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卓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21,177,共9页
作为马克思之后的两股重要力量,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某种殊途同归的特点:在理论生成和推进语境上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不拘泥于教条,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思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坚... 作为马克思之后的两股重要力量,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某种殊途同归的特点:在理论生成和推进语境上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不拘泥于教条,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思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坚持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在对马克思主义内部各种错误思想的批判中获得真知灼见。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根据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斗争形势的变化,重新思考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所得出的有益结论,是留给当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宝贵思想遗产,对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批评精神 实践思维 人本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怀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共6页
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深刻批判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正统历史唯物主义"中阐发了他们对"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他们认为经典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关于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认识,而是对资本主义的经... 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深刻批判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正统历史唯物主义"中阐发了他们对"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他们认为经典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关于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认识,而是对资本主义的经济至上、物支配人的似自然性的批判;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研究方法可以谨慎地运用于前资本主义时期,但其典型运用基础是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社会是要克服经济的至上性、强制性,实现人们对自己劳动产品和全部生产力的自觉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正统历史唯物主义 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 卢卡奇 葛兰西 柯尔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雨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59,共5页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强调应该立足于近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断裂点,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他们由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一种以“实践”和“历史”为基础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他们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的过程中,提出...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强调应该立足于近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断裂点,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他们由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一种以“实践”和“历史”为基础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他们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哲学理论问题,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 哲学观 哲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合理性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韦顺国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15,共6页
为尽快推动工人运动走出低谷,走出"理论疲软"的困境,以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不懈探索,并在批判第二国际"... 为尽快推动工人运动走出低谷,走出"理论疲软"的困境,以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不懈探索,并在批判第二国际"正统唯物史观"的同时作出一种新的解释路向,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内存一定合理因素的观点,辩证分析其中的合理因素与不足之处,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再认识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合理因素 卢卡奇 葛兰西 柯尔施 "正统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对马克思哲学品格的承传
5
作者 唐鸿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8,共5页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在对实践、总体性、主体性的阐释与张扬中,基本承传了马克思哲学所蕴涵的实践品格、批判品格、人本关怀品格及辩证品格。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社会历史观 实践 总体性 主体性 马克思哲学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历史生成及哲学向度
6
作者 唐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105,共5页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衍生于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刻反思及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诘,旨在恢复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和辩证方法论品质,体现出明显的哲学向度:关注实践,将实践置于马克思哲...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衍生于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刻反思及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诘,旨在恢复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和辩证方法论品质,体现出明显的哲学向度:关注实践,将实践置于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中心地位;强调总体性,把总体性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核心;高扬主体性,将主体性视为马克思哲学的主要价值蕴含。在对实践、总体性、主体性的阐发与张扬中,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基本凸现出对马克思哲学品格的历史承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社会历史观 实践 总体性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体向度
7
作者 唐鸿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1,46,共6页
以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为主要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积极投身于各自国家的政治革命运动,在同第二国际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驳中形成了独具主体向度的实践观。一方面,将实践的主体定位于现实的能动的人;另一方面,... 以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为主要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积极投身于各自国家的政治革命运动,在同第二国际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驳中形成了独具主体向度的实践观。一方面,将实践的主体定位于现实的能动的人;另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归结为主体(意识)对现实的把握。其实践观恢复了马克思以实践作为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起点的理论传统,开拓了重新认识实践的主体性、能动性研究的新领域;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隐含着"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哲学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实践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理论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
8
作者 李晓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0-24,共5页
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复杂关联。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尤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体现在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复杂关联。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尤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体现在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批判以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三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总体性与个体性、物化与科技异化以及同一性与非同一性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克海默 形而上学批判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文学地理学理论的启示--以卢卡奇、葛兰西为中心
9
作者 李志艳 李思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9,21,共10页
当下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生产活动的现象层面,缺乏对空间运动内在机制的探讨。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卢卡奇、葛兰西的美学思想作为借镜,可以发现空间运动实际是由社会生产机制决定的,由此产生的审美性空间经验并不能脱... 当下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生产活动的现象层面,缺乏对空间运动内在机制的探讨。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卢卡奇、葛兰西的美学思想作为借镜,可以发现空间运动实际是由社会生产机制决定的,由此产生的审美性空间经验并不能脱离社会历史的制约,且如何认知空间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实现思想解放的关键,所以文学地理学的地理空间研究本质上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学地理学 空间经验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政治向度
10
作者 唐鸿 《传承》 2011年第6X期31-33,共3页
以卢卡奇、葛兰西等为主要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积极投身于所在国家的社会改革和政治革命运动,从而形成了独具政治向度的实践观。一方面,将组织视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形式;另一方面,将无产阶级政党置于实践主体的核心地位... 以卢卡奇、葛兰西等为主要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积极投身于所在国家的社会改革和政治革命运动,从而形成了独具政治向度的实践观。一方面,将组织视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形式;另一方面,将无产阶级政党置于实践主体的核心地位,其实践观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的政治实践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实践观 组织 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一青 许恒兵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22-125,共4页
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反思一直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其代表人物都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出现的教条主义、实证主义、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等错误理论实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反思一直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其代表人物都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出现的教条主义、实证主义、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等错误理论实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指出理论批判性的丧失和实践革命性的缺位是其错误的根源,为我们全面认识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正确评判其理论状况和历史地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二国际 马克思主义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开拓“主体—精神”能动性的四个逻辑环节
12
作者 许秩嘉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50,共10页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试图在不改变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框架的前提下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主体—精神”能动性,具体经历了四个逻辑环节:对“总体性”的追求开辟了“主体能动性”的哲学端口,对意识形态的“松绑”圈定了“主体能动性”的...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试图在不改变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框架的前提下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主体—精神”能动性,具体经历了四个逻辑环节:对“总体性”的追求开辟了“主体能动性”的哲学端口,对意识形态的“松绑”圈定了“主体能动性”的实现场域,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微观统治力批判呼唤着“精神能动性”的生成,对“精神能动性”的革命力量兑现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主体—精神”能动性生成的最后环节。卢卡奇等人以回归主体性的方式去重新定义“总体性”的精神真谛,实际上是将“主体—精神”能动性僭越于客体必然性之上,默认了二者的割裂对抗,这既为多种文化心理元素融入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可能性空间,也迥异于“融主体性于客体必然性之中”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主体性 精神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辩证法的研究--以卢卡奇为例
13
作者 宋林远 《品位·经典》 2022年第17期14-16,39,共4页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在十月革命成功的背景下,反思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失败,并反对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运用的理论产物。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是具体的“总体性”的范...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在十月革命成功的背景下,反思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失败,并反对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运用的理论产物。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是具体的“总体性”的范畴。卢卡奇通过回溯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的传统,揭示出黑格尔关于内容的辩证法的革命性,用“总体性”辩证法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阶级意识》 卢卡奇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马克思一道超越马克思——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卓红 石德金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9,共8页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读,不但批判了当时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而且恢复了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的应有地位;不但重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而且对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作出了极具启发性的探索。早期西...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读,不但批判了当时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而且恢复了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的应有地位;不但重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而且对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作出了极具启发性的探索。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努力对我们今天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庸俗马克思主义 异化 人的价值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雨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1,56,共7页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既规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起源、理论宗旨,奠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规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轨迹,同时它也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到如何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理论问题。...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既规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起源、理论宗旨,奠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规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轨迹,同时它也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到如何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的差异,我国学术界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却较为现象化、表层化,甚至存在主观判定和误读的缺陷,由此影响了我们对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性质和理论传统的认识,这更加突显了加强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
原文传递
简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16
作者 李厚羿 《马克思主义学刊》 2015年第2期168-174,共7页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旨在讲解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并阐释作为理论开端的卢卡奇、葛兰西和柯尔施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内容,以及他们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历程中的创始性地位和特殊性价值。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 葛兰西 柯尔施 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推动西方革命的文化批判——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逻辑
17
作者 卢文忠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44-55,共12页
为了推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和批判精神为基础,特别突出了解决精神层面上的思想文化问题对于改变世界的现实意义。卢卡奇以阶级意识为核心的物化批判、柯尔施以恢复哲学为核心的哲学批判、葛兰西以... 为了推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和批判精神为基础,特别突出了解决精神层面上的思想文化问题对于改变世界的现实意义。卢卡奇以阶级意识为核心的物化批判、柯尔施以恢复哲学为核心的哲学批判、葛兰西以文化霸权为核心的文化批判、布洛赫以希望思维为核心的理想批判,共同展现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革命 文化批判 无产阶级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理论定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洪晓楠 李红岩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10,共6页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他们都认为文化并不是经济的附属品,认为文化对于工人阶级及其革命意识的形成、对于战胜资本主义、实现人类解放都具有积极意义。西方马...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他们都认为文化并不是经济的附属品,认为文化对于工人阶级及其革命意识的形成、对于战胜资本主义、实现人类解放都具有积极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反对经济决定论而夸大了文化的作用,从而使他们的文化构想具有了乌托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伯明翰学派 高级文化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观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探析
19
作者 穆美琼 林娥 《马克思主义哲学》 CSSCI 2023年第3期89-96,共8页
马克思的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具有丰富内涵。马克思立足现实世界,系统阐述了实践的存在基础、实践的本质内容、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人的本质问题、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等观点,逐步实现了自身的哲学革命。早... 马克思的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具有丰富内涵。马克思立足现实世界,系统阐述了实践的存在基础、实践的本质内容、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人的本质问题、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等观点,逐步实现了自身的哲学革命。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力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传统,创造了以人的实践为核心的实践哲学,在一定程度上秉承了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原则,但也隐含着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哲学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实践观
原文传递
再论后期创造社与福本主义之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广海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第2期62-70,共9页
后期创造社是中国最早系统性提倡无产阶级文学的社团,其五位主力新成员在日本学习了福本和夫的批判理论,并将之应用到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学提倡中来。福本主义有着鲜明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色彩,同时和列宁主义有着复杂的关系。后期创造... 后期创造社是中国最早系统性提倡无产阶级文学的社团,其五位主力新成员在日本学习了福本和夫的批判理论,并将之应用到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学提倡中来。福本主义有着鲜明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色彩,同时和列宁主义有着复杂的关系。后期创造社承袭了福本主义的这一特色,既直接学习了福本主义,又主要以福本主义为中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创造社 福本主义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