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俞玲玲 吴萍 +1 位作者 陆红霞 刘灿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2024年7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INSURE技... 目的:探讨改良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2024年7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INSURE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INSURE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H值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反流、经皮血氧饱和度<85%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气漏综合征、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传统、改良INSURE技术均能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气指标,但改良INSURE技术还能降低患儿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王刚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正压...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正压通气组和枸橼酸组,每组50例。正压通气组患儿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枸橼酸组患儿在正压通气组基础上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枸橼酸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正压通气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正压通气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氧分压(PaO_(2))均升高,且枸橼酸组高于正压通气组;两组患儿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降低,且枸橼酸组低于正压通气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氧合指数(OI)均升高,且枸橼酸组高于正压通气组;两组患儿气道阻力(R)、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均降低,且枸橼酸组均低于正压通气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降低,且枸橼酸组均低于正压通气组(均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RDS的效果较好,可改善血气分析与呼吸力学指标,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咖啡因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郑志凌 黄爱玲 +1 位作者 李育文 张静雯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1期65-68,73,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广州市从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RDS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经鼻... 目的观察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广州市从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RDS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和观察组(20例,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并发症、临床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呼吸暂停次数)。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aO_(2)/吸入氧浓度分数(FiO_(2))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aCO_(2)均低于治疗前,PaO_(2)、PaO_(2)/FiO_(2)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aO_(2)、PaO_(2)/FiO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支持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暂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RDS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减少呼吸暂停次数,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HHFNC和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仝实 龚莉 +2 位作者 韩梅 柴凤云 朱尚品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无创通气方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睢宁分院就诊的118例早产儿RDS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HHHFNC组51例(加...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无创通气方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睢宁分院就诊的118例早产儿RDS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HHHFNC组51例(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和NCPAP组67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无创通气时间、开奶时间、总给氧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血氧饱和度(SaO_(2))、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脑钠肽(BNP)、Tei指数],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HHHFNC组无创通气、开奶时间、总给氧时间短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_(2)、SaO_(2)、pH值均升高,PaCO_(2)均降低,且HHHFNC组PaO_(2)、SaO_(2)、pH值高于NCPAP组,PaCO_(2)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TnⅠ、BNP、Tei指数均降低,且HHHFN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HFN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NCPAP,HHHFNC治疗早产儿RDS疗效更佳,其可以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和总给氧时间,提早开奶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减少心肌损伤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肌钙蛋白Ⅰ 脑钠肽 心脏Te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微创表面活性剂给药技术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5
作者 杨欣 陈北洋 朱小丽 《吉林医学》 2025年第3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微创表面活性剂给药技术(LISA)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7月~2024年5月于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生的50例ARDS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25,L... 目的:探讨经微创表面活性剂给药技术(LISA)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7月~2024年5月于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生的50例ARDS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25,LISA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与研究组(n=25,LISA联合NIPPV治疗),分析治疗后两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降低,且研究组血pH值、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再次应用细导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率,呼吸暂停发生率、72 h内有创机械通气率、无创通气时间等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脑室内出血(IVH)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极低体重早产儿ARDS治疗中,LISA技术联合NIPPV应用效果理想,可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其有创呼吸支持风险,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A技术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极低出生体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6
作者 陈建生 余武州 刘侨敏 《中国处方药》 2025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93例RDS早产儿,按照猪肺磷脂注射液不同应用剂量,将纳入患儿分为高剂量组47例...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93例RDS早产儿,按照猪肺磷脂注射液不同应用剂量,将纳入患儿分为高剂量组47例和低剂量组46例。两组均行HFOV治疗,高剂量组使用200 mg/kg的猪肺磷脂注射液,低剂量组使用100 mg/kg的猪肺磷脂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肺氧合功能及安全性。结果治疗72 h后,高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89.36%)高于低剂量组(71.74%)(P<0.05);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酸碱度(pH)均升高,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两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均降低,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降低,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0.64%vs.12.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200 mg/kg)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HFOV治疗在缓解RDS早产儿临床症状中更具有效性,有利于调节血气指标,增强肺氧合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猪肺磷脂注射液 高频振荡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联合TcPCO_(2)和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晓恩 陈娜 +2 位作者 任月红 张洁 张凤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01-704,共4页
目的分析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和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呼吸支持治疗的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 目的分析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和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呼吸支持治疗的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改良组(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和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每组40例。2组均联合TcPCO_(2)和TcPO_(2)监测。观察2组通气0、6、12、24 h后的pH值、TcPCO_(2)/TcPO_(2)指标、无创通气时间、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通气0 h,2组血液pH值、TcPCO_(2)、Tc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通气6、12、24 h血液pH值、TcPO_(2)均明显升高,TcPCO_(2)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创通气时间和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均明显降低(P<0.05)。2组气漏、腹胀、鼻部损伤、肺出血、感染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为5.00%(2/40),改良组病死率为2.50%(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TcPCO_(2)和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患儿呼吸功能,降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皮二氧化碳和经皮氧分压监测 持续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AI-1、Claudin-18水平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周琴 范伟 殷其改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紧密连接蛋白18(Claudin-18)水平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儿科、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 目的探讨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紧密连接蛋白18(Claudin-18)水平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儿科、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RDS早产儿为观察对象,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分组;同时选取在2所医院收治的无RDS的早产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血清PAI-1、Claudin-18水平,以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预后患儿的血清PAI-1、Claudin-18水平,分析血清PAI-1、Claudin-18水平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及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189例,其中轻度组73例、中度组62例、重度组54例;预后不良组(病情无好转、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死亡)63例,预后良好组126例;对照组180例。观察组的血清PAI-1水平较对照组高,而Claudin-1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1);中度组及重度组的血清PAI-1较轻度组高,而Claudin-18水平较轻度组低(P<0.01);重度组的血清PAI-1较中度组高,而Claudin-18水平较中度组低(P<0.01)。患儿血清PAI-1水平与氧合指数呈正相关(r=0.741,P<0.001),Claudin-18水平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669,P=0.001)。预后不良组患儿的血清PAI-1水平较预后良好组高,Claudin-18水平较预后良好组低(P<0.05);死亡患儿的血清PAI-1水平较机械通气者高,Claudin-18水平较机械通气者低(P<0.05)。血清PAI-1和Claudin-18联合检测对于RDS患儿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较单独检测高(P<0.05)。结论血清PAI-1、Claudin-18水平与早产儿RDS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且血清PAI-1和Claudin-18联合检测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可作为临床诊疗RDS的监测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PAI-1 Claudin-18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A技术治疗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9
作者 唐克卉 梁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7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治疗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21年8月~2023年8月收治于我院儿科的88例极早产儿RDS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治疗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21年8月~2023年8月收治于我院儿科的88例极早产儿RDS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LISA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血气指标、肺循环功能、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水平、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肺血管阻力(PVR)、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管外肺水含量(EVLW)低于对照组,右室每搏做功指数(RVSW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8-OHdG、AOPP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治疗RDS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循环功能,调节血清8-OHdG、AOPPs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血管外肺水含量肺循环功能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给药对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何源 杨树杰 +5 位作者 曾英 易海英 黄杰 甘斌 魏贤 唐艳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5期59-63,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创法(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给药对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28+0~31+6周... 目的观察微创法(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给药对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28+0~31+6周被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极早产儿6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组(n=33)和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administration of 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组(n=32),比较两组给药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给药前后血气分析、经皮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血压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并发症和转归。结果操作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药物反流、心动过缓、呼吸暂停或SpO2<80%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患者的SpO2低于InSurE组,第2、4分钟血压监测低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患者治疗后1h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InSurE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患者72h内机械通气比例及氧疗时间均低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再利用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患者3~4级脑室旁-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发生率低于InSur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法给予PS治疗极早产儿RDS可减少机械通气发生率、缩短氧疗时间、减少严重P-IV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A技术与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刘祥英 何帆 +5 位作者 吴金星 魏文超 晏长红 王巧芳 吴丹 刘春子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e,INSURE)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 目的:探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e,INSURE)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5例NRDS患儿,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组(给予LISA技术,n=29)和INSURE组(给予INSURE技术,n=26)。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二次牛肺表面活性剂(CPS)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72 h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率低于INSURE组,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均低于INSU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NSURE技术相比,LISA技术治疗早产儿RDS,能有效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率,缩短用氧时间,并减少BPD及RO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 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预测
12
作者 杨媛媛 殷小利 王杨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高危因素,并构建BPD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本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的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BPD分为单纯NRDS组和NRDS合并BPD组。单因素分析识...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高危因素,并构建BPD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本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的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BPD分为单纯NRDS组和NRDS合并BPD组。单因素分析识别NRDS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然后纳入多因素和LASSO逻辑回归分析中进一步筛选出变量用于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胎龄小(OR=0.705,95%CI:0.497~0.986)、出生体质量低(OR=0.997,95%CI:0.994~0.999)、院内感染性肺炎(OR=2.337,95%CI:1.082~5.089)、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大于7d(OR=2.760,95%CI:1.084~7.385)、吸入氧浓度最大值(OR=1.087,95%CI:1.018~1.172)是NRDS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5个预测因子建立了BPD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表明,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列线图模型验证曲线下面积为0.852,灵敏度82.5%,特异度73.9%。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评估NRDS早产儿发生BPD的风险,对改善BPD高危早产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陈艳江 马彩艳 徐建梅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 分析经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给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早产儿RDS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给药组和微创... 目的 分析经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给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早产儿RDS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给药组和微创给药组,各74例。微创给药组给予LISA治疗,常规给药组按照常规给药方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情况、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常规给药组比较,微创给药组72 h内有创机械通气率、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更低(P <0.05),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酸碱度(pH)升高(P <0.05),微创给药组高于常规给药组(P <0.05);2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降低(P <0.05),微创给药组低于常规给药组(P <0.05)。与常规给药组比较,微创给药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 早产儿RDS经LISA治疗可改善治疗情况,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 肺表面活性剂 血气分析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尹冬琴 李欢 温晓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773-1775,1860,共4页
目的:探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01-2024.01我院收治的60例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01-2024.01我院收治的60例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CPAP治疗,试验组给予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5 d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气指标、血清因子水平、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两组患儿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水平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水平降低,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5 d后,两组患儿呼吸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达峰时间(Time to reach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TPTEF)、达峰容积比(Volume necessary to reach the peak expiratory flow in tidal breathing,VPEF/VE)水平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5 d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IL-4)水平升高,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治疗NRDS,改善患儿肺功能、血气指标、血清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疗效 血气指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创通气法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15
作者 刘文静 吴学科 +2 位作者 覃慧卷 梁彦薇 韦先明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0期42-45,58,共5页
目的比较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疗法、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RDS早产儿,采用抽签法分为三组,每组各50... 目的比较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疗法、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RDS早产儿,采用抽签法分为三组,每组各50例,分别给予NHFOV、NIPPV、NCPAP。比较三组呼吸情况与用氧情况、撤机成功率、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的无创呼吸时间、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的撤机成功率较高(P<0.05)。治疗前,三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的PaCO_(2)低于NIPPV组和NCPAP组,PaO_(2)、P/F高于NIPPV组和NCPAP组(P<0.05);三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IPPV、NCPAP相比,NHFOV可提升RDS早产儿撤机成功率,促进血气指标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无创NCPAP与无创NIPPV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16
作者 蔡信鑫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期57-59,64,共4页
目的对比无创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无创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RDS早产儿15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 目的对比无创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无创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RDS早产儿15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无创NCPAP治疗,研究组采用无创NIPPV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无创通气后12h和24h两组血气分析指标相比,研究组PaO_(2)水平比对照组高,FiO_(2)水平比对照组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均不具明显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7d内成功撤机概率研究组比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DS早产儿采用NIPPV治疗能改善患儿氧合作用,减少呼吸暂停情况发展,提高成功撤概率,应用效果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NCPAP 无创NIPPV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创通气方式初始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17
作者 黄秋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0-0022,共3页
不同无创通气方式初始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 取我院(2021年8月-2023年10月)患儿(58例),随机分为两组(29例/组)。两组运用不同无创通气方式,比较效果。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F比值、PaO2、PaCO2偏高,有... 不同无创通气方式初始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 取我院(2021年8月-2023年10月)患儿(58例),随机分为两组(29例/组)。两组运用不同无创通气方式,比较效果。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F比值、PaO2、PaCO2偏高,有创呼吸支持偏低,(p<0.05)。结论 BiPAP和NCPAP通气都是有效而安全的治疗RDS的方法,这两种通气方法可以增加早产儿的氧气供应,改善缺氧症状,缩短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频率,并降低对侵入性机械通气的需求,从而缩短住院时间。然而,在效率方面,BiPAP模式明显超过NCPAP模式,这两种通气模式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疗效
18
作者 李正森 钟艳琳 林婷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0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不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无创高频通气组和无创正压通气组,各25例。统计分析两组患儿机械通... 目的:观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不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无创高频通气组和无创正压通气组,各25例。统计分析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参数、血气指标、氧代谢指标、血氧水平、呼吸困难程度、炎症指标、通气相关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无创高频通气组患儿呼吸频率、吸氧浓度(FiO_(2))低于无创正压通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创高频通气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无创正压通气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无创正压通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氢离子浓度指数(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创高频通气组患儿氧供高于无创正压通气组,氧耗,血乳酸含量(LAC)低于无创高频通气组,新生儿呼吸窘迫评分(Downes)高于无创正压通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创高频通气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无创正压通气组;无创高频通气组患儿吸氧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无创正压通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高频通气组患儿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血压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无创正压通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肺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高频通气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无创正压通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无创高频通气的疗效较无创正压通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在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娄五斌 李芳 +1 位作者 张卫星 沈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16-1622,共7页
背景超早产儿早期低碳酸血症与脑室内出血(IVH)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有关。国外研究结果显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HFOV+VG)可以减少早产儿的低碳酸血症,但胎龄<28周出生的超早产儿使用HFOV+VG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HFOV+V... 背景超早产儿早期低碳酸血症与脑室内出血(IVH)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有关。国外研究结果显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HFOV+VG)可以减少早产儿的低碳酸血症,但胎龄<28周出生的超早产儿使用HFOV+VG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HFOV+VG治疗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NICU收治的胎龄<28周且出生体质量<1000 g,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超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OV+VG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试验开始后48 h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观察2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呼吸支持时间、病死率以及低碳酸血症、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晚发型败血症(LOS)、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3~4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结果HFOV+VG组有创通气时间、总呼吸支持时间较SIMV组短,低碳酸血症、PVL的发生率均低于SIMV组(P<0.05);两组ROP、LOS、气胸、VAP、BPD、NEC及3~4级IVH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IMV通气相比,HFOV+VG通气应用于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RDS临床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高频振荡通气 容量保证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照护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患儿血气和肺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阳 刘欣 王东颖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50-1355,共6页
目的:探讨全人照护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治疗患儿血气和肺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RDS早产儿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及观察组(n=46,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人... 目的:探讨全人照护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治疗患儿血气和肺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RDS早产儿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及观察组(n=46,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人照护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病情、肺损伤情况、血气指标、呼吸动力学、肺氧合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疾病危重总占比均降低且观察组(39.1%)低于对照组(65.2%),两组患儿肺损伤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39.1%)低于对照组(65.2%),两组患儿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升高且观察组(82.39±3.07 mmHg、96.86%±0.78%)高于对照组(80.18±3.14 mmHg、96.38%±0.83%),两组患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降低且观察组(40.15±1.57 mmHg)低于对照组(41.02±1.43 mmHg),两组患儿吸气峰压、胸肺顺应性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均降低且观察组(22.15±0.58次/min)低于对照组(22.54±0.49次/min),两组患儿呼吸指数及氧合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6.48±1.37、1.59±0.34)低于对照组(7.31±1.25、1.84±0.31),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2.2%)低于对照组(13.0%)(均P<0.05)。结论:采用全人照护干预可减轻RDS早产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的疾病危重程度,改善肺损伤情况、血气指标、呼吸功能及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全人照护 肺损伤 血气指标 呼吸动力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