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内营养干预联合早期运动训练预防老年患者术后ICU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丁坤华 李婷 +1 位作者 卫晓静 景孟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昼夜节律机制的肠内营养干预联合早期运动训练对老年患者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98例术后住ICU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 目的 探讨基于昼夜节律机制的肠内营养干预联合早期运动训练对老年患者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98例术后住ICU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昼夜节律机制的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情况[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评分]、ICU环境压力[ICU环境压力源问卷(ICU-ESQ)评分]、肌力状态[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估量表(MRC)评分]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ICU-ESQ自身感受、物理环境、治疗环境及人文环境维度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MRC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GQOLI-74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昼夜节律机制的肠内营养干预联合早期运动训练,对预防老年患者术后ICU综合征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昼夜节律机制 早期运动训练 老年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训练对帕金森小鼠中脑和纹状体的影响:自噬与线粒体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姜宁 曹玮 +3 位作者 宋超 郭晶晶 刘洪涛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39,128,共7页
目的:研究早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对帕金森(PD)小鼠[注射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脑和纹状体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与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线粒体动力学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阐明运动训练对中脑和纹状体的神经保护作... 目的:研究早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对帕金森(PD)小鼠[注射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脑和纹状体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与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线粒体动力学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阐明运动训练对中脑和纹状体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安静+生理盐水组(N)、运动+生理盐水组(NE)、安静+MPTP组(M)、早期运动训练+MPTP组(ME)4组,每组15只。。运动组进行连续6周、每周6天、每天20分钟、12米/分(75%VO2max)的跑台训练。训练结束后第1天,M组和ME组注射中等剂量MPTP(30 mg/kg×2次,ip,间隔16小时),N组和NE组在相同时间、以相同方式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7天检测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功能(态3呼吸、态4呼吸、RCR),ATP酶合成活力,脑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和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Fis1、Drp1)mRNA,以及Beclin 1、LC3-II、Fis1和Drp1蛋白表达等指标。结果:(1)与N组比较,M组小鼠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态3呼吸、RCR和ATP酶合成活力显著下降(P<0.01);与M组相比,ME组小鼠线粒态3呼吸、RCR和ATP酶合成活力显著升高(P<0.01,P<0.01,P<0.05)。(2)与N组相比,NE组Beclin 1、LC3基因表达显著增多(P<0.01),Beclin1蛋白含量显著增多(P<0.01),LC3-II蛋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与M组相比,ME组Beclin 1、LC3基因表达显著增多(P<0.01),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3)与N组比较,NE组Fis1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Drp1基因和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相比,ME组Fis1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P<0.05),Drp1基因和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等剂量MPTP可损害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功能,使自噬水平代偿性增高。(2)早期运动训练可初步启动中脑和纹状体自噬;而当MPTP损害发生时,这一过程可及时调控线粒体分裂,促进自噬水平上调,进而改善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功能,在运动防治帕金森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训练 帕金森 线粒体 自噬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训练对脑卒中老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炎性细胞激活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6060-606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脑卒中老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炎性细胞激活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SD老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卒中对照组和脑卒中早期运动组。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脑卒中早期运动组术后24 h...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脑卒中老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炎性细胞激活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SD老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卒中对照组和脑卒中早期运动组。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脑卒中早期运动组术后24 h进行跑台训练。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利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卒中大鼠皮质受损组织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MMPs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出现脑梗死,相对于脑卒中对照组,脑卒中早期运动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 01)。假手术组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脑卒中对照组术后前3 d神经障碍逐渐加重,第3天最严重,随后缓慢恢复,脑卒中早期运动组神经功能持续得到恢复,从第3天开始,脑卒中早期运动组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脑卒中对照组(P<0. 01)。与假手术组伤害侧静息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数目相比,脑卒中对照组细胞数目明显降低(P<0. 01),脑座中早期运动组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P>0. 05);与假手术组伤害侧活化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数目相比,脑卒中对照组细胞数目明显升高(P<0. 01),脑卒中早期运动组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P>0. 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卒中对照组MMP-9和MMP-2表达明显升高(P<0. 01),脑卒中早期运动组MMP-9和MMP-2表达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早期运动训练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活化,下调MMPs的表达促进脑卒中老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训练 脑卒中 神经功能 炎性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训练对重症肺炎患者并发症风险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云 陆玉梅 +1 位作者 任轲 丁磊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重症肺炎患者并发症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重症肺炎患者并发症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运动训练。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min步行距离(6MWD)长于对照组,简明健康生活质量量表(SF-36)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随访,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中采取早期运动训练能够促进肺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早期运动训练 肺功能指标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早期运动训练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霞 田东惠 《齐鲁护理杂志》 2004年第5期391-391,F003,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早期运动训练 肢体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静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运动训练干预... 目的分析早期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运动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心功能及自理能力。结果干预10d后试验组HR低于对照组,LVEF、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试验组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早期运动恢复,有利于心功能改善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早期运动训练 心功能 自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技能迁移规律在早期运动训练中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冠蓝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年第8期36-37,共2页
技能迁移是体育技能学习中的一种心理现象,通过对影响专项体育技能迁移的基本因素的分析,对专项教练员提出了在早期运动训练中要科学的制订训练计划,认真学习技能迁移在项目与项目之间、技能与素质之间、专项与辅助练习之间三个方面的影... 技能迁移是体育技能学习中的一种心理现象,通过对影响专项体育技能迁移的基本因素的分析,对专项教练员提出了在早期运动训练中要科学的制订训练计划,认真学习技能迁移在项目与项目之间、技能与素质之间、专项与辅助练习之间三个方面的影响,从而达到促进技能迁移效果,避免干扰,对运动员未来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有所定位,提高运动员早期体育专项技术训练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迁移规律 早期运动训练 正迁移 负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训练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自然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体外循环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运动训练。比较两组6...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体外循环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运动训练。比较两组6 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评分、术后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30 d再入院率。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6MWT水平和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30 d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F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训练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提高6MWT水平和LVEF水平,降低术后30 d再入院率和MFS评分,以及缩短监护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早期运动训练 心功能指标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训练对预防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葛德湘 雷奕 马良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2期213-214,共2页
于脑卒中患者中实施早期运动训练对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对2017年4月到2020年6月的52例脑卒中患者做分组(随机数表法)研究,分为甲组同乙组,两组均26例患者。乙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在乙组基础上甲组加早期运动训练,比较肩... 于脑卒中患者中实施早期运动训练对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对2017年4月到2020年6月的52例脑卒中患者做分组(随机数表法)研究,分为甲组同乙组,两组均26例患者。乙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在乙组基础上甲组加早期运动训练,比较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不同干预实施后,甲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甲组和乙组干预前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和乙组干预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都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甲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乙组(P<0.05)。结论:于脑卒中患者中,实施早期运动训练可降低肩-手综合征发生的风险,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运动训练 肩-手综合征 预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配合早期运动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及血清IL-10、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孙苏闻 徐明 +2 位作者 周睿娴 孔婷婷 陈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配合早期运动训练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1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及早期运动训练,对照组加...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配合早期运动训练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1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及早期运动训练,对照组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国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及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8%(49/51),与对照组82.35%(42/51)对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CSS、BI、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情况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好(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10、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7.84%(4/51),与对照组3.92%(2/5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配合早期运动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活动能力,且能明显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温针灸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早期运动训练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训练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肌无力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郑宝玲 吴美霞 王淑萍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ICU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ICU...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ICU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ICU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训练干预。统计两组ICU转出率、脱机拔管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评估两组干预3 d及干预7 d肌力[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评分、上肢肌力评分、下肢肌力评分]和ICU-AW发生率,测定干预前、干预7 d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观察组MRC评分、上肢肌力评分、下肢肌力评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3 d但高于对照组干预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7 d后ICU-AW发生率与干预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7 d后ICU-AW发生率高于本组干预3 d和观察组干预7 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观察组FVC、FEV1/FVC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训练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效果较好,可显著减少患者恢复时间,改善患者肌力水平,提高患者肺功能,降低ICU-AW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训练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获得性肌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巧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5期2843-284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肌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肌力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干预后患者NIHSS评分较低,肌力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训练 急性脑梗死 肌力 神经功能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训练对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后ICU综合征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晓丹 曹鑫彦 聂莹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24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后ICU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万方数据、科学网(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有关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早期运动训练效果的随机试验,检...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后ICU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万方数据、科学网(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有关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早期运动训练效果的随机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20年12月。将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相较于常规训练时间更早给予运动训练护理作为观察组。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Meta分析早期运动训练对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后ICU综合征预防效果,对生存质量[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独立行走能力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经筛选,本研究共纳入临床研究7篇,其中英文5篇、中文2篇,涉及728例老年外科手术患者。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2)=0.49、P<0.05),两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2)=0.00、P>0.05),观察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I^(2)=0.00、P<0.05)。结论:早期运动训练可有效预防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ICU综合征,改善其生活质量,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训练 外科手术 老年患者 ICU综合征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早期运动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及血清IL-10和TNF-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昊 《药品评价》 CAS 2019年第7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上,早期运动训练、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2例)依照住院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成2组(例数相等),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参照组接受早期运动训练,测验组在...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上,早期运动训练、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2例)依照住院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成2组(例数相等),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参照组接受早期运动训练,测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另添用丁苯酞软胶囊,对2组患者的治疗成效予以评价。结果:测验组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参照组,白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验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参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上,早期运动训练、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应用的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早期运动训练 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血清IL-10 TNF-Α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术早期运动训练依从性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严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6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早期运动训练依从性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脊柱内固定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自制的早期运动训练依从性调查表和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患者进行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早期运动训练依从性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脊柱内固定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自制的早期运动训练依从性调查表和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患者进行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并依据依从性调查结果将其分为依从组和不依从组。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法确定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早期运动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178)、疼痛程度(OR=2.904)、抑郁(OR=1.895)、康复认知(OR=1.673)以及家庭和社会支持(OR=1.582)是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早期运动训练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结论诸多因素会影响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早期运动训练依从性,依据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运动训练方案,加强医患沟通与宣教,有助于提高其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术 早期运动训练 依从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宝玉 赖杏 +2 位作者 朱燕梅 何清秀 邓小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7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取早期运动训练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接收的80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入院先后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基于常规护理行早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取早期运动训练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接收的80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入院先后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基于常规护理行早期运动训练,对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6分钟步行距离(6-MWT)。结果在Barthel指数评分及6-MWT方面,研究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训练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增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训练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训练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与尾动脉血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17
作者 李轶炜 王煜 胡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3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与尾动脉血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力衰竭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5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药物组与训练+药物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灌胃0.9%氯化...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与尾动脉血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力衰竭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5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药物组与训练+药物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药物组予依普利酮灌胃,训练+药物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运动训练,所有大鼠均治疗观察8周。检测与比较3组大鼠心脏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射血分数(EF)]、尾动脉血压、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心脏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ATⅠR)、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药物组与训练+药物组大鼠的LVEDd、LVEDs、尾动脉血压均显著低于模型组,EF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训练+药物组大鼠的LVEDd、LVEDs、尾动脉血压均显著低于药物组,EF值显著高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训练+药物组大鼠的血清BNP、CRP、IL-6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训练+药物组大鼠的血清BNP、CRP、IL-6含量低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训练+药物组大鼠的心脏组织ATⅠR、ANGPTL2、sST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训练+药物组大鼠心脏组织ATⅠR、ANGPTL2、sST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训练在心力衰竭大鼠的应用能抑制ATⅠR蛋白与血清BNP、CRP、IL-6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心脏功能与降低尾动脉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力衰竭 早期运动训练 心脏功能 尾动脉血压 脑钠肽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接受PTCA支架术后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提升体力恢复速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研究
18
作者 薛瑞瑞 杜庆品 李静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47-49,53,共4页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患者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支架术后开展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患者体力恢复速度提升及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商丘市第三...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患者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支架术后开展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患者体力恢复速度提升及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行PTCA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50例纳入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其余50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两组患者的体力恢复速度、心功能表现、生活质量评价以及心血管相关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床上活动时间与下床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其首次上台阶级数更多,住院时间更短,患者干预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更高,并且心血管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PTCA支架术后开展早期康复运动训练,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体力恢复速度,改善心功能异常情况,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加强对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的防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TCA支架术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圣英 何小芹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脑梗死(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68例老年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C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运动训...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脑梗死(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68例老年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C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负面情绪、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障碍评估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CI患者中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效果显著,能够增强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改善,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老年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 个性化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口腔运动训练结合音乐抚触疗法对早产儿身心发育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艳 乔俊霞 +1 位作者 杨青 刘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182-185,190,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口腔运动训练结合音乐抚触疗法对早产儿身心发育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分析早期口腔运动训练结合音乐抚触疗法对早产儿身心发育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早期口腔运动训练结合音乐抚触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心理发育评分、身长、头围及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发育评分、身长、头围及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单次最长睡眠时间及日总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7、14 d,观察组的单次最长睡眠时间及日总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NBN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口腔运动训练结合音乐抚触疗法用于早产儿护理中,可改善早产儿的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发育及行为神经发育,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口腔运动训练 音乐抚触疗法 早产儿 身心发育 睡眠质量 行为神经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