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手术机器人在眼科的应用与展望
1
作者 周羡媚 邵毅 廖萱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8-241,246,共5页
眼科手术具有操作空间狭小、精度要求高等特点,传统手术方法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手术需求。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显微手术机器人因其高精度、高灵活度和高重复性等优势,在眼科手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本文对眼科显微手术机器... 眼科手术具有操作空间狭小、精度要求高等特点,传统手术方法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手术需求。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显微手术机器人因其高精度、高灵活度和高重复性等优势,在眼科手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本文对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内容涵盖当前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的研发、技术进展、应用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显微手术机器人 研究进展 临床应用 技术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视网膜显微手术中器械检测方法
2
作者 何昱昊 陈一巍 +2 位作者 樊金宇 何益 史国华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81,共14页
针对视网膜显微手术中的复杂干扰情况,本文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提出一种手术器械检测算法。首先,构建并手动标注了RET1数据集,并以YOLO框架为基础,针对部分图像退化,提出利用SGConv和RGSCSP特征提取模块增强模型对图像细节特征的提取能... 针对视网膜显微手术中的复杂干扰情况,本文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提出一种手术器械检测算法。首先,构建并手动标注了RET1数据集,并以YOLO框架为基础,针对部分图像退化,提出利用SGConv和RGSCSP特征提取模块增强模型对图像细节特征的提取能力。针对IoU损失函数收敛速度慢以及边界框回归不准确的问题,提出DeltaIoU边界框损失函数。最后,运用动态头部和解耦头部的集成对特征融合的目标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RET1数据集上mAP50-95达到72.4%,相较原有算法提升了3.8%,并能在复杂手术场景中对器械有效检测,为后续手术显微镜自动跟踪以及智能化手术导航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显微手术 目标检测 YOLO 手术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分析
3
作者 桂超 尹玉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432-436,共5页
目的总结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39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颅脑MRI分型,囊壁结节型19例,囊实型12例,实体型8例,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结... 目的总结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39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颅脑MRI分型,囊壁结节型19例,囊实型12例,实体型8例,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结果39例患者肿瘤全切,术后脑脊液漏2例,脑积水2例经脑室外引流恢复;31例术后头痛、眩晕、呕吐症状明显好转,8例症状有所改善,未出现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1 a,未见复发。结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临床症状以小脑平衡功能障碍及眩晕、呕吐为主,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针对不同类型血管母细胞瘤采取不同手术策略。实体性肿瘤手术难度大,对大型实体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栓塞有助于手术全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小脑 显微手术 介入栓塞 完整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脑沟裂自然间隙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华显柯 韩清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1期38-41,77,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下经脑沟裂自然间隙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各36例。两组在全麻下实施显微手术操作,试验组行经脑沟裂自然间隙入路...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下经脑沟裂自然间隙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各36例。两组在全麻下实施显微手术操作,试验组行经脑沟裂自然间隙入路,参考组行脑回皮质入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炎症介质水平、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参考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参考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R S)评分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肽(NPY)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均较参考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脑沟裂自然间隙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能够减轻手术创伤,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独立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显微手术 经脑沟裂自然间隙入路 脑回皮质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管理在预防眼科精密显微手术器械损坏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付蓉 简静 《医疗装备》 202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预防眼科精密显微手术器械损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1036件眼科精密显微手术器械以及同期工作人员8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器械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8...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预防眼科精密显微手术器械损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1036件眼科精密显微手术器械以及同期工作人员8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器械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8件。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眼科精密显微手术器械的损坏发生率、清洗合格率,CSSD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眼科手术室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器械损坏发生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6.18%,清洗合格率为99.03%,高于对照组的96.14%(P<0.05);观察组管理1个月后人员工作能力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眼科手术室护士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科精密显微手术器械管理中采取集束化管理,可有效预防器械损坏,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CSSD工作质量,以及眼科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精密显微手术器械 集束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泽鑫 王育胜 +2 位作者 林楚纯 蔡跃豪 袁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5期2506-2510,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男38例、女42例,年龄(53.28±2.81)岁,入院至手术时间(1.96±0.52)d,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影响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男38例、女42例,年龄(53.28±2.81)岁,入院至手术时间(1.96±0.52)d,临床表现:剧烈头痛48例,轻度头痛31例,意识障碍26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其临床资料,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采用χ^(2)检验,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患者均随访成功,其中预后良好59例(73.75%),预后不良21例(26.25%);两组年龄、性别、动脉瘤长径、手术时间、出血次数、入院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脑血管并发症、术后颅内感染、Fisher分级为影响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影响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主要与术前Hunt-Hess分级、GCS评分、术后颅内感染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破裂动脉瘤 显微手术夹闭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髁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
7
作者 陈利锋 赵博 +2 位作者 李翀 张军 卜博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评价枕大孔(FM)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手术入路及治疗策略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2022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的72例枕大孔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所有患者均经一侧远外... 目的评价枕大孔(FM)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手术入路及治疗策略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2022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的72例枕大孔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所有患者均经一侧远外侧髁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全切除65例(90%),次全切除7例(10%)。次全切除的患者行赛博刀放射外科治疗。12例(17%)发生舌下神经功能障碍,8例术后3个月内好转。18例(25%)出现声音嘶哑和(或)吞咽困难,15例在术后3个月内好转,1例患者因后组颅神经麻痹而行气管切开。1例因脊髓前动脉损伤偏瘫。无手术死亡。随访12~60个月,无患者出现肿瘤复发。结论经髁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或腹外脑膜瘤既能满足手术显露需要,又避免了磨除过多的骨质,可取得很好的全切率、较低的并发症和长期满意疗效。术后偏瘫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术中血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大孔 脑膜瘤 显微手术 髁后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椎管硬膜外囊肿显微手术中尾端技术应用(附12例分析)
8
作者 王林 彭楠 +2 位作者 曾明慧 梅翠竹 何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6-1249,1256,共5页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spinal extradural meningeal cysts,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处理的疗效和临床应用的可推广性。方法:回顾经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胸腰段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切除囊肿尾端...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spinal extradural meningeal cysts,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处理的疗效和临床应用的可推广性。方法:回顾经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胸腰段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切除囊肿尾端囊袋、囊肿尾端与正常硬脊膜交界处微小切口贯通脑脊液后常规缝合)的12例患者资料,结合文献传统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期间影像学囊肿完全消失9例,大部分消失1例,椎间孔内侧残留囊肿2例,无1例存在硬膜囊受压表现,无复发病例。术前腰背痛和/或下肢痛11例,出院时疼痛缓解或消失,随访3个月后疼痛改变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下肢无力及排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椎板棘突解剖复位良好、无椎管狭窄和畸形病例。结论: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胸腰段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活瓣问题,闭合囊肿,无明显并发症,临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硬膜囊肿 囊肿尾端技术 椎板棘突复位 显微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显微手术切除胸椎神经根束膜囊肿1例
9
作者 杨晓勇 刘小波 +4 位作者 廖进 张勇 周杰 魏厚禄 邓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神经根束膜囊肿发病率不高,多数学者认为其形成原因与先天发育异常、创伤等因素有关,其形成机制以“球阀机制”学说较为合理。多数神经根束膜囊肿无临床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少数伴有临床症状者,建议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 神经根束膜囊肿发病率不高,多数学者认为其形成原因与先天发育异常、创伤等因素有关,其形成机制以“球阀机制”学说较为合理。多数神经根束膜囊肿无临床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少数伴有临床症状者,建议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报道1例59岁女性,因检查发现胸腰椎多发囊肿2年、左侧卧位时右侧腹部疼痛不适1年余入院,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分,胸腰椎增强MRI检查示胸10/11双侧、胸12/腰1右侧椎间孔区多发无确切强化囊性病灶。病人存在大小不等、位置不同的4个囊肿,仅右侧胸10/11椎间孔区处的较大囊肿在左侧卧位时才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其余三个囊肿均未引起临床症状。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右侧胸10/11囊肿囊壁部分切除+神经根袖套成形+自体脂肪-肌肉-蛋白胶囊肿填塞术治疗,术后6 h右侧腹部疼痛消失,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无右侧腹痛,未再行影像学复查。这提示对于有症状的胸腰椎神经根束膜囊肿,行神经根束膜囊壁部分切除+自体脂肪-肌肉-纤维蛋白胶囊肿填塞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神经根束膜囊肿 显微手术 经后路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定制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幕上脑肿瘤
10
作者 刘发健 张孙鑫 +5 位作者 刘齐东 曹德乾 黄祚韵 汪洋 徐如祥 冯金周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与MRI多模态影像的3D打印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幕上脑肿瘤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手术切除的56例幕上脑肿瘤的临床资料。27例采用导航引导(导航组),29例采用3D打印导板定位辅助(3D打印组)... 目的探讨基于CT与MRI多模态影像的3D打印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幕上脑肿瘤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手术切除的56例幕上脑肿瘤的临床资料。27例采用导航引导(导航组),29例采用3D打印导板定位辅助(3D打印组)。个体化3D打印导板定制流程:将术前CT、MRI等影像的DICOM格式的原始数据,发送至医学3D打印中心数据库,进行影像多模态融合并三维建模,清晰显示病灶与邻近重要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根据模型进行手术路径合理规划,再利用手术路径与颅表特定部位关系,设计定位导板。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3D打印组定位耗费时间较导航组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病灶精准度优良率、病灶全切除率、术后3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模态影像融合3D打印技术可获得个体化的脑肿瘤三维实物模型和手术定位导板,能很好地指导手术切除幕上脑肿瘤,可替代部分神经导航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脑肿瘤 显微手术 3D打印导板 神经导航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探讨
11
作者 刘永泰 朱龙 寇堃 《中外医疗》 2024年第8期67-71,共5页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期间就诊于东海县人民医院的脑动脉瘤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接受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30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比较...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期间就诊于东海县人民医院的脑动脉瘤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接受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30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预后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评测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安全有效,炎性应激反应更轻,更有助于患者恢复和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显微手术 疗效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显微手术治疗
12
作者 邵灵敏 陈刚 +1 位作者 简志宏 刘仁忠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641-645,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0例经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脑血管造影确诊左侧岩上静脉引流3例,右侧7例。10... 目的 探讨经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0例经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脑血管造影确诊左侧岩上静脉引流3例,右侧7例。10例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经荧光造影确认后成功阻断瘘口及岩上静脉。术后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术后半年,9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临床随访6~36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8例,中残1例,重残1例。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能够充分暴露岩上静脉,术前影像模拟及术中荧光造影准确定位瘘口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岩上静脉 显微手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头皮动静脉瘘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王军成 李敏 +3 位作者 马毅哲 兰彦平 蒯涛 马东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548-551,共4页
目的总结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头皮动静脉瘘(sAVF)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15岁男性s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报道的病例为15岁男性,因发现右侧颞部头皮肿物15年伴增大1个月入院。右侧颞... 目的总结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头皮动静脉瘘(sAVF)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15岁男性s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报道的病例为15岁男性,因发现右侧颞部头皮肿物15年伴增大1个月入院。右侧颞部头皮肿物最初大小约1 cm,逐渐增至大约3 cm,皮肤颜色正常,可闻及明显血流冲击声,明显感觉到血流搏动。术前CTA检查可见右侧颞上线水平处头皮下粗大畸形血管团,颧弓水平处颞浅动脉与颞浅静脉之间不排除有瘘口存在。利用3D Slicer软件对CTA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显示颞浅动脉与颞浅静脉在颞上线水平处相沟通,明确诊断sAVF。术前充分评估后,选择显微手术彻底切除畸形血管团,出院后随访2年,头皮状况良好,无复发。结论根据CTA数据,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对明确sAVF瘘口有一定辅助作用,可协助明确诊断,辅助显微手术彻底切除动静脉瘘,达到治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动静脉瘘 显微手术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 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手术与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
14
作者 唐清明 侯黎明 +1 位作者 汪棋笙 李华国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665-669,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手术治疗的100例原发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5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观察组),50例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手术治疗的100例原发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5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观察组),50例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97.0±3.5)%vs.(96.1±3.6)%;P=0.195],但是观察组手术时间[(73.36±14.41)min vs.(87.88±22.47)min;P<0.001]和术中出血量[(31.30±8.62)ml vs.(65.60±13.65)ml;P<0.001]明显减少。术前,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8.94±5.45)分]、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4.02±0.92)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7.64±5.60)分、(4.08±0.83)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9.92±4.51)分]和mRS评分[(2.28±1.0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NIHSS评分[(11.92±4.84)分]和mRS评分[(2.96±0.9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观察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自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神经内镜手术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但是神经内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少、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血肿 神经内镜手术 显微手术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15
作者 袁鹏 张清华 杨艳华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6期50-54,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对照组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ore,GOS)分级情况及术后1、3、6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brief scale,WHOQOL-BREF)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行大骨瓣减压例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开始手术至颅内压下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个月预后良好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的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 血肿清除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胼胝体前部胶质瘤30例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耿少梅 焦保华 +1 位作者 卢圣奎 郭二坤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胼胝体前部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应用显微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其预后。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胼胝体前部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3例。... 目的:探讨胼胝体前部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应用显微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其预后。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胼胝体前部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无1例死亡,4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失语和反应迟钝,3例术后癫痫小发作,2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右上肢无力,21例术后恢复良好。22例随访6个月至6年,平均生存期18个月。结论:胼胝体前部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对于大部分病例,全切或次全切除肿瘤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完全可能的。经胼胝体前部人路是治疗该区肿瘤的一个安全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 胶质瘤 显微手术 胼胝体前部胶质瘤 显微手术治疗 显微手术切除 术后恢复 手术全切除 次全切除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庆 乔晓俊 雷鹅跃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采取显微手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显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经颞叶...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采取显微手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显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经颞叶皮质入路)与观察组(45例,经侧裂-岛叶入路)。对比两组血肿清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脑损伤指标[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术后1周NSE、S100B、MMP-9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术后1个月GOS评分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手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HICH患者可有效清除血肿,促进意识恢复,减轻脑组织损伤,利于改善预后,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经侧裂-岛叶入路 显微手术 血肿清除率 脑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hs显微手术冰冻制片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8
作者 于燕 李博文 +2 位作者 肖颖 刘浩 杨江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05-1006,共2页
目的探讨Mohs显微手术冰冻制片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方法对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病理科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皮肤肿瘤mohs显微手术18例冰冻制片质量控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滤纸吸水、速冻、控制切片角度等方法提高... 目的探讨Mohs显微手术冰冻制片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方法对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病理科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皮肤肿瘤mohs显微手术18例冰冻制片质量控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滤纸吸水、速冻、控制切片角度等方法提高了切片质量。结论Mohs显微手术冰冻制片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通过滤纸吸水、速冻、控制切片角度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皮肤切缘切面的平整性,获得更加优质的病理切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s显微手术 冰冻制片 皮肤切缘 问题 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19
作者 全威 胡均贤 +4 位作者 安再尔·艾合买提 杨桂芳 陈劲草 张捷 李志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显微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3年7月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1例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6~65...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显微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3年7月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1例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6~65岁;初次手术17例,再次手术14例;临床表现以头晕、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影像学表现为边界多清晰,MRI呈稍低T1信号、高T2信号,T2FLAIR大多高信号,近半数(14例,45.2%)可见明显瘤周水肿;MRI T1增强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18例(58.1%),不均匀及环形强化12例(38.7%)。25例(80.6%)肿瘤全切除,6例(19.3%)行次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特征性表达STAT6(100.0%,31/31),不同程度表达CD34(93.5%,29/31)、Vimentin(64.5%,20/31)及Bcl-2(25.8%,8/31);Ki-67阳性率2%~30%,平均(11±7)%,Ki-67阳性率随肿瘤病理级别升高而升高。失访9例,成功随访22例,随访时间6~80个月,平均(35.0±23.8)个月;死亡3例,其余19例存活。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瘤周水肿常见,可呈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确诊依靠病理检查。肿瘤易复发,可能全身转移,早期诊断、尽早行手术有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显微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滑脱力的眼科显微手术镊的齿型设计
20
作者 冷田丰 郑昱 +2 位作者 韩少峰 广晨汉 杨洋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6期678-682,共5页
提出采用最小滑脱力作为度量显微手术镊夹持能力的指标。针对现有的4种典型的显微手术镊牙型,利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在分析4种牙型的最小滑脱力的基础上,对其夹持能力进行了评估。在现有的牙型中,交错齿型具有较大的最小滑脱... 提出采用最小滑脱力作为度量显微手术镊夹持能力的指标。针对现有的4种典型的显微手术镊牙型,利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在分析4种牙型的最小滑脱力的基础上,对其夹持能力进行了评估。在现有的牙型中,交错齿型具有较大的最小滑脱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显微手术镊的新的牙型结构-半球凸起结构。仿真和实验研究表明,新的牙型结构可实现稳定、可靠的夹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仿真 夹持力 滑脱力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