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斯兰星占学与中国传统星占学的比较——以《明译天文书》与《开元占经》的比较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占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14-23,共10页
伊斯兰星占学和中国传统星占学分属不同的体系,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二者在基本理论、占事主题、天象范围及关注点以及分野体系等方面各有特点,而伊斯兰星占学中的"选择"与中国传统星占学中的"修救"则分... 伊斯兰星占学和中国传统星占学分属不同的体系,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二者在基本理论、占事主题、天象范围及关注点以及分野体系等方面各有特点,而伊斯兰星占学中的"选择"与中国传统星占学中的"修救"则分别为本体系所独有。从总体上观之,两大体系异大于同。形成差异的基本原因,应归结于星占学体系以及中阿政治文化背景等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星占学 中国传统星占学 明译天文书 开元占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中国的欧洲星占学:薛凤祚与穆尼阁对卡尔达诺《托勒密〈四书〉评注》的汉译 被引量:5
2
作者 钟鸣旦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9-360,共22页
文章考证和呈现了卡尔达诺(1501—1576年)对托勒密著述评注的汉译。译文包含卡尔达诺对托勒密(约100—约178年)关于星占学的系统论述《四书》的评注。中国学者薛凤祚(1599/1600—1680年)和波兰耶稣会士穆尼阁(1610—1656年),进行了有选... 文章考证和呈现了卡尔达诺(1501—1576年)对托勒密著述评注的汉译。译文包含卡尔达诺对托勒密(约100—约178年)关于星占学的系统论述《四书》的评注。中国学者薛凤祚(1599/1600—1680年)和波兰耶稣会士穆尼阁(1610—1656年),进行了有选择性的翻译并将其收录在《天步真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达诺 托勒密 薛凤祚 穆尼阁《天步真原》 星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库总目》对中国传统星占学的否定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占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1-127,共7页
《四库总目》否定了中国传统星占学,且明确地列举了一些较有说服力的理由。这在中国天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是值得关注的。否定的历史成因有中国学术思潮自身变化的作用,也有晚明以后输入的西学的驱动。否定有重要意义,影响较为复杂。
关键词 星占学 《四库总目》 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史记·天官书》看上古社会的星占学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继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1-16,共6页
《史记·天官书》是我国传世的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对上古社会星占学思想予以总结的专书。尽管星占学是非科学的,但透过《天官书》,我们可以一窥上古社会星占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星占原则。其理论基础即天人合一观和阴阳... 《史记·天官书》是我国传世的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对上古社会星占学思想予以总结的专书。尽管星占学是非科学的,但透过《天官书》,我们可以一窥上古社会星占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星占原则。其理论基础即天人合一观和阴阳五行说。其星占原则即"过度乃占"的原则、联想比拟的原则和关注"德"的原则。由此,对于我国上古社会的宗教史、思想史、政治史和文化史等的考察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天官书》 上古社会 星占学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中国的行星星占学——天文学、形态学和社会学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江晓原 《大自然探索》 1991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关键词 古代中国 行星 星占学 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占学与汉代社会研究综述
6
作者 甄尽忠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8-23,共6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星占学与汉代社会关系的研究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成果大量涌现。对汉代天象记录的整理和科学考证、星占学及其理论体系、天文星占的社会和文化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为更理性地认识汉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综...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星占学与汉代社会关系的研究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成果大量涌现。对汉代天象记录的整理和科学考证、星占学及其理论体系、天文星占的社会和文化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为更理性地认识汉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综观现有研究成果,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占学 汉代社会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与地位 科学革命前后的星占学
7
作者 达尔.路特金 吴茹红 吕凌峰 《科学文化评论》 2017年第6期5-28,共24页
本文通过描述星占学在1500年前后知识地图中的地位及其与数学、自然哲学和医学的关系来划分星占学发展的历史阶段,总结了星占学理论与星占活动中蕴含的思想,讨论了科学革命时期星占学知识在大学机构中的定位以及在伽利略、培根、波义尔... 本文通过描述星占学在1500年前后知识地图中的地位及其与数学、自然哲学和医学的关系来划分星占学发展的历史阶段,总结了星占学理论与星占活动中蕴含的思想,讨论了科学革命时期星占学知识在大学机构中的定位以及在伽利略、培根、波义尔作品中所处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了17、18世纪科学革命进程中星占学于何时、以何种方式以及为何失去了近代自然知识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占学 科学革命 历程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星占学基础》中降雨预测体系及其与中国、古印度天文历法的关系
8
作者 程雪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0-267,共18页
《老挝星占学基础》中所记载的降雨预测体系,从四个不同的层面对整个宇宙空间进行一年当中的降雨测算,按其所应用的核心变量“那伽”、“年子(地支)”、“七曜”、“黄道十二宫”,可分立出“那伽占雨”与“星象占雨”两套不同的雨量测... 《老挝星占学基础》中所记载的降雨预测体系,从四个不同的层面对整个宇宙空间进行一年当中的降雨测算,按其所应用的核心变量“那伽”、“年子(地支)”、“七曜”、“黄道十二宫”,可分立出“那伽占雨”与“星象占雨”两套不同的雨量测算基准与占雨理论。本文通过对这两套系统的解析,梳理了傣族历法、汉族历法和古代印度天文学对老挝星占学降雨预测体系乃至老挝天文星占学的整体性影响,剖析了老挝星占学在吸收外来天文历法的同时,不断进行本地化应用并发展出具有老挝自身特色的天文星占历法系统。研究表明,应当以多元文化交流的视角来看待老挝古代星占学中所体现的术数知识与文化特色,且不能忽视老挝天文星占学中所展现出的自身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星占学基础》 降雨预测 傣族历法 汉族历法 古代印度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如何则天? 星占学视域下的法律模拟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方潇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5-715,共21页
"则天"立法、行法等可谓是中国古代法律在制定和运行问题上的最高原则。然而引为遗憾的是,传统学界长期以来似仅或主要着眼于从抽象层面的天道、天理等意义进行论说,而对法律究竟如何具体"则天"的问题则未有充分揭... "则天"立法、行法等可谓是中国古代法律在制定和运行问题上的最高原则。然而引为遗憾的是,传统学界长期以来似仅或主要着眼于从抽象层面的天道、天理等意义进行论说,而对法律究竟如何具体"则天"的问题则未有充分揭示。事实上,在对天予以神灵信仰的语境中,中国古人充分运用星占学说,从立法、司法、修法,乃至相关法律设施的设置,其实都在具象层面上基本体现了对"天"之物质表征——"天象"的一种间接甚至直接的星占式模拟。这种模拟即是中国古代法律如何"则天"的一种具体路径。法律的星占式模拟在中国古代有其独特的种类、微妙的策略变迁及双刃剑式的共性意义。可以说,星占学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法律如何"则天"提供了一个绝佳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则天 星占学 天象 模拟
原文传递
哥白尼和星占学的隐秘关系
10
作者 江晓原 《新发现》 2021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我们通常认为,科学革命和星占术是冲突的,甚至是敌对的。而哥白尼的革命恰恰发生在一个星占学极度盛行的时代,哥白尼会和当时周围的文化隔绝得那么彻底吗?哥白尼会和星占学有关系吗?在以往我们熟悉的历史论述中,哥白尼是“科学革命”的... 我们通常认为,科学革命和星占术是冲突的,甚至是敌对的。而哥白尼的革命恰恰发生在一个星占学极度盛行的时代,哥白尼会和当时周围的文化隔绝得那么彻底吗?哥白尼会和星占学有关系吗?在以往我们熟悉的历史论述中,哥白尼是“科学革命”的旗帜,他的《天体运行论》是科学的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占学 星占术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革命 敌对
原文传递
天能支配地吗?——从“天文学”的角度看“星占学”
11
作者 王玉民 《中国国家天文》 2008年第10期78-81,共4页
“星占学”是怎么来的?它与“天文学”是什么关系?它们的关系又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探求这些疑问的源头,可以发现,这都要归结干历史上各民族共有的一种古老观念:天支配地。
关键词 星占学 天文学 科学解释 迷信破除
原文传递
欧洲中世纪的星占学
12
作者 宣焕灿 《天文爱好者》 1994年第4期6-7,共2页
欧洲中世纪的星占学宣焕灿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这1000多年的欧洲历史习惯上称为中世纪。欧洲中世纪的最大特点是基督教教会势力控制着人{fJ生活的各个方面。天文学与其他科学,已沦为教会的... 欧洲中世纪的星占学宣焕灿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这1000多年的欧洲历史习惯上称为中世纪。欧洲中世纪的最大特点是基督教教会势力控制着人{fJ生活的各个方面。天文学与其他科学,已沦为教会的“恭顺的婢女”。在公元5~10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星占学 地心说黄道 星座
全文增补中
卢仝《月蚀诗》天文学史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月白 江晓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6-21,共6页
卢仝的《月蚀诗》在唐诗中具有鲜明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通过天文软件模拟观测了当时月食的全过程,并对《月蚀诗》进行了天文学史角度的解读,研究了卢仝诗歌中月食发生时的入宿度、诗人对星占学传统的继承等问题,在唐诗研究领域具有重... 卢仝的《月蚀诗》在唐诗中具有鲜明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通过天文软件模拟观测了当时月食的全过程,并对《月蚀诗》进行了天文学史角度的解读,研究了卢仝诗歌中月食发生时的入宿度、诗人对星占学传统的继承等问题,在唐诗研究领域具有重大的补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仝 月蚀诗 月食 星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遗书开宝七年星命书(P.4071)中的十一曜行度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钮卫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1-424,共14页
综述了前人相关研究,讨论了敦煌遗书开宝七年星命书(P.4071)的内容构成和完整性问题,分析了该件星命书卷首部分给出的十一曜行度资料,利用现代历表DE404和《七曜禳灾诀》中的星历表推算了卷首十一曜行度的精度,尤其对紫气行度进行了特... 综述了前人相关研究,讨论了敦煌遗书开宝七年星命书(P.4071)的内容构成和完整性问题,分析了该件星命书卷首部分给出的十一曜行度资料,利用现代历表DE404和《七曜禳灾诀》中的星历表推算了卷首十一曜行度的精度,尤其对紫气行度进行了特别讨论,还对该件星命书"天运行年"部分的行星行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卷首十一曜行度的精度是相当好的,"天运行年"部分的行星行度则有不自洽和不符合实际天象的情况,推测后一种情况可能是在抄写时窜入了其他星命书的内容。最后概述了本文所得的结论,并讨论了该件星命书作为外来天文—星占学在中国本土被改造、吸收等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碰撞和交融方面所具有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遗书 P.4071 星命书 十一曜 天体行度 外来天文—星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早期的天象观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迪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16-20,共5页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天象观。它是由每个民族的长期生活习惯和对天象的认识,并吸收了其他邻近民族的天象观而形成的多少带有一定民族特点的天象观。 一 蒙古族对于天象(包括天文和气象,泛指天上的自然现象)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种认...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天象观。它是由每个民族的长期生活习惯和对天象的认识,并吸收了其他邻近民族的天象观而形成的多少带有一定民族特点的天象观。 一 蒙古族对于天象(包括天文和气象,泛指天上的自然现象)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种认识和看法既有本民族的传统,又有其他民族的成份。这里仅就蒙古族早期,即十三世纪时的天象观,进行一些讨论。 蒙古族把“天”和天上的星宿看得很重。并且认为天和人有关系,似乎是人间的事情往往是天安排的,民族领袖的活动是按天意行事,甚至出生非凡的孩子都假托是天的意旨或天的作用。出征时打的旗子上画有天象。据《蒙古秘史》卷八称:“即平毡壁之百姓,寅年聚于斡难河源。建九游之白纛奉成吉思合罕以罕号焉。”白旗上是否画有什么星宿没有说明,似乎后来加上了月亮。孟琪(1195—1246)有一段记载说:“成吉思之仪卫,健大纯白旗以为认识。……今国王建一白旗九尾,中有黑月,出师则张云。”①就是在白旗中间画一个黑色月亮,显然是用月亮代表国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象 蒙古族 星占学 星占术 怯薛 统治者 民族 白旗 雷电 成吉思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天官书》研究论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继宁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史记·天官书》是我国传世的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罕见的天文学史文献,也是司马迁著《史记》以"究天人之际"思想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对考察中国上古时代天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具有重要价值。《天官书... 《史记·天官书》是我国传世的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罕见的天文学史文献,也是司马迁著《史记》以"究天人之际"思想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对考察中国上古时代天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具有重要价值。《天官书》文字古奥,专业性强,号称"天书",今人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对历代《天官书》天文学和星占学方面的研究情况予以梳理,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天官书》 天文学 星占学 研究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曜攘灾诀》木星历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钮卫星 江晓原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997年第18期241-249,共9页
该文首先对公元九世纪初汉译佛经《七曜攘灾决》中的木星历表进行了释读,然后对木星历表中的留、伏、见等特征天象的时间和位置坐标进行了分析计算,并讨论了木星历表的编制精度。文章最后进一步讨论了木星历表作为一份星占学手册在日... 该文首先对公元九世纪初汉译佛经《七曜攘灾决》中的木星历表进行了释读,然后对木星历表中的留、伏、见等特征天象的时间和位置坐标进行了分析计算,并讨论了木星历表的编制精度。文章最后进一步讨论了木星历表作为一份星占学手册在日本古代被星占家们使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星历表 精度 星占学 汉译佛经 《七曜攘灾决》 位置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价司马迁的《天官书》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云龙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8,共8页
史学界和天文史学界对《天官书》不乏溢美之辞,有的评价悖离了西汉的社会背景和《天官书》原文.事实上,《天官书》中的“天人合一说”、“天象谴告说”和“修德修政说”,是“天人感应”学说的产物,是“天人感应”学说指导下的学术... 史学界和天文史学界对《天官书》不乏溢美之辞,有的评价悖离了西汉的社会背景和《天官书》原文.事实上,《天官书》中的“天人合一说”、“天象谴告说”和“修德修政说”,是“天人感应”学说的产物,是“天人感应”学说指导下的学术总结;《天官书》在促进天文学发展的同时又阻碍了天文学的发展;司马迁没有也不可能走出“天人感应”的怪圈而成为“反天命”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天官书》 天人感应论 《史记》 董仲舒 占星术 星占学 司马谈 实事求 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天气预报和灾害预报
19
作者 刘继刚 《中州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96-99,共4页
先秦时期人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预测未来天气和灾害的经验。他们或是通过占卜,或是物质的属性,或是通过对云层形状的观察,也有的是借助于动物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反应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和可能出现的灾害。对未来天气和灾害的预报有助于人们避... 先秦时期人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预测未来天气和灾害的经验。他们或是通过占卜,或是物质的属性,或是通过对云层形状的观察,也有的是借助于动物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反应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和可能出现的灾害。对未来天气和灾害的预报有助于人们避免生产和出行中带来的不便,降低了小患成灾的可能性。中国古代的天文星占学为天气和灾害预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天气预报 灾害预报 中国古代 预测 天气变化 实践依据 星占学 属性 占卜 云层 物质 天文 生产 敏感 理论 经验 反应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闰八月不祥”的由来
20
作者 张瑞龙 黄一农 《国家人文历史》 2013年第14期117-117,共1页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算等自然知识,一直被许多人视为拥有预卜吉凶的神秘能力,从而在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中产生深刻影响。有些民变或起义,便凭借带有天文历法色彩的谶谣来号召民众,以强调其合法性和神秘性。世间流传极广的"闰八月不祥&...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算等自然知识,一直被许多人视为拥有预卜吉凶的神秘能力,从而在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中产生深刻影响。有些民变或起义,便凭借带有天文历法色彩的谶谣来号召民众,以强调其合法性和神秘性。世间流传极广的"闰八月不祥"之说便是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刻影响 中国古代 神秘性 天文历法 天文历算 自然知识 合法性 历史事件 色彩 星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