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盐铁论》看西汉中期的日常社会生活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齐政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人们对《盐铁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西汉政府盐铁官营专卖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们的“义利之辩”、汉武帝的内外政策之争、王道与霸道之论、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品评等方面。实际上,《盐铁论》可以称得上是西汉中期的一... 人们对《盐铁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西汉政府盐铁官营专卖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们的“义利之辩”、汉武帝的内外政策之争、王道与霸道之论、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品评等方面。实际上,《盐铁论》可以称得上是西汉中期的一部有关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反映出西汉中期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全景。我们从《盐铁论》一书中既可以看到西汉中期人们衣、食、住、行、用、玩等各种日常生活物品,也可以看到西汉中期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状况和社会风气: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社会生活的奢侈腐化;社会风气的江河日下;贫富两极的严重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铁论》 西汉中期 日常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西南边地白山司域日常社会生活习俗探微 被引量:1
2
作者 蓝武 高弘泽 《地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71-83,共13页
明清时期是中国土司制度总体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明清时期中国土司统治的核心区域,西南边疆土司地区的日常政治生活与其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不无关系,惜学界迄今对此研析甚少。本文特以《白山司志》作为主要史料依据,仅就明清时期白山... 明清时期是中国土司制度总体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明清时期中国土司统治的核心区域,西南边疆土司地区的日常政治生活与其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不无关系,惜学界迄今对此研析甚少。本文特以《白山司志》作为主要史料依据,仅就明清时期白山司域土官土民的日常社会生活作为切入点,对其饮食习俗、服饰习俗、居住文化、丧葬习俗、信仰习俗和语言文化等诸多社会生活现象进行透析,可以考见明清时期白山司域的日常社会生活不仅具有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壮族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深受中原汉文化影响、宗族观念浸润久远以及官民同俗等诸多特征,而且对土司政治具有密切的联系与影响。由白山司域的日常社会生活切入展开专门研究,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土司制度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真实的日常生活样貌与社会发展状况,进而透视土司制度时代“因俗而治”的土司政治背后诸多纷繁复杂的非政治因素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白山司域 日常社会生活
原文传递
出院后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曾德建 尤黎明 罗志民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了解出院后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状况。方法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量表(LIFE-H)对74例出院后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总分为(5.81±2.18)分,日常生活活动总分为(6.11±2.01)... 目的了解出院后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状况。方法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量表(LIFE-H)对74例出院后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总分为(5.81±2.18)分,日常生活活动总分为(6.11±2.01)分,社会参与总分为(5.39±2.53)分。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最高,户外活动维度得分最低。结论出院后脑卒中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呈中等程度困难,其户外活动较少。康复工作者应动员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帮助患者,并通过增加社会支持,特别是增加与家庭功能相关的社会支持行为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 社会参与 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社会史研究的对象、视角与跨学科对话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俊领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39-46,共8页
在日常生活史研究上,中国近代史学界侧重于对底层民众日常生活的呈现和探讨。以社会史研究的"整体史"追求而言,宜扩大日常生活史研究对象的范围,使之包括广义社会各个领域的常态活动。日常生活史视角,注重当事人在具体情境中... 在日常生活史研究上,中国近代史学界侧重于对底层民众日常生活的呈现和探讨。以社会史研究的"整体史"追求而言,宜扩大日常生活史研究对象的范围,使之包括广义社会各个领域的常态活动。日常生活史视角,注重当事人在具体情境中的行为方式、心理结构、情感体验、文化观念及其关联的权力关系,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变化中探究社会变迁的量变过程、演进路径与命运格局。在此视角下,不仅可以展现出一个以生活为中心的近代中国社会面相,而且可能揭示出更深层的社会变迁机制。日常生活可以成为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对话的中心问题与公共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结构与意义《礼记·曲礼》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柳财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80,共27页
社会人类学对于礼与仪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日常社会生活和加深对社会结构的理解,因为研究所侧重的仪式过程激活了人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的实践主体性。通过对《礼记·曲礼》的社会人类学解读,我们发现,人的日常生活具有社会结构... 社会人类学对于礼与仪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日常社会生活和加深对社会结构的理解,因为研究所侧重的仪式过程激活了人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的实践主体性。通过对《礼记·曲礼》的社会人类学解读,我们发现,人的日常生活具有社会结构与时间性这些基本要素,礼制结构内含复杂的人伦结构与天人关系,以及丰富的时间体验。礼所体现的情感与意义是社会生活之神圣感的源泉,礼仪就是将人和社会带入这种境界的手段与过程。这种尝试性的解读意在将传统礼仪纳入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类学 《礼记·曲礼》日常生活社会-时间”结构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是舞台 人人皆演员──读戈夫曼《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被引量:11
6
作者 于海 《社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戈夫曼 日常生活 社会学家 美国社会 演员 日常生活社会 社会思想史 就职演讲 战后西方 舞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及日常生活能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殷丽琴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8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寻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例,随机选取2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寻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例,随机选取2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由护士执行每周两次的康复训练;另外20名患者为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采取WHO制定试用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的患者比只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患者在SDSS和ADL中得分高(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精神分裂 社会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研究——基于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维度 被引量:2
8
作者 豆勇超 翟修平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2,共5页
赫勒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自在的对象化"领域来界定日常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常生活的一般图式,这为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要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遵循日常生活的认知... 赫勒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自在的对象化"领域来界定日常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常生活的一般图式,这为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要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遵循日常生活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把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具体的日常生活有机融合,转化为学生的"日用常行",使其沉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自在而不自觉。要注重从创设符合学生日常认知的具体形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尊重学生的利益诉求三个维度来寻求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勒 日常生活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 被引量:1
9
作者 散心 《语言战略研究》 2016年第3期5-14,共10页
编者的话:语言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人类社会文明史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西社会有不同的语言观及其起源。20世纪,社会学领域发生了语言学转向,通过对不同文明的语言文字分析,可以推展出不同文明构成和社会运行的一些基本问题来讨论。为... 编者的话:语言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人类社会文明史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西社会有不同的语言观及其起源。20世纪,社会学领域发生了语言学转向,通过对不同文明的语言文字分析,可以推展出不同文明构成和社会运行的一些基本问题来讨论。为此,本刊邀请了五位社会学领域的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思考语言和语言生活。原始思维与文明世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铭铭一般认为,文字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一开始主要不是为社会普遍沟通而存在,而恰恰与权力和等级有关,是维持社会区隔的显著符号。与之相比,语言尤其是方言口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领域 日常社会生活 方言口语 列维-斯特劳斯 王铭铭 神话学 人类社会 人类学研究 中国文字学 西方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常生活中的承诺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科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24,共5页
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日常生活样态并因而会有不同的承诺。中国传统社会对于承诺的理解主要包括"慎诺"、"守诺"与"守义"三个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承诺无... 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日常生活样态并因而会有不同的承诺。中国传统社会对于承诺的理解主要包括"慎诺"、"守诺"与"守义"三个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承诺无论是从对象、内容及兑现方式都与传统的"熟人"社会不同,容易陷入承诺的道德困境;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承诺价值观的基础上,完善以"脱域机制"为主的社会信任机制,对于信赖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承诺“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脱域机制” 道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应当成为一种革命实践——亨利·列菲弗尔《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
11
作者 吴琼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3年第12期46-47,共2页
亨利·列菲弗尔《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一书英文版出版之际,特雷弗·霍根(TrevorHogan)在澳大利亚《论题十一》杂志第71期(2002年11月)发表了书评,介绍了本书与列菲弗尔3卷本的《日常生活批判》的关系以及列菲弗尔思想在今天被... 亨利·列菲弗尔《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一书英文版出版之际,特雷弗·霍根(TrevorHogan)在澳大利亚《论题十一》杂志第71期(2002年11月)发表了书评,介绍了本书与列菲弗尔3卷本的《日常生活批判》的关系以及列菲弗尔思想在今天被接受的情况。本文标题为编写者所加,书评主要内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列菲弗尔 《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 批判理论 日常生活社会 现实主义 情境主义 美学形式 艺术形式 法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一日》所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日常生活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辉 《地方文化研究》 2014年第2期105-112,共8页
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描绘的是1936年5月21日当天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是时代大环境背景下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可谓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总面貌。通过该书,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近代中国各地的生活状况。因此,本文从社会生... 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描绘的是1936年5月21日当天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是时代大环境背景下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可谓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总面貌。通过该书,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近代中国各地的生活状况。因此,本文从社会生活史研究的视角,论述其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并作有关"碎片化"的思考,希冀学界能引起重视并善利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一日》 社会 社会生活 日常生活 史料价值 碎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的社会服务介入 被引量:21
13
作者 童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精神病康复是随着西方非院舍化和社区照顾运动而产生的—种新的服务框架,目的是帮助精神病人在社区日常生活环境中增强积极管理自己病症的能力,改善精神病人的社会支持,提高精神病人的社会生活功能。精神病康复服务中所蕴含的宗旨与社... 精神病康复是随着西方非院舍化和社区照顾运动而产生的—种新的服务框架,目的是帮助精神病人在社区日常生活环境中增强积极管理自己病症的能力,改善精神病人的社会支持,提高精神病人的社会生活功能。精神病康复服务中所蕴含的宗旨与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非常相似,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也使社会工作面临无可回避的挑战:如何在坚持社会工作自己的价值理念基础上发展社会工作独特的服务方式。中国大陆精神病康复服务的发展需要社会工作者的积极介入,但服务介入的方式与西方社会工作不同,在家庭责任关系中理解精神病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愿望,整合发展和治疗、内部心理调适和外部社会支持,以家庭为服务介入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发展专业化的服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康复社会工作日常生活专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心理、社会思潮与精神文明建设
14
作者 袁世珠 《江苏商论》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2-24,共3页
社会心理,相对于社会意识形式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不定型的社会意识,通常表现为情感、意愿、风尚、习惯及自发倾向等。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群体意识,是由许多人... 社会心理,相对于社会意识形式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不定型的社会意识,通常表现为情感、意愿、风尚、习惯及自发倾向等。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群体意识,是由许多人的思想观点、感情意志和愿望要求等诸多因素汇合而成的,它表现为社会上某种思想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心理 日常社会生活 社会意识形式 心理建设 社会精神生活 社会精神文明 政治思想觉悟 人民群众 资产阶级自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码:数字传播新窗口
15
作者 杜晓涵 《文化产业》 2025年第5期31-33,共3页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二维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支付到健康监测,二维码不仅简化了许多流程,而且引发了人们对隐私、数据安全和个人自由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二维码的起源、发展历程、在社会中的应...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二维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支付到健康监测,二维码不仅简化了许多流程,而且引发了人们对隐私、数据安全和个人自由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二维码的起源、发展历程、在社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二维码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的特性及其社会沟通模式,旨在揭示二维码在数字化社会中的多重面向,并结合传播学理论分析二维码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码 数据安全 数字化社会 传播学理论 数字传播 健康监测 沟通模式 社会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
16
作者 祝浩 《作文(高中版)》 2024年第12期53-54,共2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标准》提出可以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标准》提出可以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教师要创设具体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辩论,引导他们探讨热点问题,围绕生活实践开展读写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学习方式 学习任务群 《标准》 表达交流 日常社会生活 探究性学习 当代社会生活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社会学意义——迈向一种日常生活的社会学 被引量:84
17
作者 郑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1-217,246,共27页
列斐伏尔认为,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具有无意识特征的基础性的层次,它饱受由工具理性和现代技术所主导的工业文明和官僚统治制度所带来的异化之苦,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它日益经受着语言和符号的霸权,而它所包含的空间生产则使... 列斐伏尔认为,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具有无意识特征的基础性的层次,它饱受由工具理性和现代技术所主导的工业文明和官僚统治制度所带来的异化之苦,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它日益经受着语言和符号的霸权,而它所包含的空间生产则使资本主义得以存续,但解放的可能性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推动了社会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但其异化和总体人的思想依然没有摆脱人道主义乌托邦理念的困扰,因此,一门为社会学奠定基础的日常生活的社会学必须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从日常生活的自相矛盾中寻找批判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批判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社会
原文传递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18
作者 魏鹏邦 《教育艺术》 2019年第12期63-63,共1页
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变得生活化、真实化,需要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日常生活的内容,将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进行紧密连接。学生借助于课堂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通过社会生活反过来验证课本里的知识... 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变得生活化、真实化,需要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日常生活的内容,将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进行紧密连接。学生借助于课堂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通过社会生活反过来验证课本里的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社会日常生活 课堂教学 生活化研究 学习效率 真实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社会日常生活的文学审美走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渺渺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审美意识 社会日常生活 审美价值
原文传递
蒙古游牧民与犬的关系探究——以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达兰花嘎查为中心的田野调查
20
作者 潘小宁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5-49,共5页
蒙古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犬文化的民间习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对于蒙古游牧民族来说,畜牧犬非常重要,因为犬可以统率家畜,防止狼等野兽的侵害。据学者斯琴巴特尔说,敏捷的犬在20-30里外就能听到陌生声响,尤其是野兽发出的声音,能承担... 蒙古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犬文化的民间习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对于蒙古游牧民族来说,畜牧犬非常重要,因为犬可以统率家畜,防止狼等野兽的侵害。据学者斯琴巴特尔说,敏捷的犬在20-30里外就能听到陌生声响,尤其是野兽发出的声音,能承担看家护院的职能。每座定居的蒙古包(游牧民居住用的白色帐篷)附近都有犬的存在,主人睡觉时,犬可以为他们守卫夜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塔拉 游牧民 民间习俗 日常社会生活 看家护院 蒙古包 巴林右旗 关系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