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林玉祥 李佳 +3 位作者 朱传真 赵承锦 吴玉琛 李秀芹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2016年第1期1-9,83,共9页
以大量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资料为依据,对东北地区上三叠统-中侏罗统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并结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对岩相古地理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晚三叠世的沉积区主要位于东部边缘地带的虎林盆地,从内陆到边缘依次发育河流相、... 以大量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资料为依据,对东北地区上三叠统-中侏罗统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并结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对岩相古地理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晚三叠世的沉积区主要位于东部边缘地带的虎林盆地,从内陆到边缘依次发育河流相、海陆过渡相和浅海陆棚相。早侏罗世主要沉积区位于二连盆地和虎林盆地,二连盆地大部分地区发育河流相,局部地区发育滨浅湖相;虎林盆地发育一套近海碎屑岩系的浅海陆棚相沉积。中侏罗世,沉积中心向中西部迁移,虎林盆地遭受抬升剥蚀,松辽盆地区域性沉降接受沉积(主要的沉积体系为河流相和滨浅湖相),二连盆地沉积环境由河流相过渡到滨浅湖相,再由滨浅湖相向深湖-半深湖相演化。东北地区上三叠统-中侏罗统油气勘探目的层分布于二连盆地阿拉坦合力群、根河盆地与拉布达林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海拉尔盆地中侏罗统兴安岭群下段以及松辽盆地白城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特征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区域对比 被引量:21
2
作者 徐刚 赵越 +1 位作者 吴海 张栓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9-308,共10页
本文根据重新理清的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其区域地层对比。晚三叠世晚期的邓杖子组是一套崩滑流为主的碳酸盐角砾,其为区域印支期构造运动的造山记录,与京西、冀北杏石口组、辽西北票羊草沟组(坤头... 本文根据重新理清的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其区域地层对比。晚三叠世晚期的邓杖子组是一套崩滑流为主的碳酸盐角砾,其为区域印支期构造运动的造山记录,与京西、冀北杏石口组、辽西北票羊草沟组(坤头菠罗组)可以对比;早侏罗世水泉沟组与京西、冀北南大岭组、辽西北票兴隆沟组层位相当,且各组火山岩时代基本相同;中侏罗世早期郭家店组底部含煤段与京西上窑坡组、冀北下花园组中部、辽西北票组中上部植物组合面貌一致;中侏罗世中期郭家店组砾岩段是燕山期构造变形主幕的产物,北京西山龙门组、冀北下板城下花园组上部、辽西北票海房沟组都是该期的记录,层位相当;辽西中侏罗世中晚期蓝旗组底部的时代为158±1Ma,与京西、冀北髫髻山组安山岩的同位素年龄总体一致。这说明差异较大的燕山板内造山带三叠纪—中侏罗世盆地的沉积记录显示了相似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 地层层序 区域地层对比 辽西凌源 牛营子地区 侏罗世早期 三叠 辽西北 区域对比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孜县彭措林石英闪长斑岩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邓煜霖 郎兴海 +5 位作者 杨宗耀 谢富伟 王旭辉 尹青 张忠 张金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3-966,共14页
为厘定拉孜县彭措林石英闪长斑岩的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对其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斑岩的结晶年龄为(171.8±2)Ma,代表中侏罗世的岩浆活动;锆石的... 为厘定拉孜县彭措林石英闪长斑岩的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对其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斑岩的结晶年龄为(171.8±2)Ma,代表中侏罗世的岩浆活动;锆石的εHf(t)值为12.88~15.26,显示出新生地壳的特点。在全岩地球化学组成上,石英闪长斑岩具有高SiO2(64.99%~67.51%)、K2O(1.84%~3.22%),低MgO(0.67%~0.93%)特点,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和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和重稀土元素。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岩石产于与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相关的火山弧环境。此外,岩石具有相对高的Sr、Ba含量、无Eu负异常,表明源区无斜长石的明显残留;且较低的Mg^#值,低的Cr、Ni含量和较低的εHf(t)值,均表明其主要形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体南缘 闪长岩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 新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