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宏体植物的早期演化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孟莪 陈其英 萧宗正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5,T003,共16页
概述了地史早期宏体植物化石的记录。从细胞群体到组织- 器官构造有大约11 亿年的漫长进化史。蓝田植物群和庙河生物群标志着震旦晚期(大约7—5.4 亿年间)发生了宏体植物演化史上的一次大辐射,非矿化、弱矿化、和矿化的高级... 概述了地史早期宏体植物化石的记录。从细胞群体到组织- 器官构造有大约11 亿年的漫长进化史。蓝田植物群和庙河生物群标志着震旦晚期(大约7—5.4 亿年间)发生了宏体植物演化史上的一次大辐射,非矿化、弱矿化、和矿化的高级藻类出现。寒武纪发生了另一次辐射。非矿化藻类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类群,可能直接导致了维管植物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纪 宏体植物 庙河生物群 寒武纪 早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鸟与鸟类的早期演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忠和 侯连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大量孔子乌标本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识别这一早期鸟类的一些前所未知的形态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并结合近年来中国发现的其他中生代鸟类资料,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早期鸟类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诸如鸟类飞行的起源等。孔子鸟头骨的最... 大量孔子乌标本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识别这一早期鸟类的一些前所未知的形态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并结合近年来中国发现的其他中生代鸟类资料,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早期鸟类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诸如鸟类飞行的起源等。孔子鸟头骨的最典型特征是进步的角质像的出现和原始眶后骨的完全保留。孔子鸟的眶后骨和颧骨相连接,这一特征尚未见于其他鸟类。由于始祖鸟也已缺失了眶后骨,因此眶后骨在孔子鸟中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始祖鸟在早期鸟类演化中的旁支地位,同时也表明,鸟类真正的祖先比我们以往所了解的更加原始。孔子鸟保留了三个指爪。第三指爪(中间一个)常较退化,这和飞羽附着第三指有关。发育的趾爪及指爪,显示孔子鸟适应攀援树木的生活。基本愈合的尾椎和尚不完善的飞行器官,不仅支持这一假设,而且可能还表明,孔子鸟尚不能从地面起飞。孔子鸟尚未发育小冀羽,这也更加证实了其飞行的原始性。孔子鸟的某些个体,保存一对长的尾羽,这可能代表雄性的特征。另一些个体的头部还保留装饰性羽毛。数百件个体的集中发现或许还表明,孔子鸟具备了某些现生鸟类集群性的行为方式。个体大小的变化在早期鸟类飞行能力演化中的作用十分显著。早白垩世的反鸟类的成员都明显小于始祖鸟和孔子鸟,加之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鸟 鸟类 早期演化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的古生物学及今生物学资料看羽毛的起源与早期演化(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星 郭昱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1-329,共19页
近年来关于羽毛和羽状皮肤衍生物的研究极大促进了我们对羽毛起源与早期演化的理解。结合最新的古生物学与今生物学资料,对一些保存了皮肤衍生物的非鸟恐龙标本进行观察研究,为这个重要的进化问题提供了新见解。推测羽毛的演化在鸟类起... 近年来关于羽毛和羽状皮肤衍生物的研究极大促进了我们对羽毛起源与早期演化的理解。结合最新的古生物学与今生物学资料,对一些保存了皮肤衍生物的非鸟恐龙标本进行观察研究,为这个重要的进化问题提供了新见解。推测羽毛的演化在鸟类起源之前就以下列顺序完成了5个主要的形态发生事件:1)丝状和管状结构的出现;2)羽囊及羽枝脊形成;3)羽轴的发生;4)羽平面的形成;5)羽状羽小支的产生。这些演化事件形成了多种曾存在于各类非鸟初龙类中的羽毛形态,但这些形态在鸟类演化过程中可能退化或丢失了;这些演化事件也产生了一些近似现代羽毛或者与现代羽毛完全相同的羽毛形态。非鸟恐龙身上的羽毛有一些现代羽毛具有的独特特征,但也有一些现生鸟羽没有的特征。尽管一些基于发育学资料建立的有关鸟类羽毛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模型推测羽毛的起源是一个全新的演化事件,与爬行动物的鳞片无关,我们认为用来定义现代鸟羽的特征应该是逐步演化产生的,而不是突然出现。因此,对于羽毛演化而言,一个兼具逐步变化与完全创新的模型较为合理。从目前的证据推断,最早的羽毛既不是用来飞行也不是用来保暖,各种其他假说皆有可能,其中包括展示或者散热假说。展开整合性的研究有望为羽毛的起源问题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兽脚类 恐龙 皮肤附属物 羽毛 起源与早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之端 路安民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75-384,共10页
近年来,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由于手段和技术的更新,资料大量积累,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成为植物学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对过去近五十年的研究作了回顾,并从分子系统学、分支系统学、花原基发生的形态学、花发育的分子遗传学及白... 近年来,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由于手段和技术的更新,资料大量积累,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成为植物学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对过去近五十年的研究作了回顾,并从分子系统学、分支系统学、花原基发生的形态学、花发育的分子遗传学及白垩纪花和其它生殖结构化石研究等五个方面对该领域在最近十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今后如何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作了简要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起源 早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形石Ancyrodella早期演化与广西六景中上泥盆统界线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干 江大勇 白顺良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7-204,共8页
通过对广西六景地区谷闭组下部的牙形石Ancyrodella类群的早期个体分析 ,识别出Ancyrodellabino dosa→Ancyrodellarotundiloba→Ancyrodellaalata→Ancyrodellagigas的演化谱系。以中 上泥盆统界线层型剖面为准 ,由Ancyrodellarotundi... 通过对广西六景地区谷闭组下部的牙形石Ancyrodella类群的早期个体分析 ,识别出Ancyrodellabino dosa→Ancyrodellarotundiloba→Ancyrodellaalata→Ancyrodellagigas的演化谱系。以中 上泥盆统界线层型剖面为准 ,由Ancyrodellarotundilobaearlyform的首次出现为标志 ,将六景地区中 上泥盆统界线置于谷闭组底界之上1 .80m处 ,这条处于Ancyrodella早期演化系中间的界线是一条可靠的和高分辨率的界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Ancyrodella 早期演化 中-上泥盆统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尾虫科三叶虫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被引量:1
6
作者 袁金良 尹恭正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8-182,共15页
根据贵州东部晚寒武世早期地层内获得的刺尾虫科(Ceratopygidae)三叶虫新材料,论述了具有尾侧刺和不具尾侧刺的此类三叶虫共同起源于褶颊虫目的Mapanidae,以及它们的早期演化。此外,还描述了此类三叶虫1新... 根据贵州东部晚寒武世早期地层内获得的刺尾虫科(Ceratopygidae)三叶虫新材料,论述了具有尾侧刺和不具尾侧刺的此类三叶虫共同起源于褶颊虫目的Mapanidae,以及它们的早期演化。此外,还描述了此类三叶虫1新亚属、2新种和2新亚种及其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变异。对于正确认识寒武纪三叶虫的分类、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虫 Ceratopygidae 起源 早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并不代表原始──关于生物早期演化的一种新观点
7
作者 屈良鹄 陈月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8-129,共2页
1977年,Woese等[1]通过对细菌rRNA分析,提出了生物分类的三大界学说,即真核生物、古细菌和真细菌.Iwabe等[2]对一种在生物三大界分岐之前就发生重复的ATP酶基因分析,进一步推测古细菌与真核生物更为接... 1977年,Woese等[1]通过对细菌rRNA分析,提出了生物分类的三大界学说,即真核生物、古细菌和真细菌.Iwabe等[2]对一种在生物三大界分岐之前就发生重复的ATP酶基因分析,进一步推测古细菌与真核生物更为接近(图1a).从图1a中还可以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早期演化 生物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星协和年轻星团的形成与早期演化
8
作者 石火明 王家骥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4-372,共9页
OB星协和年轻星团是恒星形成与早期演化的“化石”,同时也是研究初始质量函数(IMF)的最好场所.文中就OB星协和年轻星团的形成和早期演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评述,还论述了IMF的测定和研究情况,并对相关的速逃OB星及蓝离散星问题作... OB星协和年轻星团是恒星形成与早期演化的“化石”,同时也是研究初始质量函数(IMF)的最好场所.文中就OB星协和年轻星团的形成和早期演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评述,还论述了IMF的测定和研究情况,并对相关的速逃OB星及蓝离散星问题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散星团 星团 恒星 OB星协 早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起源、早期演化阶段与海洋环境演变 被引量:9
9
作者 史晓颖 李一良 +2 位作者 曹长群 汤冬杰 史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139,共12页
近年的研究表明,地球生命可能起源于距今39~36亿年之间。除了碳元素以外,水、氮、氢、磷等元素也是生命起源的必备条件,黏土矿物和金属硫化物是有机质合成的重要催化剂,有热液活动的碱性热水环境是最有利生命发生的孵化场。自原核生物... 近年的研究表明,地球生命可能起源于距今39~36亿年之间。除了碳元素以外,水、氮、氢、磷等元素也是生命起源的必备条件,黏土矿物和金属硫化物是有机质合成的重要催化剂,有热液活动的碱性热水环境是最有利生命发生的孵化场。自原核生物在约3.5Ga出现之后,生命就一直表现为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关系。大气圈氧化是地球史上最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它不仅改变了地球表层环境条件、加速了表生地质过程和新矿物的产生,而且改变了海洋化学条件和元素循环。大气圈氧化事件的根本在于产氧蓝细菌的出现,元古宙中期海洋化学性质的整体转换也与微生物过程密切相关。新元古代多细胞生物的繁盛和末期后生动物的出现及其在寒武纪初期的快速多样化是生物圈演化的重大飞跃。这个过程也与海洋氧化增强及其导致的海洋化学变化密切相关,其中硫化水域消失和减弱以及海水中微营养元素可得性增加可能是重要因素,这也与微生物过程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起源 早期生物演化 大气圈氧化事件 海洋化学演变 生命-环境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物二象性”与精神现象的早期演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剑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8,共7页
现代心灵哲学在诸如"精神现象的本质"、"意识的主观感受性"以及"身心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方面长期争执不休,无法取得重大理论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迄今未能像现代生命科学那样,从发生学的角度出发... 现代心灵哲学在诸如"精神现象的本质"、"意识的主观感受性"以及"身心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方面长期争执不休,无法取得重大理论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迄今未能像现代生命科学那样,从发生学的角度出发,弄清精神现象自然起源与演化的基本过程与规律。而一般物质系统在因遵守能量最低原理而维持其自身存在稳定性的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物二象性"特征,不仅为我们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精神现象的起源与演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新起点,还为我们揭示原始心理现象与基本物理现象之间所具有的本质同一性,研究精神现象在物质世界自然起源与演化的一般机制和规律,科学解决身心关系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物二象性 原始精神现象 自然起源 早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
11
作者 朱敏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1年第1期44-46,共3页
简要介绍了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的最新进展。斑鳞鱼等早期硬骨鱼类化石的新发现将有助于认识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的型式。
关键词 硬骨鱼类 起源 早期演化 化石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摘要(部分)AAA—01北极地区显生宙古地理演化(一)北格陵兰新元古-寒武纪古地理:弗兰克林盆地早期演化
12
作者 Jon Ineson John Peel +2 位作者 Finn Surlyk 孙桂华(译) 邱燕(校对) 《海洋地质》 2008年第3期41-42,共2页
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研究过位于格陵兰北部的弗兰克林盆地演化构架,但是对该盆地的早期历史仍然了解甚少。最近十几年集中在新元古-寒武纪地层的野外工作,加深了对该盆地早期古地理演化的认识,由此划分出4个不连续阶段。
关键词 古地理演化 寒武纪地层 盆地演化 早期演化 弗兰克林 国际地质大会 格陵兰 北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德干教授提出动物起源及早期演化新谱系图
13
作者 薛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6-746,共1页
2006年5月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我校教授舒德干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Conway Morris等人合作在早期动物起源化研究上的又一突破性成果——《中国早寒武世的文德生物及地球早期双胚层动物的演化》。他们在地球动物界“仲春时代... 2006年5月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我校教授舒德干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Conway Morris等人合作在早期动物起源化研究上的又一突破性成果——《中国早寒武世的文德生物及地球早期双胚层动物的演化》。他们在地球动物界“仲春时代”发现的“春光虫”被认为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原始的一类真后生动物;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果,作者还提出了关于动物界起源及其早期演化的新谱系图,给地球动物界演化中一些最重大、最令人困惑的难题的破解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演化 动物起源 谱系图 舒德干 分子生物学 英国剑桥大学 《科学》杂志 动物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德干教授等提出动物起源及早期演化新谱系图
14
作者 高立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6-506,共1页
5月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舒德干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康威·莫里斯(S.Conway Morris)等人合作在早期动物起源演化研究上的叉一突破性成果——《中国早寒武世的文德生物及地球早期双胚层动物... 5月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舒德干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康威·莫里斯(S.Conway Morris)等人合作在早期动物起源演化研究上的叉一突破性成果——《中国早寒武世的文德生物及地球早期双胚层动物的演化》。他们在地球动物界“仲春时代”发现的“春光虫”被认为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原始的一类真后生动物;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果,作者还提出了关于动物界起源及其早期演化的新谱系图,给地球动物界演化中一些最重大、最令人困惑的难题的破解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演化 动物起源 谱系图 舒德干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 分子生物学 《科学》杂志 英国剑桥大学 动物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学者在羽毛早期演化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年第2期188-189,共2页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研究员、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郑晓廷馆长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尤海鲁研究员合作,在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收藏的产自我国辽宁西部白垩纪早期热河群当中的一件被鉴定为北票龙的镰刀龙类恐龙化石标本上发现了一种形态...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研究员、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郑晓廷馆长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尤海鲁研究员合作,在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收藏的产自我国辽宁西部白垩纪早期热河群当中的一件被鉴定为北票龙的镰刀龙类恐龙化石标本上发现了一种形态非常奇特的原始羽毛。研究者们推测北票龙的这种扁平单根羽毛可能形成于一种扁平的管状结构,在发育过程中.这种管状结构没有发生分化,直接形成了扁平的单体结构,而如果管状结构的羽枝脊发生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羽毛 早期演化 中国地质科学院 自然博物馆 学者 管状结构 古脊椎动物 化石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学家发现具有“节肢”的叶足动物化石,对节肢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提供了古生物学证据
16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76,共1页
据中国军网2011年2月24日援引新华社西安2011年2月24日电,2011年2月2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刘建妮、舒德干等研究人员在早期动物起源和演化研究方面的突破性成果——中国发现具有“节... 据中国军网2011年2月24日援引新华社西安2011年2月24日电,2011年2月2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刘建妮、舒德干等研究人员在早期动物起源和演化研究方面的突破性成果——中国发现具有“节肢”的早寒武世叶足动物。首次揭示了“原口动物亚界”中最令学术界困惑的起源谜团,即节肢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演化 动物起源 动物化石 节肢动物 古生物学 科学家 证据 《自然》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的早期演化
17
作者 A.W.Hofmann 何文渊 李江海 《地质科学译丛》 1997年第3期13-14,共2页
有关大陆演化过程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年龄的地壳岩石中钕同位素丰度来解决。对来自早期地幔火山岩的Nd 同位素值测量表明,产生低 Sm/Nd 比值大陆壳的地幔源具有高 Sm/Nd 值。通过研究由地幔熔融产生的火山岩,重建亏损地幔的早期状态。澳... 有关大陆演化过程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年龄的地壳岩石中钕同位素丰度来解决。对来自早期地幔火山岩的Nd 同位素值测量表明,产生低 Sm/Nd 比值大陆壳的地幔源具有高 Sm/Nd 值。通过研究由地幔熔融产生的火山岩,重建亏损地幔的早期状态。澳大利亚西部2.7Ga 岩区的玄武岩 Nb/U 比值与现代地幔岩石的 Nb/U 比值非常接近,这说明2.7Ga 前大陆地壳的数量与现今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 早期演化 大陆演化 钕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志留纪袖珍边城鱼为现代有颌类起源和牙齿早期演化提供重要实证
18
《化石》 2021年第3期79-80,F0003,共3页
地球上99.8%的脊椎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都具有颌骨(上颌与下巴),被统称为有颌类。有颌类的起源(根据分子钟证据在奥陶纪)和完整有颌类化石大量出现(早泥盆世)之间,跨越整个志留纪的数千万年时间段存在严重的化石记录缺失,长期以来仅能... 地球上99.8%的脊椎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都具有颌骨(上颌与下巴),被统称为有颌类。有颌类的起源(根据分子钟证据在奥陶纪)和完整有颌类化石大量出现(早泥盆世)之间,跨越整个志留纪的数千万年时间段存在严重的化石记录缺失,长期以来仅能通过零散保存的鳞片与棘刺推测有颌类在志留纪的演化。中国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发现较多志留纪有颌类完整化石的国家,为全面认识有颌类的早期身体结构提供了关键实证资料,但之前的化石几乎全部来自一个化石点,即云南曲靖潇湘动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钟 云南曲靖 志留纪 动物群 化石记录 早泥盆世 奥陶纪 早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盛会 群英相聚学府耶鲁 龙鸟休争 辽西化石响誉世界——记耶鲁大学奥斯特隆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19
作者 季强 《地球》 1999年第3期2-3,共2页
新港(Ne Haven)是美国东海岸北部的一个海滨小镇,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就坐落在这个小镇上。今年初春,新港地区似乎没有往年的严寒,可谓气候温暖,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到处是一派初春的景象。
关键词 鸟类起源 早期演化 奥斯特隆鸟 国际学术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些“从鱼到人演化链条中的缺失环节”是怎样找到的?——写于“硬骨鱼纲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之际
20
作者 赵文金 《化石》 2014年第2期9-20,共12页
引子 早期脊椎动物(earlyvertebrates)主要是指生活在距今443.4—358.9百万年(志留纪一泥盆纪)期间的无颌类(如盔甲鱼类)、有颌的鱼类(包括盾皮鱼类、棘鱼类、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及早期四足动物(如鱼石螈类)。
关键词 早期演化 国家自然科学奖 硬骨鱼纲 链条 起源 盔甲鱼类 脊椎动物 盾皮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