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氏沼虾高世代育种群体收获体重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强光峰 杨国梁 +5 位作者 陈雪峰 孔杰 夏正龙 高强 罗坤 栾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7-1034,共8页
精确地估计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可以提高选择准确度和加速遗传进展。本研究构建了343个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G7~G9育种群体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244个),测定了29523尾个体的收获体重。基于单性状动物模型,利用平均信息... 精确地估计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可以提高选择准确度和加速遗传进展。本研究构建了343个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G7~G9育种群体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244个),测定了29523尾个体的收获体重。基于单性状动物模型,利用平均信息约束最大似然法(average information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AIREML)估计了G7、G8、G9和G8+G9 4个数据集收获体重的方差组分。分析时采用了两种模型:(1)加性遗传效应模型,包含加性遗传效应和共同环境效应(A+C);(2)加显性遗传效应模型,进一步包括显性遗传效应(A+D+C)。结果表明,在A+C模型下,估计得到的4个数据集收获体重的遗传力范围在0.046~0.082,为低遗传力水平(h^2≤0.15)。在A+D+C模型下,估计得到的收获体重遗传力范围在0.063~0.096,显性方差组分比率范围为0.027~0.571。模型中包括显性遗传效应后,G8数据集收获体重遗传力的估计值变大,其余3个数据集的估计值变小。罗氏沼虾育种群体收获体重遗传力较低,表明需要引进性能优良的野生或改良群体,增加育种群体的遗传变异丰富度;4个数据集显性遗传方差比率值变化较大,表明需要新的算法并利用更多世代数据提高其估计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收获体重 加性遗传效应 显性遗传效应 方差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农艺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马洪文 代晓华 +4 位作者 王昕 王坚 强爱玲 刘炜 史延丽 《宁夏农林科技》 2005年第3期18-20,共3页
采用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7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以加性效应为主,穗数和单株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除单株产量的加性效应外,其他性状的加性及显性... 采用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7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以加性效应为主,穗数和单株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除单株产量的加性效应外,其他性状的加性及显性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从亲本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效应来分析,FR796对千粒重增加效应最大,其次是宁粳12号,94FR30及2002FR24对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增加效应大,宁粳12号和宁稻216对穗数增加效应大;但没有一个亲本对单株产量的效应达到0.05的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艺性状 加性-显性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遗传效应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栾明宝 郭香墨 +1 位作者 张永山 姚金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503-3510,共8页
【目的】评估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的遗传效应。【方法】采用部分双列杂交试验,以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和TM-1为父本,中棉所41、中棉所43、SG506为母本配制51个F1杂交组合,2006年在河南安阳和山东夏津两地种植,获得产量、纤维品质... 【目的】评估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的遗传效应。【方法】采用部分双列杂交试验,以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和TM-1为父本,中棉所41、中棉所43、SG506为母本配制51个F1杂交组合,2006年在河南安阳和山东夏津两地种植,获得产量、纤维品质性状数据。利用AD模型软件分析各性状的加性和显性效应。【结果】产量性状比较,铃重加性方差比率最大,铃数最小;显性方差比率籽棉产量最大,铃重最小。纤维长度主要表现出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显性效应稍大于加性效应,整齐度、麦克隆值、比强度的加性方差比例较大,未检测到显性效应。CSB06和CSB12Sh对铃重的正向加性效应显著,CSB14Sh、CSB01对纤维品质的4个或3个性状加性效应显著,CSB01对产量性状的显性效应最大.纤维长度的显性均表现为正值。【结论】CSB06和CSB12Sh可作为改良铃重的亲本利用,CSB14Sh、CSB01可作为改良纤维品质性状的亲本利用。在杂种优势利用时,CSB01可作为改良产量性状的亲本,CSB01、CSB11Sh和CSB06可作为改良纤维长度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 加性遗传效应 显性遗传效应 A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 被引量:5
4
作者 韦新宇 许旭明 +3 位作者 张受刚 卓伟 马彬林 梁康迳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0年第3期145-152,共8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不同环境下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抽天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基因的加性主效应为主;结实率和株高...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不同环境下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抽天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基因的加性主效应为主;结实率和株高性状以基因的显性主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明显影响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以显性×环境互作为主,其中播抽天数、单株谷重、千粒重和穗长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尤为明显。杂种优势研究表明,由遗传主效应控制的杂种优势除单株有效穗数外,其余8个性状均表现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基因型×环境互作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和穗长6个性状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好。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明恢413、97gk1037、明恢118和明恢417在多个性状上表现以遗传主效应为主,环境互作效应较弱,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表明该4个籼粳交衍生品系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交衍生系 加性—显性遗传效应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 产量相关性状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偏籼型恢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韦新宇 许旭明 +7 位作者 李齐向 马彬林 杨旺兴 邹文广 卓伟 张受刚 杨腾帮 范祖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选用通过籼粳杂交、籼型育种目标选择以及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等手段选育的6个偏籼型早熟恢复系Gmh01、Gmh03、Gmh05、Gmh06、Gm4006、Gme24与2个籼型三系不育系,按照2×6不完全双例杂交试验设计配制遗传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 选用通过籼粳杂交、籼型育种目标选择以及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等手段选育的6个偏籼型早熟恢复系Gmh01、Gmh03、Gmh05、Gmh06、Gm4006、Gme24与2个籼型三系不育系,按照2×6不完全双例杂交试验设计配制遗传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其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播始历期、主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主要受到基因显性效应的影响。杂种一代产量相关性状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但因受到等位基因遗传效应的不同而存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其中,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Gmh01、Gmh03和Gme24的遗传改良效果显著,综合性状优良,在今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偏籼型恢复系 加性-显性遗传效应 产量相关性状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温带玉米群体产量性状遗传力及遗传方差分量的剖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梁文科 张世煌 +5 位作者 戚廷香 邱法展 庹洪章 刘永忠 郑用琏 徐尚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78-2185,共8页
【目的】评估2个热带群体和7个温带群体的育种价值,并在这些群体之间寻找新的杂种优势模式,为利用这些种质提供有用的科学信息。【方法】采用9个群体的双列杂交设计,得到36个杂交组合;2002~2003年分别在河南省安阳和湖北省十堰进行田... 【目的】评估2个热带群体和7个温带群体的育种价值,并在这些群体之间寻找新的杂种优势模式,为利用这些种质提供有用的科学信息。【方法】采用9个群体的双列杂交设计,得到36个杂交组合;2002~2003年分别在河南省安阳和湖北省十堰进行田间鉴定,获取产量相关性状的试验数据,用混合线性(AD)模型和MINQUE(1)法(minimum norm quadratic unbiased estimation,最小范数二阶无偏估算法)对各性状遗传力、遗传方差分量及其占总表型变异的比率、群体的加性遗传效应和显性遗传效应进行剖析。【结果】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的大多数遗传效应值都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各遗传方差分量的效应对小区产量贡献大小是显性>显性与环境互作>加性与环境互作>加性;各性状狭义遗传力大小为穗行数>行粒数>穗长>出籽率>百粒重>小区产量,加性效应最好的4个群体是Suwan1(31.69)、Stay green c4(25.44),WBM C4(14.15)和中综4号(10.29);而显性效应比较好的4个组合为3×6(883.65)、1×3(572.20)、1×2(404.2376)和6×7(384.59)。【结论】在温带玉米育种中Suwan1和Stay green c4是最有利用价值的外来种质,它们都与BSSS C9构成杂种优势模式。在育种实践中,可以把Suwan1和Stay green c4杂交重组,并与BSSS C9构成一对温带和热带种质的杂种优势模式,可以进一步进行相互轮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遗传 遗传方差分量 加性遗传效应 显性遗传效应 混合线性(A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生物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ADM遗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畅 周鸿凯 +1 位作者 彭冬永 蔡华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316-320,共5页
对11个甘蔗亲本品种及其NCⅡ遗传设计的30个组合的F1代实生苗生物产量进行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效应的遗传模型(ADM)分析,结果表明:(1)甘蔗的生物产量性状遗传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显性及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共同决定的,但基因的加性效应作... 对11个甘蔗亲本品种及其NCⅡ遗传设计的30个组合的F1代实生苗生物产量进行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效应的遗传模型(ADM)分析,结果表明:(1)甘蔗的生物产量性状遗传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显性及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共同决定的,但基因的加性效应作用较大;(2)甘蔗生物学产量构成性状中母体的遗传效应主要表现于锤度,且其受环境的影响很小;(3)甘蔗生物产量性状都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率(h2B)和狭义遗传率(h2N),且h2B>h2N,说明了对甘蔗生物产量性状在选育种早期阶段的选择效果好;(4)通过对亲本的加性基因随机效应分析的综合,较优良的甘蔗亲本有粤糖72/426、粤糖79/177、粤糖85/177、ROC24和ROC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生物学产量 不完全双列杂交 遗传模型 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