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看日美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爱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53-57,共5页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是冷战的产物,是日美结成战略同盟关系的重要依据。日美安保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确立,60年代调整,到90年代中期再度确认的历程,说明日美关系的核心是战略国盟关系。今天日美继续在亚太地区谋求主导权,图谋...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是冷战的产物,是日美结成战略同盟关系的重要依据。日美安保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确立,60年代调整,到90年代中期再度确认的历程,说明日美关系的核心是战略国盟关系。今天日美继续在亚太地区谋求主导权,图谋控制亚太事务。从日美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可以看到由于经济实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关系 战略同盟 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后日美安全保障体制调整的动因分析
2
作者 刘玉雁 高辉 《日本研究》 2003年第2期42-46,共5页
关键词 冷战后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中国 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演变过程看日本的大国战略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刚雁 《阴山学刊》 2005年第4期28-31,共4页
日美安保体制是冷战时代的产物,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从50年代确立、60年代调整、90年代再度确认,到今年2月,美日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磋商会议,日本利用日美这一战略同盟关系,从一个被控制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在亚太地区谋求主导权,妄图控制... 日美安保体制是冷战时代的产物,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从50年代确立、60年代调整、90年代再度确认,到今年2月,美日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磋商会议,日本利用日美这一战略同盟关系,从一个被控制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在亚太地区谋求主导权,妄图控制亚太事务的政治大国。从日美关系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到日本的大国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大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冷战色彩
4
《新华文摘》 2009年第20期165-166,共2页
隋淑英在《烟台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1950年9月底至次年1月,日本外务省在吉田茂首相的领导下,为即将举行的第一次日美谈判,相继拟定了《A作业》、《B作业》、《C作业》及《D作业》,提出了日本的安全保障设想。《A作业》... 隋淑英在《烟台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1950年9月底至次年1月,日本外务省在吉田茂首相的领导下,为即将举行的第一次日美谈判,相继拟定了《A作业》、《B作业》、《C作业》及《D作业》,提出了日本的安全保障设想。《A作业》基于美军出兵朝鲜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烟台大学学报》 色彩 冷战 作业 吉田茂 外务省
原文传递
新日美安保体制与亚太安全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8-101,共4页
冷战后 ,原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经过了一个调整的过程 ,到 1999年止 ,这个调整过程基本完成。冷战后新建立的日美安保体制是冷战期间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延续 ,但其出现的背景、具体内容和对亚太地区安全的影响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新日美... 冷战后 ,原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经过了一个调整的过程 ,到 1999年止 ,这个调整过程基本完成。冷战后新建立的日美安保体制是冷战期间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延续 ,但其出现的背景、具体内容和对亚太地区安全的影响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新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建立直接挑战亚太地区的安全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冷战后 亚太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美重建安保体制
6
作者 康慧敏 《亚非纵横》 1996年第3期19-21,共3页
4月16日—1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进行会谈并共同发表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在此宣言发表之前,日美双方就调整冲绳美军基地问题达成了协议,并签署了两国物资和劳务交流协定。这一系列举动标志着日美... 4月16日—1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进行会谈并共同发表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在此宣言发表之前,日美双方就调整冲绳美军基地问题达成了协议,并签署了两国物资和劳务交流协定。这一系列举动标志着日美两国对战后维持40多年之久的安保体制进行重新定义,勾勒出日美同盟关系的新框架,将对亚太局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保体制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本政府 同盟关系 重建 同盟 冲绳县 重新定义 克林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后日美联盟的重新定义
7
作者 吕川 《日本研究》 2001年第2期63-68,共6页
关键词 冷战后 亚洲 利坚合众国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冲绳 重新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日同盟:冷战后亚太军事集团化的危险动向
8
作者 章锐 万水献 韩云君 《国防》 1997年第1期15-15,共1页
1996年4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日期间,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共同发表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这一宣言把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由过去的遏制苏联,“保卫日本安全”,转化为主导亚太地区安全,对付所谓“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标志着美日同... 1996年4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日期间,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共同发表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这一宣言把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由过去的遏制苏联,“保卫日本安全”,转化为主导亚太地区安全,对付所谓“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标志着美日同盟关系的性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日美两国强化军事同盟关系,开了冷战后亚太地区军事集团化的恶劣先例,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对此,亚太地区各国不能不保持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盟 军事集团 冷战后 亚太地区 亚太战略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军事大国 军事同盟 关系的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防务政策:一次重要的调整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明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8-34,共7页
由于经济科技实力的急剧加强以及对政治大国地位的孜孜追求,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日本防务政策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调整,包括将防务置于综合安全概念基础之上,形成真正具有本国特色的军事战略,减少日美同盟关系固有的不平衡性.这一... 由于经济科技实力的急剧加强以及对政治大国地位的孜孜追求,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日本防务政策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调整,包括将防务置于综合安全概念基础之上,形成真正具有本国特色的军事战略,减少日美同盟关系固有的不平衡性.这一调整明显加强了日本在防务问题上的自主地位,确定了日本防务政策在九十年代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战略 军事力量 自卫队 防务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海军舰艇 苏联 武器 地空导弹部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1”东日本大地震一周年之后日本社会的思想状况
10
作者 小森阳一 张秀强 《战略决策研究》 2013年第1期22-31,共10页
"3.11东日本大地震"让我们反思的不仅仅是日本政府而是全世界对于核电以及核武器应该采取的态度,因为简单地将"3.11"和"8.15"联系在一起考虑蕴含着认识论上的危险。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大江健三郎所提到的&q... "3.11东日本大地震"让我们反思的不仅仅是日本政府而是全世界对于核电以及核武器应该采取的态度,因为简单地将"3.11"和"8.15"联系在一起考虑蕴含着认识论上的危险。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大江健三郎所提到的"日本事实上的再度军备化"以及日本国民"对于美国核威慑力有效性的没有来由的信赖",重新思考"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体制"以及"日美原子力协定体制"。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警惕"由政官产学媒组成的五角形构筑的关于安全神话的童话"。"3.11"之后日本民主党政权越发趋于保守,而正是因为处在这样一个时期,构筑真正意义上东亚长期的可持续的生活和安全的知识分子之间的交流实践是不可或缺且意义重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1东本大地震 核威慑力 政官产学媒 安全保障条约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新时期国家安全战略特征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进山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8,共18页
关键词 外交 《防卫白皮书》 自卫队 地方武装 国家安全战略 亚洲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防卫力量发展计划
原文传递
日本“专守防卫”方针虚化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栗硕 《日本学刊》 CSSCI 2024年第4期132-156,159,162,共27页
日本政府基于“和平宪法”提出了“专守防卫”的国家防卫基本方针,并依据“被动防御”思想理念,出台了诸多限制自卫队运用、建设及分担同盟责任的军事政策。伴随着日本军事战略的“外向化”发展,曾经作为“专守防卫”方针核心内涵的限... 日本政府基于“和平宪法”提出了“专守防卫”的国家防卫基本方针,并依据“被动防御”思想理念,出台了诸多限制自卫队运用、建设及分担同盟责任的军事政策。伴随着日本军事战略的“外向化”发展,曾经作为“专守防卫”方针核心内涵的限制性政策被逐渐摒弃。首先,“专守防卫”方针对自卫队运用的限制被打破,自卫队的运用空间不再受限,运用条件也被大幅放宽。其次,“专守防卫”方针对自卫队建设的限制被打破,自卫队开始着力发展攻击性武器装备,自卫队建设的经费投入也获得迅猛提升。最后,“专守防卫”方针对自卫队分担同盟责任的限制被打破,日美军事责任分担模式由“美主日辅”向“协同一体”转变。“专守防卫”方针正逐渐虚化为日本政府对内外宣传的一个空洞口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守防卫 自卫队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军事战略 和平 宪法
原文传递
日本会成为军事大国吗?
13
作者 潘俊峰 《日本学刊》 1987年第2期13-18,共6页
多年来,日本政府一直宣称日本不做军事大国,不走军事大国的道路。日本军界有人甚至称日本是“军事小国”。然而,近几年日本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它自称进入了“第三次开国时期”,要对战后政治进行“总决算”;在财政预算中突出军... 多年来,日本政府一直宣称日本不做军事大国,不走军事大国的道路。日本军界有人甚至称日本是“军事小国”。然而,近几年日本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它自称进入了“第三次开国时期”,要对战后政治进行“总决算”;在财政预算中突出军费增长率,提出建立“十分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些动向是否预示着日本要背弃过去的承诺,走军事大国的道路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大国 本政府 总决算 军事力量 军费 财政预算 增长率 小国 政治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原文传递
日本军事战略发展趋势浅析
14
作者 温味几 王力争 《日本学刊》 1987年第3期6-9,共4页
日本的防务政策及其发展趋势,历来是日本国内外比较关注的重要课题。为了在这方面开展学术探讨,本刊去年已发表了几篇观点不尽相同的文章,今年第2期又发表了潘俊峰同志的《日本会成为军事大国吗?》的论文,本期再发表温味几、王力争同志... 日本的防务政策及其发展趋势,历来是日本国内外比较关注的重要课题。为了在这方面开展学术探讨,本刊去年已发表了几篇观点不尽相同的文章,今年第2期又发表了潘俊峰同志的《日本会成为军事大国吗?》的论文,本期再发表温味几、王力争同志的文章。所有这些文章都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本刊予以发表,目的是为了引起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军事战略 发展趋势 西太平洋 军事大国 防卫政策 防务政策 “专守防卫”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学术探讨 国内外比较
原文传递
日本防务政策的新动向
15
作者 李大光 《现代军事》 1996年第10期35-37,共3页
去年11月28日,日本三党联合政权经过反复酝酿,正式通过了新《防卫计划大纲》。12月14日,日本政府在安全保障会议上确定了下一次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1996年度到2000年度),并于15日的内阁会议上最后通过。今年4月17日美日两国首... 去年11月28日,日本三党联合政权经过反复酝酿,正式通过了新《防卫计划大纲》。12月14日,日本政府在安全保障会议上确定了下一次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1996年度到2000年度),并于15日的内阁会议上最后通过。今年4月17日美日两国首脑又在东京签署一个《面向21世纪的同盟》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宣言首次正式使日本承诺考虑在其边界之外发挥军事作用。4月29日,日本防卫厅长官又对俄罗斯进行了首次访问并与俄国防部长在莫斯科签署了军事备忘录,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说:“此次会谈是在两国武装力量关系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动向 防务政策 防卫力量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本政府 武装力量 发展道路 防卫合作指针 新大纲 军事战略
原文传递
简评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
16
作者 温味几 张世斌 《现代军事》 1996年第10期25-27,共3页
日本政府于1995年11月28日正式批准了新《防卫计划大纲》。新大纲对未来15年形势发展作了分析,规划了新时期日本政府防卫基本方针和防卫力量发展目标。与1976年制订第一个《防卫计划大纲》(简称旧大纲)相比,新大纲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实质... 日本政府于1995年11月28日正式批准了新《防卫计划大纲》。新大纲对未来15年形势发展作了分析,规划了新时期日本政府防卫基本方针和防卫力量发展目标。与1976年制订第一个《防卫计划大纲》(简称旧大纲)相比,新大纲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新大纲首次将防卫基本方针列为大纲主要内容,为防卫力量在和平时期发展作了政策性规定日本政府在经过对现有防卫力量的规模和机能进行审视之后,提出新时期防卫力量发展仍应坚持冷战时期形成的六条防卫基本方针。其中,前四条已正式列入新大纲,其内容为:在日本国宪法指导下,根据“专守防卫”战略和“不做给其他国家构成威胁的军事大国”基本理念,坚持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确保文官治军制度,遵守无核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大纲 防卫力量 新时期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发展目标 基本方针 本政府 自主防卫 本国宪法 航空自卫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