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
孙传芝
许永谦
|
《厦门科技》
|
1997 |
0 |
|
2
|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机理和调控技术 Ⅱ.水稻旱育稀植高产的生态学机理 |
王松良
林文雄
梁义元
余高镜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
1999 |
7
|
|
3
|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机理和调控技术Ⅰ.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机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
王松良
林文雄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
1999 |
12
|
|
4
|
水稻旱育稀植稻瘟病发生的特点与防治对策 |
仲心华
朱光时
|
《安徽农学通报》
|
1996 |
0 |
|
5
|
我国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发展和问题探讨 |
王松良
林文雄
|
《中国稻米》
|
1999 |
11
|
|
6
|
北方旱育稀植水稻病害图像识别预处理研究 |
刘丽娟
刘仲鹏
|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7
|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及增产机理分析 |
李金元
张玉红
郭瑞成
|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8
|
皖西大别山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 |
黄义德
王子才
安叙林
周磊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9 |
4
|
|
9
|
杂交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途径与配套技术研究 |
盛海君
朱新开
吴福龙
彭必来
吴长春
吴寿瑛
|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0
|
协优559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王爱民
姚立生
孙明法
顾来顺
严国红
唐红生
何冲霄
朱国永
任仲玲
商绍朋
陈大勇
陈兆明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00 |
1
|
|
11
|
壮禾增对水稻旱育稀植的影响 |
陈周前
吴文革
洪茂新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8 |
2
|
|
12
|
浙江省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八项改进与发展 |
纪国成
|
《中国稻米》
|
1995 |
3
|
|
13
|
水稻旱育稀植本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刘福华
王洪福
夏自成
王云
马惠琴
马金国
|
《宁夏农林科技》
|
2006 |
3
|
|
14
|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分蘖发生特点、生产力及米质 |
顾春梅
曹书恒
解保胜
赵金英
慕永红
梁金国
|
《现代化农业》
|
2000 |
1
|
|
15
|
垦区——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
李永东
马同海
|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11 |
1
|
|
16
|
水稻无纺布旱育稀植轻简栽培技术 |
刘娟
宋成国
李丽
|
《现代农业科技》
|
2006 |
1
|
|
17
|
特优559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
孙明法
陈育群
王玉平
姚立生
高恒广
郁祖良
徐怀松
顾来顺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8
|
以政府主导行为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以宁夏银川市《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为例 |
张力
|
《农业科技管理》
|
2005 |
1
|
|
19
|
早熟晚粳通粳981旱育稀植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
周根友
姜平
夏华
|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20
|
水稻旱育稀植和超稀植栽培方式间品种(系)株高及其构成变化研究 |
李荣田
秋太权
倪宗捷
崔成焕
|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