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OM的全球M_(2)正压潮数值模拟
1
作者 付庆军 林磊 +1 位作者 谭伟 王胜利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0,共10页
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区域海洋数值模型,但在全球潮汐数值模拟中的适用性尚待检验。本研究将三极网格和潮汐势引入POM中,对包含北极点的海洋潮波问题进行模拟,并建立水平分辨率1°×1°的全球大洋潮波数... 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区域海洋数值模型,但在全球潮汐数值模拟中的适用性尚待检验。本研究将三极网格和潮汐势引入POM中,对包含北极点的海洋潮波问题进行模拟,并建立水平分辨率1°×1°的全球大洋潮波数值模型,对全球M_(2)正压潮波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太平洋存在5个M_(2)分潮无潮点,大西洋存在4个M_(2)分潮无潮点,印度洋存在3个M_(2)分潮无潮点,北冰洋存在2个M_(2)分潮无潮点;总体来看,大洋M_(2)分潮振幅小于近岸振幅,赤道太平洋海域出现2个M_(2)分潮的高振幅区,北冰洋与其他三大洋相比振幅最小。POM模拟结果与TPXO7.2全球潮汐同化模型结果基本一致,两者振幅均方根误差为5.6 cm,迟角均方根误差为10.0°,振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5%;POM模拟结果与全球潮汐常数(GTCs)数据集对比,两者振幅均方根误差为21.4 cm,迟角的均方根误差为29.1°,振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1%。表明所构建的POM全球大洋潮波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全球潮波,得到全球潮汐的分布特征,为POM应用于其他全球海洋动力过程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 三极网格 M_(2)正压潮 全球大洋潮波模型 海洋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M 模式边界条件的数值试验及其在环台湾岛海域风生流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吕新刚 沙文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3,共7页
通过一个数值试验,对运用 POM 模式做风生流模拟时边界条件的选取方案做了初步的讨论。试验表明,POM"外模式"采用辐射边条件、"内模式"采用辐射方案的改进形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如果用水位作为控制条件,也可以... 通过一个数值试验,对运用 POM 模式做风生流模拟时边界条件的选取方案做了初步的讨论。试验表明,POM"外模式"采用辐射边条件、"内模式"采用辐射方案的改进形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如果用水位作为控制条件,也可以使用辐射边条件。文章同时给出了环台湾岛海域冬、夏风季生流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m模式 边界条件 数值试验 风生流 海洋数值模式 普林斯顿海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港邻近海域精密潮汐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8
3
作者 白亭颖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3期8-10,15,共4页
基于POM模式的"blending"同化法,构建了天津港及附近海域分辨率为1'×1'、13个主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构建过程中重点关注水深数据格网化与潮汐模型的精度评估。水深数据格网化过程基于尽量扩大覆盖范围、分辨率... 基于POM模式的"blending"同化法,构建了天津港及附近海域分辨率为1'×1'、13个主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构建过程中重点关注水深数据格网化与潮汐模型的精度评估。水深数据格网化过程基于尽量扩大覆盖范围、分辨率与水深数据相匹配以及保持岸线形状基本不变等原则。潮汐数值模拟过程采用分批同化T/P点与验潮站,实现对潮汐模型精度的可靠评估。经估计,在天津港附近的9个主分潮RSS在10cm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绘 潮汐模型 pom模式 同化 水深格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里兰卡近岸风暴潮模拟中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特征分析:一个个例研究(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R.K.K.A.S.N.KODITHUWAKKU 李毅能 +4 位作者 彭世球 朱宇航 李少钿 Tilak P.D.GAMAGE 付莉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342-352,共11页
利用三维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以及逐时水位观测数据,研究印度洋北部斯里兰卡北部海岸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特征.选择了2008年的"Nisha"台风作为台风风暴潮个例进行研究,并进行了3个数值敏感性试验.经验证,该风暴潮模型可以... 利用三维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以及逐时水位观测数据,研究印度洋北部斯里兰卡北部海岸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特征.选择了2008年的"Nisha"台风作为台风风暴潮个例进行研究,并进行了3个数值敏感性试验.经验证,该风暴潮模型可以很好地再现该台风期间研究区域内的潮汐和总海水水位.试验结果表明,沿斯里兰卡西北海岸的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显著,其强度与台风的强度和轨迹相关.当TC在42 h达到较大强度时,可以得到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导致的最大增水值TSI(0.6 m)和从印度洋外海向斯里兰卡西北部浅滩流入的最大相互作用流场.在TC强度较弱的第30小时,得到最大负TSI(-0.6 m)和向南流出西北部浅水区域的较弱的相互作用流场.在整个台风期间,强TSI都发生在斯里兰卡西北部海滩到对岸的印度洋近岸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 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 风暴潮 斯里兰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南黄海风漂流的不同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梁兼霞 庞重光 白学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0-64,75,共6页
分别用Ekman有限深海风漂流计算公式,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数值计算了南黄海风漂流。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的时比分析得出:在水深较小时,模式计算的风漂流场与公式计算结果较为接近;而在水深较大时公式计算所得风漂流场与实际流... 分别用Ekman有限深海风漂流计算公式,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数值计算了南黄海风漂流。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的时比分析得出:在水深较小时,模式计算的风漂流场与公式计算结果较为接近;而在水深较大时公式计算所得风漂流场与实际流场相差较大,模式计算的风漂流场则基本再现了夏季南黄海的环流结构;风速越大,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的流场之间的差别越大。同时从数值试验的角度还得到夏季由于风速普遍偏小,风场对环流结构的影响都相对较小,热盐效应是控制夏季环流的主导因素。但当风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环流结构会发生根本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冷水团 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 风漂流 热盐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