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现代性青年的境遇及其社会心态 被引量:3
1
作者 于志强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3,34,共11页
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为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形成奋斗青年的时代形象,但是在日常的社会观察中却可以看到社会变迁中的奋斗青年较为明显地展现出泛抑郁的社会心态。文章以晚期现代性为理论视角,发现生活变动的本体焦虑、生产效率... 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为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形成奋斗青年的时代形象,但是在日常的社会观察中却可以看到社会变迁中的奋斗青年较为明显地展现出泛抑郁的社会心态。文章以晚期现代性为理论视角,发现生活变动的本体焦虑、生产效率的成功塑造、家庭义务的沉重负担、公德式微的社会迷失,致使青年在个体、职场、家庭、社会等维度发生着现代性抑郁。在外部渠道不足的条件下,中国青年从自我视角出发,通过重塑自我行动和重构家庭模式,不仅阻隔了泛抑郁心态向抑郁症的转变,也展现了晚期现代性中行动者的主体性、家庭重构的个体性与情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年 市场经济 晚期现代性 家庭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述评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5,共7页
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中关于时空分离、脱域、信任、焦虑与自我认同、现代性制度、全球化等问题的探讨,展现出其作为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试图超脱主客二元对立,在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把握经验性和整体性社会的思维方... 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中关于时空分离、脱域、信任、焦虑与自我认同、现代性制度、全球化等问题的探讨,展现出其作为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试图超脱主客二元对立,在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把握经验性和整体性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理论风格。但在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吉登斯对科技这一给社会及社会学研究带来日益深刻影响的重要因素,缺乏更深入、更系统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登斯 晚期现代性理论 社会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期现代性的政治诉求
3
作者 郑少东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2期45-48,共4页
基于晚期现代性阶段的环境、生活质量和全球性制度等社会问题都发生重大变化,吉登斯认为当代政治哲学需要即时有效地回应时代的挑战:全球性共同体的出现,新阶段的行为规范问题和生存性问题。
关键词 晚期现代性 全球性共同体 生存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晚期现代性而来的生活政治
4
作者 郑少东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4期48-51,共4页
随着传统和自然的终结,关注日常生活,强调情感,以自我与身体为出发点的新政治论述方式——生活政治逐渐浮现,它与晚期现代性的特质密切相关:现代性的外延性和意向性交互关联的特征导致吉登斯政治哲学的生活转向;现代性的概念不仅仅指公... 随着传统和自然的终结,关注日常生活,强调情感,以自我与身体为出发点的新政治论述方式——生活政治逐渐浮现,它与晚期现代性的特质密切相关:现代性的外延性和意向性交互关联的特征导致吉登斯政治哲学的生活转向;现代性的概念不仅仅指公共和理性,还包括私人领域和激情,从而使得吉登斯生活政治带有明显的情感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现代性 生活政治 日常生活 情感 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朋克养生”的文化表征及反思--晚期现代性的视阈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0-139,149,共11页
广泛流行于青年群体中的“朋克养生”现象以其异态的表意与实践方式获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对晚期现代性视阈中“朋克养生”文化的分析,研究发现其在异质文化的拼贴与共生、交错时空的穿越与共时、“拟剧”社交与理性反哺特征的背后... 广泛流行于青年群体中的“朋克养生”现象以其异态的表意与实践方式获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对晚期现代性视阈中“朋克养生”文化的分析,研究发现其在异质文化的拼贴与共生、交错时空的穿越与共时、“拟剧”社交与理性反哺特征的背后,蕴藏着当代社会语境中青年文化由二元对立走向自洽共生的特质。同时,也应及时避免精英制下的文化审判、谨防青年文化在消费民主中走向拜金主义、并且甄别文化创新中的伪个性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克养生” 青年文化 晚期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现代性与《纠正》中男性的抑郁症
6
作者 刘露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在小说《纠正》中书写了抑郁症这一当代流行的精神疾病,受其困扰的主要是书中的男性角色。兰伯特父子三人的症状,不仅符合医学实证研究对男性抑郁的结论,更折射出社会环境对人们精神状态的影响。以吉登斯等... 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在小说《纠正》中书写了抑郁症这一当代流行的精神疾病,受其困扰的主要是书中的男性角色。兰伯特父子三人的症状,不仅符合医学实证研究对男性抑郁的结论,更折射出社会环境对人们精神状态的影响。以吉登斯等社会学家关于晚期现代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论述分析该小说,可见晚期现代性的环境催生了男性角色的抑郁症,但同样赋予其从这一疾病中突围的机遇。小说家以对人物心理的书写,反映了外部世界亲密关系与家庭结构的变化与反思个体的生活选择,以抑郁症这一话题在医学与文学之间建立了联系,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的“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现代性 《纠正》 抑郁症 男性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的生活政治理论
7
作者 陈曲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325-345,531,共22页
针对晚期现代性社会解放政治所面临的困境,吉登斯提出'生活政治',从解放政治的宏观话语转至微观生活,意在对当代政治生活进行理论重构。依托其结构化理论,反思性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建构,既构成自我认同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对社会结... 针对晚期现代性社会解放政治所面临的困境,吉登斯提出'生活政治',从解放政治的宏观话语转至微观生活,意在对当代政治生活进行理论重构。依托其结构化理论,反思性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建构,既构成自我认同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对社会结构进行功能性调节。生活政治的实质乃是自我认同与社会结构的双向重塑,其中包含着有关道德与生存性问题的思考以及'后传统社会的普遍伦理'。吉登斯的生活政治理论,是其作为策略的第三条道路及其社会民主思想的生存论基础,但其是否可被作为晚期现代性社会的人类共享理论,则是可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现代性 生活政治 反思性 结构二重性 后传统社会的普遍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现代性个体认同的网络建构
8
作者 吴茜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7期46-48,共3页
现代性是伴随西方现代化、市场化所产生的制度体系与文化气质,在哲学方面体现为个体主体性及理性的建设,在社会结构方面体现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断裂.而晚期现代性社会又呈现出社会结构进一步分化、高度个体化、流动化的特点.在晚期... 现代性是伴随西方现代化、市场化所产生的制度体系与文化气质,在哲学方面体现为个体主体性及理性的建设,在社会结构方面体现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断裂.而晚期现代性社会又呈现出社会结构进一步分化、高度个体化、流动化的特点.在晚期现代性社会中,互联网是建构个体认同的重要模具.其建构个体认同的主要方式包括象征系统构建与虚拟群体塑形.象征体系在物质方面体现为身体、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符号叙事;在精神层面体现为传递以偶像为代表的新的"权威"系统,讲述纯粹关系的叙事、形塑不同于传统社会的个体互动交往模式.此外,互联网还通过基于兴趣与情感的虚拟群体将个体认同上升为社会认同.而虚拟群体主要分三类:衣帽间式群体、狂欢节式群体以及现实同构群体.然而,伴随着晚期现代性社会中个体的高度脱嵌,共同体的价值也随之隐匿.在市场与资本的驱动下,互联网也被消费主义裹挟,而网络空间对个体认同的形塑也呈现出享乐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异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现代性 个体认同 媒介建构 消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现代性批判理论:吉登斯对马克思的解读与批判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红专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7,共7页
吉登斯对马克思的批判和反思,服从于吉登斯晚期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经历了一个从早期侧重于解读到后期侧重于批判的过程,在总体上包含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资本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三个... 吉登斯对马克思的批判和反思,服从于吉登斯晚期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经历了一个从早期侧重于解读到后期侧重于批判的过程,在总体上包含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资本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三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晚期现代性 批判理论
原文传递
情动层面的晚期现代性诊断:倪迢雁的负面情感美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郜乐凡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5-14,共10页
在《丑陋情感》中,倪迢雁打破传统美学探究中对于正面的宣泄性情感的关注,将长期被忽视的丑陋情感理论化,开启了一条负面情感美学的理论进路。倪迢雁对于负面情感的思考主要受到情动理论影响,关注其在主体性悬置下的含混性和持续性。这... 在《丑陋情感》中,倪迢雁打破传统美学探究中对于正面的宣泄性情感的关注,将长期被忽视的丑陋情感理论化,开启了一条负面情感美学的理论进路。倪迢雁对于负面情感的思考主要受到情动理论影响,关注其在主体性悬置下的含混性和持续性。这种对于主体性悬置下潜在抵抗性的关注,让倪迢雁有机会对碎片化语言风格做出新的解读,反驳了詹姆逊把主体整合能力作为文学批判性来源的判断。但是倪迢雁对于主体性和艺术政治性双重悬置的强调,实际上也让她所声称的潜在抵抗和现代性诊断难以发挥真正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 丑陋情感 晚期现代性 负面情感美学
原文传递
现代性晚期社会中的继续教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玉娟 《成人教育》 1999年第1期45-46,共2页
当发展中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开始其现代化进程时,西方发达国家正进入现代性晚期阶段。继续教育是全球化首要的动力———经济和技术力量的产物,它的许多形式直接反映了经济和技术力量的需求。但是,要从比较的角度理解继续教育,必须... 当发展中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开始其现代化进程时,西方发达国家正进入现代性晚期阶段。继续教育是全球化首要的动力———经济和技术力量的产物,它的许多形式直接反映了经济和技术力量的需求。但是,要从比较的角度理解继续教育,必须置之于具体的背景之中,并考察当今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现代性晚期社会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登斯“反思性现代性”理论述评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钰 张襄誉 《社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0-44,共5页
关键词 吉登斯 "反思性现代性"理论 结构化理论 社会学 晚期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作为“自反性任务”概念和终身学习的道德维度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康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6-115,128,共11页
当代终身学习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一个关键前提是现代社会快速变化,因而社会对个体有一个持续的要求:个体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便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甚至要不断改变"自我"。个体"自反性地"(重新)建构自我的... 当代终身学习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一个关键前提是现代社会快速变化,因而社会对个体有一个持续的要求:个体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便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甚至要不断改变"自我"。个体"自反性地"(重新)建构自我的需要在终身学习领域日益受到关注。该文对社会学家吉登斯的有关晚期现代社会中自我作为"自反性任务"的概念的前提进行审视,指出其道德维度和主体际性层面缺失的问题,并探讨了这两个缺失对终身学习领域的潜在影响。哲学家泰勒虽然也认为现代人的"自我"类似于一项构建任务,但他强调自我构成中道德维度和主体际性维度的不可或缺性。该文结论认为泰勒的"自我"理论不仅有助于改善吉登斯的自我认同观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向一种与道德价值维度有关的终身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同 终身学习 道德价值 主体际性 晚期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身学习,吉登斯的自我认同观和道德维度:一个批判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康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29,共6页
当今西方终身学习政策与实践的一个观点是现代社会变化急剧,个体要适应变化并实现自我,不但必须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在情感和认知上不断更新自我,以迎合多变社会所要求的角色。这种观点的社会学理论来源之一是社会学家安东... 当今西方终身学习政策与实践的一个观点是现代社会变化急剧,个体要适应变化并实现自我,不但必须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在情感和认知上不断更新自我,以迎合多变社会所要求的角色。这种观点的社会学理论来源之一是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自我作为"自反性任务"概念。吉登斯的自我概念有道德缺失和极度个体化的两个倾向,以此为理论依据的终身学习理论与实践也因而倾向于产生类似问题。而在哲学家利科和泰勒的有关认同理论中,认同概念中的道德和对话维度在"自我"构成中具有不可或缺性。这不仅有助于反思吉登斯的认同理论中存在的问题,而且突出了道德价值和关爱他者的终身学习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 自反性自我构建 自我认同 道德伦理维度 晚期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现实走到启蒙的前面——超级现代性的哲学批评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大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9-57,127-128,共11页
随着现代性在空间上的扩张和在逻辑上的加强,其在社会历史表象上也就不断极端化,并因此使得其原初的启蒙规划显得过剩。这种极端化表明现代性进入了超级状态或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环境的超现实化、生存活动的脱语境化以及人本身的非主... 随着现代性在空间上的扩张和在逻辑上的加强,其在社会历史表象上也就不断极端化,并因此使得其原初的启蒙规划显得过剩。这种极端化表明现代性进入了超级状态或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环境的超现实化、生存活动的脱语境化以及人本身的非主体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直接提出了终极性挑战。对这种挑战的诊断以及对另类现代性的想象,构成今日哲学之重大任务。以之为参照,自卢卡奇提出现代性的极限以来,由于缺乏替代想象,在话语上,西方激进理论便陷入百年焦虑,后现代以及其他晚期现代性话语都只是这种焦虑的表象。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现代化进入新时代,也意味着创造超越西方现代性之疯狂的别样现代性成为时代的直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 晚期现代性 超级现代性
原文传递
超级现代性理论蠡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大平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36,共9页
在时代判断和分析上,除了流行的后现代性和晚期(或高级)现代性两种话语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往住被忽视的超级现代性话语。它认为,当前,现代性发展到了"超级的"、"过度的"、"极端的"状态,时空经验和人的生... 在时代判断和分析上,除了流行的后现代性和晚期(或高级)现代性两种话语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往住被忽视的超级现代性话语。它认为,当前,现代性发展到了"超级的"、"过度的"、"极端的"状态,时空经验和人的生存都处在一种灾变的临界点上。维希留、鲍德里亚、利波维茨基、奥热以及许多新技术批判理论家都是这种话语的倡导者。在启蒙解放规划已经失败或颠倒的背景下,他们以独创性的"速度学"、"荒诞玄学"以及拓展了的人类学和技术学视角来定义新的现实,重估人类自由条件,扩大了我们时代分析的理论视野,亦为新的理论介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性 晚期现代性 超级现代性
原文传递
布景现实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孟禅 汤桦 《当代建筑》 2023年第2期33-37,共5页
在现代城市快速增长的语境下,关于现实与模拟之间日益模糊的边界的讨论愈加激烈。让·鲍德里亚从美国超现实的现代城市、自然及社会景观之中感受到了现代媒体的力量和沉浸性,以至于他所提出的超体现实已经成为真实。本文尝试将这条... 在现代城市快速增长的语境下,关于现实与模拟之间日益模糊的边界的讨论愈加激烈。让·鲍德里亚从美国超现实的现代城市、自然及社会景观之中感受到了现代媒体的力量和沉浸性,以至于他所提出的超体现实已经成为真实。本文尝试将这条思路继续推进,将空间的尺度和时间的维度带入关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城市建设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与拟像 超体现实 城市扩张 晚期现代性 媒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