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传播视域下现代旧体文学社团转型论
1
作者 李遇春 周洪斌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36,共15页
中国现代旧体文学社团十分兴旺发达,但往往被主流的新文学社团及其研究所遮蔽。随着交通业、通信业,尤其是现代传媒的发展,地域限制被打破,传统文人结社逐渐向近现代旧体文学社团转型。从媒介传播视域来看,现代报刊媒介出现后的旧体文... 中国现代旧体文学社团十分兴旺发达,但往往被主流的新文学社团及其研究所遮蔽。随着交通业、通信业,尤其是现代传媒的发展,地域限制被打破,传统文人结社逐渐向近现代旧体文学社团转型。从媒介传播视域来看,现代报刊媒介出现后的旧体文学社团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单一地缘关系主导的传统文人结社模式被打破,结社形式逐渐由依托现实联结的文人雅集转向依托报刊公共平台。与此同时,现代旧体文学社团及其社刊在思想观念、文体文风与精神品格上都深受现代报刊传媒的影响,必须接受现代精英或大众读者的检验,逐步从传统的清雅宴集转向严峻的社会现实,由此呈现出与古代文人结社及社集选本不同的新旧融合面貌。现代旧体文学社团所展现的是一种演进型的转型范式,虽与新文学社团的革命型转型范式不同,但亦在现代文学社团的转型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二者互补共存,都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社团传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旧体文学 文学社团 媒介传播 现代报刊 转型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旧体文学史料学:问题与对策
2
作者 李遇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21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新旧二元对立模式不断被消解,以旧体诗词为代表的现当代旧体文学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许多现当代文学史著作开始尝试将旧体文学整体性地纳入文学史叙述。由于史料学是史学的基础,所以要编写中国现当代... 21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新旧二元对立模式不断被消解,以旧体诗词为代表的现当代旧体文学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许多现当代文学史著作开始尝试将旧体文学整体性地纳入文学史叙述。由于史料学是史学的基础,所以要编写中国现当代旧体文学史,就必须以建立中国现当代旧体文学史料学为前提。已有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主要是新文学史料学,只有建立比较完备的旧体文学史料学,新旧合璧,才能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名副其实。现当代旧体文学史料大致上可划分为以作家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史料;以作品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史料;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传播与接受史料。只有正视现当代旧体文学史料工作,才能推进现当代文学研究由新文学本位向新、旧文学双重本位转变。在综合运用古典文献学方法进行现当代旧体文学史料研究方面,目前编纂学和注释学的应用成效比较显著,而对目录学、版本学、考证学、辑佚学、辨伪学等方法的运用还存在很大的学术空间,可以产生诸多学术增长点。只有坚持并发扬中国传统的朴学精神,在史料工作上走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才能把方兴未艾的中国现当代旧体文学史料学推向新的学术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 旧体文学 史料类型 文献学方法 学术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旧体文学四人谈
3
作者 张海鸥 张宁 +1 位作者 肖百容 文浩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文学研究作为对创作的回应和探索,离不开对宏观的历史大视野和整体的文化大视野的把握。回顾过去百年,旧体文学不论是作为文学现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都无法让人忽视。各种旧体文学的创作、接受与批评样态及其与新文学乃至新文化的复杂纠... 文学研究作为对创作的回应和探索,离不开对宏观的历史大视野和整体的文化大视野的把握。回顾过去百年,旧体文学不论是作为文学现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都无法让人忽视。各种旧体文学的创作、接受与批评样态及其与新文学乃至新文化的复杂纠葛,也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史难以绕开的话题。面对这样一座丰富的矿藏,我们必须深入开掘。对此问题,我们邀请到资深专家和学术新秀共同进行探讨。以后,我们还要邀请更多这方面的新老专家进行系列对谈,以期多维度透视百年旧体文学史的存在状态、发展流变和功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旧体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接受与批评 大视野 发展流变 学术史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前后港澳台旧体文学期刊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4
作者 臧晓彤 《贺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自近代以来,港澳台地区曾长期遭受外来文化侵略。作为中华传统文学的刊发载体,港澳台地区的文人对旧体文学期刊的构建多了一层追寻、体认民族身份的意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前后所创办的港澳台旧体文学期刊,在抵御外来文化侵略、赓续中... 自近代以来,港澳台地区曾长期遭受外来文化侵略。作为中华传统文学的刊发载体,港澳台地区的文人对旧体文学期刊的构建多了一层追寻、体认民族身份的意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前后所创办的港澳台旧体文学期刊,在抵御外来文化侵略、赓续中华文化、见证新旧文学纷争、促进文人交流、彰显文学地域特色等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对港澳台旧体文学期刊的研究,既为学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多元提供了新的视角,又有利于彰显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澳台地区 旧体文学期刊 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旧体文学亟待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袁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8-92,共5页
本文提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旧体文学问题 ,确定了旧体文学的范围 ,追寻了旧体文学与新体文学对立的原因 ,指出认为旧体文学不具有现代性是一种误解。接着指出研究旧体文学在现阶段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有助于我们更完... 本文提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旧体文学问题 ,确定了旧体文学的范围 ,追寻了旧体文学与新体文学对立的原因 ,指出认为旧体文学不具有现代性是一种误解。接着指出研究旧体文学在现阶段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有助于我们更完整地了解文学的转型 ;帮助我们熟悉一批当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作家、作品 ;更深入地了解新旧文学之间的对话、交流、演变 ,并且可以突破一元论历史观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文学 现代性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旧体文学大系的编纂与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曹辛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71,共7页
民国旧体文学大系的编纂是将相关文献按一定标准与体例汇在一起,并用导言系连起来,形成文学史论与作品选结合的宏大体系。该大系将以民国旧体文学为中心,兼顾域外的旧体文学、民国旧体文学期刊与社团刊物以及实用文章,并将文学理论集扩... 民国旧体文学大系的编纂是将相关文献按一定标准与体例汇在一起,并用导言系连起来,形成文学史论与作品选结合的宏大体系。该大系将以民国旧体文学为中心,兼顾域外的旧体文学、民国旧体文学期刊与社团刊物以及实用文章,并将文学理论集扩编成各种话体批评、序跋批评、论文、选本、学术著作等五项。编纂民国旧体文学大系,需要对民国旧体文学文献作宏观地、科学地、全面地判断和汰选,形成一个有创意、有新意、有机的、切实可行的框架体系,还必须借力近代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献学等学科团队和编辑出版专家。该大系的编纂不仅对纠正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学术偏差有重要意义,对当前文学学术研究方法与学术态势也具有校正意义,还对全面认识民国社会、历史、文化等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旧体文学 文学大系 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东北文学观念的传承与改变--以《盛京时报》旧体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薛勤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0-145,共6页
作为中国传统文学文类规制下的文学创作,旧体文学文类质素中承载、延续着中国最为传统也最具民族色彩的文学观念和文学追求。20世纪初东北文学观念的新变最初发生在旧体诗中,随着东北社会由古代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革,约制着当时文... 作为中国传统文学文类规制下的文学创作,旧体文学文类质素中承载、延续着中国最为传统也最具民族色彩的文学观念和文学追求。20世纪初东北文学观念的新变最初发生在旧体诗中,随着东北社会由古代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革,约制着当时文学实践中情感结构的内涵和变化,也使文学的文类/体裁机制发生新变,文类质素各有生灭消长的变化。这是不可忽略的文化延续,因此其新旧景观的切换是一个渐进、反复、徘徊的,因而也是耐人寻味的过程。借助文学文本分析,尽力探求、描绘20世纪初期东北社会的情感结构,这当中也蕴含着文学尤其是旧体文学完整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文学 文学观念 情感结构 文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东北旧体文学研究——以《盛京时报》旧体诗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薛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125,共7页
20世纪初的东北旧体诗创生于东北社会加速近现代化的新陈代谢时段,密切关涉了清末民初东北社会的生活状貌和变迁,其中新旧因素的交织、生灭、移位诸现象较为集中,尤其是传统文学观念与现代文学观念在文学场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关系。这... 20世纪初的东北旧体诗创生于东北社会加速近现代化的新陈代谢时段,密切关涉了清末民初东北社会的生活状貌和变迁,其中新旧因素的交织、生灭、移位诸现象较为集中,尤其是传统文学观念与现代文学观念在文学场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创作既体现出社会形态中文学的变化,又于文学中显示着社会的改变。其中,感时感事诗成为最为直接体现社会情感的文学选择,实然的社会生活如对现代人性的建设和对现代国家制度的追求在诗中有了更多的表达,景物诗保留了东北在自然、人文发展中的优美景致。在署名方式、创作方法、文本结构方面有新的文学、美学质素呈现,传统的全知视角转为有限视角,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出现了向现代文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文学 20世纪初 《盛京时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马华文旧体文学的形成与建构——以中国汉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为考察视阈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惠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9,共10页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汉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国南下官员及文人的参与和创造下,新马地区出现了以中国传统文学为范式的华文旧体文学。中国传统文学也由此对新马华文旧体文学的体裁形式、文学精神及文学观念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汉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国南下官员及文人的参与和创造下,新马地区出现了以中国传统文学为范式的华文旧体文学。中国传统文学也由此对新马华文旧体文学的体裁形式、文学精神及文学观念等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体现在新马华文旧体文学对中国传统诗歌、小说、散文体裁形式的沿袭、模仿和借鉴,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学"文以载道"和"诗言志"观念影响下其所承载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文化 中国传统文学 新马华文旧体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文学”概念的提出及民国旧体文学研究现状
10
作者 张振国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59-62,共4页
一部客观完整的"民国文学史"既需要关注"新文学",也需要关注"旧文学",对近年来"民国文学"概念的提出过程进行梳理,对民国时期作为古代文学延续的旧体文学如诗词、戏剧、小说等的研究现状和前... 一部客观完整的"民国文学史"既需要关注"新文学",也需要关注"旧文学",对近年来"民国文学"概念的提出过程进行梳理,对民国时期作为古代文学延续的旧体文学如诗词、戏剧、小说等的研究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都将有利于我国文学研究的全面深入开展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文学 旧体文学 研究现状 前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世纪末至1949年澳门的华文旧体文学概述(上)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炜明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A01期51-56,共6页
16世纪末至1949年澳门的华文旧体文学概述(上)[澳门]郑炜明第一节明末清初的澳门文学澳门文学,其实必须从明代中叶葡萄牙来澳之后讲起。据我们现在搜集到的资料来看,明季澳门,已不乏名家作品,这点也可说是颇为出乎人们意... 16世纪末至1949年澳门的华文旧体文学概述(上)[澳门]郑炜明第一节明末清初的澳门文学澳门文学,其实必须从明代中叶葡萄牙来澳之后讲起。据我们现在搜集到的资料来看,明季澳门,已不乏名家作品,这点也可说是颇为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最早在澳门文学名作之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文学 旧体文学 澳门诗 16世纪 屈大均 明末清初 汤显祖 文学 1949年 康熙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末民国社、刊共生型旧体文学团体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雨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188,共7页
清末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报刊与社团呈共生状态的旧体文学团体,它们是近现代社会大变革的“新陈代谢”中反映旧体文学艰难生存状况的一个截面,也是这一历史阶段特有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之前至五四运动之后,身份庞杂的转型期知识群体始... 清末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报刊与社团呈共生状态的旧体文学团体,它们是近现代社会大变革的“新陈代谢”中反映旧体文学艰难生存状况的一个截面,也是这一历史阶段特有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之前至五四运动之后,身份庞杂的转型期知识群体始终在寻觅着适宜旧体文学生存、传播的新土壤,试图将传统诗词社移植、嫁接至报刊这种新兴媒介中。社、刊之间的结合共生使得文艺报刊相继成了文人墨客怡情遣兴、释恨排忧的“游戏场”,新兴中小知识分子振兴国学、维持风雅的“宣传阵地”,以及令传统文人旧经验、旧志趣得以栖身且青年旧学爱好者兴趣得以发展的精神世界“后花园”,反映出旧体文学内部的自我变革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刊共生 旧体文学 文学 转型期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旧体文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辛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9,239,F0003,共12页
当前关于民国旧体文学的研究日益兴起,但尚未有研究“民国旧体文学史”建构问题的论著出现。根据已有的文学史建构与撰著的方式,应当从历史纵观、分别横剖、综合研究这三种研究方式入手来建构民国旧体文学史。这不仅是对“五四”以来流... 当前关于民国旧体文学的研究日益兴起,但尚未有研究“民国旧体文学史”建构问题的论著出现。根据已有的文学史建构与撰著的方式,应当从历史纵观、分别横剖、综合研究这三种研究方式入手来建构民国旧体文学史。这不仅是对“五四”以来流行的文学观念的反拨与修正,也是对20世纪90年代提倡的“打通古今”“古代、现代会通”等学术思潮的回应与实践;不仅可以补充与拓展近代文学史领域,为近代文学学科的发展提供新思路,还将为民国新文学史的研究提供参照,以真正实现现代文学史专家一直要做到的“原生态”研究设想,刺激现代文学研究思维新变。民国旧体文学史的建构有利于诊断、发现与纠正当前文学史研究、撰著的误区,从而为现当代旧体文学史的建构以及当前“现当代诗词入史”的争论等问题提供解决路径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旧体文学 建构 研究方式 创新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世纪末至1949年澳门的华文旧体文学述论(下)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炜明 《许昌师专学报》 1998年第2期50-55,共6页
16世纪末至1949年澳门的华文旧体文学述论(下)[澳门]郑炜明第三节清末的澳门文学至光绪、宣统两朝,清廷形势日衰,但与澳门文学发生关系的名人、诗家仍大不乏人。如郑观应、康有为、丘逢甲、梁乔汉、潘飞声、陈词博、释遂昭... 16世纪末至1949年澳门的华文旧体文学述论(下)[澳门]郑炜明第三节清末的澳门文学至光绪、宣统两朝,清廷形势日衰,但与澳门文学发生关系的名人、诗家仍大不乏人。如郑观应、康有为、丘逢甲、梁乔汉、潘飞声、陈词博、释遂昭等为其较著者。如郑观应这位著名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文学 诗歌创作 处世模式 16世纪末至1949年 华文旧体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邦虽旧,其命唯新”:晚清民国旧体文学研究70年
15
作者 刘慧宽 王贺 《台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7,共7页
晚清民国旧体文学是对1840-1949年间的旧体文学的统称,虽分属古代文学(含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两大学科,却也拥有较长的研究传统。尤可注意的是,自1949年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发生不少新变:在研究观念上,由时间、文体限制下的“各自为政... 晚清民国旧体文学是对1840-1949年间的旧体文学的统称,虽分属古代文学(含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两大学科,却也拥有较长的研究传统。尤可注意的是,自1949年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发生不少新变:在研究观念上,由时间、文体限制下的“各自为政”,发展至古代、近代和现代文学界共同研究;在理论、研究方法上,由阶级、革命、人民性等分析模式,转而聚焦于文体、媒介、社团与跨学科研究;在学术机制方面,从原来的以文学史教学为主,变为受科研制度、项目基金、学术刊物等影响。种种迹象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已走向更为深入、广阔的天地,未来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旧体文学 学术史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主义的历史镜像与旧体文学的命运——以《民族诗坛》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普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3-180,共8页
抗战期间以刊载旧体文学为主的《民族诗坛》杂志曾经影响甚大,但在此后的文学史研究中却一直被雪藏。近些年开始渐有学者关注该杂志。《民族诗坛》在研究界的沉浮遭际,缘于文学与非文学等诸种因素的合力。从《民族诗坛》出发,可透视民... 抗战期间以刊载旧体文学为主的《民族诗坛》杂志曾经影响甚大,但在此后的文学史研究中却一直被雪藏。近些年开始渐有学者关注该杂志。《民族诗坛》在研究界的沉浮遭际,缘于文学与非文学等诸种因素的合力。从《民族诗坛》出发,可透视民族主义的发展轨迹;以民族主义为镜,则可照见《民族诗坛》的历史样本意义和旧体文学命运的某种隐喻。双重镜像互见之下,《民族诗坛》杂志的遭遇、旧体文学的命运及民族主义文化思潮的演变,共同构成了颇具意味的复杂纠葛和历史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诗坛》 民族主义 旧体文学
原文传递
现当代旧体文学与文论漫谈
17
作者 彭玉平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我很高兴来参加这个高峰论坛,很感谢《文学遗产》和文学所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研究室所做的细致安排。刚才听了两位老师的发言,很有同感。我稍做一点引申:我认为在清代文学之后接这个'近代文学'的概念,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我注... 我很高兴来参加这个高峰论坛,很感谢《文学遗产》和文学所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研究室所做的细致安排。刚才听了两位老师的发言,很有同感。我稍做一点引申:我认为在清代文学之后接这个'近代文学'的概念,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我注意到好几部丛书,在各朝文学之后,最后以'近代卷'收尾。元明清文学是朝代和时段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人间词话》 王国维 现代性 旧体文学
原文传递
民族主义的历史镜像与旧体文学的命运——以《民族诗坛》为中心
18
作者 赵普光 《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6期100-102,共3页
《民族诗坛》是抗战期间影响很大,却被后来研究界长期(有选择地)遗忘的文学期刊。这份民国时期重要的以旧体文学为主的刊物,在当时的文学期刊中地位非常显著,实属其中的佼佼者。但如此重要的杂志,在1949年以后的文学研究、历史研究中消... 《民族诗坛》是抗战期间影响很大,却被后来研究界长期(有选择地)遗忘的文学期刊。这份民国时期重要的以旧体文学为主的刊物,在当时的文学期刊中地位非常显著,实属其中的佼佼者。但如此重要的杂志,在1949年以后的文学研究、历史研究中消失了,至20世纪80年代都鲜有学者论及。直到90年代以后,此杂志才在学者视野中重新浮出。尤其近年来,该杂志渐为民国旧体文学研究、期刊研究的学者所关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似乎已经精耕细作到了挖地三尺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旧体文学 文学期刊 《民族诗坛》 期刊研究 抗战期间 民族主义 历史镜像
原文传递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19
作者 李坤成 《南都学坛》 2025年第2期41-46,共6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展开之后,新文学家在理论与创作上声势渐强。为进一步推动新文学建设,确立新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胡适到李一鸣为代表的新文学史家、文艺批评家以著史的方式,逐步完成解构旧体文学权威与建构新文学正宗地位的任务。作... 五四新文化运动展开之后,新文学家在理论与创作上声势渐强。为进一步推动新文学建设,确立新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胡适到李一鸣为代表的新文学史家、文艺批评家以著史的方式,逐步完成解构旧体文学权威与建构新文学正宗地位的任务。作为清代极具影响力的旧体文学流派,桐城古文在新文学史家笔下被塑造为不能适于时代需要的形象,在新文学史著作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林纾因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创举闻名于世,亦被新文学史家与桐城派捆绑在一起,列作解构的主要对象。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使新文学完成对旧体文学的跨越,成为现代文学史叙述的主体,也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民国时期旧体文学的实际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桐城古文 文学 旧体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旧体文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20
作者 曹辛华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4期217-218,共2页
当前关于民国旧体文学的研究日益兴起,但尚未有研究“民国旧体文学史”建构问题的论著出现。根据已有的文学史建构与撰著的方式,应当从历史纵观、分别横剖、综合研究这三种研究方式人手来建构民国旧体文学史。这不仅是对“五四”以来流... 当前关于民国旧体文学的研究日益兴起,但尚未有研究“民国旧体文学史”建构问题的论著出现。根据已有的文学史建构与撰著的方式,应当从历史纵观、分别横剖、综合研究这三种研究方式人手来建构民国旧体文学史。这不仅是对“五四”以来流行的文学观念的反拨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文学 文学史建构 文学观念 民国 五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