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线数据及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敏 潘艳莎 +3 位作者 张长玲 陈红英 郭渠莲 刘文君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954-958,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基线数据及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92例ALL患儿依据是否出现终点事件(复发或死亡)分为终点事件组(19例)和无事件生存组(73例),统计初诊年龄、性别,检测初诊白细胞计数(WBC)、初诊血...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基线数据及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92例ALL患儿依据是否出现终点事件(复发或死亡)分为终点事件组(19例)和无事件生存组(73例),统计初诊年龄、性别,检测初诊白细胞计数(WBC)、初诊血小板计数(PLT)、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泼尼松试验反应、诱导化疗第15天骨髓缓解状态及诱导化疗第15、33、55天微小残留病变(MRD),分析上述基线数据及早期治疗反应与ALL患儿出现终点事件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LL患儿出现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估基线数据及早期治疗反应对ALL患儿出现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终点事件组患儿初诊WBC≥100×10^(9)/L、泼尼松反应不良及诱导化疗第33天MRD阳性占比均高于无事件生存组(P<0.05),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泼尼松反应不良、诱导化疗第33天MRD阳性是ALL患儿出现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二者联合预测ALL患儿出现终点事件的价值优于单一指标。结论 ALL患儿泼尼松反应不良、诱导化疗第33天MRD阳性与ALL复发及治疗相关性死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肿瘤 残余 预后 儿童 早期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治疗反应评估与预后价值 被引量:25
2
作者 崔蕾 张瑞东 +5 位作者 高超 李伟京 赵晓曦 郑胡镛 李志刚 吴敏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8-303,共6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治疗反应在儿童ALL预后中的价值。采用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定量PCR)方法对2005年3月31日至2008年3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426例初治ALL患儿进行了早期治疗反应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第8...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治疗反应在儿童ALL预后中的价值。采用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定量PCR)方法对2005年3月31日至2008年3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426例初治ALL患儿进行了早期治疗反应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第8天强的松试验反应(D8-PR)、第22天骨髓缓解状态(D22-BM)、第33天骨髓缓解状态(D33-BM),以及第33天MRD水平(D33-MRD)。单因素分析4个评估指标对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独立预后意义。所有病例随访截止至2013年10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80个月(0.5-106个月)。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4个早期治疗反应评估指标均具有明显的预后意义。强的松反应良好(PGR)患儿的8年EFS明显高于强的松反应不良(PPR)患儿;第22天、第33天骨髓缓解状态为M1骨髓的患儿预后明显好于M2、M3骨髓的患儿;第33天MRD高水平(≥10-4)的患儿预后明显差于MRD低水平(<10-4)患儿(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ALL中具有独立预后意义的指标有BCR/ABL+、D8-PR、D33-BM和D33-MRD,其中以D33-MRD≥10-2的风险比最高(HR:11.886,P<0.001)。结论:早期治疗反应在儿童ALL中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是具有独立意义的预后因素,对儿童ALL的危险度分层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早期治疗反应 微小残留病 预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治疗反应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许静 徐康康 +4 位作者 李庆平 王斌 顾海娟 李天媛 廖清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2-836,共5页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家族中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治疗反应和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筛选ALL患者98例,采用多重PCR技术分析GSTT1、GSTM1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早期治疗反应和发...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家族中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治疗反应和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筛选ALL患者98例,采用多重PCR技术分析GSTT1、GSTM1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早期治疗反应和发生化疗毒副作用的差异。结果:GSTT1基因缺失型患者早期治疗反应较GSTT1基因非缺失型患者好(OR=3.35,95%CI:1.05~10.73,P=0.041),GSTT1和GSTM1基因双非缺失型患者发生早期治疗反应差的风险明显高于GSTT1和GSTM1任一基因缺失型及双缺失型(OR=5.73,95%CI:1.73~18.95,P=0.004)。GSTM1基因缺失型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及感染的风险高于GSTM1基因非缺失型患者(P<0.05),GSTT1和GSTM1基因双缺失型患者发生肝功能异常及感染的风险明显高于两基因非双缺失型患者(P<0.05)。结论:GSTT1和GSTM1基因型与ALL患者早期治疗反应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GSTT1和GSTM1基因型有助于指导ALL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多态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早期治疗反应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OCS3 mRNA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点、早期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8
4
作者 吴正玉 王宁玲 +4 位作者 刘亢亢 储金华 汪燕 杨林海 谢志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67-1372,共6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mRNA)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分析SOCS3 mRNA表达水平高低与儿童ALL疾病状态、危险度之间的关系,探讨SOCS3 mRNA在儿童ALL疾病状态和危险度评估、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方...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mRNA)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分析SOCS3 mRNA表达水平高低与儿童ALL疾病状态、危险度之间的关系,探讨SOCS3 mRNA在儿童ALL疾病状态和危险度评估、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45例新诊断ALL患儿初诊时、诱导缓解期和13例正常儿童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水平;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的方法分析SOCS3 mRNA表达水平与ALL危险度、临床特点的关系。同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联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测定ALL患儿骨髓单核细胞中SOCS3 mRNA的位置与表达量。结果:45例患儿初诊时SOCS3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5);诱导缓解期45例患儿的SOCS3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儿童无显著差异(P>0.05);初诊时中、高危组患儿SOCS3 mRNA表达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按照中位数法将45例患儿初诊时SOCS3 mRNA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点发现,SOCS3 mRNA高表达组具有更高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和预后不良基因。此外,2组在危险度比较时SOCS3 mRNA高表达组危险度更高。结论:SOCS3 mRNA在初诊时下调而在疾病诱导缓解后恢复正常表达,SOCS3可以作为评价疾病状态的指标。SOCS3 mRNA的高表达使ALL危险度上调,SOCS3 mRNA可以作为评价ALL危险度的因子,通过调节SOCS3 mRNA表达水平治疗ALL或许可以成为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临床特点 早期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郑瑜 蔡云望 +3 位作者 符启昌 王强 吉训琦 蔡露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3-737,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278例ALL患儿。所有患者接受CCLg-ALL-2008治疗方案治疗,从对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第8天泼尼松敏感试验、...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278例ALL患儿。所有患者接受CCLg-ALL-2008治疗方案治疗,从对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第8天泼尼松敏感试验、第15天骨髓缓解状态(D15-BM)、第33天骨髓缓解状态(D33-BMR)和第33天微小残留病(D33-MRD)4个指标分析不同分组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率(3年EFS),将这4个指标和其他可能影响患儿预后的指标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及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269例患儿参与了第8天泼尼松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激素反应良好(PGR)者240例(89.22%)、高于激素反应不良(PPR)者29例(10.78%),其中PGR患者3年EFS明显大于PPR患者(P<0.05)。262例患儿D15-BM试验显示,骨髓缓解状态为M1者230例(87.79%),M2组20例(7.63%),M3组12例(4.58%);3年EFS M1组明显高于M2组、而M2组明显高于M3组(P<0.05)。257例患儿D33-BMR试验显示,骨髓缓解状态为M1者227例(88.33%),明显高于M2组21例(8.17%)和M3组9例(3.51%);M1组的3年EFS高于M2组,M2组高于M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5例患儿D33-MRD试验显示,MRD<10^(-4)组128例(69.19%),MRD≥10^(-4)-<10^(-2)组43例(23.24%),≥10^(-2)组14例(7.57%);<10^(-4)组的3年EFS高于MRD≥10^(-4)-<10^(-2)组,而MRD≥10^(-4)-<10^(-2)组高于≥10^(-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D8泼尼松敏感试验中PPR、D15和D33-BMR中M2和M3、D33-MRD中≥10^(-2)和T-ALL分型为影响ALL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早期治疗反应指标可预测ALL患儿预后情况,为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早期治疗反应 白血病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利哌酮缓释片的早期治疗反应预测后期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天懿 唐建良 +1 位作者 姚明荣 秦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9期1080-1081,共2页
有研究表明,氯氮平的2周症状改善情况能够预测4周疗效[1]。也有研究显示.利培酮的早期反应能够预测后期疗效[2]。而新型抗精神病药帕利哌酮缓释片采用渗透性控释口服给药系统(OROS技术)[3,4]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其主要成分为利培... 有研究表明,氯氮平的2周症状改善情况能够预测4周疗效[1]。也有研究显示.利培酮的早期反应能够预测后期疗效[2]。而新型抗精神病药帕利哌酮缓释片采用渗透性控释口服给药系统(OROS技术)[3,4]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其主要成分为利培酮的活性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因此,我们推测是否可以用帕利哌酮缓释片的早期疗效预测后期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羟利培酮 早期治疗反应 后期疗效 疗效预测 缓释片 口服给药系统 活性代谢产物 抗精神病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治疗反应评估与预后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志鑫 卜凡丹 +1 位作者 王刚 郑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治疗反应评估与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细胞形态学以及分子物理学检测的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所有患者均进行早期治疗反应评估,其中评估内容包括第8日的松试验...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治疗反应评估与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细胞形态学以及分子物理学检测的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所有患者均进行早期治疗反应评估,其中评估内容包括第8日的松试验反应、第22日的骨髓缓解状态以及第33日MRD水平。依靠单因素分析者3个指标与无事件生存率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独立预后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的3个早期治疗反应评估指标均具有预后意义,强松反应良好患儿8年的EFS较强松反应不良的患儿高;第22日M1骨髓患儿的骨髓缓解状态优于M2、M3骨髓患儿;第33日MRD高水平患儿预后状况次于MRD低水平患儿(P<0.05)。结论早期治疗反应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预后过程中具有应用价值,是一种具有独立意义的预后因素,对患儿的危险度分层治疗上有着临床指导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早期治疗反应 预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获得早期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任欣 赵婷 +8 位作者 王婧 主鸿鹄 江浩 贾晋松 杨申淼 江滨 王德炳 黄晓军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9-875,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获得早期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续病例,分析诊断时疾病特征和诱导治疗方案对患者化疗后获得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首...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获得早期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续病例,分析诊断时疾病特征和诱导治疗方案对患者化疗后获得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首次获得MLFS时血细胞恢复程度和微小残留病[MRD,阳性定义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T1 mRNA≥0.6%(本院正常值上限)和(或)流式细胞术发现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影响。结果739例AML患者中,男406例(54.9%),中位年龄42(18—65)岁。在721例可评估患者中,477例(66.2%)第1个疗程诱导治疗后获MLFS,592例(82.1%)≤2个疗程获MLFS,634例(87.9%)最终获MLFS。634例患者中,首次达MLFS时,534例(84.2%)达完全缓解(CR,MLFS伴ANC≥1×10^9/L和PLT≥100×10^9/L),100例(15.8%)达CRi(MLFS伴ANC或PLT未恢复)。在566例获得MLFS并检测了MRD的患者中,260例(45.9%)MRD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SWOG危险度为低危、采用IA10或HAA/HAD作为诱导治疗方案是有利于第1个和≤2个疗程诱导化疗后获MLFS的共同因素。此外,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低、HGB高、PLT低、NPM1^+ FLT3-ITD^-有利于第1个疗程诱导治疗后获MLFS,FLT3-ITD^-有利于≤2个疗程诱导治疗获MLFS。诊断时PLT高、采用IA10、IA8或HAA/HAD为诱导治疗方案与达CR显著相关;女性、FLT3-ITD^-、NPM1^+FLT3-ITD^-、SWOG危险度为低危与MRD阴性显著相关。结论对于成人AML患者,女性、良好的分子或细胞遗传学特征和标准剂量诱导治疗方案是有利于早期获得高比例、深层治疗反应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 早期治疗反应
原文传递
抗癫痫药物早期治疗反应预测癫痫患者长期结局的价值 被引量:15
9
作者 夏露 欧舒春 +3 位作者 夏莉 王利 周琴 潘松青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1期105-107,111,共4页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为5.0‰-11.2‰,全球大约7000万癫痫患者,据统计我国癫痫患病率约为7.2‰,照此计算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
关键词 癫痫患者 早期治疗反应 抗癫痫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价值 预测 患病率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Bcl-2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与早期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唐成和 李树军 +2 位作者 石太新 张文林 贾汝贤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4-545,共2页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早期治疗反应 长期预后 BCL-2基因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cl-2表达 临床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儿童白血病化疗个体化的思考 被引量:7
11
作者 顾龙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134,共4页
关键词 白血病 儿童 化疗 个体化 早期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层诊断及相关因素研究
12
作者 杨林海 王宁玲 +4 位作者 李春 刘洪军 翟志敏 张爱梅 徐修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通过收集骨髓融合基因、微小残留病(MRD)结合早期治疗反应等危险因素,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进行分层诊断和治疗,并比较各组治疗效果,评价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08年9月在本院初诊并接受正规化疗的ALL患儿资料,统计分... 目的通过收集骨髓融合基因、微小残留病(MRD)结合早期治疗反应等危险因素,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进行分层诊断和治疗,并比较各组治疗效果,评价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08年9月在本院初诊并接受正规化疗的ALL患儿资料,统计分析,评价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资料初步显示BCR-ABL阳性ALL患儿易复发,TEL-AML1阳性患者的治疗反应较好。泼尼松诱导试验不良、第19天骨髓象为M2/M3患者复发率高于诱导试验良好、骨髓象为M1患儿组。诱导治疗结束时骨髓MRD水平>1%组较<1%组复发率高。结论临床资料结合骨髓形态学检查、MRD和融合基因定期监测,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分层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融合基因 微小残留病 早期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因素
13
作者 叶辉 顾龙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前在西方规模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治疗中心 ,其ALL的治愈率已达到 80 %。此成就归因于依据危险度所确定的多药联合化疗和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患者的分层是根据预后因素预测复发危险。研究预后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是必要的。... 目前在西方规模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治疗中心 ,其ALL的治愈率已达到 80 %。此成就归因于依据危险度所确定的多药联合化疗和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患者的分层是根据预后因素预测复发危险。研究预后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是必要的。已被广泛熟知的宿主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和药物遗传学。疾病相关预后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免疫分型、细胞或分子遗传学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常是最有力的预后因素。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遗传学 早期治疗反应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林嘉乐 刘亢亢 +5 位作者 储金华 黄玲玲 谢志伟 杨林海 涂松济 王宁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7-774,共8页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特点,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及早期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133例儿童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阶...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特点,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及早期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133例儿童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阶段、危险度、MRD等)、住院期间感染情况(感染病程、实验室指标、感染部位、转归等)及患儿的营养状况(性别、年龄、身高/身长、体重),采用χ^2检验、 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3例ALL患儿医院感染率为19.9%,其中感染相关死亡3例。性别、免疫表型、危险度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无明显影响(P>0.05),而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及营养状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影响(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化疗阶段、住院时长、中性粒细胞数、营养状况为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检测出的病原学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各占44.1%、52.9%和2.9%。不同营养状况分组之间,d 19、46 MRD的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营养状况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呈负相关,营养状况越差,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越高。营养不良及超重、肥胖均会影响ALL患儿的早期治疗反应,初诊时的营养水平可作为评估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医院感染 营养状况 早期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反应和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玲 赵婷 +8 位作者 陈育红 江浩 许兰平 张晓辉 王昱 孙于谦 莫晓冬 黄晓军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1,共8页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的治疗反应和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5岁sAML的连续病例,包括治疗相关AML(t-AML)、未明原因血细胞减少后AML、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的治疗反应和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5岁sAML的连续病例,包括治疗相关AML(t-AML)、未明原因血细胞减少后AML、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AML(post-MDS-AML)和继发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AML(post-MPN-AML)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复发和生存,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治疗反应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局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5例患者,t-AML、未明原因血细胞减少后AML、post-MDS-AML、post-MPN-AML组分别为38、46、57、14例。152例诱导化疗后可评估疗效患者中,首疗程诱导治疗后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率为47.4%,四组分别为57.9%、54.3%、40.0%、23.1%(P=0.076);最终MLFS率为63.8%,四组分别为73.3%、69.6%、58.2%、38.5%(P=0.084)。多因素分析显示,全部患者中,男性(OR=0.4,95%CI 0.2~0.9,P=0.038;OR=0.3,95%CI 0.1~0.8,P=0.015)、SWOG非预后良好组(OR=0.1,95%CI 0.1~0.6,P=0.014;OR=0.1,95%CI 0.1~0.3,P=0.004)以及初始诱导弱化疗(OR=0.1,95%CI 0.1~0.3,P=0.003;OR=0.1,95%CI 0.1~0.2,P=0.001)是不利于首疗程诱导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及最终获得CR的因素;此外,初诊时PLT<45×10^(9)/L(OR=0.4,95%CI 0.2~0.9,P=0.038)、LDH≥258 U/L(OR=0.3,95%CI 0.1~0.7,P=0.005)亦为影响最终获得CR的独立危险因素。94例获得MLFS患者中,46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随访18.6个月,持续化疗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25.4%、37.3%,移植患者3年RFS率和OS率分别为58.2%、64.3%。在获得MLFS患者中,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6岁(HR=3.4,95%CI 1.6~7.2,P=0.002;HR=2.5,95%CI 1.1~6.0,P=0.037)、初诊时外周血原始细胞≥17.5%(HR=2.5,95%CI 1.2~4.9,P=0.010;HR=4.1,95%CI 1.7~9.7,P=0.002)、单体核型(HR=4.9,95%CI 1.2~19.9,P=0.027;HR=28.3,95%CI 4.2~189.5,P=0.001)为影响RFS和OS的共同不利因素;此外,首疗程诱导治疗获得CR(HR=0.4,95%CI 0.2~0.8,P=0.015)及接受移植(HR=0.4,95%CI 0.2~0.9,P=0.028)与较长的RFS期显著相关。结论与t-AML和未明原因血细胞减少后AML相比,post-MDS-AML和post-MPN-AML缓解率低、预后差。男性、初诊低PLT、高LDH、SWOG非预后良好组及初始诱导弱化疗是影响成年sAML获得缓解的不利因素,年龄≥46岁、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单体核型是影响总体结局的不利因素,移植及诱导缓解达CR与更长的RFS期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继发性白血病 早期治疗反应 生存 预后
原文传递
Early aggressive therapy for severe extensive ulcerative colitis 被引量:2
16
作者 De-Jun Cu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3期4218-4219,共2页
The current ulcerative colitis (UC) treatment algorithm involves a step-up therapeutic strategy, mainly aiming at inducing and maintaining its clinical remission. Although this therapeutic strategy may seem to be co... The current ulcerative colitis (UC) treatment algorithm involves a step-up therapeutic strategy, mainly aiming at inducing and maintaining its clinical remission. Although this therapeutic strategy may seem to be cost-efficient and reduce the risk of side effects, recent trials and case reports have shown that top-down therapy using infliximab induces a rapid clinical response, enhances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promotes mucosal healing, reduces surgeries and indirect cost of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UC. Moreover, since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infliximab is safe and well tolerated, early aggressive top-down therapeutic strategy may be a more effective approach, at least in a subgroup of severe extensive UC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IXIMAB Ulcerative colitis Top-down thera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静燕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5期22-24,共3页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是一组临床及遗传学上均具异质性的恶性疾病,约占儿童白血病的15%~20%,可为原发性疾病,亦可继发于骨髓异常增生、范科尼贫血或其他恶性肿瘤化疗后。近10年由于细胞、分子遗传学...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是一组临床及遗传学上均具异质性的恶性疾病,约占儿童白血病的15%~20%,可为原发性疾病,亦可继发于骨髓异常增生、范科尼贫血或其他恶性肿瘤化疗后。近10年由于细胞、分子遗传学的不断进步、微小残留病检测对早期治疗反应的有效评估、更合理的临床危险度分组、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等,使儿童AML的5年总生存率已从约30%升至50%以上或更高。然而,仍有约半数儿童AML由于复发、治疗相关合并症而治疗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儿童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早期治疗反应 微小残留病检测 分子遗传学 骨髓异常增生 原发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