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并合星系对SFR的增幅与其他参数关系的研究
1
作者 邱佳杰 孙艳春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9,共12页
主并合星系对是研究星系同时受到本身与外部环境影响的绝佳实验对象,而星系恒星形成率的变化可以示踪这些影响产生的作用.星系的恒星质量、星系对之间的投影距离与相对倾角都是影响恒星形成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更大恒星质量... 主并合星系对是研究星系同时受到本身与外部环境影响的绝佳实验对象,而星系恒星形成率的变化可以示踪这些影响产生的作用.星系的恒星质量、星系对之间的投影距离与相对倾角都是影响恒星形成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更大恒星质量星系倾向于有更大的恒星形成率增幅,相对倾角接近平行的星系同样趋于有更大的恒星形成率增幅,而投影距离在研究范围内与恒星形成率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相互作用 星系:基本参数 星系:恒星形成 星系:统计 星系: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系-星系透镜效应下星系大小与晕质量的相关性
2
作者 闫大伟 王晴晴 +4 位作者 张聪聪 罗文涛 方文娟 张育飞 李佳迅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198,共18页
星系-星系透镜技术可用于研究星系大小与晕质量的相关性.按照星系大小、恒星质量和颜色将来自斯隆数字巡天第7次发布的数据(SDSS DR7)中的星系群样本的星系样本分为不同的子样本.通过对每个星系子样本的面密度超出进行建模以获得其晕质... 星系-星系透镜技术可用于研究星系大小与晕质量的相关性.按照星系大小、恒星质量和颜色将来自斯隆数字巡天第7次发布的数据(SDSS DR7)中的星系群样本的星系样本分为不同的子样本.通过对每个星系子样本的面密度超出进行建模以获得其晕质量.没有在红/蓝星系大小与晕质量之间观察到强相关性.红/蓝星系大小与晕质量关系的拟合斜率分别为0.0023_(0.0054)^+(0.0002)和-0.0237_(0.0108)^(+0.0004).通过使用Illustris-TNG(下一代Illustris项目)数据集提供的半质量半径,可以将观测的结果与Illustris-TNG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与观测不同的是,Illustris-TNG模拟的晕质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恒星质量与星系大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当晕质量除以恒星质量时,这种依赖性消失了,表明Illustris-TNG的模拟结果与观测的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透镜:弱 星系:晕 星系:基本参数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算法的恒星/星系分类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超 张文辉 林基明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82,共10页
机器学习在当今的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提升算法.提升算法适应各种场景的能力较强、准确率较高,已经在多个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提升算法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却极为少见.为解决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 机器学习在当今的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提升算法.提升算法适应各种场景的能力较强、准确率较高,已经在多个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提升算法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却极为少见.为解决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数据中恒星/星系暗源集分类正确率低的问题,引入了机器学习中较新的研究成果–XGBoost (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从SDSS-DR7 (SDSS Data Release 7)中获取完整的测光数据集,并根据星等值划分为亮源集和暗源集.首先,分别对亮源集和暗源集使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同时运用XGBoost算法建立恒星/星系分类模型;然后,运用栅格搜索等方法调优XGBoost参数;最后,基于星系的分类正确率等指标,与功能树(Function Tree, FT)、Adaboost (Adaptive boosting)、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GBDT)、堆叠降噪自编码(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 SDAE)、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 DBN)等模型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XGBoost在暗源分类中要比功能树算法的星系分类正确率提高了将近10%,在暗源集的最暗星等中比功能树提高了将近5%.同其他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神经网络相比, XGBoost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基本参数 星系:基本参数 技术:测光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恒星/星系分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超 张文辉 +2 位作者 李然 王俊义 林基明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机器学习在当今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机器学习的预测效果往往依赖于具体问题.集成学习通过综合多个基分类器来预测结果,因此,其适应各种场景的能力较强,分类准确率较高.基于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 机器学习在当今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机器学习的预测效果往往依赖于具体问题.集成学习通过综合多个基分类器来预测结果,因此,其适应各种场景的能力较强,分类准确率较高.基于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计划恒星/星系中最暗源星等集分类正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恒星/星系分类算法.从SDSS-DR7(SDSS Data Release 7)中获取完整的测光数据集,并根据星等值划分为亮源星等集、暗源星等集和最暗源星等集.仅针对分类较为复杂且困难的最暗源星等集展开分类研究.首先,对最暗源星等集使用10折嵌套交叉验证,然后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等算法建立基分类器模型;使用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作为元分类器模型.最后,使用基于星系的分类正确率等指标,与功能树(Function Tree,FT)、SVM、RF、GBDT、XGBoost、堆叠降噪自编码(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SDAE)、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深度感知决策树(Deep Perception Decision Tree,DPDT)等模型进行分类结果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在最暗源星等集分类中要比FT算法的星系分类正确率提高了将近10%.同其他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较强的提升算法、深度学习算法相比,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也有较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基本参数 星系:基本参数 技术:测光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线星系[OⅡ]λ3727/Hα谱线流量比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峰 孔旭 +2 位作者 林宣滨 张伟 李金荣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7,共10页
利用从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简称SDSS)第4次释放的光谱数据中选取的10^5个发射线星系样本,研究了[OII]λ3727/Hα流量比与星系尘埃消光、气体电离态和金属丰度的关系.发现尘埃消光改正对[OII]λ3727/Hα谱线... 利用从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简称SDSS)第4次释放的光谱数据中选取的10^5个发射线星系样本,研究了[OII]λ3727/Hα流量比与星系尘埃消光、气体电离态和金属丰度的关系.发现尘埃消光改正对[OII]λ3727/Hα谱线流量比影响显著,消光改正前、后的[OII]λ3727/Hα谱线流量比的中值分别为0.48和0.89;尘埃消光改正后,F([OII]λ3727)-F(Hα)的弥散显著减小.贫金属星系的[OII]λ3727/Hα谱线流量比随星系气体的电离度增高而减小,而富金属星系不存在这种关系.另外,[OII]λ3727/Hα流量比与星系金属丰度相关.当12+lg(O/H)〉8.5时,星系[OII]λ3727/Hα流量比随金属丰度增加而下降;12+lg(O/H)〈8.5的星系,谱线流量比与金属丰度正相关.最后,利用气体电离度参数和星系的金属丰度,给出了计算不同类型星系[OII]λ3727/Hα流量比的公式.LAMOST望远镜将观测到大量红移z〉0.4的星系光谱,利用该公式可以给出星系的[OII]λ3727/Hα流量比,从而可以利用[OII]λ3727谱线流量计算z〉0.4星系的恒星形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丰度 星系:演化 星系:基本参数 星系:星际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星系的大小分布的统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海滨 张波 +1 位作者 常瑞香 张明轩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在Sloan数字巡天计划第四批释放的数据中选择了40599个面向的盘状星系,统计研究它们的大小分布。结果表明,面向盘状星系的大小分布在绝对星等区间内,遵从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星系的大小与绝对星等紧密相关,即星系越亮,其尺度越大。与文[1... 在Sloan数字巡天计划第四批释放的数据中选择了40599个面向的盘状星系,统计研究它们的大小分布。结果表明,面向盘状星系的大小分布在绝对星等区间内,遵从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星系的大小与绝对星等紧密相关,即星系越亮,其尺度越大。与文[1]的结果相比,在相同的绝对星等区间,我们得到的r波段半光度半径要稍高于他们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样本只包括了面向晚型星系,而他们的样本则包括了所有空间取向的晚型星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基本参数(分类 光度 半径) 星系:形成 星系: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类旋涡星系盘有效厚度的获取及图像处理方法
7
作者 胡涛 彭秋和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9-457,共9页
面向类(face-on)旋涡星系盘的有效厚度或标高不能通过表面亮度测光的方式测量.为了获得面向类旋涡星系盘的厚度参数,将基于三维星系盘引力势Poisson方程在等角对数螺旋型物质密度扰动情形下的解,运用一种解析法对面向类旋涡星系盘的标... 面向类(face-on)旋涡星系盘的有效厚度或标高不能通过表面亮度测光的方式测量.为了获得面向类旋涡星系盘的厚度参数,将基于三维星系盘引力势Poisson方程在等角对数螺旋型物质密度扰动情形下的解,运用一种解析法对面向类旋涡星系盘的标高进行测算.为了去除星系核球的光污染而获得旋臂最内点位置(r0)的重要参数,使用了在星系观测图像中扣除双成份(盘+核球)测光模型的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对旋涡星系相关结构参数的拟合测量,各得到了一个普通旋涡星系(S)与棒旋星系(SB)的有效厚度与相关参数,并给出了它们的球盘比(rb/rd)和星系盘的标长与厚度之比(rd/H).采用这种在观测图像中扣除双成份测光模型的方法,将更容易看清旋臂结构的最内端,因而这里获得的禁区半径r0的数值往往比从原星系图像上直接测量的数值要小,获得的星系盘有效厚度将更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盘 星系:基本参数 星系:旋臂 星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堆叠降噪自编码的恒星/星系分类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秦浩然 林基明 王俊义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352,共9页
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以其适应性强、准确率高、结构复杂等特性在数据挖掘算法中异军突起,但是在天文信息学中深度学习算法还鲜有问津.针对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恒星/星系分类中普遍存在的亮源集分类正确率高但... 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以其适应性强、准确率高、结构复杂等特性在数据挖掘算法中异军突起,但是在天文信息学中深度学习算法还鲜有问津.针对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恒星/星系分类中普遍存在的亮源集分类正确率高但暗源集分类正确率低等问题,引入了深度学习中较新的研究成果—堆叠降噪自编码(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SDA)神经网络和dropout微调技术.从SDSS释放出的带有光谱证认(spectroscopic measurements)的测光数据中分别随机抽取DR7(Data Release7)和DR12(Data Release 12)的亮源集和暗源集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再分别对它们的亮源集和暗源集做不放回随机抽样,得到它们亮源和暗源的训练集和测试集.最后用这些训练集分别训练得到了DR7和DR12亮源和暗源的SDA模型,并将SDA在DR12测试集上的测试结果与支持向量机软件包(Library f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ibSVM)、J48决策树(J48)、逻辑模型树(Logistic Model Trees,LM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单层决策树算法(Decision Stump)上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将SDA在DR7测试集上的测试结果与6种决策树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仿真表明SDA在SDSS-DR7和最新SDSS-DR12的暗源集上的分类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算法,尤其是在使用完备函数(completeness function,CP)作为衡量指标时,SDA相比决策树算法在SDSS-DR7暗源集正确率提高了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数据分析 技术:测光 星系:基本参数 恒星:基本参数 宇宙学: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MOS场中星系恒星形成的演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方官文 马仲阳 +1 位作者 陈洋 孔旭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6,共10页
基于COSMOS(Cosmic Evolution Survey)/Ultra VISTA(Ultra-deep 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for Astronomy)场中多波段测光数据,利用质量限选取了红移分布在0<z<3.5的星系样本.通过UVJ(U-V和V-J)双色图分类判据将星... 基于COSMOS(Cosmic Evolution Survey)/Ultra VISTA(Ultra-deep 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for Astronomy)场中多波段测光数据,利用质量限选取了红移分布在0<z<3.5的星系样本.通过UVJ(U-V和V-J)双色图分类判据将星系分类成恒星形成星系(SFGs)和宁静星系(QGs).对于红移分布在0<z<1.5范围内且M*>1011M⊙的QGs来说,该星系在样本中所占比例高于70%.在红移0<z<3.5范围内,恒星形成星系的恒星形成率(SFR)与恒星质量(M*)之间有着很强的主序(MS)关系.对于某一固定的恒星质量M*来说,星系的SFR和比恒星形成率(s SFR)会随着红移增大而增大,这表明在高红移处恒星形成星系更加活跃,有激烈的恒星形成.相对于低质量的星系来说,高质量的SFGs有较低的s SFR,这意味着低质量星系的增长更多的是通过星系本身的恒星形成.通过结合来自文献中数据点信息,发现更高红移(2<z<8)星系的s SFR随红移的演化趋势变弱,其演化关系是s SFR∝(1+z)0.94±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恒星形成 星系:基本参数 星系:演化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S场中高红移极亮红外星系的形态与结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官文 马仲阳 +1 位作者 陈洋 孔旭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8-465,共8页
通过利用CANDELS-EGS(Cosmic Assembly Near-infrared Deep Extragalactic Legacy Survey-Extended Groth Strip)场中HST WFC3(Hubble Space Telescope Wide Field Camera 3)F160W高分辨率的观测图像,研究了9个光谱红极亮红外星系的形... 通过利用CANDELS-EGS(Cosmic Assembly Near-infrared Deep Extragalactic Legacy Survey-Extended Groth Strip)场中HST WFC3(Hubble Space Telescope Wide Field Camera 3)F160W高分辨率的观测图像,研究了9个光谱红极亮红外星系的形态结构特征.发现这些星系的形态表现出多样性(从椭圆到多个亮核或弥散的结构),如:双核,气体桥,双不对称体,不规则或椭圆结构.为了定量地研究这些极亮红外星系的形态,测量了它们在静止光学波段的形态参数(基尼系数G和矩指数M20).与近邻极亮红外星系相比,高红移极亮红外星系的G偏小而M20偏大,表明这些星系的星族分布聚集度小且不对称性大.基于对样本中极亮红外星系2维面亮度轮廓的拟合,得到这些星系的有效半径分布在2.4 kpc到5.8 kpc之间,其平均值是(3.9±1.1)kpc.相比较于近邻相似质量的恒星形成星系来说,高红移极亮红外星系的平均大小要小1到2倍.在类似红移和红外光度条件下,得出的这些结果也与其它文献中给出的结论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演化 星系:基本参数 星系:结构 星系:高红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NDELS场中高红移大质量星系的形态结构性质
11
作者 方官文 林泽森 孔旭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基于CANDELS(Cosmic Assembly Near-infrared Deep Extragalactic Legacy Survey)5个深场巡天的多波段测光数据和HST WFC3(Hubble Space Telescope Wide Field Camera 3)近红外(F125W和F160W)高分辨率观测图像,利用质量限(恒星质量M_*&g... 基于CANDELS(Cosmic Assembly Near-infrared Deep Extragalactic Legacy Survey)5个深场巡天的多波段测光数据和HST WFC3(Hubble Space Telescope Wide Field Camera 3)近红外(F125W和F160W)高分辨率观测图像,利用质量限(恒星质量M_*>10^(10)M_⊙)选取了8002个红移分布在1<z<3范围内的星系样本,并对这些大质量星系的形态和结构性质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通过星系形态的神经网络分类方法(Conv Nets),将样本中的星系划分为4类:椭球星系(SPHeroids,SPH)、早型盘星系(Early-Type Disks,ETD)、晚型盘星系(Late-Type Disks,LTD)和不规则星系(IRRegulars,IRR).结果发现星系的形态和结构随红移发生演化,在高红移宇宙星系主要表现出不规则形态,但到低红移处椭球和盘主导的哈勃星系形态序列已经形成.在相同红移区间内,不同类型星系的物理尺寸(r_e)中值从大到小的排序是IRR、LTD、ETD和SPH,而对应的Sersic指数(n)中值大小排序却相反.另外,不同类型星系的re与红移之间存在明显的演化关系,但这样的现象在平均轴比(b/a)和Sersic指数与红移的关系中并没有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演化 星系:基本参数 星系:结构 星系:高红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型旋涡星系M81(NGC 3031)的形态学解构研究
12
作者 龚俊宇 毛业伟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103,共22页
利用星系解构软件GALFIT通过面亮度轮廓拟合对近邻早型旋涡星系M81 (NGC 3031)进行形态学解构,旨在探究M81星系的结构组成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量化.通过6种解构模式,对M81进行了不同复杂程度的结构分解,其中最复杂的解构模式包含核球、盘... 利用星系解构软件GALFIT通过面亮度轮廓拟合对近邻早型旋涡星系M81 (NGC 3031)进行形态学解构,旨在探究M81星系的结构组成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量化.通过6种解构模式,对M81进行了不同复杂程度的结构分解,其中最复杂的解构模式包含核球、盘、外旋臂、内旋臂、星系核5个子结构.研究结果显示, M81有一个Sérsic指数约为5.0的经典核球,其形态和光度在不同解构模式中均保持稳定;M81星系盘的Sérsic指数约为1.2,但它的形态参数和光度与是否分解内旋臂相关.不同子结构的组合对作为混合体的星系整体的形态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星系解构的结果提供了不同解构模式适用性的建议:其中核球+盘+星系核的三成分解构适用于大样本星系的核-盘研究;而考虑旋臂的复杂解构则适合于对星系子结构的精确测量,如小样本(或个源)研究.基于Spitzer-The Infrared Array Camera (IRAC) 4.5μm的单波段图像的形态学解构研究是后续一系列研究的开始,在此基础上未来将会对M81进行多波段解构,同时研究不同子结构的光谱能量分布和星族性质,并推断M81各子结构的形成历史和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个别:M81 核球 星系:基本参数:形态学 星系:结构 星系:旋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C 345和3C 273的光变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洪涛 杨俊英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3,共7页
用结构函数法,对两个经典的blazar 3C 273和3C 345的22 GHz、37 GHz和光学波段的数据进行了周期分析.结果显示,3C 273的周期性比较明显,22 GHz经分析存在7.0年和14.7年的周期,37 GHz存在7.2年和14.5年的周期,同时它的光学波段可能存在0.... 用结构函数法,对两个经典的blazar 3C 273和3C 345的22 GHz、37 GHz和光学波段的数据进行了周期分析.结果显示,3C 273的周期性比较明显,22 GHz经分析存在7.0年和14.7年的周期,37 GHz存在7.2年和14.5年的周期,同时它的光学波段可能存在0.7年和8.7年的周期.3C 345的37 GHz存在比较明显的8.8年的周期,22 GHz和光学波段分别存在不太明显的9.3年和10.2年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星体:个别 星系:基本参数 方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权重的相关函数在半解析模型和SDSS数据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杨宇飞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41,共8页
基于半解析模型和SDSS DR4(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Data Release 4),研究了环境对星系性质的影响.通过对以颜色、恒星形成率和恒星质量的带权重的相关函数的测量,发现半解析模型在颜色和恒星质量上与SDSS数据符合得比较好,而恒星形... 基于半解析模型和SDSS DR4(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Data Release 4),研究了环境对星系性质的影响.通过对以颜色、恒星形成率和恒星质量的带权重的相关函数的测量,发现半解析模型在颜色和恒星质量上与SDSS数据符合得比较好,而恒星形成率则在SDSS数据中表现为与环境无关.此结论证实了半解析模型对星系中部分性质与环境关系的预测,但对于恒星形成率为何与环境无关仍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基本参数 天文数据库:诸多方面 方法: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