
汤科
赵华
唐雪峰
程儒凇
-
机构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自然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
基金
自然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LGHZ202101)
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项目(藏财采20200890-1)。
-
文摘
无连梁双排桩由于其复杂的受力特性和桩间土压力模型不统一导致较难应用于实际工程。为了深入了解双排桩的受力特性和快速计算出桩间土压力,运用GEO5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桩排距对桩身受力的影响;同时,基于刚体极限平衡理论提出了一种简便计算桩间土压力的新方法,即通过先求出前后排桩各自的剩余下滑力,再分别去除前(后)排桩,进而利用求解余下单排桩的剩余下滑力来辅助计算双排桩桩间土压力。结果表明:(1)当桩排距在2b~6b(b为桩截面短边长)时,前后排桩剩余下滑力几乎相等,但前后排桩最大内力差值却逐渐增大;(2)随着桩排距的增加,双排桩的推力之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前排桩桩后推力几乎不变,这主要是由于后排桩桩后推力的变化所引起的,双排桩的最优排距应在2b~4b之间;(3)当桩排距在2b~6b时,双排桩中前排桩桩后推力等于同位置单排桩桩后推力和桩前抗力之和的一半;后排桩桩前抗力等于同位置单排桩桩后推力和桩前抗力之和的一半,最大误差也仅为0.07%;(4)通过与原方案及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其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对于快速确定双排桩的最优排距及桩间土压力的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无连梁双排桩
二元边坡
刚体极限法
最优桩排距
桩间土压力
-
Keywords
double-row anti-slide piles
binary slope
rigid body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optimal piles row distance
soil pressure between piles
-
分类号
U213.152.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TU43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