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配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与预后评价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房志伟 沈海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3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MRI配合3D-TOF MRA在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与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130例疑似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采用SIEMENS 1.5T MRI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全脑血管... 目的探讨MRI配合3D-TOF MRA在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与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130例疑似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采用SIEMENS 1.5T MRI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异常情况。结果丘脑、中脑、脑桥、枕叶、基底节等处均可见病灶区;DSA影像学检查可见患者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等出现异常病灶;3D-TOF MRA(+)患者基底动脉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基底动脉尖(P<0.05)。结论采用MRI配合3D-TOF MRA对TOBS进行诊断及预后评价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D-TOF MRA(+)患者则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提示其极可能发展为TO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在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朱传清 郭春锋 于泽峰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531-533,548,共4页
目的评价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联合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3D-FIESTA-C)序列在诊断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经微血管减压术证实为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患者,均行3D-TOF-MRA及3D-FIESTA-C序... 目的评价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联合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3D-FIESTA-C)序列在诊断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经微血管减压术证实为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患者,均行3D-TOF-MRA及3D-FIESTA-C序列扫描,以术中所见为金标准,评价二种序列结合多平面重建及图像融合技术对面肌痉挛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前3D-TOF-MRA、3D-FIESTA-C及3D-TOF-MRA+3D-FIESTA-C对责任血管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2.5%(15/24)、66.7%(16/24)、87.5%(21/24),其中3D-TOF-MRA+3D-FIESTA-C检出阳性率高于3D-TOF-MRA(P<0.05)。术前3D-TOF-MRA、3D-FIESTA-C及3D-TOF-MRA+3D-FIESTA-C对责任动脉种类的显示准确率分别为71.4%(15/21)、76.2%(16/21)、100.0%(21/21),3D-TOF-MRA+3D-FIESTA-C检测的准确率均高于3D-TOF-MRA或3D-FIESTA-C(均P<0.05)。结论结合多平面重建及图像融合技术,3D-TOF-MRA联合3D-FIESTA-C序列能准确评估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患者的责任血管性质和神经血管压迫征象,对外科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 责任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来艳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5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TOF MRA)对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95例疑似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均给予患者MRI联合3D-TO...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TOF MRA)对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95例疑似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均给予患者MRI联合3D-TOF MR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SA、MRI联合3D-TOF MRA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MRI联合3D-TOF MRA检查结果。结果 MRI联合3D-TOFMRA对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为95.79%,敏感度为96.30%,特异度为92.86%;经MRI联合3D-TOFMRA检查78例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病变部位如下,丘脑及中脑处发生病变的患者最多,各为19例,占比为24.36%,其次为枕叶处,有11例,占比为14.10%,侧脑室旁发生病变的患者最少,有4例,占比为5.13%。结论使用MRI联合3D-TOF MRA对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可明确病变部位,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常规核磁共振成像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联合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苏兰芳 何占平 +5 位作者 陈红 孙丽春 万江花 刘旭东 张业雨 陈春美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序列联合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对三叉神经痛(T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TN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以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为诊...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序列联合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对三叉神经痛(T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TN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以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为诊断“金标准”,评估3D-TOF-MRA、3D-FIESTA以及二者联合检查责任血管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比分析TN责任血管情况。结果:在86例TN患者中,经MVD确诊TN责任血管80例,未见TN责任血管6例,经3D-TOF-MRA检测TN责任血管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59%和16.67%;经3D-FIESTA检测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和14.29%;经3D-ToF-MRA联合3D-FIESTA检测分别为97.50%和66.67%。3D-TOF-MRA联合3D-FIESTA检测准确率及灵敏度均高于3D-TOF-MRA和3D-FIESTA单项检测,漏诊率低于3D-TOF-MRA和3D-FIESTA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1,χ^(2)=7.778,χ^(2)=7.778;P<0.05);3D-TOF-MRA联合3D-FIESTA检测误诊率低于3D-TOF-MRA和3D-FIESTA单项检测,而特异度高于3D-TOF-MRA和3D-FIESTA单项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TOF-MRA、3D-FIESTA及两项联合诊断TN责任血管的AUC值分别为0.604、0.592和0.821。结论:3D-TOF-MRA联合3D-FIESTA在TN诊断中具有互补作用,既能明确责任血管的存在,又能明确其血管类型,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3D-TOF-MRA) 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 三叉神经痛(TN)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荣道建 何颖 +3 位作者 杨晓健 赵骞 赵俊伟 杨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前均行3D-TOF-MRA检查评估责任血管。结果 48例术前3D-TOF-MRA显...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前均行3D-TOF-MRA检查评估责任血管。结果 48例术前3D-TOF-MRA显示神经与血管关系密切的患者中,46例术中证实责任血管存在;8例术前3D-TOF-MRA显示神经与血管关系不密切的患者中,5例术中证实责任血管存在。术前3D-TOF-MRA像结果判定的敏感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0.2%与87.5%。结论 3D-TOF-MRA结果与术中所见的责任血管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治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维时间飞跃 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正常成人大脑动脉环变异的重要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玲 祁鸣 顾培玉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6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体检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时大脑动脉环(Willis环)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检3D-TOF MRA检查的442名正常成人体检者的MRA图像,运用后处理软件分析其血管形态特点。结...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体检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时大脑动脉环(Willis环)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检3D-TOF MRA检查的442名正常成人体检者的MRA图像,运用后处理软件分析其血管形态特点。结果:442名体检者中,发现152例Willis环变异者,其中大脑前动脉(ACA)A1段的缺如占10.53%(16/152),A1段发育不良占36.18%(55/152),A1段开窗占3.29%(5/152),A1段的发育不良或缺如与同侧PCo A增粗呈正相关;A2段变异占15.13%(23/152);ACo A段变异者占4.61%(7/152);PCo A段增粗占66.45%(101/152),且女性大于男性;P1段变异占44.74%(68/152)。结论:体检3D-TOF MRA检查可清晰显示正常成人Willis环的变异,为临床相关疾病提供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时间飞跃 大脑动脉环 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烟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技术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龙波 池琦 +1 位作者 张玲玲 王兆永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12期2091-2093,共3页
烟雾病典型特征是颈内动脉虹吸段和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的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同时颅内侧支血管广泛的代偿。临床上通常采用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1]。伴随着MRI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扫描序列被逐渐应用,即3D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 烟雾病典型特征是颈内动脉虹吸段和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的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同时颅内侧支血管广泛的代偿。临床上通常采用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1]。伴随着MRI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扫描序列被逐渐应用,即3D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ime Of Flight-MRA,3D TOF-MRA)。它具有无创性、无对比剂副作用、无辐射的特点,逐渐代替了DSA成为诊断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影像学诊断 烟雾病 时间飞跃 进行性狭窄 动脉起始段 MRI技术 颈内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意义与价值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何建斌 姜巧生 李青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分析3.0 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指导三叉神经痛(TN)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就诊行MVD治疗的60例T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在术前行3D-T... 目的分析3.0 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指导三叉神经痛(TN)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就诊行MVD治疗的60例T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在术前行3D-TOF-MRA检查,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和走向,判定术前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并明确是否存在血管神经压迫(NVC)。结果60例TN患者中,术后52例(86.67%)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8例(13.33%)疼痛症状明显缓解;3D-TOF-MRA检查与MVD在责任血管的判定结果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诊断TN的阳性率为98.33%(59/60),3D-TOF-MRA检查诊断TN的阳性率为91.67%(55/6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经Kappa检验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6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表明3D-TOF-MRA诊断TN的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 0.526~0.934);3D-TOF-MRA检查诊断NVC发生率为63.33%(38/60),MVD手术所见NVC发生率为61.67%(37/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OF-MRA检查可较为准确地获知TN患者责任血管位置、走向、形态及压迫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对TN的临床诊断及MVD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三叉神经痛 3.0 T时间飞跃 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原文传递
颅内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中应用价值的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梦祥 黑欢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24-428,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MRA)技术在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HT)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HT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 目的:探讨颅内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MRA)技术在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HT)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HT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以及3D TOF-MRA影像学检查。①比较CTA和3D TOF-MRA成像技术最终图像质量评分;②比较CTA和3D TOF-MRA对患者脑侧支循环情况的评估结果以及诊断效能;③比较CTA和3D TOF-MRA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以及诊断效能。结果:①两名医师最终对CTA、3D TOF-MRA影像学图像质量评分中,3D TOF-MRA技术的血管可视化评分以及血管饱和伪影评分均显著优于CTA(均P<0.05);②以DSA为参考标准,对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中,3D TOF-MRA对一级侧支循环评估的准确度(88.33%)要高于CTA(85.00%),两种检测方法对二级侧支循环以及三级侧支循环评估的准确度无统计学差异,且CTA、3D TOF-MRA与DSA检查的一致性均良好(Kappa_(CTA)=0.613,Kappa_(3D TOF-MRA)=0.412,P=0.000);③以DSA为参考标准,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中,CTA、3D TOF-MRA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以及闭塞的准确度均无统计学差异,且CTA、3D TOF-MRA与DSA检查的一致性均良好(Kappa_(CTA)=0.687,Kappa_(3D TOF-MRA)=0.588,P=0.000)。结论:采用3D TOF-MRA成像技术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得到更加优质的图像,而且对患者部分脑侧支循环以及血管狭窄情况评估效果良好,可作为诊疗脑梗死HT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原始图像评估脑微出血病灶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隋滨滨 高培毅 +4 位作者 林燕 薛静 沈宓 王辉 王琼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6期466-471,共6页
目的研究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angiography,3D-TOF MRA)原始图像评估脑内微出血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9例高血压、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或既往原发性脑出血病患... 目的研究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angiography,3D-TOF MRA)原始图像评估脑内微出血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9例高血压、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或既往原发性脑出血病患者。分别进行T_2~*加权梯度回波(T_2~* weighted gradient echo,T_2~*GRE)序列及3D TOF MRA序列扫描,评估T_2~*GRE图像及3D-TOF MgA原始轴位图像显示的微出血病灶数量、部位及分级。结果 75例患者脑实质内存在微出血病灶,排除9例不符合标准者,剩余66例。T_2~*GRE成像共发现微出血病灶338个,1级50例,2级10例,3级6例;3D-TOF MRA序列原始图像显示微出血病灶242个,0级11例,1级40例,2级12例,3级3例。两种序列发现微出血病灶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皮质和皮质下P=0.000、丘脑P=0.001、小脑P=0.039);对基底节(P=0.581)和脑干(P=0.211)发现的微出血病灶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3D-TOF MgA原始图像可显示脑微出血灶。在无T_2~*GRE图像的情况下,观察3D-TOF MRA原始图像有助于了解及初步观察脑微出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时间飞跃 磁共振血管成像 微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底动脉环变异发生部位及性别差异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余剑峰 傅耀辉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20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底动脉环变异发生部位、特征及性别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台州骨伤医院放射科进行颅脑3D-TOF MRA检查的37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脑底动脉环变异,大脑前动脉A1段(... 目的观察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底动脉环变异发生部位、特征及性别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台州骨伤医院放射科进行颅脑3D-TOF MRA检查的37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脑底动脉环变异,大脑前动脉A1段(A1)、后交通动脉(PCo A)、大脑后动脉(PCA)显影情况和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变异类型,分析脑底动脉环变异的性别与位置差异、前循环与后循环变异间的关系。结果脑底动脉环变异主要是单发,后循环变异较多,占82.7%。男性A1、FTP发生变异者多于女性,PCo A变异无明显性别差异,所有变异右侧发生率均高于左侧。单侧A1缺如者发生同侧PCo A增粗、同侧胚胎型后交通动脉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单侧A1发育不良者。结论 3D-TOF MRA能够清晰显示脑底动脉环变异,其中后循环变异比例高,前循环发育不良或缺如与后循环变异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动脉环变异 三维时间飞跃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技术在头颅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念龙 王玉璜 +3 位作者 祝因苏 周士波 李康 杨波 《现代医学》 2024年第10期1552-1556,共5页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CS)技术在1.5T磁共振仪上完成头颅时间飞跃法(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可行性。方法:38名志愿者在1.5T磁共振仪上同时完成常规头颅并行采集三维时间飞跃法(3D 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压缩感知三维时间飞跃法磁...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CS)技术在1.5T磁共振仪上完成头颅时间飞跃法(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可行性。方法:38名志愿者在1.5T磁共振仪上同时完成常规头颅并行采集三维时间飞跃法(3D 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压缩感知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CS 3D TOF MRA)扫描,CS加速倍数分别设定为3倍、5.6倍,每个志愿者各获得3组图像,比较各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血管显示评分。结果:3组图像的SNR和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常规TOF和CS 3倍加速TOF图像之间的SNR和CNR差异,CS 3倍和CS 5.6倍加速TOF图像之间的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常规TOF和CS 5.6倍加速TOF图像的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977和0.624)。3组图像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常规TOF和CS 3倍加速TOF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9),常规TOF和CS 5.6倍加速TOF图像、CS 3倍和CS 5.6倍加速TOF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和0.047)。结论:行头颅3D TOF MRA扫描时,选择CS 3倍加速,可以在图像质量和扫描时间之间获得较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技术 磁共振 血管成像 三维时间飞跃
原文传递
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13
作者 郭玲玲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血管病变诊断中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以期提升诊断准确性,改善治疗预后。方法:分析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基本资料,选择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磁...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血管病变诊断中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以期提升诊断准确性,改善治疗预后。方法:分析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基本资料,选择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 MRA,TOF MR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后者为金标准,二者在血管病变检测中的结果差异,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测效能。结果:经DSA诊断,92例患者中存在血管狭窄70例,占比76.09%,经TOF MRA诊断,92例患者中存在血管狭窄65例,占比70.6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TOF MRA诊断真阳性63例,真阴性20例,准确率90.22%,敏感性90.00%,漏诊率10.00%,特异性90.91%,误诊率9.09%。结论:使用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检测能够精准确定脑梗死范围,清晰显示患者脑血管狭窄情况,帮助医师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及严重程度,进而制定针对性有效干预方案,提升治疗有效性,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时间飞跃血管成像 急性脑梗死 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T磁共振成像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黄沛钰 刘晨 +1 位作者 甄志铭 张睿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156,共6页
脑小血管病在老年人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可显著增加脑卒中和痴呆的发生风险。迄今为止,该疾病尚无有效的临床和体液生物标志物,诊断鉴别高度依赖于MRI。然而,由于临床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所限,脑小血管损害难以直接评价,因此研究者们主要... 脑小血管病在老年人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可显著增加脑卒中和痴呆的发生风险。迄今为止,该疾病尚无有效的临床和体液生物标志物,诊断鉴别高度依赖于MRI。然而,由于临床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所限,脑小血管损害难以直接评价,因此研究者们主要使用一些反映脑实质损害的影像标志物来评估小血管损伤。近年来,随着超高场(7T)MRI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脑小血管病领域的研究亦日趋广泛。7T-MRI能够直接评估脑小血管结构、功能,并显著提高微小脑实质病灶的检测敏感性,为脑小血管病机制研究和精准诊断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将回顾近年来基于7T-MRI的脑小血管病研究,并讨论潜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预测颅外颈内动脉狭窄研究
15
作者 赵永强 王钒 +4 位作者 杨景震 王成健 黄万刚 韩文艳 霍英杰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51-54,共4页
目的:评估颅内时间飞跃核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对预测颅外颈内动脉狭窄(IC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并诊断为中度(50%~69%)或重度(70%~99%)单侧颅外ICAS的51例患者病例资料(病变... 目的:评估颅内时间飞跃核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对预测颅外颈内动脉狭窄(IC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并诊断为中度(50%~69%)或重度(70%~99%)单侧颅外ICAS的51例患者病例资料(病变组),同时选取无颅外ICAS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在TOF-MRA源图像上测量两组双侧颈内动脉的腔内信号强度(SI),比较两组对侧与病变侧的SI比值(SIR)。结果:病变组颅内右侧C4段SIR值1.4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09,P<0.001)。病变组左侧狭窄的平均SIR为1.362,对照组平均SIR为1.000。右侧C4狭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临界值为1.08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和8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左侧C4狭窄的ROC曲线的临界值为1.10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和84%;AUC为0.80。结论:TOFMRA上的SIR可以用于预测颅外IC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时间飞跃(TOF)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T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断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宗鸿 刘文 +3 位作者 黄清玲 蒋惟伟 张乾 肖朝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3T三维时间飞越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DAVF患者的头颅MRI、3D-TOF-MRA及DS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发生部位以后颅凹最为常见(15/18,其中天幕9例,乙状窦及横窦... 目的探讨3T三维时间飞越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DAVF患者的头颅MRI、3D-TOF-MRA及DS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发生部位以后颅凹最为常见(15/18,其中天幕9例,乙状窦及横窦区4例,窦汇区及颈静脉孔区各1例),顶部2例,海绵窦区1例。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以颅内高压(8例)和癫闇(4例)最为常见。MRI以脑出血样混杂信号多见(9/18),可伴周边粗大流空血管影、脑水肿及脑组织萎缩等。3D-TOF-MRA显示供血动脉由颈内外、椎基底动脉共同参与多见(13/18例),6例血管影增多增粗,与DSA所见皮层静脉逆行(CVR)引流相吻合。结论 3T 3D-TOF-MRA结合常规MR影像,能较为准确地确定病灶的部位、供血动脉及皮层引流静脉,同时清晰显示DAVF继发性的颅内改变,弥补了DSA的不足,可对DAVF病变进行无创全面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三维时间飞越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广金 邵雪 +1 位作者 王清波 谷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601-603,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ethod,3D-TOF)法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吉林油田总医院和吉林油田江北医院就诊的26...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ethod,3D-TOF)法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吉林油田总医院和吉林油田江北医院就诊的26例经临床医生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在确诊前本组患者均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3D-TOF法MRA检查,研究应用3D-TOF法MRA检查诊断本病的敏感性。结果 26例患者DSA检查共发现32个病灶;MRA检查共发现25个病灶,敏感性为78.1%,漏诊7个病灶,其中6个病灶的直径均<3 mm。结论 MRA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具有快速、无损伤的优势,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对于小动脉瘤,MRA的漏诊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时间飞跃 磁共振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蕾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2年第12期1212-1213,共2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并治疗是降低颅内动脉瘤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以往诊断主要依靠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但DSA作为有创检查需要时间长,且价格较贵,同时存在穿刺部位血肿、脑血管...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并治疗是降低颅内动脉瘤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以往诊断主要依靠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但DSA作为有创检查需要时间长,且价格较贵,同时存在穿刺部位血肿、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可能,为开展无创性检查,现对30例DSA检查阳性病例回顾分析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3D-TOF-MRA)表现与检查结果,以探讨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破裂 三维时间飞越 早期诊断 成像序列 磁共振 蛛网膜下腔出血 DSA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序列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震 王婵娟 《实用医技杂志》 2009年第5期365-366,共2页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约为182/10万人,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三叉神经脑池段神经血管压迫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以往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加以推测,缺乏能直接显示...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约为182/10万人,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三叉神经脑池段神经血管压迫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以往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加以推测,缺乏能直接显示病灶的有效方法。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 TOF MRA)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本文通过对18例病例进行总结旨在探讨3DTOFMRA序列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三维时间飞跃 三叉神经痛 压迫性 序列 三叉神经脑池段 神经血管压迫 反复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筛查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钱金甲 李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7期155-157,共3页
目的:评价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用于筛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3D-TOF-MRA检查的发现为颅内动脉瘤患者,35例患者,于检查一周后再行头颅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3D-TOF-MRA和... 目的:评价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用于筛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3D-TOF-MRA检查的发现为颅内动脉瘤患者,35例患者,于检查一周后再行头颅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3D-TOF-MRA和DSA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差异。结果:35例3D-TOF-MRA阳性诊断者发现的55个颅内动脉瘤,均经DSA检查确诊,DSA检查发现61个颅内动脉瘤,3D-TOF-MRA漏诊的6例颅内动脉瘤均为直径<3mm的病灶。结论:3D-TOF-MRA对于>3mm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度较高,对于3D-TOF-MRA筛查发现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要积极行DSA检查,有助于患者的进一步临床干预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时间飞越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