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单明 王毅 +2 位作者 吕波 毛宏亮 程宏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影像重建,了解血管与神经的关系、责任血管走行并模拟手术;术中显微镜下不能充分暴露或操作困难时,应用神经内镜进行观察及操作。结果55例术中确认存在责任血管,其中12例在神经内镜下确认;1例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5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发现的责任血管与术中发现一致;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为阴性,包括术中证实为静脉压迫2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42例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明显减轻13例,无变化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4例、口周疱疹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15~47个月,BNI疼痛分级Ⅰ~Ⅱ级53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有效率为94.6%。结论应用MVD治疗PTN时,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有助于术前明确责任血管及其走行,可模拟手术以优化手术规划,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探查与牵拉。神经内镜可弥补显微镜视野盲区,有助于暴露责任血管,减少责任血管遗漏,并可辅助确认及调整棉片的位置,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 3D-TOF-MRA 3D-FIESTA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强 杨岸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MVD治疗的200例HFS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指导MV...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MVD治疗的200例HFS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指导MVD。以术中发现为金标准。结果除1例阴性外,术中发现责任血管199例,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111例,小脑后下动脉52例,椎动脉(VA)29例,AICA联合VA有7例。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与术中发现一致性一般(κ值=0.326),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90%、100.00%和91.00%;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与术中发现一致性良好(κ值=0.651),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9.00%、100.00%和100.00%。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预测责任血管的效果明显优于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P<0.001)。200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症状完全缓解142例(71.00%),部分缓解51例(25.50%),无变化7例(3.50%)。结论MVD治疗HFS术前应用3D Slicer软件根据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手术路径,可以降低遗漏责任血管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 3D-FIESTA 3D-TOF MRA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分析
3
作者 申彦杰 程东亮 +2 位作者 成文平 任瑞明 张坤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87例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责任血管的构成:小脑前下动脉81例(43.3%),小脑后下动脉39例(20.9%),多根...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87例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责任血管的构成:小脑前下动脉81例(43.3%),小脑后下动脉39例(20.9%),多根血管同时压迫67例(35.8%)。178例(95.2%)术后即刻症状完全消失,9例(4.8%)术后2周至3个月逐步消失。3例术后出现耳鸣,1个月后逐步恢复;1例出现听力丧失,未恢复;8例出现轻度面瘫,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及结合局部针灸、高压氧治疗恢复;3例出现中度发热,静脉应用地塞米松3~5 d体温恢复正常;1例出现伤口脑脊液漏,经局部加压包扎等保守治疗愈合。术后无颅内感染、脑内出血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技术成熟的手术方法,术中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分清责任血管,做好术中监测,避免过分牵拉,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研究
4
作者 邓昭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13-0016,共4页
分析对面肌痉挛患者实施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使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手段对我们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就诊的61例面肌痉挛患者分成2组,参照组、治疗组分别使用的是经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经神经内镜辅助下显... 分析对面肌痉挛患者实施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使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手段对我们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就诊的61例面肌痉挛患者分成2组,参照组、治疗组分别使用的是经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经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优良率、术后VAS评分、痉挛症状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有很大的差异(P<0.05)。结论 对面肌痉挛患者实施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都很高,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症状,且很多出现复发的风险,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方面的意义也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神经内镜辅助 显微血管减压 手术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涵 南成睿 +2 位作者 郭丽斯 赵宗茂 刘力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面肌痉挛(HFS)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建立HFS患者MVD术后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MVD的HFS患者267例,将MVD后未复发的患者与复发的患者的临... 目的通过分析面肌痉挛(HFS)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建立HFS患者MVD术后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MVD的HFS患者267例,将MVD后未复发的患者与复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MVD后HFS复发的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来绘制列线图、校准曲线和受试着工作特征(ROC)曲线图。结果本组患者中,复发的患者有58例,未复发的患者有209例,复发率为21.72%;年龄、异常肌反应(AMR)消失与否、责任血管数量、病程是影响HFS患者MVD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显示≤55岁、异常肌反应未消失、责任血管2根及以上以及病程5年以上是HFS患者MV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校准曲线和ROC曲线显示评估HFS患者MVD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区分度。结论年龄≤55岁,病程≥5年,术中AMR未消失,责任血管2根及以上是HFS患者MVD术后复发的危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 危险因素 异常肌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田恒 朱徐楠 +3 位作者 杨思源 王嘉禾 陈罡 孙青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根据影像融合结果行MVD。结果多模态融合影像清晰显示责任动脉与神经的关系,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责任血管位置与术前多模态融合影像结果一致,术后即刻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无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结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进行MVD时,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清晰显示责任血管,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对中重度面肌痉挛疗效及延迟治愈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王坤 蒲军 +1 位作者 李东波 杨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对中重度面肌痉挛疗效及延迟治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接受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中重度面肌痉挛患者60例。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并... 目的探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对中重度面肌痉挛疗效及延迟治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接受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中重度面肌痉挛患者60例。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并根据临床疗效将其分为立即治愈组与延迟治愈组,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延迟治愈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患者中,立即治愈47例、延迟治愈13例,术后发生感染2例、听觉障碍2例、低颅压综合征1例、面瘫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立即治愈组与延迟治愈组病程、长期口服卡马西平、症状严重程度、注射肉毒素、血管压迫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症状严重程度、病程、血管压迫程度是延迟治愈的影响因素。结论病程、症状严重程度、血管压迫程度是中重度面部痉挛患者接受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延迟治愈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密切监测以上指标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患者预后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面肌痉挛 临床疗效 延迟治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固性偏头痛显微血管减压术远期疗效
8
作者 郭桐萁 沈旭辉 +2 位作者 王志超 张佩斯 李付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90-292,共3页
目的总结顽固性偏头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 decompression,MVD)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顽固性偏头痛的病例资料,均行MVD并开展7年随访;其中眶上神经痛14例,耳颞神经痛20例,枕大神经痛16例。结果MVD术后切口愈合不... 目的总结顽固性偏头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 decompression,MVD)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顽固性偏头痛的病例资料,均行MVD并开展7年随访;其中眶上神经痛14例,耳颞神经痛20例,枕大神经痛16例。结果MVD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即刻疗效:总治愈率为96%、总有效率为98%。长期随访结果显示:MVD对顽固性偏头痛总有效率92%,总治愈率76%。结论MVD是顽固性偏头痛确切有效治疗手段,可获得满意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顽固性 显微血管减压 视觉模拟评分 远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切口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
9
作者 刘禹 李锴 +2 位作者 王常伟 刘霄 刘德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552-355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切口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HF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竖切口组(49例)接受竖切口MVD,横切口组(48例)接受耳后... 目的分析不同切口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HF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竖切口组(49例)接受竖切口MVD,横切口组(48例)接受耳后横切口MVD,观察两组手术基础指标、面部美观满意度、并发症状况以及围手术期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果与竖切口组相比,横切口组手术时长与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术后12 h横切口组VAS评分均低于竖切口组,且改善幅度大于竖切口组(P<0.05)。横切口组术后12 h波间期、潜伏期以及波幅的BAEP均高于竖切口组(P<0.05)。横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竖切口组(P<0.05)。横切口组面部美观满意度高于竖切口组(P<0.05)。结论与竖切口相比,耳后横切口MVD治疗HFS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手术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度,增强BAEP,减少并发症,并提升面部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切 显微血管减压 面肌痉挛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在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岳勇 张磊 +1 位作者 宋海洋 金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3D-TOF-MRA和3D-FIESTA高分辨序列成像在原发性舌咽神经痛(primary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pGN)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3D-TOF-MRA和3D-FIESTA高分辨序列成像在原发性舌咽神经痛(primary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pGN)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25例pGN患者资料。术前均行3.0T MRI 3D-TOF-MRA和3D-FIESTA序列扫描,观察舌咽神经和相邻血管关系,可分为:无接触、接触、压迫,其中接触或压迫神经的血管被认为是责任血管。均采用MVD治疗,以术中观察到的责任血管作为“金标准”。结果25例患者MVD术中均可见症状侧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MRI成像分析结果与术中观察结果相一致23例,不一致2例(1例责任血管术前MRI认定为椎动脉,术中发现为椎动脉核小脑后下动脉;另1例术前MRI未发现责任血管,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分支血管)。MRI 3D-TOF-MRA和3D-FIESTA序列成像检查显示症状侧血管压迫准确率为92%(23/25),与术中观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κ=0.855,P<0.05)。结论MRI 3D-TOF-MRA和3D-FIESTA序列成像可清晰显示pGN患者舌咽神经和邻近血管关系,有助于判断责任血管,可作为MVD术前评估重要的辅助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 磁共振 3D-TOF-MRA 3D-FIES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口改良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寇小波 周良学 司马秀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347-349,354,共4页
目的探讨切口改良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MVD治疗的419例颅神经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采用传统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的227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 目的探讨切口改良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MVD治疗的419例颅神经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采用传统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的227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采用改良切口传统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的192例作为改良组。术后随访至2022年6月。结果对照组体位摆放时间(15.26±3.17)min,手术时间(103.98±8.63)min,总有效率为97.3%,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5%;改良组体位摆放时间(5.40±2.04)min,手术时间(91.93±7.11)min,总有效率为97.9%,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改良组体位摆放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切口改良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颅神经疾病疗效良好,而且节约体位摆放时间,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小脑牵拉轻微、枕动脉保护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疾病 显微血管减压 乙状窦后入路 切口改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卢熊伟 詹傲 +2 位作者 岳林 张召 卫正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49-0052,共4页
探究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实际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一年(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相关治疗研究,将其按照三叉神经痛治疗措施的不同对照分组,即参照组(射频热凝术)和研究组(显微血... 探究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实际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一年(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相关治疗研究,将其按照三叉神经痛治疗措施的不同对照分组,即参照组(射频热凝术)和研究组(显微血管减压术),分析比较两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指标、并发症、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期间的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指标改善程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期间只有1例患者出现口唇疱疹,而参照组射频热凝术治疗期间高达7例患者出现口唇疱疹、共济失调等并发症(P<0.05);研究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射频热凝术,该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疼痛,控制并发症,但会加剧氧化应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治疗效果 氧化应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显微血管减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13
作者 侯建金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921-92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三叉神经痛(TN)及面肌痉挛(HFS)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接诊的TN患者35例及HFS患者30例共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2...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三叉神经痛(TN)及面肌痉挛(HFS)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接诊的TN患者35例及HFS患者30例共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MVD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VD能更好地改善TN及HFS患者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内科药物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王晶 姜成荣 +2 位作者 种玉龙 陆天宇 梁维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2-15,18,共5页
目的探讨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PN)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0月MVD治疗的50例原发性GP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颅神经3D-TOF-MRA检查及丁卡因试验诊断GPN,术中对舌咽... 目的探讨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PN)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0月MVD治疗的50例原发性GP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颅神经3D-TOF-MRA检查及丁卡因试验诊断GPN,术中对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进行减压,未行神经根切断术。结果根据术前MRI及术中所见,除1例(2%)外,其余49例可见舌咽神经和(或)迷走神经的根部与血管有接触或压迫,其中椎动脉参与压迫14例(28%),小脑后下动脉和(或)其分支压迫28例(56%),小脑前下动脉6例(12%),静脉1例(2%)。术后即刻治愈47例(94%),明显改善1例,无效2例。术后随访7~105个月,平均(46.7±28.8)个月,中位数48.5个月;1例明显改善,随访55个月无明显改变;1例即刻无效,术后1周延迟治愈;1例即刻治愈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疼痛,但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咽部异物感,随访28个月未改善;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随访6个月症状消失。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及丁卡因试验对原发性GPN的诊断非常重要。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MVD是治疗原发性GPN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不建议行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根切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发生听力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尚毓淳 张业森 赵永轩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5期69-73,共5页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后发生听力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面肌痉挛治疗后并发听力障碍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70例同期治疗后无听力障碍的患者...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后发生听力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面肌痉挛治疗后并发听力障碍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70例同期治疗后无听力障碍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并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乳突有无开放、有无在术中对听神经造成物理性损伤、有无术中听神经滋润血管痉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患病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面肌痉挛程度、责任血管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5 h(OR=4.104,95%CI:1.076~15.653)、术中乳突有开放(OR=5.836,95%CI:1.347~25.282)、术中对听神经造成物理性损伤(OR=9.189,95%CI:1.167~72.376)、术中听神经滋润血管痉挛(OR=8.980,95%CI:1.202~67.085)均为面肌痉挛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并发听力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在经过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影响其并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手术时间≥2.5 h、对听神经造成物理性损伤、术中听神经滋润血管痉挛等,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面肌痉挛 听力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效果
16
作者 赵建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30-0033,共4页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邢台市中心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患者20名,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并发症发生率...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邢台市中心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患者20名,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症状积分更低,症状改善较明显,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显微血管减压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原发性面肌痉挛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楚德国 王晶晶 +1 位作者 王欣 李元元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1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原发性面肌痉挛(HFS)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HF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MVD手术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原发性面肌痉挛(HFS)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HF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MVD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VD术后神经电生理监测治疗原发性HFS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 神经电生理监测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探析
18
作者 王子健 沈博伟 马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60-0163,共4页
探析影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手术(MVD)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从本院中选入接受MVD治疗的69例PTN患者进行研究,年限为2021年4月-2024年4月。对PTN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借此分析影响PTN患者MVD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1)经... 探析影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手术(MVD)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从本院中选入接受MVD治疗的69例PTN患者进行研究,年限为2021年4月-2024年4月。对PTN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借此分析影响PTN患者MVD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1)经MVD治疗,治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50例、13例、6例,分别占比72.46%、18.84%、8.70%。(2)以术后疗效为分组标准,50例患者治疗痊愈,可归为痊愈组,19例患者治疗好转或无效,可归为未痊愈组。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在病程、压迫程度、减压程度上存有显著差异,P<0.05。2组在性别、年龄、疼痛部位上未见显著差异,P>0.05。(2)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程、压迫程度、减压程度是影响PTN患者MVD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N治疗中,MVD可获较好疗效,利于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实际治疗中,PTN患者的病程、压迫与减压程度均会对MVD疗效产生较大影响,需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MVD)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的临床分析
19
作者 党利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90-0093,共4页
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多项研究指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有非常好的效果,根据这一结论,本文从多个方面出发,比较两种方式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的20例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经颅电刺激治疗)和观察组(显微血管... 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多项研究指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有非常好的效果,根据这一结论,本文从多个方面出发,比较两种方式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的20例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经颅电刺激治疗)和观察组(显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0%>70.0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VAS、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在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明显的提升疗效的作用,这种方法让患者的并发症明显降低,各项指标量表的评分也趋于正常的范围。据此结果,建议将该治疗方法作为中重度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贺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7期1923-1929,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与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8—2016-01安阳市人民医院82例ITN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与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8—2016-01安阳市人民医院82例ITN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研究组采用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统计对比2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手术前后2组三叉神经周边部分脑池容积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三叉神经周边部分脑池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三叉神经周边部分脑池容积均较术前增大,且研究组三叉神经周边部分脑池容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20%(5/41)低于对照组31.72%(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优于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可减少手术用时及康复用时,改善三叉神经周边部分脑池容积,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 传统显微血管减压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