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陈孜 卢溪 +2 位作者 何骢 陆阳 杨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7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采用《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TCI)及自编调查表对四川省内15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①对于大学生来说,有无早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人格的7个维度上无显著差...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采用《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TCI)及自编调查表对四川省内15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①对于大学生来说,有无早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人格的7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31~1.21,P>0.05);②对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来说,留守经历对人格有明显的影响:父母亲外出打工时孩子的年龄越小,其成人后的自我指向这一维度的得分越高(r父=-0.105,P<0.05;r母=-0.117,P<0.05);母亲外出打工时孩子的年龄越小,协调性的得分越高(r=-0.135,P<0.05);父亲在外打工的时间越长,孩子成人后追求刺激性的人格特征越弱(r=-0.132,P<0.05)。结论早期的留守经历对人格形成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早期留守经历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留守经历会影响农村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吗——基于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永源 张青根 沈红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8,共7页
基于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数据,探讨了早期留守经历对农村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发现,早期留守经历对大一新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是负向的,且对女生的负向影响大于男生,对独生子女的负向影响大于非独生子女。在高等教育... 基于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数据,探讨了早期留守经历对农村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发现,早期留守经历对大一新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是负向的,且对女生的负向影响大于男生,对独生子女的负向影响大于非独生子女。在高等教育期间,实习经历、社团经历、学习主动性对有早期留守经历的大四毕业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更明显的正向影响,其可能是使有无早期留守经历的大四毕业生问题解决能力差异不再明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留守经历 农村大学生 问题解决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情感虐待和心理韧性的关系 被引量:32
3
作者 梁洁霜 张珊珊 吴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有留守经历的农村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情感虐待和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农村的大学生989人,其中有留守经历者327人,无留守经历者662人。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儿童期创伤问卷(CTQ)、简版心理韧性量表(SFRS)进行测... 目的:探讨有留守经历的农村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情感虐待和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农村的大学生989人,其中有留守经历者327人,无留守经历者662人。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儿童期创伤问卷(CTQ)、简版心理韧性量表(SFRS)进行测试。选取CTQ的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2个维度合成情感虐待(EM)得分,EM得分> 2分为遭受过儿童期情感虐待。结果: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IAS总分及EM得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均P <0. 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EM得分与IAS总分呈正相关(r=0. 21),与SFRS总分呈负相关(r=-0. 24); SFRS总分与IAS总分呈负相关(r=-0. 33),均P <0. 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在情感虐待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5%。结论:儿童期留守和情感虐待经历与成年后的较高社交焦虑水平相关,增强心理韧性水平可能缓解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的社交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留守经历 社交焦虑 情感虐待 心理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