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库全书总目》视野中的晚明小品文 被引量:6
1
作者 璩龙林 谢谦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3-208,共6页
上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以来,晚明小品文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颇多人的青睐。不过,乾隆年间四库馆臣视野中的晚明小品文,却有纤佻、芜杂、伪袭和浅陋等诸多严重积习,与时人的眼光判若霄壤。时代精神舛隔,士习学风异趣,是造成四库馆臣如... 上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以来,晚明小品文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颇多人的青睐。不过,乾隆年间四库馆臣视野中的晚明小品文,却有纤佻、芜杂、伪袭和浅陋等诸多严重积习,与时人的眼光判若霄壤。时代精神舛隔,士习学风异趣,是造成四库馆臣如此激烈批评的原因和背景,总体而言四库馆臣的批评虽然激烈但不失中肯之处,值得我们进一步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晚明小品 中国古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明小品的世俗性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水云 周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2-116,共5页
除了形式上的篇幅短小和审美上的独抒性灵,世俗性是晚明小品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它主要表现在描写对象的广泛性,题材内容的生活化和语言的通俗化追求上。晚明文人在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经济环境影响下时代心态的变化导致其自身的... 除了形式上的篇幅短小和审美上的独抒性灵,世俗性是晚明小品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它主要表现在描写对象的广泛性,题材内容的生活化和语言的通俗化追求上。晚明文人在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经济环境影响下时代心态的变化导致其自身的世俗化,正是小品文具有世俗性的根本原因,同时,市民阶层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小品 世俗性 知识分子 市民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小品论略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平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2-96,共5页
晚明小品论略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明代文坛或标举唐宋,或追踪秦汉,六经子史、韩柳欧苏,轮番上阵领风骚。可真正使明代文章独具面目的,不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文公,而是天才纵横的东坡居士。尽管袁中道曳说“苏长公之才,... 晚明小品论略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明代文坛或标举唐宋,或追踪秦汉,六经子史、韩柳欧苏,轮番上阵领风骚。可真正使明代文章独具面目的,不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文公,而是天才纵横的东坡居士。尽管袁中道曳说“苏长公之才,实胜韩柳,而不及韩柳者,发泄太尽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小品 袁宏道 文人 张岱 袁中道 《帝京景物略》 《西湖梦寻》 《陶庵梦忆》 陈继儒 代山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小品与语丝文体:古今散文文体的传承与流变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嘉良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2,共6页
研究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从古今散文文体传承与流变的视角切入,是较为可取的。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史上分别出现的晚明小品和语丝文体,产生于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文化背景,文体风格、语体、体式也有诸多类似,明显见出前后的传承关系,当然也... 研究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从古今散文文体传承与流变的视角切入,是较为可取的。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史上分别出现的晚明小品和语丝文体,产生于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文化背景,文体风格、语体、体式也有诸多类似,明显见出前后的传承关系,当然也反映出两个不同时期文体的流变。这为深入探究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提供了颇有研究价值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小品 语丝文体 传承与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小品文述略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进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6,共3页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小品 文学特质 自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小品作家陈继儒论 被引量:2
6
作者 牛鸿恩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6-73,共8页
陈继儒是晚明重要的小品文作家,当时影响很大。“惟明之中晚,士名噪当时者,前无若李卓吾,后无若陈仲醇。”(清初包《李先生一家言全集·序》)数十年来小品作家几乎无人问津,现在应当对陈继儒作些必要的研究。生平·... 陈继儒是晚明重要的小品文作家,当时影响很大。“惟明之中晚,士名噪当时者,前无若李卓吾,后无若陈仲醇。”(清初包《李先生一家言全集·序》)数十年来小品作家几乎无人问津,现在应当对陈继儒作些必要的研究。生平·思想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继儒 晚明小品 公安派 袁宏道 王世贞 作家 《四库全书总目》 小品 钱谦益 顾宪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品的突破与局限——从文体演变的角度看晚明小品的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德建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4期58-63,共6页
本文通过对“小品”一词在晚明的使用状况的分析 ,认为小品不是文体分类学意义上的范畴 ,而是特定时代的文体演化的产物。在晚明 ,笔记其实是小品的主体 ,其产生正是出于对正统思想的反抗。在此基础上 ,小品通过对我国古代笔记传统的发... 本文通过对“小品”一词在晚明的使用状况的分析 ,认为小品不是文体分类学意义上的范畴 ,而是特定时代的文体演化的产物。在晚明 ,笔记其实是小品的主体 ,其产生正是出于对正统思想的反抗。在此基础上 ,小品通过对我国古代笔记传统的发挥 ,在文体发展上有所突破 ,从而获得了个性表达的自由 ,实现了小品自白自娱的功能。但小品的大量流行 ,从另一方面也使晚明文人束缚了自我 ,导致知识的僵化和创造力的匮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小品 文体演变 反抗 局限 正统思想 自娱 文人 古代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小品折射的文人心态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红麟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9期176-178,共3页
从某种角度来说,晚明小品是晚明文人心态的一面镜子,轻灵的小品可以折射出变乱纷呈的晚明文人复杂多样的心态。异端倾向、末世情怀、自娱心态、遗民心绪,依次展现了晚明文人丰富而真实的生命状态。
关键词 晚明小品 心态 异端 末世 自娱 遗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小品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夏咸淳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0年第1期178-185,共8页
小品文是散文之一支,古已有之,至晚明而极盛,其艺术特征也体现得最为充分。晚明小品是在当时启蒙思潮浇灌下蓬勃兴起的,而写传统古文迥然有别的奇花异葩。它以短取胜,短而隽,短而有致,短而有味,所谓“幅短而神遥,墨希而旨永”;它活泼自... 小品文是散文之一支,古已有之,至晚明而极盛,其艺术特征也体现得最为充分。晚明小品是在当时启蒙思潮浇灌下蓬勃兴起的,而写传统古文迥然有别的奇花异葩。它以短取胜,短而隽,短而有致,短而有味,所谓“幅短而神遥,墨希而旨永”;它活泼自由,挥洒自如,不拘格套,没有八股气味,没有单一的模式;它浅易流丽,尖新幽默,博采活的语言,绝少陈言腐语,钩章棘句;它是从“原本六经”、“根极理道”的传统文论中解放出来,取得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散文。晚明小品的繁荣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三百年后“五四”新散文的兴盛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小品 审美特征 艺术散文 小品 袁宏道 古文家 小品散文 中国散文史 散文创作 汤显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小品与现代企业组织伦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福英 《求索》 CSSCI 2004年第11期156-158,共3页
晚明小品蕴含着深刻的伦理思想 ,通过对晚明小品中所体现的伦理思想进行总结、归纳 。
关键词 晚明小品 伦理思想 学习型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的同与异:儒释道思想对晚明小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1,共4页
小品文虽然兴盛在躁乱的晚明都市,但晚明文人对于生活、对于文学以追求闲适韵味为通则,尤其是对于内在的自娱闲适的追求,使晚明文人笔下的小品文噪中出静,世俗喧闹中不乏静默雅趣。同是静,儒家的冷静、佛家的禅静、道家的虚静各有其境... 小品文虽然兴盛在躁乱的晚明都市,但晚明文人对于生活、对于文学以追求闲适韵味为通则,尤其是对于内在的自娱闲适的追求,使晚明文人笔下的小品文噪中出静,世俗喧闹中不乏静默雅趣。同是静,儒家的冷静、佛家的禅静、道家的虚静各有其境界与风致,构成其坚实的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小品 闲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小品:周作人和俞平伯的“低徊趣味”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恒文 《文学与文化》 2011年第3期71-82,共12页
"晚明小品"问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其影响不仅重大、深远,而且有超乎文学史之外的思想史意义。本文首先论述周作人对"晚明小品"的再发现及其对俞平伯的影响,历史地考察这一文学史事件的发生,并进而... "晚明小品"问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其影响不仅重大、深远,而且有超乎文学史之外的思想史意义。本文首先论述周作人对"晚明小品"的再发现及其对俞平伯的影响,历史地考察这一文学史事件的发生,并进而论述20世纪20年代后期周作人、俞平伯的审美理想——"低徊趣味"——与"晚明小品"审美特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小品 周作人 俞平伯 低徊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蛰存与晚明小品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荷初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0-83,共4页
施蛰存选编《晚明二十家小品》,除倚文谋生外,还与周作人倡导明人小品密不可分。该选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为以风趣为主、注重表现人格风骨的文字与倡性灵、反复古的文学见解。施氏景仰王思任的人格气节,推崇张岱小品文的艺术风格。在散文... 施蛰存选编《晚明二十家小品》,除倚文谋生外,还与周作人倡导明人小品密不可分。该选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为以风趣为主、注重表现人格风骨的文字与倡性灵、反复古的文学见解。施氏景仰王思任的人格气节,推崇张岱小品文的艺术风格。在散文表现人物奇僻个性及吸取诗歌抒情性特征方面,施氏与张岱颇有相似之处,但施氏的散文渗入了心理分析小说的技法,比明人小品写得更细密、婉曲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选编 晚明小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体的“人物仿拟”——浅议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对晚明小品的继承
14
作者 董定一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6,共5页
作为古代重要的文体类型,晚明小品文所独具的文体元素并未因明清易代所带来的文体因革而彻底消失,而是在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得到了一定的继承。基于相似的地域背景与身份特征,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多以晚明小品的创作者为模型来仿拟创作... 作为古代重要的文体类型,晚明小品文所独具的文体元素并未因明清易代所带来的文体因革而彻底消失,而是在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得到了一定的继承。基于相似的地域背景与身份特征,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多以晚明小品的创作者为模型来仿拟创作:前者故事中的才子形象既借鉴了后者任诞放肆的品性,更延续了后者任情尚游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小品 才子佳人小说 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小品与现代白话小品的文体特征
15
作者 周荷初 《求索》 CSSCI 2004年第1期194-196,共3页
关键词 晚明小品 现代小品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小品的文体发展历程
16
作者 徐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6-61,共6页
就晚明小品文体发展的总体进程来看,其较大程度地摆脱了长期占据散文创作主流地位的以唐宋古文为代表的传统古文的主导性文体规范,达到了相对于后者的个性化水平的重大提高,并由此而使古代散文不再受载道宗旨的束缚而更为真实自由地抒... 就晚明小品文体发展的总体进程来看,其较大程度地摆脱了长期占据散文创作主流地位的以唐宋古文为代表的传统古文的主导性文体规范,达到了相对于后者的个性化水平的重大提高,并由此而使古代散文不再受载道宗旨的束缚而更为真实自由地抒发个体性灵。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其发展历程颇具波折,显示出由开放而渐趋收敛、由叛逆而渐趋回归,收敛中又不乏深化、回归中亦不乏反思的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小品 文体 初创期 鼎盛期 嬗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晚明小品文的“一点觉醒”到《儒林外史》的文化省思
17
作者 吕贤平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2-77,共6页
晚明小品文和《儒林外史》都与士林文化关系密切,小品文的出现标志着晚明文人的一点觉醒,《儒林外史》人为叙述中心,继承并发展了晚明小品文的精神,对士人阶层在专制制度下的精神萎靡及由此引发的文化危机做出省思,并提出疗救,别具思想... 晚明小品文和《儒林外史》都与士林文化关系密切,小品文的出现标志着晚明文人的一点觉醒,《儒林外史》人为叙述中心,继承并发展了晚明小品文的精神,对士人阶层在专制制度下的精神萎靡及由此引发的文化危机做出省思,并提出疗救,别具思想与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晚明小品 士林文化 文化省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似而实异:五四散文与晚明小品
18
作者 王嵩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5期69-72,共4页
周作人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是"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以及晚明小品与英国随笔"合成"中国现代散文"源流"的主张,对于维护文学的自主性、自觉性以及在对待传统与现代、中与西的态度上,值得重视。但周... 周作人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是"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以及晚明小品与英国随笔"合成"中国现代散文"源流"的主张,对于维护文学的自主性、自觉性以及在对待传统与现代、中与西的态度上,值得重视。但周作人这一主张自身存在着粗疏片面之处,许多后续研究也多表现为"重同略异",在"同"的梳理归纳上较为详细,而在"异"的辨析总结上则不够深入具体。这容易导致对五四散文意义估价不足。无论从时代文化背景,创作主体的创作态度、审美取向、知识构成,还是从文学功能,散文体式各方面看,二者之间都只是相似相近,而有着本质的不同,是形同而实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散文 晚明小品 时代背景 创作主体 文学功能 本质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明小品的审美价值
19
作者 朱周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5-19,共5页
晚明小品打破了“道统”对散文的长期统治,具有创作目的的娱乐性、题材内容的世俗性和表情达意的灵活性等独特的审美价值。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政治环境的黑暗,社会风尚的冲击,还有文学渊源的深厚,等等。
关键词 晚明小品 审美价值 表现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琦君散文观与晚明小品思想
20
作者 李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42-48,共7页
琦君十分重视小品文的写作,但较之晚明文士的小品文,琦君小品的种类要少得多,其外延也没有晚明小品那么宽泛。她主要将具有艺术品质的短小篇章纳入小品之列,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小品散文的文学性品质。晚明“性灵说”影响到后来一些作家... 琦君十分重视小品文的写作,但较之晚明文士的小品文,琦君小品的种类要少得多,其外延也没有晚明小品那么宽泛。她主要将具有艺术品质的短小篇章纳入小品之列,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小品散文的文学性品质。晚明“性灵说”影响到后来一些作家的创作,不管是晚明小品文作家,还是琦君,他们都把是否具有“赤子心”“童心”,作为衡量作家是否是“真人”作家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评价文学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尺度。从琦君对晚明“性灵说”的薪传,可以看出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琦君 小品 赤子说 性灵说 散文 晚明小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