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罗娅莎
白娜
+3 位作者
邓文喻
卢春敏
钟峰
穆小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6期2569-2573,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常见类型及病原谱分布,为临床预防和经验性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对2016至2019年期间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出生72 h内的新生儿送检细菌培养的标本与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母亲围生期病原学检查结果...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常见类型及病原谱分布,为临床预防和经验性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对2016至2019年期间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出生72 h内的新生儿送检细菌培养的标本与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母亲围生期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结果共纳入351例新生儿,分离出的373株病原菌,分别来自血培养(202株,54.2%)、痰液(63株、16.9%)、胃内容物(58株、15.5%)、中段尿(27株、7.2%)、眼分泌物(11株、2.9%)、气管导管(10株、2.7%)和腹水(2株、0.6%)。共分离出41种病原菌,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97株、26.0%),其次是无乳链球菌(76株、20.4%)、表皮葡萄球菌(39株、10.5%)、溶血葡萄球菌(23株、6.2%)、肺炎克雷伯菌(22株、5.9%)。有43名母亲发生过围生期感染,且病原菌与其新生儿一致,包括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单核李斯特菌、解没食子酸菌链球菌、热带念珠菌及粪肠球菌,分离自宫颈、胎膜、血培养和羊水。结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念珠菌等是引起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们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肺炎、泌尿道感染、结膜炎等疾病,建议孕产妇在围生期及临产前送检宫颈分泌物病原学检查,妊娠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应及时排除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孕产妇的病原学结果将对新生儿经验性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早发型细菌感染
围生期
感染
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脐血IL-6及LBP在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儿发生早发型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超群
梅艳娟
+1 位作者
黄洁明
朱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9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脐血白介素(IL-6)、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PRROM)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例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和新生儿科PPROM患儿,根据新生儿感染结局分组分为感染组(n=122)与非...
目的:探讨脐血白介素(IL-6)、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PRROM)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例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和新生儿科PPROM患儿,根据新生儿感染结局分组分为感染组(n=122)与非感染组(n=78),感染组根据胎龄分为28~31+6组、32~33+6组、34~36+6组,观察两组IL-6、LBP水平差异及不同胎龄儿细菌感染发生率。结果:感染组IL-6、LBP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儿发生早发型细菌感染患者IL-6和LBP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者,可作为细菌感染的预测指标,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OM
IL-6
LBP
早发型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罗娅莎
白娜
邓文喻
卢春敏
钟峰
穆小萍
机构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
出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6期2569-2573,共5页
文摘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常见类型及病原谱分布,为临床预防和经验性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对2016至2019年期间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出生72 h内的新生儿送检细菌培养的标本与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母亲围生期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结果共纳入351例新生儿,分离出的373株病原菌,分别来自血培养(202株,54.2%)、痰液(63株、16.9%)、胃内容物(58株、15.5%)、中段尿(27株、7.2%)、眼分泌物(11株、2.9%)、气管导管(10株、2.7%)和腹水(2株、0.6%)。共分离出41种病原菌,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97株、26.0%),其次是无乳链球菌(76株、20.4%)、表皮葡萄球菌(39株、10.5%)、溶血葡萄球菌(23株、6.2%)、肺炎克雷伯菌(22株、5.9%)。有43名母亲发生过围生期感染,且病原菌与其新生儿一致,包括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单核李斯特菌、解没食子酸菌链球菌、热带念珠菌及粪肠球菌,分离自宫颈、胎膜、血培养和羊水。结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念珠菌等是引起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们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肺炎、泌尿道感染、结膜炎等疾病,建议孕产妇在围生期及临产前送检宫颈分泌物病原学检查,妊娠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应及时排除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孕产妇的病原学结果将对新生儿经验性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新生儿
早发型细菌感染
围生期
感染
败血症
Keywords
Neonate
Early-onset bacterial infection
Perinatal infection
Sepsis
分类号
R446.5 [医药卫生—诊断学]
R722.13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脐血IL-6及LBP在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儿发生早发型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超群
梅艳娟
黄洁明
朱敏
机构
东莞常平医院
出处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9期64-65,共2页
基金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编号:201510515000577)
文摘
目的:探讨脐血白介素(IL-6)、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PRROM)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例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和新生儿科PPROM患儿,根据新生儿感染结局分组分为感染组(n=122)与非感染组(n=78),感染组根据胎龄分为28~31+6组、32~33+6组、34~36+6组,观察两组IL-6、LBP水平差异及不同胎龄儿细菌感染发生率。结果:感染组IL-6、LBP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儿发生早发型细菌感染患者IL-6和LBP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者,可作为细菌感染的预测指标,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
PRROM
IL-6
LBP
早发型细菌感染
分类号
R722.6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罗娅莎
白娜
邓文喻
卢春敏
钟峰
穆小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脐血IL-6及LBP在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儿发生早发型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陈超群
梅艳娟
黄洁明
朱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