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盐铁论》看西汉中期的日常社会生活 |
张齐政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5
|
|
2
|
明清时期西南边地白山司域日常社会生活习俗探微 |
蓝武
高弘泽
|
《地域文化研究》
|
2024 |
1
|
|
3
|
出院后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状况的研究 |
曾德建
尤黎明
罗志民
|
《护理学杂志》
|
2011 |
13
|
|
4
|
日常生活:社会史研究的对象、视角与跨学科对话 |
李俊领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5
|
|
5
|
日常生活的结构与意义《礼记·曲礼》的社会学研究 |
吴柳财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3
|
|
6
|
社会是舞台 人人皆演员──读戈夫曼《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
于海
|
《社会》
北大核心
|
1998 |
11
|
|
7
|
康复训练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及日常生活能力中的应用 |
殷丽琴
|
《当代护士(下旬刊)》
|
2015 |
1
|
|
8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研究——基于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维度 |
豆勇超
翟修平
|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9
|
社会学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 |
散心
|
《语言战略研究》
|
2016 |
1
|
|
10
|
论日常生活中的承诺 |
陈科华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1
|
日常生活应当成为一种革命实践——亨利·列菲弗尔《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 |
吴琼
|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
2003 |
0 |
|
12
|
《中国的一日》所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日常生活 |
薛辉
|
《地方文化研究》
|
2014 |
2
|
|
13
|
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的社会服务介入 |
童敏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1
|
|
14
|
社会心理、社会思潮与精神文明建设 |
袁世珠
|
《江苏商论》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5
|
二维码:数字传播新窗口 |
杜晓涵
|
《文化产业》
|
2025 |
0 |
|
16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 |
祝浩
|
《作文(高中版)》
|
2024 |
0 |
|
17
|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社会学意义——迈向一种日常生活的社会学 |
郑震
|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4
|
|
18
|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
魏鹏邦
|
《教育艺术》
|
2019 |
0 |
|
19
|
消费社会日常生活的文学审美走向 |
郑渺渺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20
|
蒙古游牧民与犬的关系探究——以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达兰花嘎查为中心的田野调查 |
潘小宁
|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