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日记体小说的形成及其发展走势 被引量:4
1
作者 孙继红 王晓斓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7-100,共4页
日记体小说是与传统小说相对应的一种小说类型。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模式,重塑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西方日记体小说形成的主要动因;将小说的公共性与日记的私密性融为一体,从公共表达空间进入私密表达空间,是日记体小说独特的表现手法。... 日记体小说是与传统小说相对应的一种小说类型。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模式,重塑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西方日记体小说形成的主要动因;将小说的公共性与日记的私密性融为一体,从公共表达空间进入私密表达空间,是日记体小说独特的表现手法。得益于这种独到的表现手法,西方日记体小说伴随西方两次文艺运动发展和兴盛,逐渐形成为一个重要的小说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日记体小说 形成动因 表达空间 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日记体小说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克 《天中学刊》 2002年第1期58-61,共4页
日记体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展现了多种文体形态。日记体小说作为第一人称的变格,忠实于真实的人生感受,在对心理真实深入开掘、执著于心理宣泄功能的同时,又不断将触角伸向更深广的现实生活,从而形成了文体记忆与现实人生形态之间极... 日记体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展现了多种文体形态。日记体小说作为第一人称的变格,忠实于真实的人生感受,在对心理真实深入开掘、执著于心理宣泄功能的同时,又不断将触角伸向更深广的现实生活,从而形成了文体记忆与现实人生形态之间极为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 时间框架 现实生活 人生感受 中国 现代文学史 日记体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日记体小说的文体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克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61-65,共5页
作家私密性体验的表达冲动以及读者的窥视欲望从根本上孕育了中国现代日记体小说的重要文体特征。它们分别是真实与虚构的交织、时间形式的建构和私人空间的开掘。
关键词 日记体小说 真实 虚构 时间形式 私人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文学的典型文本——论“五四”日记体小说的叙述方式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晓静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29,共5页
日记体小说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小说样式,并在“五四”前后形成一股创作热潮。“五四”日记体小说作为“个人”文学的典型文本,具有独特的叙述方式:它的叙述主体是“夹缝中生存的边缘人”,提供了反理性、反常规的审视角度;它... 日记体小说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小说样式,并在“五四”前后形成一股创作热潮。“五四”日记体小说作为“个人”文学的典型文本,具有独特的叙述方式:它的叙述主体是“夹缝中生存的边缘人”,提供了反理性、反常规的审视角度;它以人物的情绪脉络为结构,是“片断中倾吐的心灵絮语”;它的叙述时间是“此在中体验的进行时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生活;它以“封闭中内省的我———我自诉”为聚焦方式,给予隐秘灵魂最深切的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体小说 主体 结构 时态 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变革与书信体、日记体小说文体的现代新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佳琴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4-49,191,共6页
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对书信体和日记体小说的现代新变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白话使得晚清时期就已出现的书信体和日记体小说突破了形式的外壳,专注于"个性"的表达,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直接呈现人物心理内容,语言变革发掘了... 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对书信体和日记体小说的现代新变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白话使得晚清时期就已出现的书信体和日记体小说突破了形式的外壳,专注于"个性"的表达,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直接呈现人物心理内容,语言变革发掘了此类小说体式的潜力,使其真正具备了"向内转"和散文化的现代特征。现代白话还激活了日记体彻底的私密性这一沉睡的基因,突出了表达的任意性和排他性特点,能够自觉运用和自由驾驭这种文体的代表作品就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变革 书信体小说 日记体小说 文体 现代新变
原文传递
现代女性日记体小说的叙事与话语策略——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新华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2-35,共4页
随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女性声音也相应出现,在与男性一并参与宏大叙事的同时,女性叙事者也选用日记体小说这一私人性极强的体裁与话语形式,以突出男权强势话语的重围,建构起女性自我的权威。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 随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女性声音也相应出现,在与男性一并参与宏大叙事的同时,女性叙事者也选用日记体小说这一私人性极强的体裁与话语形式,以突出男权强势话语的重围,建构起女性自我的权威。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文拟围绕《莎菲女士的日记》探讨"日记体小说"的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日记体小说 叙事 话语 《莎菲女士的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日记体小说演变历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高杰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西方文学史上,日记体小说这种文体的产生和演变与欧洲历史上社会各阶层的日记写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五四"时期日记体小说的"兴盛",源自西方日记体小说的影响,而与中国日记传统关联不大。总体来说,现代作家的日... 西方文学史上,日记体小说这种文体的产生和演变与欧洲历史上社会各阶层的日记写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五四"时期日记体小说的"兴盛",源自西方日记体小说的影响,而与中国日记传统关联不大。总体来说,现代作家的日记写作推动了20世纪上半叶日记体小说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发展与嬗变。论文主要围绕中国现代文学初创期和20世纪30年代的日记体小说写作进行微观考查,试图勾连起日记体小说的现代发展、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作家日记 日记体小说 演变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初日记体小说的“男子作闺音”
8
作者 叶晓青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0-155,158,共6页
民初的日记体小说存在"男子作闺音"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读者的喜好以及中国的文学传统有关。民初的这类日记体小说比较明显地打上男性作者的烙印,作者按照心目中对女性的要求和期待来塑造女性,并且时常会提及女主人公的&q... 民初的日记体小说存在"男子作闺音"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读者的喜好以及中国的文学传统有关。民初的这类日记体小说比较明显地打上男性作者的烙印,作者按照心目中对女性的要求和期待来塑造女性,并且时常会提及女主人公的"愁"和"病"。从中可看出,男作者在借小说中女性的际遇来关照自身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 日记体小说 男子作闺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隐的书信体和日记体小说的叙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奉仁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6-136,共11页
关键词 日记体小说 书信体小说 叙事分析 叙事文本 内心独白 叙事时间 叙事结构 晚清新小说 叙述自我 第一人称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隐、丁玲日记体小说创作的两极探索与意义
10
作者 袁倩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1-54,共4页
在个性解放和个人意识觉醒的五四时期,日记体小说创作大放异彩,并成为备受作家和读者青睐的一种文学体式。其中,庐隐、丁玲的日记体小说创作堪当具有丰富代表性的两极典型,前者的哀伤书写和后者的激切直白式书写体现了不同的写作指向。... 在个性解放和个人意识觉醒的五四时期,日记体小说创作大放异彩,并成为备受作家和读者青睐的一种文学体式。其中,庐隐、丁玲的日记体小说创作堪当具有丰富代表性的两极典型,前者的哀伤书写和后者的激切直白式书写体现了不同的写作指向。女性日记体小说作为五四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体和性别担当,无疑具有耐人寻味的时代意义:它以日记体的"自我言说性",以个人诉说的文本主体形态,使内心隐秘与潜在欲求的书写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体小说 庐隐 丁玲 两极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记体小说的三个特点——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
11
作者 周颖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69-74,111,共6页
文学反映时代,随着"五四"浪潮逐渐退去,日记体小说因其表现形式独特、内容逼近生活而赢得了广泛受众。在读者中引起轰动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无疑让日记体小说大放异彩,而日记体小说的魅力也随之日益透现。本文借用这个文本... 文学反映时代,随着"五四"浪潮逐渐退去,日记体小说因其表现形式独特、内容逼近生活而赢得了广泛受众。在读者中引起轰动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无疑让日记体小说大放异彩,而日记体小说的魅力也随之日益透现。本文借用这个文本来浅析日记体小说的私密性、自剖精神与激发满足读者窥探渴求三方面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体小说 私密性 自我剖析 窥探 《莎菲女士的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记体小说散论——中国现代分类小说史话之一节
12
作者 党秀臣 《唐都学刊》 1990年第2期29-33,39,共6页
日记本小说,亦即日记小说。它是日记文学之一种。在日记文学园地中,它枝叶繁茂,花团锦簇,硕果累累。较早注意到这一文学现象,并予以初步分析论证的,是郁达夫。1927年6月,他发表了论文:《日记文学》,1935年6月,他为其《达夫日记集》的出... 日记本小说,亦即日记小说。它是日记文学之一种。在日记文学园地中,它枝叶繁茂,花团锦簇,硕果累累。较早注意到这一文学现象,并予以初步分析论证的,是郁达夫。1927年6月,他发表了论文:《日记文学》,1935年6月,他为其《达夫日记集》的出版,写了“代序”:《再谈日记》。其主要论点是:“日记文学,是文学里的一个核心,是正统文学以外的一个宝藏。”“小说家在初期习作的时候,用日记体裁来写的时候,其成功的可能性,比用旁的体裁来写更多一点。”因为“在日记里,无论什么话,什么幻想,什么不近人情的事情,全可以自由自在地记叙下来,人家不会说你在说谎,不会说你在做小说”,因此要提倡日记文学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体小说 小说 文学里 正统文学 文学园地 散论 赵惠明 莎菲 《狂人日记 庐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期日》:一篇被忽视的晚清日记体科普小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仁敏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4-147,共4页
晚清知名小说家徐念慈的《星期日》出于多方原因一直未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阈。其实,该作就文学价值而言,是中国目前所见之第一篇原创性日记体小说,在文体学上具有开创意义;它还是第一篇原创性科普小说,不仅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中国近代... 晚清知名小说家徐念慈的《星期日》出于多方原因一直未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阈。其实,该作就文学价值而言,是中国目前所见之第一篇原创性日记体小说,在文体学上具有开创意义;它还是第一篇原创性科普小说,不仅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中国近代科普文学的发展史上亦具有开拓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念慈 《星期日》 日记体小说 科普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日记体小说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建平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5,42,共6页
西方日记体小说王建平本文拟从模仿现实、表现主题和组织情节三个方面对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的西方日记体小说的功能及效用加以探讨。一、模仿现实:虚构的真实日记作为一种叙事手法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十八世纪,同... 西方日记体小说王建平本文拟从模仿现实、表现主题和组织情节三个方面对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的西方日记体小说的功能及效用加以探讨。一、模仿现实:虚构的真实日记作为一种叙事手法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十八世纪,同书信体文学、仟悔录、自传等一样,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体小说 日记作者 主人公 日记小说 书信体小说 真实性 叙述者 亨伯特 叙述形式 叙述主体
原文传递
基于自我对话的日记体小说——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
15
作者 曹云 《汉字文化》 2021年第18期146-147,共2页
丁玲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采用日记体这一独特的小说体裁,以限知的视角剖析人物心理,完成人物与自我的交流对话,体裁与内容相得益彰,突出女性启蒙的主题。
关键词 日记体小说 第一人称 《莎菲女士的日记
原文传递
现代中国日记体小说的产生
16
作者 吴辰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7期151-151,共1页
20世纪20年代,在日记体小说盛行一时的背后,是作家对文学契约的重建和对写作方法的探寻。基于对交流与沟通的渴望,作家们以日记体小说的形式打破了晚清以来文学书写的虚构契约,并试图重建一种以真实为基础的新的文学书写范式,这反映了... 20世纪20年代,在日记体小说盛行一时的背后,是作家对文学契约的重建和对写作方法的探寻。基于对交流与沟通的渴望,作家们以日记体小说的形式打破了晚清以来文学书写的虚构契约,并试图重建一种以真实为基础的新的文学书写范式,这反映了一种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社会心态。日记体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和近乎直白的剖露心迹可以和读者的内心发生最直接、最迅速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体小说 叙述角度 文学书写 第一人称 社会心态 交流与沟通 写作方法 书写范式
原文传递
论日记和日记体文学 被引量:23
17
作者 钱念孙 《学术界》 2002年第3期212-213,共2页
日记的远祖是编年纪事体史书。在编年纪事之后和日记兴起之前 ,笔记是其间过渡的体裁。日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 ,在西方则产生于 1 6世纪英国。日记与一般备忘录和随感录的重要区别 ,除标明年月日时间要素外 ,更在于它是个人秘密... 日记的远祖是编年纪事体史书。在编年纪事之后和日记兴起之前 ,笔记是其间过渡的体裁。日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 ,在西方则产生于 1 6世纪英国。日记与一般备忘录和随感录的重要区别 ,除标明年月日时间要素外 ,更在于它是个人秘密的保存 ,是自己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日记体文学大致可分日记体散文和日记体小说两类。日记体散文所写多半确有其人其事 ,只不过进行了文学的提炼和润色 ;而日记体小说所写的人和事 ,却完全可以跳出事实的框框 ,进行创造性虚构 ,塑造出全新的艺术形象。文章从中西比较的角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 日记体文学 日记体散文 日记体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记何以成为小说——以施蛰存《上元灯》文本分析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俐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为了探明中国现代文学中日记何以成为小说,日记体小说艺术价值形成具有怎样的机制。从叙事学角度,以施蛰存日记体小说《上元灯》为例进行文本分析,结论认为:日记成为小说的关键在于自我内心叙述话语的形成,日记体小说艺术在阅读中是通... 为了探明中国现代文学中日记何以成为小说,日记体小说艺术价值形成具有怎样的机制。从叙事学角度,以施蛰存日记体小说《上元灯》为例进行文本分析,结论认为:日记成为小说的关键在于自我内心叙述话语的形成,日记体小说艺术在阅读中是通过“离间效果”让读者获得审美愉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元灯》 日记体小说 文本分析 艺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记和日记体文学 被引量:4
19
作者 钱念孙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7-44,共8页
日记的远祖是编年纪事体史书。在编年纪事之后和日记兴起之前,笔记是其间过渡的体裁。日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在西方则产生于16世纪英国。日记与一般备忘录和随感录的重要区别,除标明年月日时间要素外,更在于它是个人秘密的保存... 日记的远祖是编年纪事体史书。在编年纪事之后和日记兴起之前,笔记是其间过渡的体裁。日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在西方则产生于16世纪英国。日记与一般备忘录和随感录的重要区别,除标明年月日时间要素外,更在于它是个人秘密的保存,是自己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日记体文学大致可分日记体散文和日记体小说两类。日记体散文所写多半确有其人其事,只不过进行了文学的提炼和润色;而日记体小说所写的人和事,却完全可以跳出事实的框框,进行创造性虚构,塑造出全新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 日记体文学 特征 日记体小说 创造性虚构 日记体散文 编年词体史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视阈与构建范式——评《诗性的浮沉: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
20
作者 施军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2-94,共3页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灿若星花,一方面因于作家才情、时代环境和读者接受的合力,另一方面源于审美形式的激变与聚合,即文备众体或文体互渗现象。诸如散文诗、诗化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诗化戏剧、戏剧体诗歌、速写体小说、报告文...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灿若星花,一方面因于作家才情、时代环境和读者接受的合力,另一方面源于审美形式的激变与聚合,即文备众体或文体互渗现象。诸如散文诗、诗化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诗化戏剧、戏剧体诗歌、速写体小说、报告文学体小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日记体小说 书信体小说 文体互渗 诗化小说 文备众体 报告文学 读者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