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GF23基因突变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家系报告
1
作者 王晨秀 林安华 +5 位作者 何文静 黄水金 童露露 邓颖 张娜 霍亚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7-603,共7页
本文报告1例诊断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autosomal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a,ADHR)的14岁女性患者,表现为骨痛、肌无力、低磷血症,基因检测为FGF23基因编码区发生错义突变c.535C>T,导致编码179位精氨酸(Arg)变成了色氨... 本文报告1例诊断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autosomal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a,ADHR)的14岁女性患者,表现为骨痛、肌无力、低磷血症,基因检测为FGF23基因编码区发生错义突变c.535C>T,导致编码179位精氨酸(Arg)变成了色氨酸(Trg)(p.Arg179Trp)。父母及弟弟无类似表型,且基因检测正常。先证者给予骨化三醇及琥珀酸亚铁治疗1个月后骨痛症状好转,6个月后复查血磷正常,肌无力好转。通过文献复习进一步总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和诊疗特点,丰富了临床医生对ADHR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 成纤维生化因子23 低磷血症 铁缺乏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刘昱君 刘雷媛 +6 位作者 徐炳东 韩建邦 杨冰 丁燕 杨英 孟珩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2-458,共7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报道较罕见,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文报道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成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CADASIL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CADASIL可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血管内治疗 大脑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高翔 卜维婷 +3 位作者 唐吉友 张霄 张小雨 刘小民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遗传学特征。结果13例CADASIL患者中,男6例、女7例,发病年龄34~56岁... 目的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遗传学特征。结果13例CADASIL患者中,男6例、女7例,发病年龄34~56岁,病程2~11年,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4例;先证者7例,在家系调查时经基因检测确诊6例。临床表现:缺血性卒中11例,痴呆3例,抑郁3例,偏头痛3例。颅脑MRI检查显示,脑白质高信号主要累及额叶、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半卵圆中心,其次为顶叶、颞叶、脑室周围白质;脑梗死主要累及基底节区,其次为脑桥、半卵圆中心、额叶;微出血灶主要累及基底节区和脑干,其次为额叶、顶叶、丘脑、半卵圆中心和小脑半球。颅脑MRA检查发现,颅内血管狭窄2例。全基因外显子组测序发现,NOTCH3基因第11外显子c.1630C>T(p.Arg544Cys)错义突变4例,NOTCH3基因第3外显子c.328C>T(p.Arg110Cys)错义突变7例,NOTCH3基因第25外显子c.4588G>C(p.Asp1530His)错义突变1例,NOTCH3基因第28外显子c.5171_5172del(p.Thr1724fs)移码突变1例。其中,NOTCH3基因第25外显子c.4588G>C(p.Asp1530His)错义突变和第28外显子c.5171_5172del(p.Thr1724fs)移码突变为首次报道的致病性突变。7例先证者经抗血小板聚集、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至少随访1年,除1例先证者死亡外,其余病例暂未出现其他症状。结论CADASIL临床表现以缺血性事件为主,颅脑MRI检查显示弥漫性脑白质病变;该病是由NOTCH3基因突变所致,NOTCH3基因第25外显子c.4588G>C(p.Asp1530His)错义突变和第28外显子c.5171_5172del(p.Thr1724fs)移码突变为首次报道的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临床特征 遗传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患者妊娠后影响及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巩莎1 孟雪 +3 位作者 董辉辉 徐璐 魏明明 李新建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3期975-981,共7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是一种常见的肾脏遗传病,为单基因遗传,以双侧肾囊肿为特征,导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和一些新药物的使用,使得ADPKD的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作为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ADPKD患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是一种常见的肾脏遗传病,为单基因遗传,以双侧肾囊肿为特征,导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和一些新药物的使用,使得ADPKD的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作为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ADPKD患者的发病年龄与育龄期妇女高度重合,母亲和婴儿的妊娠结局与普通人群不同,妊娠并发症的长期后果在ADPKD中也很常见。本文将对ADPKD患者妊娠后的影响、妊娠期间的多方面治疗与管理进行综述。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 is a prevalent genetic kidney disorder inherited through a single gene, characterized by bilateral renal cysts that lead to a progressive decline in renal function. Recent advancements in genetic testing technolog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novel medica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management of ADPKD. However, as the most prevalent monogenic inherited kidney disease, ADPKD patients often experience onset during childbearing age, leading to distinctive pregnancy outcomes for both mothers and infants compared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dditionally,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are common in ADPKD. This review aims to outline the impact of pregnancy on ADPKD patients and explore multipl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during pregn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妊娠 辅助生殖技术 治疗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例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影像学表现
5
作者 何德海 王明琦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712-714,718,共4页
目的: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影像学演变过程。方法:收集经基因检测确诊的3例CADASIL患者影... 目的: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影像学演变过程。方法:收集经基因检测确诊的3例CADASIL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颅脑磁共振病变演变过程。结果:CADASIL患者MRI主要显示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腔隙性梗死、微出血、脑萎缩。本文患者WMH病变双侧对称分布,颞极和外囊是WMH的好发部位,颞极病变出现早于外囊,但病变以侧脑室旁和半卵圆中心最严重,随着病情进展,病变由多灶性分布进展为弥漫性分布;腔隙性梗死好发部位为丘脑、基底节区、外囊、半卵圆中心等部位。结论:CADASIL患者磁共振出现病灶可早于临床表现数年,甚至数十年;出现白质高信号病变早于腔隙性梗死,颞极病灶在MRI中出现最早,且具有很强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脑白质病变 腔隙性梗死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梗死伴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两家系NOTCH3基因突变分析
6
作者 周海涛 牛宇杰 +4 位作者 刘德全 刘开颜 李华丽 任向阳 李远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34,共5页
皮质下梗死伴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较少见的、以反复脑卒中发作与血管性痴呆为特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疾... 皮质下梗死伴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较少见的、以反复脑卒中发作与血管性痴呆为特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疾病[1]。该病多于中年起病,早期可有先兆性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反复脑卒中发作,最终导致精神异常和血管性痴呆;头颅MRI特征包括皮层下腔隙性梗死灶、颞极、侧脑室周围和皮层下白质病变[2]。CADASIL致病基因NOTCH3位于染色体19p13.2-13.1,大部分变异为错义突变,也有少部分为缺失、插入和剪切[3]。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CADASIL家系经基因检测确诊[4-5]。本文分析了两个CADASIL家系NOTCH3基因突变情况,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梗死伴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NOTCH3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家族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16
7
作者 吕鹤 姚生 +5 位作者 张巍 王朝霞 黄一宁 牛小媛 张茁 袁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6-500,共5页
目的 :报道我国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ADASIL)家族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4个通过病理和基因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 ,对 4个先证者做心电图检查 ,2个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 目的 :报道我国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ADASIL)家族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4个通过病理和基因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 ,对 4个先证者做心电图检查 ,2个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4个家族共调查 83个家庭成员 ,总共 2 9人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症状。每个家族中连续数代均有发病者 ,男女均受累及 ,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 ,所有患者均无常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为 2 8~ 70岁 ,以 4 0~ 5 0岁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晕、轻偏瘫 ,发病同时或短期内出现智能下降。所有患者均无偏头痛发作。 1个先证者出现手套和袜套样痛觉减退 ,2个先证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异常。所有先证者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我国CADASIL患者早期可以主要表现为椎 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的症状 ,智能下降可以在疾病早期发生 ,偏头痛可能不是我国患者的主要表现。本病可出现周围神经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证者 CADASIL 患者 白质脑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皮层下梗死 周围神经 中国 结论 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志前 陈佳彬 +4 位作者 王毅 周辉 郑军华 王强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08,共2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LRCD)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5月至2002年10月在我院行LRCD的ADPKD患者32例,于术后2周及2003年1月随访。观察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压、降压药服用情... 目的:评价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LRCD)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5月至2002年10月在我院行LRCD的ADPKD患者32例,于术后2周及2003年1月随访。观察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压、降压药服用情况及腰腹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2周随访时肾功能指标、血压、腰腹疼痛程度均较术前明显下降,降压药用量及种类较术前减少。术后近1 年随访时,肾功能指标、血压及降压药物服用情况恢复至术前相似水平,但高血压分级状况较术前改善。腰腹疼痛程度仍明显低于术前,但较前次随访有上升趋势。结论:LRCD治疗ADPKD是安全的,在术后1年内能明显减轻腰腹疼痛,改善高血压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腹腔镜 手术 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易芳 唐海云 +6 位作者 许宏伟 周琳 胡雅岑 孙启英 姚凌雁 杨欢 周亚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分析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the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 目的:分析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the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通过基因确诊的CADASIL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MRI影像学特征和Notch3基因突变。结果:12例患者年龄为(47.25±9.49)岁,临床表现以认知障碍(75%)和脑卒中事件(58.3%)最常见,2例表现为脑出血。合并偏头痛少见(25%)。MRI均存在累及脑室旁和深部白质的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和腔隙及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s,PVS)扩大。WMH主要累及额顶叶(100%)、颞叶(83.3%)、外囊(66.7%)、枕叶(41.6%)、胼胝体(41.6%)和颞极(33.3%);腔隙主要累及额叶(91.6%)、顶叶(83.3%)、颞叶(66.7%)、基底节区(66.7%)、脑干(41.6%)、枕叶(33.3%)、小脑(8.3%);扩大的PVS均位于基底节区(100%),部分累及皮层下(45.4%)。脑出血患者WMH程度较轻(Fezakas评分为1~2分),且外囊无受累。16.7%患者存在颅内大动脉狭窄。12例患者中共检测到8种不同的Notch3基因突变,位于6号外显子的c.1013G>C p.(Cys338Ser)为CADASIL新的致病突变。结论:本组以脑出血为表现的患者脑白质病变较轻,基因型亦有特异性,其临床表型可能与影像学、基因表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磁共振成像 NOTCH3基因 脑白质高信号 腔隙 血管周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标记RFLP、STR、SNP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基因连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维莉 易建中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08-910,共3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危害性很大 ,临床上可通过连锁分析早期发现 ,以隔断基因的遗传。而连锁分析需借助遗传标记进行研究 ,3代遗传标记 RFL P、STR、SNP为 ADPKD基因定位和疾病诊断提供了有力...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危害性很大 ,临床上可通过连锁分析早期发现 ,以隔断基因的遗传。而连锁分析需借助遗传标记进行研究 ,3代遗传标记 RFL P、STR、SNP为 ADPKD基因定位和疾病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因此本文综述了 RFL P、S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标记 RFLP STR SNP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基因连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家系PKD1、PKD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骆杰伟 孟晓嵘 +5 位作者 郑星宇 魏世超 胡丹 杨笑 张雪梅 范丁前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1-325,336,共6页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家系基因突变位置及遗传特征。方法:应用二代测序外显子序列捕获技术,对ADPKD家系先证者PKD1、PKD2基因测序,并对8个家系成员针对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筛查。并经SIF和Polyphen软件对基因...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家系基因突变位置及遗传特征。方法:应用二代测序外显子序列捕获技术,对ADPKD家系先证者PKD1、PKD2基因测序,并对8个家系成员针对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筛查。并经SIF和Polyphen软件对基因突变进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发现PKD1基因1个框移突变c.2085_2086ins C(p.Ala696Argfs17X)为杂合子,造成PKD1氨基酸编码提前终止,很可能影响其蛋白功能;还发现2个错义突变杂合子(p.Ala1447Val和P.Arg739Gln,经蛋白功能预测为无害)及2个同义变异(p.Leu373Leu、p.Asn890Asn)。PKD2基因未发现框移、无义、剪切、错义或同义变异位点。其他患病的家系成员中发现p.Ala696Argfs17X突变,而正常成员中未查出此突变。结论:推测PKD1基因的框移突变(p.Ala696Argfs17X)为此家系的可疑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 PKD1基因 PKD2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NOTCH3基因位点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文周 周亮 +3 位作者 吕博文 莫桂玲 宋玮 钟建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的NOTCH3基因表达、临床表现和磁共振特点。方法 2009-2016年中国...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的NOTCH3基因表达、临床表现和磁共振特点。方法 2009-2016年中国金域检测中心对831例中国大陆临床可疑CADASIL者进行基因学分析并得出结果,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在其中的NOTCH3基因阳性患者中选取21例CADASIL作为CADASIL组。另将32例CADASIL评分量表>14分且NOTCH3基因阴性的患者列为相似CADASIL(CADASIL-like)组。对两组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831例检查者中,NOTCH3基因阳性的患者共275例,共有71个位点突变,其中4号外显子有100例,11号外显子有97例。NOTCH3基因11号外显子p.(Arg544Cys)是国内的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变异率为23.27%。脑白质高信号是CADASIL影像学常见表现,两组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表现出明显的脑白质病变,而且多表现为双边和对称性,CADASIL组阳性率为95.2%,CADASIL-like组阳性率为100%。磁共振成像结果发现两组外囊白质病变比例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vs 71.9%,P>0.05),而颞极受累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9%vs 12.5%,P<0.05)。在多发性腔梗的发生率上,CADASIL组(95.2%)与CADASIL-like组(90.6%)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ASIL组磁共振SWI像微出血的阳性率为76.2%(16/21),与CADASIL-like组的阳性率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突变的NOTCH3基因主要集中在4号和11号外显子,11号外显子p.R544C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广泛对称、双边分布的脑室旁和深部白质病变在CADASIL病变中常见,颞极的改变是CADASIL的特征,SWI像发现脑微出血可作为CADASIL的特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磁共振成像 NOTCH3基因 脑白质变性 微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NQ4基因突变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秋菊 曹菊阳 +5 位作者 李宁 杨阳 王启贵 于黎明 韩东一 杨伟炎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 应用候选基因法了解KCNQ4基因对中国耳聋家系的影响 ,检测其突变形式。方法 在一个 6代相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中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P... 目的 应用候选基因法了解KCNQ4基因对中国耳聋家系的影响 ,检测其突变形式。方法 在一个 6代相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中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PCR SSCP)及克隆测序方法对KCNQ4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的PCR产物进行突变位点及多态序列检测。结果 在该家系中 ,对 36位家系成员进行了KCNQ4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检测 ,发现KCNQ4基因外显子 2的分子多态现象 ,经测序分析证明这种多态是由于内含子中 47个碱基复制数的差异所造成的。结论 本实验证明KCNQ4基因外显子2的编码区附近存在一个新的分子多态标记 ,这种分子多态表现出不同的基因型。通过对这些基因型与耳聋表型的相关分析发现 ,随着内含子复制数的增加 ,耳聋表现度明显增加。提示KCNQ4基因外显子 2与外显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性 遗传性疾病 基因 多态现象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MRI表现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颖 张顺 +3 位作者 姚义好 刘城霞 李娟 朱文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常规MRI扫描及功能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基因检测诊断为CADASIL的患者临床及MR检查资料。其中,10例均接受常规MRI平扫(4例平扫+增强扫描),8例接受DWI,... 目的探讨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常规MRI扫描及功能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基因检测诊断为CADASIL的患者临床及MR检查资料。其中,10例均接受常规MRI平扫(4例平扫+增强扫描),8例接受DWI,4例接受磁敏感加权成像(ESWAN),3例接受扩散峰度成像(DKI),3例接受三维动脉自旋标记(ASL)检查,2例接受单体素MRS检查。结果常规MRI:双侧额叶及外囊受累10例,颞叶、放射冠及基底节受累9例,颞极受累8例,枕叶及顶叶受累8例,脑干受累6例,胼胝体异常改变4例,表现为对称性的长T1长T2信号;其中4例MRI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DWI:8例中5例可见多发异常增高信号。ESWAN:4例中1例可见右侧豆状核、右侧岛叶、左侧丘脑、左侧颞叶皮层下多发点状低信号。DKI:均见MR平扫所示脑白质信号增高区MK值异常增高。ASL:均见MR平扫所示脑白质信号增高区脑血流量下降。MRS:脑白质高信号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下降,乳酸(Lac)峰可见。结论 CADASIL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以皮层下、颞极、外囊、胼胝体、脑干受累为主。MR功能成像有助于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脑梗死 脑白质病 基因诊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患者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琼 李江涛 +7 位作者 杨帆 刘燕娜 邓文锋 刘如敏 胡杨澄 夏仁飞 徐健 苗芸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8-543,共6页
目的探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患者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合理血药浓度。方法收集2000年3月~2018年1月首次肾移植的68例ADPKD患者和68名性别、年龄和移植日期相匹配的其他肾移植受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人、肾存... 目的探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患者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合理血药浓度。方法收集2000年3月~2018年1月首次肾移植的68例ADPKD患者和68名性别、年龄和移植日期相匹配的其他肾移植受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人、肾存活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内不同时期免疫抑制剂浓度的差异。同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泌尿道感染将ADPKD患者分为泌尿道感染组与非泌尿道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不同时期免疫抑制剂浓度的差异。结果 ADPKD组与对照组患者1、5、10年移植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6.6%、94.1%、90.6%和96.0%、93.9%、93.9%;ADPKD组与对照组患者肾存活率分别为95.2%、90.8%、79.0%和96.0%、87.2%、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胃肠道症状、心血管事件、肺部感染以及肿瘤的发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月,ADPKD组比对照组的他克莫司、霉酚酸血药谷浓度更低(P<0.05);ADPKD组比对照组更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且在ADPKD中泌尿道感染组较非泌尿道感染组的霉酚酸血药谷浓度要高(P<0.05)。结论 ADPKD患者移植术后长期维持需要的免疫抑制浓度可能要低于其他肾移植患者,且较高剂量的霉酚酸血药谷浓度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免疫抑制剂 泌尿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分子遗传、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5
16
作者 梅长林 李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54-460,共7页
20 0 1年 7月 9日~ 11日 ,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在南京共同举办了南京 香港医学论坛。国内外知名学者对目前人们所关注的内科疾病 ,尤其是各种类型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讲演 ,本刊将陆续刊登部... 20 0 1年 7月 9日~ 11日 ,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在南京共同举办了南京 香港医学论坛。国内外知名学者对目前人们所关注的内科疾病 ,尤其是各种类型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讲演 ,本刊将陆续刊登部分文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分子遗传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临床特点(附1家系报告)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新星 秦超 +2 位作者 程道宾 叶子明 王天保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CADASIL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证者以大脑皮质下梗死起病,伴有渐进性认知功能障碍。头颅MRI示皮质下多发梗死灶,脑...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CADASIL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证者以大脑皮质下梗死起病,伴有渐进性认知功能障碍。头颅MRI示皮质下多发梗死灶,脑白质疏松。NOTHC3基因检测为第3号外显子Arg110Cys突变,家系调查显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 CADASIL临床表现主要为缺血性卒中、认知障碍、偏头痛及精神症状。MRI特征性改变是颞极白质T2的异常高信号。NOTCH3基因检查发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家系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NOTCH3基因突变的研究(附1家系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兴邦 李娜 +5 位作者 赵新静 刘爱芬 单培彦 麻琳 江文静 吴倩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一家系罕见的NOTCH3基因突变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ADASIL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家系调查。结果本例先证者主要表现为脑卒中反复发作及认知障碍。先证... 目的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一家系罕见的NOTCH3基因突变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ADASIL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家系调查。结果本例先证者主要表现为脑卒中反复发作及认知障碍。先证者及其姐姐既往均采用Sanger法对NOTCH3基因突变热区进行基因测序,未检测到基因突变;而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后发现NOTCH3基因第20号外显子存在一杂合错义突变(c.3226C>T)。家系中现存3例患者及其子女均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出此突变基因。家系调查显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 NOTCH3基因第20号外显子的杂合错义突变(c.3226C>T)为该家系的致病因素,高通量测序法能更全面发现罕见突变基因,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小血管病 NOTCH3 基因突变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蓓蓓 石正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736-3740,3744,共6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是一种中年期发病,表现为阿尔茨海默病和偏瘫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小动脉病,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先兆偏头痛、频发性皮质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是一种中年期发病,表现为阿尔茨海默病和偏瘫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小动脉病,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先兆偏头痛、频发性皮质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认知能力下降以及精神疾病。近年来,虽然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但临床医师对其认识还存在一定不足,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本文总结了该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及基因筛查,同时介绍了新出现的CADASIL量表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治CADASIL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ADASIL量表 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铅辉 朱丹华 +4 位作者 黄莹 付学军 王倩 邹良玉 褚晓凡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365-2366,2370,共3页
目的研究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与基因突变类型,比较其与西方人群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基因确诊的CADASIL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核磁共振特点及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目的研究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与基因突变类型,比较其与西方人群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基因确诊的CADASIL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核磁共振特点及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结果共收集8个家系共8例CADASIL先证者,临床表现为卒中/TIA者6例(75%)、认知功能减退7例(87.5%)、精神症状2例(25%)、偏头痛2例(25%),头颅MRI评估病变受累部位外囊8例(100%)、桥脑5例(62.5%)、丘脑4例(50%)、小脑4例(50%)、胼胝体3例(37.5%)、颞极2例(25%)。基因突变分析示R544C突变占50%。结论偏头痛不是国人CADASIL常见的临床特征;颞极病变在国人中不常见,外囊、桥脑、丘脑、小脑病变及胼胝体病变是CADASIL常见的受累部位;R544C突变为国人的一个热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NOTCH3基因 白质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