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芽苗砧嫁接与扦插油茶营养器官显微结构的比较
1
作者 杨鸿玉 孙茂理 +3 位作者 陈涛 冯士令 周莉君 丁春邦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品种‘长林40号’(‘Changlin 40’)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波快速石蜡切片法,比较芽苗砧嫁接和扦插油茶营养器官(根、茎、叶)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解析不同繁殖方式油茶愈伤组织形成和根系发育过程,揭示植株...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品种‘长林40号’(‘Changlin 40’)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波快速石蜡切片法,比较芽苗砧嫁接和扦插油茶营养器官(根、茎、叶)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解析不同繁殖方式油茶愈伤组织形成和根系发育过程,揭示植株宏观生长与微观结构间的内部联系,分析根、茎、叶显微结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芽苗砧嫁接和扦插油茶的愈伤组织形成及愈合期分别为0~40和0~20 d。扦插20 d,油茶插穗基部皮层诱导产生根原基细胞;扦插90 d侧根开始形成。芽苗砧嫁接40 d,油茶砧木和接穗愈伤组织完全连接;芽苗砧嫁接90 d,主根增粗,大量侧根产生。芽苗砧嫁接2年生油茶茎木质部增厚,茎木质部率约为扦插油茶的2倍;叶主脉木质部厚度(334.41μm)显著高于扦插油茶(249.70μm),木质化程度明显增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芽苗砧嫁接油茶大多数显微结构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芽苗砧嫁接油茶19个显微结构指标在平方欧氏距离4.0处分为4类,其中,根维管柱厚度、叶片厚度、茎髓部厚度和根中柱鞘厚度4个指标聚为Ⅱ类,茎木质部厚度(Ⅲ类)和茎直径(Ⅳ类)单独聚类,其余13个指标聚为Ⅰ类;根维管柱厚度、茎木质部厚度和叶主脉厚度分别为根、茎、叶的代表性指标,相关指数分别为0.897、0.882和0.650。综合结果显示:芽苗砧嫁接油茶的生根情况较好,根维管柱增粗,茎和叶木质部分化能力强,叶主脉增厚,组织结构紧密度增加,芽苗砧嫁接可作为油茶品种‘长林40号’低产林改造的繁殖方式;根维管柱厚度、茎木质部厚度和叶主脉厚度可作为评价芽苗砧嫁接油茶发育特性的典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长林40号’ 芽苗砧嫁接 扦插 营养器官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珍稀濒危石斛属植物光合特性及叶片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陈妮 彭丽辉 +6 位作者 江海都 杨哲 蒋强 仇硕 熊忠臣 韦霄 柴胜丰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为探究珍稀濒危石斛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叶片显微结构特征,该研究对滇桂石斛(Dendrobium scoriarum)、喇叭唇石斛(D.lituiflorum)、罗河石斛(D.lohohense)和钩状石斛(D.aduncum)4种石斛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 为探究珍稀濒危石斛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叶片显微结构特征,该研究对滇桂石斛(Dendrobium scoriarum)、喇叭唇石斛(D.lituiflorum)、罗河石斛(D.lohohense)和钩状石斛(D.aduncum)4种石斛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显微结构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滇桂石斛和钩状石斛白天P_(n)为正,上午8:00—10:00出现最大峰值,夜间P_(n)低于白天,存在P_(n)为正的情况;喇叭唇石斛和罗河石斛白天P_(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白天P_(n)为正,夜间P_(n)为负值。(2)4种石斛属植物中,喇叭唇石斛的光合能力最强,罗河石斛的光适应范围最宽。(3)喇叭唇石斛的初始羧化效率(α)、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和光呼吸速率(R_(p))显著性(P<0.05)大于其他3种石斛。(4)滇桂石斛和钩状石斛的叶片厚度(LT)大于喇叭唇石斛和罗河石斛,而气孔密度(SD)则呈现相反趋势。(5)喇叭唇石斛的叶绿素总量(Chl)、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的含量均显著性(P<0.05)大于其他3种石斛。(6)叶肉厚度(MT)与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呈显著性(P<0.05)负相关;SD与P_(max)呈极显著性(P<0.01)正相关,与A_(max)呈显著性(P<0.05)正相关;Chl总量与P_(max)、A_(max)呈显著性(P<0.05)正相关。综上认为,较厚的叶肉组织和低气孔密度可能是4种石斛属植物应对弱光环境以及附生于树干或生长于岩石缺水环境的适应机制,叶肉厚度、气孔密度及叶绿素总含量是影响4种石斛光合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在引种栽培过程中营造适宜的光照环境、适当增加CO_(2)浓度有利于4种石斛属植物的生长。该研究结果为石斛属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和引种栽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属 光合特性 景天酸代谢(CAM) 叶片显微结构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播量对超晚播冬小麦基部节间显微结构及抗倒伏指数的影响
3
作者 田文强 张强斌 +5 位作者 张君 聂凌帆 孙刚刚 王泓懿 张金汕 石书兵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7-390,共14页
为筛选北疆超晚播小麦高产抗倒伏的播期和播量组合,明确小麦基部茎秆显微结构变化特点及其与抗倒伏指数的关系,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3种超晚播期:S1(10月25日)、S2(11月4日)、S3(11月14日),副区设4个播量:P1(337.5 kg·hm^(-2))... 为筛选北疆超晚播小麦高产抗倒伏的播期和播量组合,明确小麦基部茎秆显微结构变化特点及其与抗倒伏指数的关系,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3种超晚播期:S1(10月25日)、S2(11月4日)、S3(11月14日),副区设4个播量:P1(337.5 kg·hm^(-2))、P2(450 kg·hm^(-2))、P3(562.5 kg·hm^(-2))、P4(675 kg·hm^(-2)),以当地适宜播期和播量(9月25日、270 kg·hm^(-2))为对照(CK),研究播期和播量对超晚播小麦开花期、乳熟期及蜡熟期的基部节间显微结构和抗倒伏指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后,随着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抗倒伏指数逐渐降低,基部自下而上节间显微结构质量变差,且第1、2、3节间变化规律一致。与CK相比,超晚播小麦茎秆显微结构各项指标(机械和薄壁组织层数和厚度、大小维管束个数、大维管束周长和面积)降低,显微组织变小,抗倒伏指数降低。同一播量不同播期小麦基部茎秆显微结构各项指标和抗倒伏指数均表现为S3>S1>S2;同一播期下,随着播量的提高,显微结构各项指标和抗倒伏指数降低;播期与播量对各指标不存在互作效应。抗倒伏指数与基部节间小维管束个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余显微结构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以薄壁组织对提高小麦抗倒伏作用最强。超晚播条件下提高小麦播量有利于增加穗数,弥补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损失,进而提高产量,以S2P2穗数最高,产量最佳。综上,北疆超晚播小麦于11月4日播种450 kg·hm^(-2)可获得高产且抗倒伏植株。本研究结果为超晚播小麦稳产丰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播量 超晚播 显微结构 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欧洲李品种果实生长发育与显微结构变化的关系
4
作者 杨芬芬 张展闳 +4 位作者 曹海阳 王亚铜 耿文娟 樊国全 章世奎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3-616,共14页
【目的】揭示不同欧洲李品种在果实生长周期的物候期、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变化及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期掌握欧洲李果实生长发育变化规律,并为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6个欧洲李品种为试验用树,动态监测果实物候期、外... 【目的】揭示不同欧洲李品种在果实生长周期的物候期、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变化及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期掌握欧洲李果实生长发育变化规律,并为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6个欧洲李品种为试验用树,动态监测果实物候期、外观形态的变化,通过石蜡切片法分析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细胞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果实物候期包括第一次膨大期、硬核期、第二次膨大期、转色期和成熟期,6个欧洲李品种的果实发育期为121~160 d。果实外观形态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快速生长期(S1)、缓慢生长期(S2)、稳定成熟期(S3)和生理落果期(S4)。果实显微结构变化表明,外果皮的表皮为单层结构,形状整齐为正方形、长方形。表皮、亚表皮、中果皮、维管束细胞在S1较小且集中、密集,S2细胞增大及扩散,S3逐渐发育完善,S4表皮、中果皮持续稳定,而亚表皮厚度变薄、维管束韧皮部略微降解。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细胞形态参数与外观形态指标间呈极显著相关性。【结论】揭示了6个欧洲李品种间的果实发育和显微结构变化规律。发现S1~S4前期表皮、亚表皮、中果皮、维管束细胞明显扩张,后期趋于稳定,同时伴随亚表皮变薄与维管束韧皮部轻微降解。果实外观形态的生长发育与中果皮细胞的面积、周长、长、宽、圆度密切相关,而中果皮细胞形态也对外果皮细胞的长、宽产生直接影响。以期通过观测果实物候期、分析生长发育变化,为调控果实发育进程相关栽培手段和有效预防及控制裂果危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李 物候期 果实生长发育 显微结构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3D打印C_(sf)/SiC坯体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
5
作者 胡传奇 王功 +6 位作者 李珊 靳宝杰 刘兵山 洪义强 戴珍 汪体园 王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6-678,共13页
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C_(sf)/SiC)是一种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光固化3D打印工艺能够弥补传统工艺在复杂精细结构C sf/SiC部件精密制造方面的不足。本文以短切碳纤维(C_(sf))、碳化硅(SiC)微粉和光敏树脂为原料制备了光敏树脂... 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C_(sf)/SiC)是一种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光固化3D打印工艺能够弥补传统工艺在复杂精细结构C sf/SiC部件精密制造方面的不足。本文以短切碳纤维(C_(sf))、碳化硅(SiC)微粉和光敏树脂为原料制备了光敏树脂基C_(sf)/SiC浆料,通过光固化3D打印工艺得到了刮刀运动方向平行和垂直于试条长度方向的试条(分别记为A和B),比较了两种试条脱脂前后抗弯强度、韦伯模数、尺寸和质量的变化。研究表明:A试条具有更高强度和结构均一性,其密度、抗弯强度和韦伯模数分别为1.81g/cm^(3)、10.68 MPa和13.22;脱脂后坯体密度、抗弯强度和韦伯模数分别降至1.40g/cm^(3)、7.32 MPa和9.45,在X、Y、Z方向上的脱脂收缩率分别为1.22%、3.35%和4.24%,坯体脆性增加,韧性降低。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能够实现C_(sf)/SiC样品的致密化、强韧化和均一化,脱脂后的C_(sf)/SiC样品经CVI渗碳后增重约50%,密度、致密度、抗弯强度和韦伯模数分别为2.02 g/cm^(3)、93.88%、121.22 MPa和2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sf)/SiC 3D打印 光固化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化学气相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青梅幼苗与成年树木光合特性和叶片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潘鑫峰 邹蓉 +3 位作者 唐健民 韦霄 江海都 杨一山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6,共14页
广西青梅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该文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和真空电子扫描镜对广西青梅幼苗和成年树木光合生理特性与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的光合能力和叶片结构之间的... 广西青梅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该文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和真空电子扫描镜对广西青梅幼苗和成年树木光合生理特性与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的光合能力和叶片结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是广西青梅光响应拟合的最佳模型。(2)成年树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光饱和点(LSP)和暗呼吸速率(R_(d))均显著高于幼苗,而光补偿点(LCP)低于幼苗(P<0.05)。(3)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均显著低于成年树木(P<0.05)。(4)成年树木叶片的气孔器长轴、气孔面积和气孔密度显著高于幼苗;成年树木叶片的叶面积和比叶重(SLW)显著(P<0.05)大于幼苗,而比叶面积(SLA)小于幼苗。综上认为,广西青梅具有幼苗喜阴而成年树木喜阳的光合特性。幼苗的光适应能力、光能利用率较弱以及成年树木过度遮阴导致幼苗无法进行充分光合以满足生长需求,是幼苗无法成长为大树的重要原因。在广西就地保护中可通过人为的方式,对乔木层林木进行人工“开窗”,提供相对充足的光源,以利于广西青梅幼苗生长发育成大树及种群更新;在引种栽培中,广西青梅幼苗时期需要适当的遮阴处理,以及移栽至有一定荫蔽度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青梅 拟合模型 光合特性 叶片显微结构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与添加剂对氧化铝基复相陶瓷的理化性能及其显微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罗文伯 曹宇 +4 位作者 胡继林 曾婷 陈都 董蛟鹏 陈占军 《江西化工》 2025年第1期97-101,共5页
本文以氧化铝、堇青石、镁铝尖晶石作为主要原材料,选择Y2O_(3)、TiO_(2)、MnO_(2)以及ZnCO_(3)等添加剂作为烧结助剂,采用常压烧结方法在不同烧结温度(1500℃、1550℃、1600℃)下制备氧化铝-堇青石-镁铝尖晶石复相陶瓷。主要研究烧结... 本文以氧化铝、堇青石、镁铝尖晶石作为主要原材料,选择Y2O_(3)、TiO_(2)、MnO_(2)以及ZnCO_(3)等添加剂作为烧结助剂,采用常压烧结方法在不同烧结温度(1500℃、1550℃、1600℃)下制备氧化铝-堇青石-镁铝尖晶石复相陶瓷。主要研究烧结温度与烧结助剂等条件对氧化铝基复相陶瓷的理化性能及其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1550℃的条件下,配方4陶瓷样品的综合性能更好,其体积密度为3.68 g/cm^(3),气孔率为0.48%,抗折强度达到218.5 MPa。该陶瓷样品总体上显微结构更为致密,仅存在较小而稀疏的气孔,说明氧化铝基复相陶瓷有更高的致密度和更好的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复相陶瓷 烧结助剂 性能 抗折强度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型Al_(2)O_(3)对高白泥坯体力学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熊露 邵冰洁 +2 位作者 钟嫣婷 姚栋 王宪旅 《山东陶瓷》 2025年第2期50-56,共7页
在高白泥坯体中引入α-Al_(2)O_(3)、γ-Al_(2)O_(3)颗粒作为增强相强化陶瓷坯体,分析不同晶型铝化合物添加对陶瓷坯体抗折强度、吸水率、表面粗糙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10℃高温还原气氛烧制的条件下,α-Al_(2)O_(3)的添加效果明... 在高白泥坯体中引入α-Al_(2)O_(3)、γ-Al_(2)O_(3)颗粒作为增强相强化陶瓷坯体,分析不同晶型铝化合物添加对陶瓷坯体抗折强度、吸水率、表面粗糙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10℃高温还原气氛烧制的条件下,α-Al_(2)O_(3)的添加效果明显强于γ-Al_(2)O_(3)的添加效果。当高白泥坯体中引入α-Al_(2)O_(3)颗粒总量为15%时,坯体中由大量的刚玉相和莫来石相交织成连续的网络,其抗折强度均值可以达到122.5 MPa,同比未添加铝化合物高白泥坯体抗折强度均值增幅达24.2%。本研究对于提高高白泥陶瓷产品的抗折强度和强度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泥 铝化合物 力学性能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钒对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硬质合金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金枫 杨温鑫 +1 位作者 陈永轩 邓欣 《机电工程技术》 2025年第3期121-126,共6页
WC晶粒异常长大是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硬质合金的巨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选取碳化钒作为WC晶粒生长抑制剂,系统分析了碳化钒添加剂含量对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硬质合金的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微观结构观察发现,碳化... WC晶粒异常长大是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硬质合金的巨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选取碳化钒作为WC晶粒生长抑制剂,系统分析了碳化钒添加剂含量对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硬质合金的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微观结构观察发现,碳化钒的引入有效地抑制了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硬质合金打印-烧结件的WC晶粒异常长大现象,并且WC晶粒细化效果显著,整体显微结构更为均匀。此外,碳化钒的添加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低硬质合金打印-烧结件表面粗糙度的作用,当碳化钒的添加量的质量分数为0.5%时,硬质合金打印-烧结件的表面粗糙度从最高6.49μm下降至最低4.51μm。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也显示,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碳化钒对硬质合金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起到最佳的优化作用,硬质合金打印-烧结件的硬度从1085 HV30提升到1156 HV30,抗弯强度从2119 MPa提升到231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碳化钒 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组成对多微孔方镁石-镁铁铝复合尖晶石陶瓷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茜琳 鄢文 +1 位作者 王晓 李亚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72-2679,共8页
利用原位分解合成法,以轻烧MgO、Fe2O3和Al(OH)3为原料,成功制备了多微孔方镁石-镁铁铝复合尖晶石陶瓷,并研究原料组成对其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理论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含量为0%(质量分数,下同)时,试样中颈部连接形成较... 利用原位分解合成法,以轻烧MgO、Fe2O3和Al(OH)3为原料,成功制备了多微孔方镁石-镁铁铝复合尖晶石陶瓷,并研究原料组成对其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理论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含量为0%(质量分数,下同)时,试样中颈部连接形成较少,耐压强度较低;当理论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含量为4%~16%时,试样中生成的液相量增多,物质运输速率加大,形成的颈部连接较多,耐压强度较高;当理论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含量为24%时,试样中镁铁铝复合尖晶石生成带来的体积膨胀增多,增大颗粒间距,颈部连接的形成减少,试样的耐压强度减小。同时,当理论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含量为12%~16%时,多微孔方镁石-镁铁铝复合尖晶石陶瓷具有较高的显气孔率(22.3%~24.6%)、较低的体积密度(2.75~2.80 g/cm^(3))和较高的耐压强度(100.6~123.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微孔陶瓷 方镁石-镁铁铝复合尖晶石 原料组成 原位分解合成法 显微结构 耐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调控钧瓷釉层显微结构及呈色分析
11
作者 李旭 朱聪旭 +5 位作者 法文君 张艳鸽 冯铭华 郭志勇 孔春生 郑直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9-2286,共8页
本文在钧瓷釉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铁,分析在还原气氛(96%Ar/4%H_(2))与氧化气氛(空气)烧制后钧瓷呈色及釉面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光测色计研究了颜色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研究了钧瓷物相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本文在钧瓷釉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铁,分析在还原气氛(96%Ar/4%H_(2))与氧化气氛(空气)烧制后钧瓷呈色及釉面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光测色计研究了颜色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研究了钧瓷物相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釉层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氧化铁含量梯度增加,还原气氛下钧瓷试片从淡青色变为蓝色再变为青灰色,氧化气氛下从白色变为黄色再变为酱黑色。当釉层中纳米氧化铁含量达到3.0%(质量分数)时,釉面SiO_(2)晶相完全消失,呈非晶态。随着纳米氧化铁含量的增加,釉面呈液-液分相结构,还原气氛下显微结构尺寸从85 nm增加至150 nm,且Fe^(2+)相对含量上升。氧化气氛下,当釉面达到玻璃化后,分相结构尺寸从217 nm增加到307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纳米氧化铁 显微结构 结构 釉层 呈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激光烧结制备导体和介质厚膜的显微结构与性能
12
作者 王之巍 刘俊夫 +1 位作者 张景 汤文明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1,共8页
为拓展3D打印技术在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制备领域的应用,提高厚膜浆料烧结效率,采用3D直写+激光烧结制备三种导体浆料厚膜和一种介质浆料厚膜,并与常规的丝网印刷+高温炉烧结厚膜进行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常规丝网印刷+高... 为拓展3D打印技术在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制备领域的应用,提高厚膜浆料烧结效率,采用3D直写+激光烧结制备三种导体浆料厚膜和一种介质浆料厚膜,并与常规的丝网印刷+高温炉烧结厚膜进行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常规丝网印刷+高温炉烧结的导体及介质厚膜具有良好的显微结构与性能。相比而言,3D直写+激光烧结制备的导体厚膜平整连续、厚度均匀,焊接性能良好,但结构不够致密,部分导体厚膜存在膜层附着力不足,方阻偏大的问题;介质厚膜激光烧结后的致密性较导体厚膜更低,绝缘性能不满足要求。3D直写制备导体或介质浆料厚膜具有可行性,但激光烧结工艺参数有待优化,以实现厚膜的烧结致密化,提高厚膜与基板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 3D打印 激光烧结 丝网印刷 显微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氏拟乌贼输卵管腺超显微结构
13
作者 王峥 刘长琳 +3 位作者 金广海 翟介明 林铃生 陈四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10,共9页
为了解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输卵管腺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解剖学、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腺体进行解剖学及超显微结构观察。解剖结果显示,莱氏拟乌贼具有1个输卵管腺,由圆饼状近端输卵管腺和圆柱状远端输卵管腺构成,整... 为了解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输卵管腺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解剖学、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腺体进行解剖学及超显微结构观察。解剖结果显示,莱氏拟乌贼具有1个输卵管腺,由圆饼状近端输卵管腺和圆柱状远端输卵管腺构成,整体呈白色,靠近内壳侧具有棕黄色的色素沉着,透明瓣膜位于腺体末端。显微结果显示,输卵管腺由腺壁组织包裹,由外向内分别是外膜层和结缔组织。外膜层由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结缔组织中分布少量肌肉组织和血管;腺体的外膜层和透明瓣膜的外表层中分布少量杯状细胞,瓣膜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腺体内部是分泌叶瓣,在腺体中呈层状分布,叶瓣依附于腺壁组织。电镜结果显示,分泌细胞个体较大,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包含大量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此外,胞内分布大量黏液颗粒,细胞外连续着生纤毛。透明瓣膜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可见横切和纵切的肌丝以及大量的胶原纤维。研究表明,输卵管腺具备分泌功能,其分泌物形成受精卵的内层卵鞘,在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对莱氏拟乌贼的输卵管腺进行超显微结构观察,描述了输卵管腺的外部形态构造和内部结构特征,分析并总结了该腺体的结构和功能,为头足类生殖腺体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拟乌贼 输卵管腺 显微结构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T埋植剂对准备配种期水貂卵巢形态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王晨阳 司志文 +2 位作者 徐艳 马泽芳 崔凯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为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埋植剂埋植不同时间对准备配种期水貂卵巢形态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随机将75日龄、平均体重为(875±5)g的120只健康雌性白色水貂平均分为A、B、C、D 4组,于7月2日对A、C组水貂颈部皮下埋植MLT埋植剂1... 为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埋植剂埋植不同时间对准备配种期水貂卵巢形态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随机将75日龄、平均体重为(875±5)g的120只健康雌性白色水貂平均分为A、B、C、D 4组,于7月2日对A、C组水貂颈部皮下埋植MLT埋植剂1粒(含MLT 18 mg),B、D组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埋植满98 d(10月8日)的A、B组及埋植满158 d(12月7日)的C、D组宰杀3只水貂并采集卵巢,进行形态学检测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埋植满98 d和158 d,A、C两组水貂卵巢体积均显著增大(P<0.05),次级卵泡直径极显著增大(P<0.01),三级卵泡的直径和卵母细胞直径显著增加(P<0.05),生殖上皮细胞分别提前发育为椭圆状和柱状,三级卵泡颗粒细胞层数增多;与D组相比,A组卵巢长径、宽径、厚径、体积、次级卵泡直径、三级卵泡直径和卵母细胞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埋植MLT埋植剂满98 d和158 d可促进水貂卵巢发育,埋植满98 d时卵巢可提前发育至158 d的对照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水貂 卵巢 准备配种期 形态学 显微结构
原文传递
细胞生物学亚显微结构标本库的建设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平平 褚孝龙 张君 《农垦医学》 202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细胞生物学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了解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对于学习细胞生物学至关重要。目前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标本质量差、标本量严重不足且无细胞亚显微结构标本,因此,为丰富教学资源、提高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水平,细胞生物学亚显微结构标... 细胞生物学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了解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对于学习细胞生物学至关重要。目前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标本质量差、标本量严重不足且无细胞亚显微结构标本,因此,为丰富教学资源、提高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水平,细胞生物学亚显微结构标本库必须建设。实践表明,标本库的建设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标本库的建设也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趣味性,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显微结构 标本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草属植物雄花果实种子显微结构研究
16
作者 容鑫林 周忠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苦草属植物外部形态相似,叶线形或带形,野外难以直接鉴定到种,而雄花雄蕊数目、果实和种子的显微结构是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物种的鉴别性特征之一。苦草属物种的雄花小,仅有1.5 mm,人工解剖雄花观察方法难以实现雄花雄蕊数... 【目的】苦草属植物外部形态相似,叶线形或带形,野外难以直接鉴定到种,而雄花雄蕊数目、果实和种子的显微结构是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物种的鉴别性特征之一。苦草属物种的雄花小,仅有1.5 mm,人工解剖雄花观察方法难以实现雄花雄蕊数目的识别。【方法】采用雄株雄佛焰苞水培预培养技术获取自然开放的雄花,并利用解剖学显微镜对3种苦草属植物雄花、果实和种子进行解剖观察和研究。【结果】苦草(V.natans)雄蕊1枚,果实圆柱形,表面光滑,种子无翅,具纵条纹;刺苦草(V.spinulosa)雄蕊2枚,果实三棱形,棱上具刺,种子具翅;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雄蕊2枚,果实三棱圆柱形,表面光滑,种子无翅。【结论】密刺苦草、刺苦草、长梗苦草(V.longipedunculata)和安徽苦草(V.anhuiensis)是安徽苦草属新分布记录种,其中长梗苦草和安徽苦草是分布于安徽的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 显微结构 苦草属 新分布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及复水对棉花叶片生理生化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17
作者 赵康 程蓉蓉 +7 位作者 庞博 张梦媛 张茹 王勇攀 杨志宁 王志 王红刚 高文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51-2357,共7页
【目的】研究棉花苗期响应盐胁迫的应答机制,为棉花耐盐品种筛选提供依据。【方法】对耐盐型棉花和敏感型棉花三叶期幼苗进行200 mM NaCl胁迫处理,观察NaCl处理下0、48 h和复水48 h的棉花叶片显微结构并分析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耐盐... 【目的】研究棉花苗期响应盐胁迫的应答机制,为棉花耐盐品种筛选提供依据。【方法】对耐盐型棉花和敏感型棉花三叶期幼苗进行200 mM NaCl胁迫处理,观察NaCl处理下0、48 h和复水48 h的棉花叶片显微结构并分析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耐盐型和敏感型棉花幼苗在NaCl胁迫0~48 h叶片和茎秆逐渐软化,敏感型幼苗在NaCl处理下子叶枯萎并凋落,真叶叶缘轻微焦化。NaCl处理下,棉花叶片丙二醛浓度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经复水处理,耐盐型和敏感型棉花均得到一定的恢复,丙二醛浓度降低,而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升高。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型和敏感型的棉花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下降,且敏感型材料SS型下降幅度较大,与正常条件下差异显著,但2个材料在复水后均有所恢复,且耐盐型材料恢复更好。【结论】NaCl处理48 h不仅对棉花的生理生化水平有影响,还诱导细胞和组织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复水能有效缓解盐胁迫下棉花的生理生化水平。耐盐型棉花材料比敏感型材料具有更强的耐盐性和复水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耐盐性 生理生化 显微结构 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复合陶瓷密封材料的烧结性能、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
18
作者 邹畅 欧阳鑫 +3 位作者 周渭良 李志强 郑浦 郭兴忠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以纳米TiN、SiC晶须为增强相,采用液相烧结法制备了碳化硅复合陶瓷密封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1800,1850,1900,1950℃),不同增强相添加质量分数(0,2.5%,5.0%,10.0%,纳米TiN与SiC晶须质量比为1∶1)下复合陶瓷的烧结性能、显微组织和力... 以纳米TiN、SiC晶须为增强相,采用液相烧结法制备了碳化硅复合陶瓷密封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1800,1850,1900,1950℃),不同增强相添加质量分数(0,2.5%,5.0%,10.0%,纳米TiN与SiC晶须质量比为1∶1)下复合陶瓷的烧结性能、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升高,陶瓷硬度和抗弯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断裂韧度先减小后增大,当烧结温度为1900℃时,碳化硅复合陶瓷烧结完全,相对密度较高,晶粒平均尺寸较小;在1900℃下烧结,与未添加增强相相比,添加增强相碳化硅复合陶瓷的晶粒尺寸减小,晶粒结构排列紧密;随着增强相添加量增加,陶瓷硬度下降,抗弯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韧度明显增大;当烧结温度为1900℃,增强相质量分数为5.0%时,碳化硅复合陶瓷具有最佳综合性能,相对密度为94.68%,抗弯强度为429.51 MPa,硬度为17.14 GPa,断裂韧度为4.32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复合陶瓷 密封材料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SiC晶须对原料预氧化SiC耐磨材料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郭会师 赵志强 +5 位作者 李文凤 高朝阳 贾晓东 刘应凡 陈凤华 桂阳海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37,共6页
以Si粉、活性炭、预氧化的SiC颗粒为原料,于埋炭条件下经1500℃保温3h烧制后,制备出了原位自生SiC晶须复合SiC耐磨材料,并研究了SiC晶须对原料预氧化SiC耐磨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些性能和显微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位自生SiC... 以Si粉、活性炭、预氧化的SiC颗粒为原料,于埋炭条件下经1500℃保温3h烧制后,制备出了原位自生SiC晶须复合SiC耐磨材料,并研究了SiC晶须对原料预氧化SiC耐磨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些性能和显微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位自生SiC晶须可提高SiC耐磨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并在Si粉和活性炭共同添加量为12 wt.%时改善效果较佳,对应试样的抗冲击强度和硬度分别为29.91 kJ·m^(-2)和98(HRB),磨耗比为4.49。这是因为原位自生的SiC晶须充填在SiC颗粒间的孔隙中,形成了均匀的网络结构,且其伴生的SiO_(2)和SiC原料预氧化的产物SiO_(2),均可与α-Al_(2)O_(3)添加剂反应生成莫来石,增强了晶须与基体间的结合力。当SiC耐磨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这些与基体结合较好的SiC晶须,可通过拔出、裂纹的偏转和桥联等途径改善SiC耐磨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晶须 预氧化 原位自生 SiC耐磨材料 力学性能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软骨下骨血管形成对骨显微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严济仁 张晓芙 +1 位作者 储林洋 仲飙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3-1078,共6页
目的研究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力学负荷异常对软骨下骨的骨显微结构和骨血管的影响,以及骨显微结构和骨血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襁褓法构建新生大鼠DDH模型,对股骨头的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 目的研究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力学负荷异常对软骨下骨的骨显微结构和骨血管的影响,以及骨显微结构和骨血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襁褓法构建新生大鼠DDH模型,对股骨头的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番红固绿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组织学染色,对软骨下骨进行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分析骨显微结构。结果DDH大鼠出现关节软骨退变,同时伴有软骨下骨的骨显微结构恶化、骨形成减少和血管形成增多,且软骨下骨的血管形成水平与骨显微结构恶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DDH力学负荷异常导致关节软骨出现退变,软骨下骨的血管形成增多,软骨下骨的骨显微结构恶化,相关性分析揭示了软骨下骨的血管异常形成可能是造成骨显微结构恶化、DDH进展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为探究DDH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力学负荷 软骨下骨 血管形成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